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洪湖市第一中学 2024-2025 学年高一上学期 12 月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35 分。
1.如图,一青蛙在荷叶间跳跃。一次从荷叶 起跳,经荷叶 跳到荷叶 上的 点。另一次从荷叶 的同一位置
起跳,经荷叶 和 跳到荷叶 上的 点,则( )
A. 研究青蛙的起跳动作时,青蛙可视为质点
B. 两次从荷叶 到 的跳跃,青蛙的平均速度一定相同
C. 两次从荷叶 到 的跳跃,青蛙的平均速度方向相同
D. 以跳跃的青蛙为参考系,荷叶是静止的
2.急动度 是描述加速度 随时间 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 = ,它可以用来反映乘客乘坐交通工具时的舒
适程度,当交通工具的急动度为零时乘客感觉最舒适。图示为某汽车从静止开始启动一小段时间内的急动
度 随时间 变化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时刻汽车的加速度为零
B. 0 1时间内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C. 1 2时间内汽车的加速度均匀增大
D. 2 3时间内汽车的平均加速度小于 1 2时间内汽车的平均加速度
3.2024年3月28日小米 7在北京发布,若该款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时,从某时刻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其位
置与时间的关系是 = (5 2 + 3 + 6)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初始时刻汽车在坐标原点 B. 1 末汽车离坐标原点8
C. 第一秒内平均速度为8 / D. 前两秒内平均速度为16 /
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辆汽车从0时刻开始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甲的图像为抛物线,且坐标原点
0
即为抛物线最低点,乙的图像为倾斜直线.已知甲图像在 时刻的切线与乙图像平行,图中坐标均为已知量。
4
第 1 页,共 9 页
则在0时刻甲、乙两车间的距离为( )
3 5
A. 0 B. 0 C. 0 D. 2 2 2 0
5.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的甲、乙两只猴子分别沿着竖直固定的硬直杆匀速上爬和下滑,重力加速度为 ,
猴子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杆对甲、乙的摩擦力均是滑动摩擦力
B. 甲相对杆的运动趋势向上,乙相对杆的运动方向向下
C. 乙与杆之间的弹力为
D. 甲上爬时抓得越紧,所受摩擦力越大
6.如图所示,把光滑斜面上物体的重力 分解为 1、 2两个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 2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B. 物体受到 、 、 1、 2四个力作用
C. 和 2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 力 、 1、 2三个力的作用效果和 与 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第 2 页,共 9 页
7.如图所示,某工人清洗大厦倾斜的玻璃外墙,墙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工人通过吸盘吸附玻璃使身体
靠近玻璃墙,悬绳始终在竖直平面上且跟玻璃墙保持平行。已知工人的质量为 ,重力加速度为 ,忽略吸
盘与玻璃间的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水平向左
B. 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为 tan
C. 此时悬绳拉力大小为 cos
D. 工人从 位置缓慢移到 位置的过程中,悬绳的拉力一直在变小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8 分。
8.同学们都知道,合力与其分力之间遵从三角形定则,下列图中满足合力分力关系的是( )
