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09 板块模型
【刷基础】
一、单选题
1.(23-24高一上·山西吕梁·期末)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分别为,,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在B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g取,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
A.如果静止,则A受到的摩擦力向右
B.如果静止,则B共受到4个作用力
C.如果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D.如果地面光滑,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能超过
【答案】D
【详解】AB.以A为研究对象,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B的支持力,由于牵引后A、B静止,由平衡条件可知,A在水平方向合力为0,A与B之间无摩擦力,以B为研究对象,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A对B的压力,水平拉力F,地面对B的摩擦力,共5个力,故AB错误;
C.如果AB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A受B向右的摩擦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故C错误;
D.如果地面光滑,恰好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联立解得
即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能超过,故D正确。
故选D。
2.(23-24高一上·河南南阳·期末)如图所示,将一花瓶置于桌面上的桌布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桌布迅速抽出,花瓶发生了平移,但最终并没有滑出桌面,这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花瓶、桌布、桌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则在上述过程中( )
A.桌布对花瓶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B.若增大水平拉力,更快地将桌布拉出,则花瓶仍不可能滑出桌面
C.花瓶在桌布上的滑动时间和在桌面上滑动的时间不相等
D.桌布对花瓶的摩擦力与桌面对花瓶的摩擦力相同
【答案】B
【详解】A.花瓶相对于桌布向左运动,则桌布对花瓶摩擦力的方向向右,故A错误;
B.对桌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若增大水平拉力,桌布的加速度增大;由,可知桌布被拉出的时间缩短,更快地将桌布拉出,则花瓶在桌布上运动的时间也缩短;对花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由,知花瓶加速运动的位移变短,在桌面上滑行的距离缩短,不能滑出桌面,故B正确;
D.由于花瓶、桌布、桌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所以桌布对花瓶的摩擦力与桌面对花瓶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错误;
C.花瓶在桌布上和桌面上运动时加速度大小都等于,花瓶在桌布上加速运动和在桌面上加速运动,由可知,花瓶在桌布上的滑动时间和在桌面上滑动的时间相等,故C错误。
故选B。
3.(23-24高一上·湖南衡阳·期末)光滑水平面上静止叠放着物块A和木板B,质量分别为1kg和3kg。时刻给木板B施加一个随时间变化的水平拉力F,拉力F与时间t的关系为。已知A和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木板足够长,g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刻时B的加速度为零 B.2s末A、B即将相对滑动
C.3s末A、B加速度相同 D.4s末B的加速度为
【答案】B
【详解】AB.设恰好发生相对滑动时的加速度为a0
解得
2s时开始滑动,t=0时刻的B加速度为
解得
A错误B正确;
C.3s末A、B已经发生滑动,加速度不相同,C错误;
D.4s末B的加速度为
解得
D错误。
故选B。
4.(23-24高一上·重庆沙坪坝·期末)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一质量为m的象棋子放在静置于水平课桌上的物理课本中央,课本质量为M。用水平恒力F作用于课本,将其从象棋子下方抽出。假设课桌足够长,象棋子与课本、课本与桌面的动摩擦系数均为μ,象棋子离开课本所需时间为t,离开课本时速度为v。象棋子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其他条件不变,m越大,t越长,v越大
B.其他条件不变,M越大,t越短,v越小
C.其他条件不变,F越大,t越短,v越小
D.其他条件不变,μ越大,t越长,v越大
【答案】B
【详解】A.对象棋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由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得
对课本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设象棋子与课本的相对位移为,则有
解得
其中
可知,其他条件不变,m越大,则越小,时间t越长,而象棋子得速度
可知越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其他条件不变,M越大,则越小,时间t越长,而象棋子的速度v越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其他条件不变,F越大,则越大,时间t越短,则象棋子的速度v越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其他条件不变,μ越大,则越小,时间t越长,则象棋子的速度v越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3-24高一上·北京东城·期末)如图所示,物块A和长木板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质量相等,A的左边缘与B的左边缘距离为L。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敲击B,使B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当A、B左边缘对齐时,A、B恰好相对静止,此后两者一起运动至停下。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A、B左边缘对齐前,B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B.在A、B左边缘对齐后,B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C.B 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
D.A、B左边缘对齐时,A、B的速度大小
【答案】C
【详解】A.在A、B左边缘对齐前,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B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错误;
B.在A、B左边缘对齐后,对A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B错误;
CD.在A、B左边缘对齐前,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被敲击后到A、B左边缘对齐时有
解得
C正确,D错误;
故选C。
6.(23-24高一上·河南信阳·期末)如图甲所示,物块A、B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B受到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A、B间的摩擦力、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随水平拉力F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已知物块A的质量,取,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B.物块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C.当时,A、B发生相对滑动
D.当时,的加速度随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B
【详解】CD.根据图乙可知,当时,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F的增大A、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加速运动,该过程中随着F的增大,A、B之间的静摩擦力逐渐增大,当时,A、B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F的继续增大,A、B将发生相对滑动,A在水平方向所受到的合外力达到最大值,即为滑动摩擦力,加速度将恒定不变,故CD错误;
AB.根据图乙可知,当时,A、B刚要相对滑动,此时
且此时两者加速度相等,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代入数据可得
设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相对滑动时
代入数据可得
故A错误,B正确。
故选B。
二、多选题
7.(23-24高一上·河南开封·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小车静止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的滑块(视为质点)以的水平向右初速度滑上小车左端,最后在小车的中点与小车共速。滑块与小车的动摩擦因数为0.4,重力加速度取,则( )
A.滑块滑上小车瞬间,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B.滑块滑上小车瞬间,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C.小车的长度为
D.小车的长度为
【答案】BC
