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2 11:2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和所有人一样,爱因斯坦也犯过错误。和大多数物理学家一样,他有时也会把这些错误写入论文发表出来。通过这些错误,我们可以看到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以及他关于宇宙的科学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爱因斯坦的错误也给前沿科学发现带来了挑战。在推进人类知识的极限之时,我们很难知道他写在纸上的理论与真实现象是否相符,也很难知道他那激进的新想法究竟是给后人带来对科学更为深刻的认识,还是阻碍后人对科学的深入探讨。
爱因斯坦最著名的错误是他为了确保宇宙不膨胀观点的正确性而修改了自己的广义相对论。这个错误广为人知,是因为他自己都称其为一个“大错”。1915年当他完成广义相对论时,学术界普遍认为,我们的银河系被一个静态、永恒且无穷大的虚空环绕。爱因斯坦意识到,在广义相对论中,物质产生的引力无处不在地互相吸引,会导致物质向内塌缩,因而宇宙的静态解是不可能成立的。
在1917年的一篇文章《使用广义相对论的宇宙学思考》中,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方程中引入了一个额外的常数项,以保证宇宙是静态的说法是成立的。他设想这个宇宙学常数项可以在整个空间中提供抵抗引力的排斥作用,避免物质向内塌缩,而这一想法没有任何物理依据。
引入宇宙学常数后的十年间,出现了很多宇宙并非静态的证据。起先,爱因斯坦是抗拒这些结果的。1927年比利时物理学家乔治·勒梅特建立了一种类似大爆炸的膨胀宇宙模型,两年后,埃德温·哈勃又发表了关于星系退行的里程碑式的文章。后来,爱因斯坦拜访了哈勃并且观摩了哈勃在威尔逊山天文台的望远镜,最终转过弯来,接受了宇宙非静态的学说。1933年,爱因斯坦赞扬勒梅特的宇宙学理论:“这是我听过的最优美和令人满意的对自然的解释。”
在一个膨胀宇宙中,不再需要宇宙学常数来保持静态,这对爱因斯坦来说不算损失,他甚至在1919年就指出这个常数“严重损害了这个理论的形式美”。在《我的世界线》一书中,乔治·伽莫夫提到了以下轶事:“很久以后,当我和爱因斯坦讨论宇宙学问题时,他说引入宇宙学常数项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大错误。”
现在再回头看,爱因斯坦认为宇宙学常数没有价值,这也是完全错误的。如果他当时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他可能会认识到广义相对论和静态宇宙的不一致实际上是一个预言。在那个没人能想到宇宙会大尺度运动的时代,爱因斯坦就有可能预言宇宙膨胀,而不需要在后来勉强接受这一点了。
之所以出现这个错误,是因为爱因斯坦在计算中使用了错误的坐标系。从物理的角度来看,他的思考也是错的。无论有没有宇宙学常数,宇宙都必然是动态的。
事实证明,宇宙学常数本身的生命力比催生这个常数的那些有限的天文知识更为强韧。虽然这个常数是爱因斯坦人为加入方程的,但是物理学家现在认识到,从量子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个常数对应着可能存在于真空中的能量。实际上,量子物理要求存在这样一个宇宙学常数。此外,真空能不仅是一个理论概念。在近几十年最为惊人的一项研究中,两个团队观测到,在某种类似宇宙学常数的东西的驱动下,宇宙膨胀是在加速的。在这种情况下,或许可以说爱因斯坦实际上犯了两次错误:一次是因为错误的理由引入了宇宙学常数,另一次则是丢弃它而没有探索它的潜在意义。