A. B.
C. D.
9.两名同学用互成角度的水平拉力拉着一箱子,但没拉动,已知箱子所受静摩擦力大小为80 ,则该两位同
学的拉力 1、 2的大小可能为( )
A. 72 、23 B. 202 、121 C. 318 、351 D. 500 、600
10.小滑块以一定初速度冲上光滑斜面,每隔相同的一小段时间间隔 记录一次小滑块的位置,如图所示为
小滑块沿斜面向上运动的部分过程。则下列图像中,哪些能描述小滑块在斜面上的运动( )
第 3 页,共 9 页
A. B. C. D.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4 分。
11.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完成了对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1)实验时,该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选用____________;
A.8 左右的交流电源 . 8 左右的直流电源
C.220 的交流电源 . 220 的直流电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重锤
B.释放重锤时,重锤应尽量远离打点计时器
C.纸带上的打点越密,表明重锤的速度越大
(3)通过多次操作从其中选择了一条比较清晰的纸带,并选取了第一个比较清晰的点为计数点 ,各点到第
一个计数点 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并依次计算出到 点的距离 与所用时间 的比值 ,作出了 的图像,如
图丙所示,坐标系中已标出的坐标值为已知量,则 点的速度为 =_____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
=____________. (均用 、 、 表示)
第 4 页,共 9 页
12.用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细绳套、弹簧测力计、三角板和刻度尺等器材进行“互成角度二力合成”
的探究实验。
(1)在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1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_ 。
(2)图2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各自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的示意图,图中 是用平行四边形作出的合力, ′表示用
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拉力,其中__________同学的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3)用刻度尺测出所用弹簧秤的标为“0”刻度线到标为“2”刻度线的距离为5.00 ,则该弹簧称的劲度系
数为___________ / 。(保留3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3 分。
13.如图所示,球重8 ;直角三角形木块(不会与右墙面接触)倾角 = 45°。除地面与木块间有摩擦外,其
他接触面摩擦均不计。要使整个装置静止,至少要用 = 4 的水平推力。则
(1)如果水平推力改为5 ,求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2)如果水平推力改为11 ,求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14.如图所示,小球 以 1 = 2 /
2的加速度向右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个机械控制的圆筒
初速度大小为 0 = 12 / ,向左做加速度为 2 = 4 /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初始时小球 和圆筒 的左端
相距20 ,圆筒 长度为14 ,小球穿入圆筒前后,二者的运动互不影响,小球可看作质点,机械控制
的圆筒速度减为零后将不再运动,求:
第 5 页,共 9 页
(1)从初始时刻开始,经过多长时间小球与圆筒相遇?
(2)从初始时刻开始,经过多长时间小球穿出圆筒?
15.如图所示,质量为10 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面 静止在水平面上,在直角顶点处固定一光滑小滑
轮,滑轮质量可以忽略,通过滑轮将质量为3 滑块 和滑块 用细绳相连接,两绳分别和两斜面平行。改
变滑块 的质量,当 的质量为 的一半时,滑块 恰好匀速下滑,两滑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且最大
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10 / 2。求:
(1)滑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均为多少;
(2)斜面 对地面的压力多大;
(3)绳子对小滑轮的作用力。
第 6 页,共 9 页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2( )
11.【答案】(1) ;(2) ;(3) ; 。
12.【答案】(1)2.10;(2)甲;(3)40.0
13.【答案】(1)对球根据平衡条件得
= = 8√ 2 sin45
对木块根据平衡条件得
cos45
= 4 + max
解得
max = 4
如果水平推力改为5 ,根据平衡条件得
cos45 = 5 + 1
解得
1 = 3
方向水平向右;
(2)如果水平推力改为11 ,根据平衡条件得
11 = cos45
+ 2
解得
2 = 3
方向水平向左。
第 7 页,共 9 页
14.【答案】(1)设经过 时间小球与圆筒相遇,此时圆筒还未停下来,根据位移关系有
球 1 + 筒 1 = 20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
1 2 1 球 1 = 1 , 筒 1 =
2
2 0
2 2
联立解得
= 2 或 = 10 (舍去)
圆筒做减速运动到停下所用时间为
0 12
0 = = = 3 2 4
假设成立,所以从初始时刻开始,经过 2 小球与圆筒相遇。
(2)圆筒做减速运动到停下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0 12
0 = 0 = × 3 = 18 2 2
该段时间内小球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1 1
球 = 1
2
0 = × 2 × 3
2 = 9
2 2
由于
球 + 0 = 27 < 20 + 14 = 34
可知小球穿出圆筒时,圆筒已经停下;则有
′球 + 0 = 20 + 14 = 34
又
1
′球 = 1 ′
2
2
解得从初始时刻开始,小球穿出圆筒经过的时间为
′ = 4
第 8 页,共 9 页
15.【答案】解:(1)滑块 恰好匀速下滑分别对两物块受力分析有
分析滑块 的受力,有 1 = 1 = 1 45
, 1 45
= 1 +
分析滑块 的受力,有 2 = = 45
2 2 , 2 sin45° + 2 =
1
解得: = 。
3
(2)对 、 、 整体受力分析知地面的支持力为 = ( 1 + 2 + 3)
代人数据得 = 145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斜面对地面的压力为145 ,方向竖直向下
(3)根据(1)解得 = 10√ 2
对滑轮进行受力分析知,绳子对小滑轮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 = √ 2
代入数据解得 = 20 ,方向竖直向下
第 9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