【详解】AB.滑块滑上小车瞬间,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则有
解得
A错误,B正确;
CD.滑块滑上小车瞬间,对滑块,则有
滑块从滑上到与小车共速,有
且
解得
C正确,D错误。
故选BC。
8.(23-24高一上·黑龙江大庆·期末)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2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的物块(质量设为m)从木板的左侧沿木板表面水平冲上木板,物块刚好未滑离木板,物块和木板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g=10m/s2,结合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求得物块在前2s内的位移为5m
B.可求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
C.可求解物块的质量m=2kg
D.可求解木板的长度L=3m
【答案】AC
【详解】A.图像中,图像与时间轴所围几何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根据图乙物块在前2s内的位移为
故A正确;
B.物块刚刚滑上木板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物块分析有
图像中,图像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大小,则有
解得
故B错误;
C.根据图乙可知,物块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为2m/s之前,物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木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对木板进行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m=2kg
故C正确;
D.木板的长度等于物块相对于木板的相对位移,图像中,图像与时间轴所围几何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根据图乙可知,木板的长度为
故D错误。
故选AC。
9.(23-24高一下·云南昆明·期末)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有质量的足够长的木板,质量的物块放置在木板上面并通过水平轻弹簧与竖直墙壁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初始时刻,系统静止,弹簧处于原长。现用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作用在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视为相等,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g取。物块滑离木板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的加速度先减小后不变
B.物块与木板刚发生相对滑动时,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
C.物块从开始运动到与木板刚发生相对滑动时运动的距离为0.03m
D.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伸长量为0.06m
【答案】AC
【详解】AB.当拉力刚刚作用在木板上时,假设木板和物块保持相对静止,则有
解得
假设成立;可知木板和物块刚开始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加速运动,以木板和物块为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以物块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联立可得
可知随着弹簧伸长量的增大,加速度逐渐减小,静摩擦力逐渐增大;当静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值时,物块与木板刚要发生相对滑动,则有
解得加速度为
分离后,木板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均为恒力,所以木板的加速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B错误;
C.设物块从开始运动到与木板刚发生相对滑动时运动的距离为,以物块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故C正确;
D.当弹簧弹力等于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物块的速度最大,此时有
解得
可知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伸长量大于,故D错误。
故选AC。
10.(23-24高一上·广西桂林·期末)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物体A、B放在质量为2m物体C上,C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C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水平力F作用下,A、B和C一起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物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关于物体A、B和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对C有向左的摩擦力 B.物体C受到七个力作用
C.物体C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2μmg D.A、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最小值为
【答案】BD
【详解】A.A、B和C一起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知C对B的摩擦力向左,则B对C有向右的摩擦力,故A错误;
B.物体C竖直方向受到重力、A的压力、B的压力和地面支持力作用,水平方向受到A的摩擦力、B的摩擦力和地面的摩擦力作用,则物体C受到七个力作用,故B正确;
C.物体C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故C错误;
D.以A、B和C为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以A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联立可得
又
可得
可知A、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最小值为,故D正确。
故选BD。
11.(22-23高一下·广西南宁·开学考试)滑沙运动是一种比较刺激的娱乐活动,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如图是滑沙运动的简化图,小孩(可视为质点)坐在长为的滑板上端,与滑板一起由静止从倾角为的斜面上滑下,已知小孩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滑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小孩的质量与滑板的质量相等,斜面足够长,取,,,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小孩和滑板脱离前滑板的加速度大小为
B.小孩在滑板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C.经过的时间,小孩离开滑板
D.小孩刚离开滑板时,滑板下滑的距离是
【答案】CD
【详解】A.小孩和滑板脱离前,对滑板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
故A错误;
B.对小孩受力分析,小孩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滑板对小孩向上的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故B错误;
C.设经过时间t,小孩离开滑板
解得
故C正确;
D.小孩离开滑板时滑板下滑的距离
故D正确。
故选CD。
12.(23-24高一下·陕西榆林·期末)如图所示,倾角为的斜面斜面上放置一长木板A,木板上放置一物块B,木板A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与物块B的动摩擦因数为,两个动摩擦因数都小于,两物体从静止释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小于,则A、B相对运动 B.若小于,则A、B相对静止
C.若大于,则A、B相对运动 D.若大于,则A、B相对静止
【答案】BC
【详解】依题意,两个动摩擦因数都小于,可知均满足
当A、B相对静止沿斜面下滑时,有
分析物块B,可得
又
解得
同理,可得
时,二者相对运动。
故选BC。
三、解答题
13.(22-23高一上·江苏南京·期末)如图所示,一平板车在水平路面上以速度匀速行驶,在车厢平板中央放有一个货箱一起随车匀速运动,货箱与前挡板之间的距离,货箱和车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取。
(1)匀速行驶过程中,货箱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2)若平板车突然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刹车,请通过计算说明货箱是否会碰到挡板;
(3)若货箱是在平板车行驶的过程中无初速度的放置在平板中央,放置货箱的同时车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刹车,请通过计算说明货箱是否会离开车厢。
【答案】(1);(2)会碰到挡板;(3)会离开车厢
【详解】(1)匀速行驶过程中,货箱所受合力为0,则
(2)若车突然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加速刹车,假设若货箱与车厢相对静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所以假设不成立,货箱与车厢之间会发生相对滑动,以向右为正,
由
可以解得,两者均减速为0时,
两者相对位移大于,故货箱会撞上挡板。
(3)由题意可知,货箱刚放置在平板上时
货箱相对平板向左运动直至共速,此后货箱不再相对平板向左.
