(共30张PPT)
部编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学习目标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学习人物传记的常见写法。(重点)
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难点)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
新课导入
他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列宁)
他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鲁迅)
他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
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马克·吐温)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是的,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可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作者介绍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评论家,世界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的传记作品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传记《三作家》《三大师》等。他与罗曼·罗兰、欧文·斯通并称为西方20世纪最杰出的三位传记作家。
人物链接
列夫·托尔斯泰(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9 世纪 60 年代起,他的作品在英、德等国翻译出版。70 至 80 年代,《战争与和平》法译本获国际声誉,成“俄国热”对象。80 至 90 年代,法、英评论家认可其现实主义对本国文学的振兴作用。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众多欧美及亚洲作家受其熏陶。五四”前后,其作品大量译成中文。抗战期间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译本。
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托尔斯泰》(《三作家》,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王雪飞译。有改动。题目是编者加的。
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领会到托尔斯泰的伟大。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其一即为《列夫·托尔斯泰》。
字词学习
胡髭( ) 长髯( ) 两颊( )
黝黑( ) 脸膛( ) 一绺( )
鬈发( ) 崎岖( ) 禁锢( )
蒙昧( ) 可憎( ) 貂皮( )
酒肆( ) 缰绳( ) 侏儒( )
尴尬( ) 锃亮( ) 甲胄( )
粲然( ) 广袤( )
藏污纳垢( ) 正襟危坐( )
sì
yǒu
liǔ
tánɡ
quán
ɡù
zènɡ
diāo
càn
mào
ɡòu
zhòu
mèi
ɡān ɡà
qí qū
jīn
zēnɡ
jiānɡ
zī
rán
jiá
zhū
字词学习
xiào( )
肖像
xiāo( )
姓肖
bǐnɡ( )
屏息
pínɡ( )
屏幕
ké( )
蛋壳
qiào( )
地壳
xiānɡ( )
互相
xiànɡ( )
面相
屏
肖
相
壳
字词学习
粗制滥造: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文中比喻皮肤粗糙。
郁郁寡欢:郁闷而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诚惶诚恐: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文中形容目光犀利。
黯然失色:指事物失去了原有的色泽和光彩。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第二部分(第1—5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揭示其不凡的精神世界。
由表及里,逐层深入
整体感知
阅读1—5自然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他的外貌?
①须发特点——多毛、胡须浓密
②面部轮廓——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③面部表情——消沉、忧郁、愚钝、压抑
④长相特点——长相平平、普通平常
⑤托尔斯泰的外貌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
形
平庸普通
精读细研
自由地默读课文第1—5段,说说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长什么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比喻、夸张:把托尔斯泰的胡子比作“卷起的滔滔白浪”,再次凸显托尔斯泰胡须长白、浓密的特点。
精读细研
自由地默读课文第1—5段,说说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长什么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比喻:把托尔斯泰的脸孔比作“粗制滥造”的“小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长相的粗劣。
精读细研
自由地默读课文第1—5段,说说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长什么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
比喻、夸张:从局部分别描写了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幽默诙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精读细研
自由地默读课文第1—5段,说说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长什么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
比喻、夸张:从局部分别描写了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幽默诙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整体感知
阅读6—9自然段,说说这几段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⑥犀利的目光
⑦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⑧眼睛的威力巨大
⑨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
神
犀利深邃
精读细研
自由地默读课文第1—5段,说说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长什么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比喻、夸张:“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眼睛敏锐、犀利、准确的洞察力。
精读细研
自由地默读课文第6—9段,说说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长什么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比喻:把托尔斯泰的眼睛比作有魔力、有磁性的珠宝,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揭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语言品析
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
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语言品析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觉到这位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突出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和普通人一样
反衬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及高贵的灵魂
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做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言品析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不矛盾。作者认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是其犀利眼光,是对托尔斯泰准确而深刻的观察能力的肯定。正是因为托尔斯泰有这种能力,所以他才会超越自我,看到社会和人间的苦难,而这是一般人不具备的才能;也正是这种敏锐的洞察力,让托尔斯泰处在痛苦中,所以他又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
语言品析
阅读第9段,解决课文批注的最后一个问题:“‘看透事物本质’,却会失去幸福。这似乎不合常理,其中有何深意?”
资料: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看到了社会问题的本质所在——俄国的农奴制和俄土战争使俄国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对农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世界观发生激变,于是抛弃了贵族地主阶层的传统观点,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观察和抨击社会现实。他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他的一生,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82岁,他走完了他的一生,留给我们的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不朽的作品,是他不以暴力抗恶的思想。
语言品析
阅读第9段,解决课文批注的最后一个问题:“‘看透事物本质’,却会失去幸福。这似乎不合常理,其中有何深意?”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他的痛苦将是双倍的。
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世间种种罪恶的根源,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使得他不但没有找到幸福感,反而倍感痛苦,而这痛苦使他“忧郁的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
写法研读
1.欲扬先抑,相互衬托。
作者用近一半的篇幅来描写自己心目中的伟人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特征,意在反衬他眼睛的犀利和敏锐,反衬他灵魂的高贵。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为更好地表现托尔斯泰犀利、敏锐的眼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写法研读
2.巧用比喻和夸张。
作者在刻画托尔斯泰的肖像时,运用了大量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如“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一句,运用巧妙的夸张,突出了托尔斯泰眼睛里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更有力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眼睛有敏锐的洞察力。比喻和夸张的运用,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特征突出,更使读者回味无穷。
课后总结
这篇人物小传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揭示了他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展现了他灵魂的高贵不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他的仰慕、崇敬之情。
课后总结
列夫·托尔斯泰
刻画外貌
描写眼睛
崇敬、赞美
须发:脸庞多毛,胡髭浓密
面部: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表情:消沉、愚钝、压抑
威力巨大
目光犀利、敏锐、深刻
蕴含丰富感情
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下册 2025新教材
谢谢
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