可是,爱因斯坦的错误还是有营养的,因为它们都根植于爱因斯坦关于物理学如何运作的宏大而富有挑战性的思想中。即使是公认的错误——他拒绝接受量子力学是自然的基本理论,也是如此。尽管爱因斯坦用光电效应理论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但他从未摆脱经典物理学的思维定式。粒子的位置要用概率来描述,以及一个粒子可以瞬时远距离影响另一个粒子的想法,这对于他来说是荒谬的,尽管他对量子理论的见解比人们认为的更加深刻。他在晚年花了大量时间试图在经典框架下统一引力方程和电磁学方程,建立所谓的统一场论。在努力研究统一场时,爱因斯坦被德国数学家托德·克鲁扎在1921年提出、随后经瑞典物理学家奥斯卡·克莱因改进的一个假设所吸引。他们指出,如果宇宙有五个维度——四个我们熟悉的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维度,以及一个不可见的第五维度——则有可能构建一个对电磁力和引力进行统一描述的理论框架。克莱因证明,在这个模型中,电荷的表观量子化可能是电磁作用对闭合的、圆形的第五维几何结构的反映。对于爱因斯坦而言,统一场理论迷人的一面是,它是纯经典的。
爱因斯坦建立统一场论的努力最终一无所获,但是他的想法常常带来重要的科学突破。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构建宇宙是由空间(三维)和时间(一维)合起来组成的“四维时空”理论。1926年,德国数学物理学家西奥多·卡鲁扎在四维时空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空间维,即引入了第五维,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方程加以改写。改写后的方程式可以把当时已知的两种基本力即“电磁力”和“引力”很自然地统一在同一个方程中。后来,凡是这样添加的维都叫做“额外维”,即空间是4+N维的。这些N个额外维被局限在极小的空间尺度内。在关注克鲁扎和克莱因的额外维的过程中,爱因斯坦的想法还可能为现代弦论(当前流行的一种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融合起来的理论)中的高维数学提供了灵感。
(摘编自劳伦斯·克劳斯《环球科学》)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数项,是爱因斯坦为证实宇宙是静态的说法而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入的一个额外常数,设想其可在宇宙中为抵抗引力提供排斥作用。
B.真空能,是科学家在爱因斯坦宇宙学常数驱动下发现的存在于真空中的能量,它不仅是理论概念,而且已经在科学研究中得到证实。
C.统一场论,是爱因斯坦晚年花了大量时间研究的、试图将引力方程和电磁学方程统一的理论学说。他认为这个理论是纯经典的。
D.额外维,是指在爱因斯坦提出的宇宙“四维时空”框架外,由后来的科学家添加的被局限在极小的空间尺度内的新增维的统称。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因斯坦的一些错误,不仅让人们能看到他科学思想的发展变化过程,也对后来前沿科学成果的发现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B.“引入宇宙学常数项”是爱因斯坦在计算中使用错误坐标系导致的错误,但即使这个常数真的存在,宇宙也不可能是静止的。
C.受经典物理学思维的影响,爱因斯坦不能接受一个粒子可以瞬时远距离影响另一个粒子的想法,说明他对量子力学缺乏理解。
D.爱因斯坦建立统一场论的努力虽然失败,但他的想法推动了“额外维”的研究,还可能为现代弦论中的高维数学提供了灵感。
3.根据材料,下列不属于“爱因斯坦的错误给前沿科学发现带来了挑战”的一项是( )
A.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方程中引入宇宙学常数。
B.爱因斯坦在计算中使用了错误的坐标系。
C.爱因斯坦拒绝接受量子力学是自然的基本理论。
D.爱因斯坦构建宇宙的“四维时空”理论。
4.爱因斯坦认为“引入宇宙学常数项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大错误”,请结合文本概括其原因。(4分)
5.你认为爱因斯坦的“错误”对科学研究有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人世间(节选)
梁晓声
周秉义从北京调回了本市,终日足不出户,只是看书,偶尔也与妻子冬梅晚饭后看看电视剧。
冬梅的耳中刮进了一些关于丈夫任职的议论。她忍不住问:“确实是平调回来了?”
他肯定地说:“是啊。”
她又问:“到底为什么?”
他奇怪地反问:“我信中不是写了吗?”
“你想干的实事,到底是什么实事呢?”