两者共速时,解得
此时,由公式
可以解得
两者相对位移大于,故货箱会离开平板。
14.(23-24高一上·甘肃白银·期末)如图所示,小木块A位于长木板B的最左端,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开始时A、B均静止。现用水平恒力F=10N拉动A向右运动,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B的长度L=1.0m,A的质量,B的质量,取重力加速度,求:
(1)A在B上滑动的过程中,A和B的加速度大小和。
(2)A被拉到长木板B的最右端时,木块A和木板B相对水平面的位移大小和。
【答案】(1),;(2)2m,1m
【详解】(1)对A受力分析可知,A在水平方向受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代入数据解得
长木板B在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解得
(2)小木块A到达长木板B的最右端时,有
代入数据解得
则A相对水平面的位移大小
B相对水平面的位移大小
15.(23-24高一上·山东东营·期末)小明为游乐场设计了一个控制物体速度大小的游乐项目。如图所示,质量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槽内,木板的厚度与槽左侧平台高度相同,槽右侧的竖直墙上固定一水平轻质弹簧,自然状态下,弹簧的左端刚好在O点,O点到木板的距离,弹簧的劲度系数。如果游客给质量的物块一初速度,使之沿平台滑上木板,当物块与木板速度相同时木板刚好接触弹簧,木板继续运动压缩弹簧,当木板前端到达P点(图中未画出)时,速度,恰在此时,物块与木板开始发生相对滑动,再经过一段时间后,木板再次与物块的加速度相同。木板足够长,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范围内。求:
(1)物块刚滑上木板时,物块和木板加速度的大小和;
(2)接触弹簧前物块相对于木板滑行的路程;
(3)O点到P点的距离x;
(4)时间内物块相对于木板滑行的路程(用表示)。
【答案】(1),;(2);(3);(4)
【详解】(1)物块刚滑上木板时,以物块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可得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以木板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可得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2)根据题意可知,当物块与木板速度相同时木板刚好接触弹簧,接触弹簧前木板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
解得
则刚接触弹簧时,物块与木板速度为
物块的初速度为
则接触弹簧前物块相对于木板滑行的路程为
(3)当木板前端到达P点时,物块与木板开始发生相对滑动,此时物块与木板仍具有相同的加速度,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以物块与木板为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以物块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联立解得O点到P点的距离为
(4)物块与木板开始发生相对滑动,再经过一段时间后,木板再次与物块的加速度相同,可知此时木板刚好回到P点,此过程木板的对地位移为0;物块的加速度为
此过程物块的对地位移为
可知时间内物块相对于木板滑行的路程为
16.(23-24高一上·江西宜春·期末)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的木板M,木板的左端上放有一质量为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开始时两者均静止。现用一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用在木板上,m、M的加速度随拉力F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m、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为多大?
(2)木板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为多大?
(3)已知木板长,若对M施加水平向左的恒力,要使物块与木板能分离,则恒力F至少持续作用多长时间?
【答案】(1)0.3;(2)0.2;(3)2.5s
【详解】(1)由乙图可知,当时,m与M相对滑动,物块加速度
对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2)当时,对m、M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3)F撤前,对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F撤后
解得
设F持续作用时间为t,此后经时间板块恰好分离,此时速度相同
解得
又m滑离木板时,m的位移
M的位移
由几何关系得
联立解得
17.(23-24高一上·江苏南京·期末)如图所示,水平地面静置一木板,板长,质量。板上距右端处放置一铁块,铁块质量。铁块与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木板和地面间动摩擦因数。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推力,使其向右运动。铁块可视为质点,取。求:
(1)铁块加速度的大小和木板加速度的大小;
(2)自推力施加至板、块分离,木板向前运动的距离;
(3)若推力作用1.0s 后撤去,请通过计算判断铁块是否从板上滑落?
