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四节力的合成教案+课件(19张)+检测(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公开课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四节力的合成教案+课件(19张)+检测(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4-08 11:14:08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一
课题
第三章第四节 力的合成
实验器材
水桶、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细绳套、三角板、刻度尺、图钉、铅笔、电脑、投影仪、实物展台。
教学特点和
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等效的角度理解力的合成、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2、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
(2)、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等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等效替代”的方法。
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过程中,初步学会“科学猜想、设计实验、分析验证、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体会在科学探究中即要大胆猜想,又要严谨求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难点:在等效的基础上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启发,以实验探究为主,讲授法为辅。
学法:主动探究,互相协作,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四、教学用具:
水桶、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细绳套、三角板、刻度尺、图钉、铅笔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由演示学生提水的实验,体会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或多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会等效替换的观点。
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同样的问题 ?
启发引导学生指出这些例子的共性,得出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1、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回顾初中所学):
学生思考并回答结论:
1)同向相加,大小F =F1+F2,方向与两力方向相同。
2)反向相减,大小F =|F1-F2|,方向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
2、教师提出问题: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是直接求和吗?
学生上台演示实验:
1)让两个提钩码的弹簧秤有一定的夹角,记录各自读数
2)用一个弹簧秤提起钩码,记录读数。


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当两个力方向互成角度时,合力大小不再等于两分力大小之和。 即 F≠F1+F2 。
3、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即探究力的合成遵循的规律。
1)教师告诉学生有关器材以及实验目的。
2)学生独立设计求合力的实验探究方案,然后小组交流,形成小组的设计方案。 学生展示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补充与完善方案。
3)设计方案时,引导学生应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①怎样使合力F的单独作用效果与两分力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②如何确定F1、F2及F的大小和方向?
③怎样直观简洁的同时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
④实验应记录些什么?
4)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在实验结果的处理时,结合力的图示,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找到合力与分力间的关系。“建议用虚线的箭头端分别与两个合力的箭头端相连接”等话语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
学生提出猜想并验证是否为平行四边形。
小组内另外测量两组数据,验证探究的结果是否正确。
5)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求合力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提问:请同学们用准确而又简洁的语言表述平行四边形定则。
4、例题:力F1=45 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 N,方向竖直向上。用力的图示法求这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引导学生规范作图,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作图习惯 。
这两个力的合力F 的大小和方向能否用其它的方法求?如何求?
学生思考回答:可以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解。然后计算得出。
多种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开阔同学解题思路。
5、思考讨论:在两个分力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两个分力的夹角,
①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随着F1、F2的夹角变化而如何变化?
②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大?最大值为多大?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小?最小值为多大?
教师演示自制教具,学生得出结论。
教师再通过几何画板课件演示,加强结论理解。
结论:合力与分力的夹角的关系:
①合力随着θ的增大而减小。
②当θ=0°时,F有最大值Fmax=F1+F2
当θ= 180°时,F有最小值Fmin=F1-F2
③合力F既可以大于,也可以等于或小于原来的任意一个分力.
范围:| F1-F2 | ≤ F ≤ F1+F2
6、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有没有适用的条件?
阅读书本 “共点力”,在阅读的时候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①什么样的力是共点力?下图哪些力是为共点力?
②你认为掌握共点力概念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③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有没有适用条件,如果有,适用条件是什么?
教师归纳总结。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
六、课堂小结:
(一)、学习效果检测
☆关于合力与分力关系的理解
1.两个共点力F1、F2的合力为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力F一定大于任一个分力
B.合力的大小既可等于F1,也可等于F2
C.合力F有可能小于任一个分力
D.合力F的大小随F1、F2间的夹角增大而减小
☆关于实验方法步骤的理解:
2.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的一端拉到O点。
D、实验中两弹簧秤的示数必须相同。
(二)、学生自评总结:
1、一种方法: 等效替代:分力 合力
2、一次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3、一个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4、一种精神:团结协作
七、布置作业:教材第64页“问题与练习”第2、3题
探究作业:过去学过的知识有哪些用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八、板书设计:
第四节 力的合成
(一)力的合成
1 .等效替代法
2 .分力 合力:
3 .力的合成:
(二)共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探究求合力
2.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3.合力和两个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4.共点力
九、课后反思: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初学者很难跨越的一个台阶,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自然,水到渠成。同时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力的合成 测评练习
一、力的合成
活动与探究1
如图所示,一个成年人提起一桶水,使水桶保持静止,用力为F;两个孩子共同提起同样的一桶水并使之保持静止,用力分别为F1和F2,那么该成年人用的力与两个孩子的力作用效果是否相同?二者能否等效替代?F与F1、F2是什么关系?2·1·c·n·j·y
活动与探究2 探究力的合成的规律。
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应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①怎样使合力F的单独效果与两分力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②如何确定F1、F2及F的大小和方向?
