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部编版(2025)语文七年级下册5.《黄河颂》优质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部编版(2025)语文七年级下册5.《黄河颂》优质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2 09:59:12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部编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
黄河颂
光未然
学习目标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黄河大合唱》,积累“狂澜”“屏障”“浩浩荡荡”等常考词语。
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重点)
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难点)
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重点)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古往今来,有很多描绘黄河的诗词,同学们都知道哪些?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新课导入
黄河,这条被称为中华母亲河的河流,总会引起无数中华儿女由衷的赞美。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相持阶段,诗人光未然随抗战表演剧团行至黄河岸边,看到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和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挥笔写下了豪迈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9年在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代表作有歌词《五月的鲜花》、长篇叙事诗《屈原》等。
人物链接
冼星海(1905-1945),中国作曲家。
广东番禹(今广州)人,1935年归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赴延安,翌年任鲁迅艺术文学院音乐系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品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
背景链接
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敌部队经常在大西北的黄河岸边行军。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准备创作朗诵诗《黄河吟》。稍后在延安时,作者接受冼星海等人的建议,改写为《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黄河之源
图片欣赏
壶口瀑布
九曲黄河
图片欣赏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图片欣赏
字词学习
山巅( ) 澎湃( )
狂澜( ) 浊流( )
发源( ) 哺育( ) 一泻万丈( ) 劈( )
九曲连环( )
zhuó
lán
diān
pài

yuán
xiè


字词学习
【澎湃】
【狂澜】
【屏障】
【哺育】
【九曲连环】
【浩浩荡荡】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安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喂养;比喻培养。
形容水势汹涌浩大,也形容规模大,声势雄壮。
指黄河的地理、自然特征(黄河有九个重大的弯);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
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全诗应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气势。
提示: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整体感知
黄河颂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整体感知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第一部分:朗诵词部分,诗人以呼告的手法,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第二部分:主体部分。由“望”黄河描写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到直接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
第二部分:尾声部分。诗人直抒胸臆。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整体感知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水流特点
地理特征
历史贡献
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
九曲连环,绵延万里
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
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精读细研
【批注】:阅读文章时,对关键的词句、段篇,从语言特点、表达效果、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
精读细研
诗句的内容
“点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有画面感。
转入“颂”。直抒胸臆。
“啊!黄河!”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结尾铿锵有力,庄严豪迈!
关键字词的表达效果
层次结构、抒情方式
修辞的表达效果
语句的表达效果
课本批注示例
精读细研
仿照课本示例,自选角度,对诗中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词句进行批注,来品析黄河的形象。
精读细研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符合诗歌中“站在高山之巅”远观的情境,并引出对黄河的具体描写;而“看”的距离比较近,与整首诗的意境不符。
“望”字统领的内容是什么?有人说可将“望”字改为“看”字,你觉得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将“望”字改为“看”字不好。“望”字表示向远处看,有一种居高临下、登高望远的意思,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精读细研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①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②把诗歌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从哺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来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呼告。用“啊”字领起,转入“颂”,直抒胸臆,充满激情。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精读细研
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比喻,直抒胸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滋养了世代中华儿女。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比喻,从地理上看,黄河是保卫中华民族的军事屏障。
从精神上看,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是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是御敌、兴邦的保障。
抒情方式
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直接抒情
合作探究
指作者不直接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情,通过其他方式来抒发感情,如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咏史抒怀)等。
间接抒情
合作探究
直接抒情:陆游的《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
间接抒情:曹操的《观沧海》、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等。
回忆学过的诗歌,有哪些运用了直接抒情?哪些运用了间接抒情?试着各举出两例。
合作探究
你认为这首诗的抒情方式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本诗属于直接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处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合作探究
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
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
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合作探究
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下面让我们以“作者写黄河,就是写……”的格式面对黄河说一句心中的誓言,以此颂扬伟大的黄河吧。
①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儿女因为你而骄傲自豪!
②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的苦难史,就是写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③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
④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以她不朽的流淌,构筑成了中华民族的主动脉。
合作探究
联系生活实际及时代背景,谈谈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歌的现实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写法探究
1.巧用修辞,气势磅礴。
诗人在诗中综合运用了排比、反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借助对黄河的歌颂,热情赞颂了祖国“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流露出深沉的民族自豪感和抗战必胜的信念。
写法探究
2.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这首诗节奏明快鲜明,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有致,朗读起来铿锵有力。在韵脚上,隔两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
课后总结
本诗通过赞美源远流长、胸襟博大、气势宏伟的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英勇不屈、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团结抗战的坚定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课后总结
黄河颂
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坚强不屈 奋斗不止


——势不可当
文化摇篮
民族屏障
哺育民族精神
主体
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下册 2025新教材
谢谢
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