【答案】(1),;(2)1.815m;(3)不会,见解析
【详解】(1)推力施加后,板、块间发生相对滑动,对铁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对木板,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2)设经过时间,铁块从板上滑落,则有
又
,
联立解得
,
(3)推力施加的时间,此过程中板、块均向右加速,铁块和木板的位移分别为、,则有
,时,铁块和木板的速度分别为、,则有
,
此后,铁块继续加速,木板减速,木板减速时加速度大小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经过时间,铁块和木板速度相同,则有
解得
,时间内,铁块、木板的位移分别为,,则有
上述过程,铁块相对木板向左运动,则有
板、块速度相等后,由于铁块与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小于木板和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可知铁块与木板间存在相对滑动,且铁块相对木板向前移动;由于
则铁块不会从板上滑落。
18.(23-24高一上·江苏盐城·期末)某电视台的娱乐节目中,有一个拉板块的双人游戏,考验两人的默契度。如图所示,一长,质量为的木板靠在光滑竖直墙面上,木板右下方有一质量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滑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一人用水平恒力向左作用在滑块上,另一人用竖直恒力向上拉动滑块,使滑块从地面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
(1)为使木板能向上运动,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2)若,为使滑块与木板能发生相对滑动,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3)游戏中,如果在滑块上移时,滑块与木板没有分离,才算两人配合默契,游戏成功。现,,请通过计算判断游戏能否成功。
【答案】(1);(2);(3)否,见解析
【详解】(1)滑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为
为使木板能向上运动,则
解得
(2)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对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为使滑块与木板能发生相对滑动,则
解得
(3)当,,对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设滑块上升h的时间为t,则
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设木板在t时间上升的高度为H,则
解得
由于
故滑块上移时,滑块与木板分离,游戏不成功。
19.(23-24高一上·安徽安庆·期末)如图所示,一质量的平板小车静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置于小车的最左端。其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给小物块一个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的初速度,同时对它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的恒力,当小物块与平板小车刚好共速时,小物块恰好位于平板小车的最右端。取。求:
(1)初始时刻,平板小车和小物块的加速度大小;
(2)小物块与平板小车的共同速度;
(3)平板小车的长度和小物块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
【答案】(1),;(2);(3),
【详解】(1)以平板小车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大小为
方向向右;以小物块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大小为
方向向左。
(2)在小物块与平板小车共速前,平板小车向右加速,小物块向右减速;设经过时间,小物块与平板小车共速,则有
,
联立解得
,
(3)在小物块与平板小车共速时,平板小车通过的位移为
物块通过的位移为
由题意可知共速时,小物块恰好位于平板小车的最右端,故平板小车长度为
在小物块与平板小车达到共速后,假设二者之后相对静止,对二者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设此时小物块需要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假设成立;则共速后,二者以共同加速度先减速至0,再反向加速,设二者达到共速至减速为0的过程中,二者的位移为,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关系可得
故小物块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为
20.(23-24高一上·湖南株洲·期末)桌布平整地放于桌面上,桌布上面再放上水杯、盘子,如图甲所示。当缓慢拉动桌布时,水杯、盘子与桌布一起运动;若猛地一拉,桌布就可以从水杯下面拉出,而水杯,盘子几乎不动。建立如图乙所示模型研究其中的原理,图中长,质量的薄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正中间,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现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木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求当木板刚要运动时水平恒力F的大小;
(2)求水平拉力时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3)若,经多长时间滑块从木板上掉下?此时小滑块发生的位移为多少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2)加速度都为;(3),
【详解】(1)要将木板拉动,拉力等于地面给整体的最大静摩擦力,有
又因为
代入数据解得
(2)设滑块木板刚要相对滑动时拉力为F,此时加速度为a,对滑块木板整体分析
对滑块分析
得
故滑块和木板一起做加速运动,设加速度都为,有
代入数据解得
(3)因为,故滑块和木板有相对运动,设滑块加速度为,木板加速度为,滑块从木板上掉下时位移为,木板位移为,对滑块分析
对木板分析
且有
代入数据解得
(不合题意,舍)
21.(23-24高一上·江苏无锡·期末)如图甲所示,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M=6kg的足够长木板B,将一质量m=2kg的小物块A(视为质点)轻放在木板B的右端,从t=0时刻起对B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水平恒力F,经过t=4s后撤去恒力F,用传感器测得A、B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取g=10m/s2。求:
(1)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2)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恒力F的大小;
(3)A、B均停止运动后A到B右端的距离L。
【答案】(1)0.1;(2)0.35;45N;(3)5.38m
【详解】(1)物块A在B上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根据
可得
μ1=0.1
(2)力F作用于木板B时的加速度
由牛顿第二定律
撤去F后木板B的加速度大小
由牛顿第二定律
联立解得
μ2=0.35
F=45N
(3)由图像可知5s时AB速度相等v=5m/s,此时A相对B向后的位移,即A距离B右端的距离为
AB速度相等以后,A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为;B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速度减为零时的位移
A速度减为零时的位移
A、B均停止运动后A到B右端的距离
22.(23-24高一上·北京·期末)如图所示,将一张长方形纸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一端稍稍伸出桌外,将一物块置于距纸板左边界d处。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如果拉力足够大,物块几乎不动落在桌面上,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物块的质量为,纸板的质量为,物块与纸板、纸板与桌面、物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重力加速度为,假定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当纸板相对物块运动时,桌面对纸板摩擦力的大小;