“现在说了也没用,得看这次怎么任命。先不聊这个话题,好不好?”
“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
“看你,我说不聊了,你偏要聊这个话题!我在哪个岗位上没干好过?我离开北京前,领导还给我开了欢送会呢!干得不好能有那种待遇吗?”
冬梅心中疑惑,也只好不再问下去了。
春节过后,吉春组织部门下达了正式任命,周秉义担任副市长,他的分工只有一项,主抓招商引资,尽快改造城市面貌,消除土坯房,促进本市房地产业发展。
一天下午,周秉义来到弟弟家,让秉昆陪他在光字片走一走。那天降了一场大雪。
秉昆说:“哥,这么大的雪,改天吧。”
秉义说:“我正是因为下这么大的雪才来的啊。没人出门,也就没人注意咱们嘛,想看哪儿看哪儿。”
老哥儿俩逛起光字片来。光字片的面积比以前大了,人口也比以前稠密多了。大雪覆盖之下低矮的土坯房一片连一片,东倒西歪,横七竖八。稍一细看,都会从积雪之下发现外露的种种肮脏——垃圾堆,各种令人作呕的脏水结成了冰。老哥儿俩在光字片转啊转,不知不觉天黑了。
……
周秉义回到当年的军工厂家属区,他内心五味杂陈。周秉昆心里越发有点儿瞧不起哥哥,觉得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情感外露。
四月,天刚转暖,光字片受了一场虚惊。某日来了几组测量小队,临街住户人心惶惶,以为要修路。修路当然是好事,可那得拆除多少房屋啊!一旦被拆除了,都住哪儿呢?有人与测量队的人攀谈,才知道不是要修路,而是要对光字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半信半疑的人们又问,“大刀阔斧”怎么理解呢?
测量队的人说,他们也不清楚,那是一位副市长的原话。
人们猜想,那肯定就是周秉义啦!光字片的男女老少奔走相告,测量队接连测量了数日,整个光字片也接连亢奋了数日。
此后,每天晚上总会有几个男人相约来到秉昆家聊天。他们回忆起了秉昆父亲周志刚,周志刚虽然没享着大儿子的福,全光字片的人可托上周秉义的福了。谁承想光字片会出一位副市长呢?他是光字片的大救星啊!男人们聚到周家,想知道对光字片“大刀阔斧”的改造究竟何时开始?将改造到什么程度?光字片的人家也能过上享受燃气灶和自来水的生活吗?
对于他们的探问,周秉昆一句也回答不了。他已经好久没见到哥哥了。
“五一”过后,大队的建筑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光字片进发,建筑大军的载人卡车彩旗招展。光字片的青年闻讯后,骑着自行车迎接,但建筑大军的目的地分明不是光字片。建筑大军一直往前开,开到了马路尽头——虎皮冈,在那里安营扎寨。
光字片的人们疑惑极了,一拨接一拨到周秉昆家问个究竟:难道你哥要在那地方为咱们光字片的人建楼?那可是连兔子都不刨窝的地方啊!咱们光字片就是再烂,毕竟属于城区啊!秉昆,你一定要替我们问问你哥……
与测量队刚离开那几天相比,光字片人们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满怀憧憬到感觉被耍了,男人女人们询问起周秉昆时都义愤填膺。
虎皮冈那边,昼夜机声隆隆,工程突飞猛进。十月份,两排十幢二十层高楼在虎皮冈拔地而起。市政府发布了正式公告,宣称那里将成为本市的“希望新区”。
那天晚上,周秉义终于现身弟弟家……
第二天,秉昆媳妇郑娟去派出所把全家的户口迁出。她又到新区,在市公安局接待点把户口落上。
那事成了一条新闻,却没引来多少人效仿。光字片的人们仍在观望。
有人说:“周家哥俩演起双簧来了!”他们都有等着看笑话的意味。
新区为周家的到来开了欢迎会,周家的门面房和两居室住房都经过了简单装修。
后来,光字片开来了卡车队,不断替一些人家免费搬家,连那些观望的人也搬往新区。
周秉义终于在光字片露面,他站在一辆小卡车上,那天他精神抖擞,向人们讲话:
我从小到下乡前生活在这里,我们老周家三个儿女,没有什么瞒得了光字片的人。咱们光字片人家的许多长辈,一九四九年前就居住于此,当时这里叫穷人窝。后来,他们中许多人成了东北解放后最早的产业工人,这个地方也不再叫穷人窝了。但是,这里却一直住着本市很穷的人家。
我不是在北京当官当不下去了,我是自己要求调回来的。为什么呢?我老了,快到退休年龄了。
近年来,光字片的存在越来越成为我一块儿心病。一想到咱们光字片,我就心疼生活在这里的父老乡亲。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处处不堪入目。人掉进厕所的事发生几次了,还淹死过孩子。我知道,从大人到孩子,谁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
我想在退休之前,将光字片彻底改造。这很不容易……现在我要做的事完成一半了。大家已经看到,光字片与过去不一样了……
下面的人听了周秉义的讲话后纷纷点头,有的甚至竖起大拇指……