③怎样直观简洁的同时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
结论:两个力合成时,以 为邻边作 ,
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 。
迁移与应用
1、力F1=45 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 N,方向竖直向上。请分别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求这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21·世纪*教育网
二、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活动与探究3
1.某同学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双臂平行或双臂张开(如图所示),都可把自己向上升起,请自己分别实践一下,根据体验说明哪一种手臂用力更大一些。21cnjy.com
2.实验探究:在两个分力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两个分力的夹角,
①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随着F1、F2的夹角变化而如何变化?
②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大?最大值为多大?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小?最小值为多大?
结论:合力与分力的夹角的关系:
①合力随着θ的增大而 。
②当θ=0°时,F有最大值Fmax=
当θ= 180°时,F有最小值Fmin=
③合力F既可以大于,也可以 原来的任意一个分力.
范围: ≤ F ≤
迁移与应用
2、关于两个力的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每个分力
B.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较小的那个分力
C.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小于或等于两个分力
D.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它们的合力可能等于分力大小
3、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8 N、3 N,它们之间的夹角可任意变化,则其合力的大小可能是
A.3 N B.8 N C.10 N D.15 N
当堂检测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测力计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如图所示,两个共点力F1、F2的大小一定,夹角θ是变化的,合力为F。在θ角从0°逐渐增大到180°的过程中,合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为(  )21教育网
A.从最小逐渐增加到最大
B.从最大逐渐减小到零
C.从最大逐渐减小到最小
D.先增大后减小
3.一个质量为20 k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东滑动,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运动的物体同时又受到20 N向西的水平拉力作用.若g取10 m/s2,则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
A.大小为60 N,方向向西 B.大小为60 N,方向向东
C.大小为20 N,方向向西 D.大小为20 N,方向向东
4.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间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N,则当它们间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40N B.10N C.20N D.10N
5.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结点的位置。图中 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实验值。21·cn·jy·com
6.如图所示,六个力的合力为________ N。若去掉1 N的那个分力,则其余五个力的合力为________ N,合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课后巩固提升:
1、有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它们的合力的大小F合随两力夹角α变化
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两力的大小分别为_______和 .
2、如图所示,悬线AO与天花板夹角为600,线AO的拉力F1=24N,线BO与墙壁垂直,线BO的拉力F2=12N.求:www.21-cn-jy.com
(1) 用图解法求F1和F2的合力。
(2) 用计算法求F1、F2的合力的大小。
课件19张PPT。四、力的合成

F1F2F效果相同一、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大小F =F1+F2
方向与两力方向相同 大小F =|F1-F2|
方向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F1F2F2F1 演示实验 结论:当两个力方向互成角度时,合力大小不再等于两分力大小之和。 即 F≠F1+F2问题: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是求和吗?1、认识实验器材。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应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① 怎样使合力F的单独效果与两分力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②如何直观简洁表示合力、分力的大小与方向?
③实验应记录些什么?设计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步骤:1、用图钉将白纸固定在木板上,将橡皮条一端也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两个细绳套。2、通过细绳套用弹簧秤互成某个角度拉橡皮条,使结点伸长到某个位置O。记下O点位置和两力F1、F2的大小和方向。
3、只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到位置O,记下力F的大小和方向。
4、用力的图示法做出F1、F2、F的图示。 进行实验如何找到这三个力的大小及方向间的关系?猜想组成的图形为平行四边形,怎么证明这个结论呢?猜想与验证结论:
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平行四边形定则。
F1F2F合?
力F1=45 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 N,方向竖直向上。用作图法求这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这两个力的合力F 的大小和方向能否用其它的方法求?如何求?学以致用①两个力F1、F2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随着F1、F2的夹角变化而如何变化?
②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大?最大值为多大?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小?最小值为多少?
思考:①两个力F1、F2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随着F1、F2的夹角变化而如何变化?
思考:①合力随着θ的增大而减小。②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大?最大值为多大?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小?最小值为多大?
思考: 思考:什么样的力是共点力?下图中哪些是共点力?结论: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
适用于共点力。
AB
1.关于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合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B.合力的大小总是大于每一个分力
C.合力可能小于也可能大于它的任一个分力
D.两个分力夹角在0到180之间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B小试身手☆关于合力与分力关系的理解:☆关于实验方法步骤的理解:ACD4、一种精神:团结协作(三)课堂小结2、一次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书面作业:课后“问题与练习”第2、3、4题
探究作业:过去学过的知识有哪些用到了等 效替代的思想。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