(2)要使物块与纸板发生相对滑动,拉力应满足的条件;
(3)若物块移动的距离超过,人眼就能感知到物块位置的变化,忽略物块的体积因素影响,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最小拉力的大小。
【答案】(1);(2);(3)
【详解】(1)当纸板相对物块运动时,桌面对纸板摩擦力的大小
(2)物块与纸板发生相对滑动时,物块与纸板间摩擦力
纸板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
设物块的加速度为,纸板的加速度为,则
,
物块与纸板发生相对滑动,则
解得
(3)对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纸板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物块的位移大小
纸板的位移的位移大小
纸板抽出后物块运动的距离
由题意知
,
解得
【刷提分】
1.(23-24高一下·湖南长沙·期末)如图为某商家为吸引顾客设计的趣味游戏。2块相同木板a、b紧挨放在水平地面上。某顾客使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a的左端滑上木板,若滑块分别停在a、b则分别获得二、一等奖,若滑离木板则不得奖。已知每块木板的长度为L、质量为m,木板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滑块质量为,滑块与木板a、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木板全部固定,顾客要想获奖,滑块初速度的最大值为
B.若木板全部固定,顾客获一等奖的最小速度为
C.若只有木板a固定,顾客获一等奖,滑块初速度的最大值
D.若木板都不固定,顾客获二等奖,滑块初速度的最大值
【答案】C
【详解】A.顾客要想获奖,滑块初速度的最大时对应滑块刚好滑到b木板右端时速度为0,由于木板全部固定,由动能定理可知
解得
故A错误;
B.顾客获一等奖的最小速度,则对应滑块刚好滑到b木板左端时速度为0,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故B错误;
C.滑块滑上b木板后,由于上表面动摩擦因数大于下表面,故滑块将与b木板共同减速停下,两者图像
时间内仅滑块运动;时间内滑块减速运动,b木板加速运动;时间内滑块与b木板共同减速;其中过程中:滑块加速度
木板加速度
且相对位移为b板长(获一等奖最大速度对应条件),即阴影面积;可得
又过程中,由动能定理
解得
故C正确;
D.将a、木板看成整体,滑块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木板整体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如图
共速后共同减速至0,相对位移为板长,则
,
解得
故D错误。
故选C。
2.(23-24高一上·江苏南京·期末)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静止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的质量为2m,B和C的质量都是m,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B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设B足够长,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A、B、C三个物体始终相对静止,则力F不能超过
B.当力F逐渐增大时,A、B之间先发生打滑现象
C.当力时,B与A相对滑动
D.无论力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答案】C
【详解】A.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B、C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B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若A、B、C三个物体始终相对静止,则三者一起向右加速,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假设C恰好与B相对不滑动,则对C有
解得
设此时A与B间的摩擦力为f,对A有
解得
表明C达到临界时A还没有到达临界值,则当力F逐渐增大时,B、C之间先发生打滑现象,要使三者始终相对静止,则F不能超过,故AB错误;
C.B相对A滑动时,C早已相对于B发生相对滑动,对AB整体
对A研究得
解得
故当拉力大于时,B相对A滑动,故C正确;
D.当F较大时,A与C会相对于B滑动,B的加速度达到最大,当A与B相对滑动时,C早已相对于B发生相对滑动,则B受到A的摩擦力向前,B受到C的摩擦力向后,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向后,对B有
解得
故D错误。
故选C。
3.(23-24高一上·海南海口·期末)如图为某商家为吸引顾客设计的趣味游戏。4块相同木板a、b、c、d紧挨放在水平地面上。某顾客使小滑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a的左端滑上木板,若滑块分别停在a、b、c、d上,则分别获得四、三、二、一等奖,若滑离木板则不得奖。已知每块木板的长度为L、质量为m,木板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滑块质量为2m,滑块与木板a、b、c、d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2μ、2μ、2μ、4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
(1)若顾客获四等奖,求滑块初速度的最大值v0;
(2)若滑块初速度为,请通过计算说明顾客获几等奖;
(3)若顾客获得一等奖,求初速度的取值范围。
【答案】(1);(2)二等奖;(3)
【详解】(1)滑块a,b,c木板上的所受摩擦力都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
地面对abcd木板的摩擦力
由于则木板静止不动
对滑块
则
(2)由可知滑块可以滑上b木板,地面对bcd木板的摩擦力
由于,则木板静止不动。
若在c上滑动,地面对cd木板的摩擦力
可知cd木板恰好也不动
设在abc木板上运动最大距离为x
对滑块
解得
可知滑块停止在c木块上,顾客获二等奖;
(3)若滑块恰好到d木块时
可知
所以
当滑块到d木板上时,木板d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为
则木板d会发生滑动,
滑块在木板上的加速度
木板的加速度为
当木块刚好到d木板右侧时滑块、木板共速,设滑块滑上d木板时的速度为v4,根据速度关系
可得
根据位移关系可得
解得
易知
所以顾客获得一等奖,取值范围
4.(23-24高一上·浙江·期末)学校物理小组的同学试图探究板块运动的规律,他们找来了一个力的传感器,安装在木板右端,如图甲所示,用水平细绳连接传感器。开始时,使木板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然后把质量为的物块以初速度滑上木板的左端,同时通过光滑定滑轮对传感器施加一个恒力。多次实验,用不同的恒力拉传感器,可以从传感器中得出拉力F的大小,物块在木板上相对木板滑动的路程为s,不同的F对应不同的s,画出曲线,如图乙所示,其中AB与横轴平行,BC和DE为直线段。若木板的质量、长度,物块可视为质点,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设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重力加速度g取,忽略绳子和传感器的质量,绳子足够长且不可伸长,没有弯曲,传感器与滑轮没有相碰。求:
(1)若撤去细绳、传感器和恒力,物块滑上木板时,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
(2)若物块恰好不滑出木板右端,传感器中F的大小;
(3)CD所对应的F的大小,以及DE段的函数关系式。
【答案】(1),;(2);(3),
【详解】(1)若撤去细绳、传感器和恒力,物块滑上木板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对物块有
解得
对木板有
解得
(2)若物块恰好不滑出木板右端,即物块滑倒木板右端时与木板共速,设木板的加速度为,运动时间为,则有
,
解得
,
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3)当时,物块减速、木板加速,两者在木板上某一位置具有共同速度;当两者共速后,能保持相对静止(静摩擦力作用)一起以相同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则有