(选自梁晓声《人世间》,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秉义主动要求从北京调回来工作,是因他对光字片有着深厚的感情,希望在退休前改变家乡的面貌,让父老乡亲过上幸福的生活。
B.周秉义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特意在一个大雪天要求弟弟周秉昆陪他走一走,了解光字片的实际情况,体现了他低调务实的作风。
C.光字片人世代生活在这里,自然有难以割舍的感情,所以,当测量队到来时全都人心惶惶,不希望自己的房屋被拆了迁到虎皮冈住。
D.经过周秉义做思想工作,周秉昆媳妇郑娟首先将全家的户口迁到“希望小区”,这起到示范作用,最终带动了光字片人陆续搬往新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周秉义从北京调回来后在家中的不寻常举动以及与冬梅的冲突,设置了悬念,有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东倒西歪,横七竖八”等词描写了光字片破败落后的景象,这让周秉义心中五味杂陈,更坚定了他改造旧城的决心。
C.“心里越发有点儿瞧不起哥哥”这句心理描写表明周秉昆因看到哥哥缺少领导风范,自幼就瞧不起哥哥的心理进一步加重。
D.小说结尾周秉义的讲话,真切地表达了他的心声,感人肺腑,同时照应开头,交代了他从北京调回来的原因,解开疑团。
8.小说写出了光字片人面对拆迁的心理变化过程,请梳理概括。(4分)
9.2019年,《人世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词说“《人世间》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节选自《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材料二: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节选自《欧阳修·朋党论》)
注:梅圣俞是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是欧阳修的知交好友。
10. 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圣俞亦自以其不得A志者B乐于诗C而发之D故E其平生F所作G于诗H尤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或句子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穷,指困窘,与《屈原列传》中“人穷则反本”中“穷”的意思和用法相同。
B. 说,通“悦”,与《过秦论》中“非及乡时之士也”中的“乡”都属于通假现象。
C. “而未有荐于上者”,与《苏武传》中“见犯乃死,重负国”一句的句式不同。
D. 幸,指希望、期望,与《苏武传》中“幸蒙其赏赐”中的“幸”的词义相同。
12. 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不能在仕途施展才能的士子,往往向逐臣寡妇倾吐哀叹,写出难以言说的人情感受。
B. 材料一中主人公梅圣俞年轻时凭借前辈的关系补为下级官吏,但考进士屡次不顺,总被考官压制。
C. “朋党”在中国传统政治中是个常用的贬义词,但在材料二中作者理直气壮地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D. 材料二第二段认为,小人因趋利结为伪朋,君子因同道、同心结为真朋,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
13.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2)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14. 《五代史伶官传序》劝诫北宋统治者要以史为鉴,这两则材料也有为当时社会政治服务的内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
李商隐
白社①幽闲君暂居,青云器业我全疏。
看②封谏草归鸾掖,尚贲衡门③待鹤书。
莲耸碧峰关路近,荷翻翠扇水堂虚。
自探典籍忘名利,欹枕时惊落蠹鱼④。
[注] ①白社: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②看:行看,不久。③贲,装饰;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④蠹鱼:书蛀虫,书长时间不翻则生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诗为唱和之作,内容上兼写友人与自己两面,刘评事在永乐闲居只是暂时,诗人的境况则全然不同。