,
由于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所以
则有
此时
即CD所对应的F的大小为,当时,对应图中段,当两物体速度相等后(达到最大相对位移),物块会继续相对于木板向左滑动,直至回到出发点从木板上滑落,所以物块相对于木板滑动的路程为
在速度未相等前,木板的加速度大小满足
当两者具有共同速度,历时,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可得
根据位移关系可得
联立解得
解得
5.(23-24高一上·山东淄博·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的足够长木板C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质量均为的煤块A、B静置于C上,B位于A右侧处。A、C间的动摩擦因数,B、C间的动摩擦因数,给C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
(1)若,求煤块B与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f;
(2)若,求从刚开始施加力至A、B第一次相遇所用的时间;
(3)若,求从刚开始施加力至A、B第一次相遇时木板C上的划痕长度x;
(4)若F取不同的值,t为从刚开始施加力至A、B第一次相遇所用的时间,试通过计算画出图像,图中需有必要的数据标注。
【答案】(1);(2);(3);(4)
【详解】(1)煤块B与C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假设A、B、C相对静止,若,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煤块B与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
假设成立,煤块B与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2)B、C相对静止,B的最大加速度为
A、C相对静止,A的最大加速度为
解得
,
假设A、B、C相对静止,若,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可知B与C间发生相对移动,以A、C为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故A、C相对静止,A、B第一次相遇时,有
解得从刚开始施加力至A、B第一次相遇所用的时间为
(3)若,可知B与C间发生相对移动,以A、C为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可知A与C间发生相对移动,对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A、B第一次相遇时,有
解得从刚开始施加力至A、B第一次相遇所用的时间为
从刚开始施加力至A、B第一次相遇时木板C上的划痕长度为
(4)A、B、C相对静止时,对整体,可得水平向右的恒力的最大值为
A、C相对静止时,对A、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可得水平向右的恒力的最大值为
当,A、B、C相对静止,当时,对A、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A、B第一次相遇时,有
整理得
当时,A、B第一次相遇所用的时间为,则
做出图像如图所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09 板块模型
【刷基础】
一、单选题
1.(23-24高一上·山西吕梁·期末)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分别为,,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在B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g取,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
A.如果静止,则A受到的摩擦力向右
B.如果静止,则B共受到4个作用力
C.如果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D.如果地面光滑,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能超过
2.(23-24高一上·河南南阳·期末)如图所示,将一花瓶置于桌面上的桌布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桌布迅速抽出,花瓶发生了平移,但最终并没有滑出桌面,这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花瓶、桌布、桌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则在上述过程中( )
A.桌布对花瓶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B.若增大水平拉力,更快地将桌布拉出,则花瓶仍不可能滑出桌面
C.花瓶在桌布上的滑动时间和在桌面上滑动的时间不相等
D.桌布对花瓶的摩擦力与桌面对花瓶的摩擦力相同
3.(23-24高一上·湖南衡阳·期末)光滑水平面上静止叠放着物块A和木板B,质量分别为1kg和3kg。时刻给木板B施加一个随时间变化的水平拉力F,拉力F与时间t的关系为。已知A和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木板足够长,g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刻时B的加速度为零 B.2s末A、B即将相对滑动
C.3s末A、B加速度相同 D.4s末B的加速度为
4.(23-24高一上·重庆沙坪坝·期末)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一质量为m的象棋子放在静置于水平课桌上的物理课本中央,课本质量为M。用水平恒力F作用于课本,将其从象棋子下方抽出。假设课桌足够长,象棋子与课本、课本与桌面的动摩擦系数均为μ,象棋子离开课本所需时间为t,离开课本时速度为v。象棋子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其他条件不变,m越大,t越长,v越大
B.其他条件不变,M越大,t越短,v越小
C.其他条件不变,F越大,t越短,v越小
D.其他条件不变,μ越大,t越长,v越大
5.(23-24高一上·北京东城·期末)如图所示,物块A和长木板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质量相等,A的左边缘与B的左边缘距离为L。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敲击B,使B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当A、B左边缘对齐时,A、B恰好相对静止,此后两者一起运动至停下。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A、B左边缘对齐前,B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B.在A、B左边缘对齐后,B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C.B 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
D.A、B左边缘对齐时,A、B的速度大小
6.(23-24高一上·河南信阳·期末)如图甲所示,物块A、B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B受到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A、B间的摩擦力、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随水平拉力F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已知物块A的质量,取,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B.物块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C.当时,A、B发生相对滑动
D.当时,的加速度随的增大而增大
二、多选题
7.(23-24高一上·河南开封·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小车静止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的滑块(视为质点)以的水平向右初速度滑上小车左端,最后在小车的中点与小车共速。滑块与小车的动摩擦因数为0.4,重力加速度取,则( )
A.滑块滑上小车瞬间,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B.滑块滑上小车瞬间,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C.小车的长度为
D.小车的长度为
8.(23-24高一上·黑龙江大庆·期末)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2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的物块(质量设为m)从木板的左侧沿木板表面水平冲上木板,物块刚好未滑离木板,物块和木板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g=10m/s2,结合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求得物块在前2s内的位移为5m
B.可求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
C.可求解物块的质量m=2kg
D.可求解木板的长度L=3m
9.(23-24高一下·云南昆明·期末)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有质量的足够长的木板,质量的物块放置在木板上面并通过水平轻弹簧与竖直墙壁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初始时刻,系统静止,弹簧处于原长。现用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作用在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视为相等,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g取。物块滑离木板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的加速度先减小后不变
B.物块与木板刚发生相对滑动时,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
C.物块从开始运动到与木板刚发生相对滑动时运动的距离为0.03m
D.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伸长量为0.06m
10.(23-24高一上·广西桂林·期末)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物体A、B放在质量为2m物体C上,C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C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水平力F作用下,A、B和C一起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物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关于物体A、B和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对C有向左的摩擦力 B.物体C受到七个力作用
C.物体C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2μmg D.A、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最小值为
11.(22-23高一下·广西南宁·开学考试)滑沙运动是一种比较刺激的娱乐活动,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如图是滑沙运动的简化图,小孩(可视为质点)坐在长为的滑板上端,与滑板一起由静止从倾角为的斜面上滑下,已知小孩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滑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小孩的质量与滑板的质量相等,斜面足够长,取,,,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小孩和滑板脱离前滑板的加速度大小为
B.小孩在滑板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C.经过的时间,小孩离开滑板
D.小孩刚离开滑板时,滑板下滑的距离是
12.(23-24高一下·陕西榆林·期末)如图所示,倾角为的斜面斜面上放置一长木板A,木板上放置一物块B,木板A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与物块B的动摩擦因数为,两个动摩擦因数都小于,两物体从静止释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小于,则A、B相对运动 B.若小于,则A、B相对静止
C.若大于,则A、B相对运动 D.若大于,则A、B相对静止
三、解答题
13.(22-23高一上·江苏南京·期末)如图所示,一平板车在水平路面上以速度匀速行驶,在车厢平板中央放有一个货箱一起随车匀速运动,货箱与前挡板之间的距离,货箱和车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取。
(1)匀速行驶过程中,货箱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2)若平板车突然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刹车,请通过计算说明货箱是否会碰到挡板;
(3)若货箱是在平板车行驶的过程中无初速度的放置在平板中央,放置货箱的同时车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刹车,请通过计算说明货箱是否会离开车厢。
14.(23-24高一上·甘肃白银·期末)如图所示,小木块A位于长木板B的最左端,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开始时A、B均静止。现用水平恒力F=10N拉动A向右运动,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B的长度L=1.0m,A的质量,B的质量,取重力加速度,求:
(1)A在B上滑动的过程中,A和B的加速度大小和。
(2)A被拉到长木板B的最右端时,木块A和木板B相对水平面的位移大小和。
15.(23-24高一上·山东东营·期末)小明为游乐场设计了一个控制物体速度大小的游乐项目。如图所示,质量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槽内,木板的厚度与槽左侧平台高度相同,槽右侧的竖直墙上固定一水平轻质弹簧,自然状态下,弹簧的左端刚好在O点,O点到木板的距离,弹簧的劲度系数。如果游客给质量的物块一初速度,使之沿平台滑上木板,当物块与木板速度相同时木板刚好接触弹簧,木板继续运动压缩弹簧,当木板前端到达P点(图中未画出)时,速度,恰在此时,物块与木板开始发生相对滑动,再经过一段时间后,木板再次与物块的加速度相同。木板足够长,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范围内。求:
(1)物块刚滑上木板时,物块和木板加速度的大小和;
(2)接触弹簧前物块相对于木板滑行的路程;
(3)O点到P点的距离x;
(4)时间内物块相对于木板滑行的路程(用表示)。
16.(23-24高一上·江西宜春·期末)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的木板M,木板的左端上放有一质量为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开始时两者均静止。现用一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用在木板上,m、M的加速度随拉力F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m、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为多大?
(2)木板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为多大?
(3)已知木板长,若对M施加水平向左的恒力,要使物块与木板能分离,则恒力F至少持续作用多长时间?
17.(23-24高一上·江苏南京·期末)如图所示,水平地面静置一木板,板长,质量。板上距右端处放置一铁块,铁块质量。铁块与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木板和地面间动摩擦因数。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推力,使其向右运动。铁块可视为质点,取。求:
(1)铁块加速度的大小和木板加速度的大小;
(2)自推力施加至板、块分离,木板向前运动的距离;
(3)若推力作用1.0s 后撤去,请通过计算判断铁块是否从板上滑落?
18.(23-24高一上·江苏盐城·期末)某电视台的娱乐节目中,有一个拉板块的双人游戏,考验两人的默契度。如图所示,一长,质量为的木板靠在光滑竖直墙面上,木板右下方有一质量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滑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一人用水平恒力向左作用在滑块上,另一人用竖直恒力向上拉动滑块,使滑块从地面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
(1)为使木板能向上运动,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2)若,为使滑块与木板能发生相对滑动,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3)游戏中,如果在滑块上移时,滑块与木板没有分离,才算两人配合默契,游戏成功。现,,请通过计算判断游戏能否成功。
19.(23-24高一上·安徽安庆·期末)如图所示,一质量的平板小车静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置于小车的最左端。其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给小物块一个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的初速度,同时对它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的恒力,当小物块与平板小车刚好共速时,小物块恰好位于平板小车的最右端。取。求:
(1)初始时刻,平板小车和小物块的加速度大小;
(2)小物块与平板小车的共同速度;
(3)平板小车的长度和小物块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
20.(23-24高一上·湖南株洲·期末)桌布平整地放于桌面上,桌布上面再放上水杯、盘子,如图甲所示。当缓慢拉动桌布时,水杯、盘子与桌布一起运动;若猛地一拉,桌布就可以从水杯下面拉出,而水杯,盘子几乎不动。建立如图乙所示模型研究其中的原理,图中长,质量的薄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正中间,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现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木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求当木板刚要运动时水平恒力F的大小;
(2)求水平拉力时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3)若,经多长时间滑块从木板上掉下?此时小滑块发生的位移为多少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1.(23-24高一上·江苏无锡·期末)如图甲所示,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M=6kg的足够长木板B,将一质量m=2kg的小物块A(视为质点)轻放在木板B的右端,从t=0时刻起对B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水平恒力F,经过t=4s后撤去恒力F,用传感器测得A、B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取g=10m/s2。求:
(1)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2)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恒力F的大小;
(3)A、B均停止运动后A到B右端的距离L。
22.(23-24高一上·北京·期末)如图所示,将一张长方形纸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一端稍稍伸出桌外,将一物块置于距纸板左边界d处。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如果拉力足够大,物块几乎不动落在桌面上,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物块的质量为,纸板的质量为,物块与纸板、纸板与桌面、物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重力加速度为,假定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当纸板相对物块运动时,桌面对纸板摩擦力的大小;
(2)要使物块与纸板发生相对滑动,拉力应满足的条件;
(3)若物块移动的距离超过,人眼就能感知到物块位置的变化,忽略物块的体积因素影响,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最小拉力的大小。
【刷提分】
1.(23-24高一下·湖南长沙·期末)如图为某商家为吸引顾客设计的趣味游戏。2块相同木板a、b紧挨放在水平地面上。某顾客使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a的左端滑上木板,若滑块分别停在a、b则分别获得二、一等奖,若滑离木板则不得奖。已知每块木板的长度为L、质量为m,木板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滑块质量为,滑块与木板a、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木板全部固定,顾客要想获奖,滑块初速度的最大值为
B.若木板全部固定,顾客获一等奖的最小速度为
C.若只有木板a固定,顾客获一等奖,滑块初速度的最大值
D.若木板都不固定,顾客获二等奖,滑块初速度的最大值
2.(23-24高一上·江苏南京·期末)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静止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的质量为2m,B和C的质量都是m,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B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设B足够长,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A、B、C三个物体始终相对静止,则力F不能超过
B.当力F逐渐增大时,A、B之间先发生打滑现象
C.当力时,B与A相对滑动
D.无论力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3.(23-24高一上·海南海口·期末)如图为某商家为吸引顾客设计的趣味游戏。4块相同木板a、b、c、d紧挨放在水平地面上。某顾客使小滑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a的左端滑上木板,若滑块分别停在a、b、c、d上,则分别获得四、三、二、一等奖,若滑离木板则不得奖。已知每块木板的长度为L、质量为m,木板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滑块质量为2m,滑块与木板a、b、c、d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2μ、2μ、2μ、4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
(1)若顾客获四等奖,求滑块初速度的最大值v0;
(2)若滑块初速度为,请通过计算说明顾客获几等奖;
(3)若顾客获得一等奖,求初速度的取值范围。
4.(23-24高一上·浙江·期末)学校物理小组的同学试图探究板块运动的规律,他们找来了一个力的传感器,安装在木板右端,如图甲所示,用水平细绳连接传感器。开始时,使木板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然后把质量为的物块以初速度滑上木板的左端,同时通过光滑定滑轮对传感器施加一个恒力。多次实验,用不同的恒力拉传感器,可以从传感器中得出拉力F的大小,物块在木板上相对木板滑动的路程为s,不同的F对应不同的s,画出曲线,如图乙所示,其中AB与横轴平行,BC和DE为直线段。若木板的质量、长度,物块可视为质点,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设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重力加速度g取,忽略绳子和传感器的质量,绳子足够长且不可伸长,没有弯曲,传感器与滑轮没有相碰。求:
(1)若撤去细绳、传感器和恒力,物块滑上木板时,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
(2)若物块恰好不滑出木板右端,传感器中F的大小;
(3)CD所对应的F的大小,以及DE段的函数关系式。
5.(23-24高一上·山东淄博·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的足够长木板C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质量均为的煤块A、B静置于C上,B位于A右侧处。A、C间的动摩擦因数,B、C间的动摩擦因数,给C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
(1)若,求煤块B与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f;
(2)若,求从刚开始施加力至A、B第一次相遇所用的时间;
(3)若,求从刚开始施加力至A、B第一次相遇时木板C上的划痕长度x;
(4)若F取不同的值,t为从刚开始施加力至A、B第一次相遇所用的时间,试通过计算画出图像,图中需有必要的数据标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