B.刘评事的谏疏被鸾台采纳,不久后将荣升,而诗人却在仍等待朝廷征诏的鹤书,希望中也包含着失落。
C.颈联照应诗题中的“闲居”,上句写友人在永乐望莲花峰可见,晋京之路已不远,用语生动而有情致。
D.尾联写刘评事虽赴任在即却仍安于闲居生活,专心阅读典籍,以“忘名利”三字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
16.尾句“惊”字透露了诗人复杂而微妙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万里长城为中华儿女提供了坚固的防御,有效地威慑了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
(2)古之君子敬小慎微,重视“小”处,避免玩物丧志,如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句都直接表明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有这样两类气质常为人们所称道:一种是书卷气,(甲)。
读书涵养的是“书卷气”,行路涵养的是“烟火气”,(乙),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实现“书卷气”与“烟火气”的有机结合,是读书的至高境界,也会让人具有“高尚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卷气不是“宅”习“暮”气,更不是穷酸腐气,而是学识涵养、理论功底的外显。保持学习习惯,善于从书本中汲取营养,不仅能增强思辨能力,廓清思想迷雾,还能陶冶心性和情操。身上有烟火气,也尤为难得。烟火气绝不是江湖气,更不是市侩气,而是一种群众工作能力。从风吹日晒的“健康黑”到挽起裤脚两脚泥的“尘土色”,
从 A 的号召力到定分止争的公信力,都是烟火气的生动体现。
富有书卷气,善于运用科学理论推动改革创新;拥有烟火气,擅长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
级决策部署:(丙),还能有机结合, B 。
胸中纵有万卷,①也要付诸于实践,②多到田间地头察民情、找灵感,③切实解决学与做相脱节、知与行相脱离的问题。④以烟火气托举书卷气,⑤有助于避免师心自用的书生气,⑥以书卷气滋养烟火气,⑦可以解决胸无点墨的无力感。
感悟理论创新涵养书卷气,投身实践创新增进烟火气,努力成为理论“多面手”、实践“百事通”,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0.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仿照下面的示例以“高尚气”为对象另写一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3分)
示例:烟火气绝不是江湖气,更不是市侩气,而是一种群众工作能力。
22.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引号的用法及表达效果。(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对话能增进了解,沟通情感,交流思想。世界需要对话;人与人之间,不同民族、国家和不同的文明之间,如果没有对话交流是不可想象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B( “在爱因斯坦宇宙学常数驱动下发现的 ”于文无据。)
2.C(爱因斯坦只是拒绝接受“量子力学是自然的基本理论 ”,原文说“他对量子 理论的见解比人们认为的更深刻 ”,所以“说明他对量子力学缺乏理解 ”错误。)
3.D(材料围绕爱因斯坦的“错误 ”探讨其带来的挑战。D 项,“ 四维时空理论 ” 不属于错误。)
4.①引入宇宙学常数后的十年内,出现很多宇宙并非静态的证据;
②拜访哈勃后,亲身证实宇宙并非静态;
③引入该常数严重损害了广义相对论的形式美。
评分建议:答出一点得 2 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5.①科学错误并非一无是处,要善于发现利用其积极价值;
②科学错误难以避免,贵在承认和修正中推动科学进步;
③对待科学研究,要大胆设想,也要在实践中小心求证;
④科学研究中不能迷信权威,要敢于质疑、批判和创新。
评分建议:答出一点得 2 分,答出三点得满分。如有其它合理答案,可以酌情赋分。
6. C(只是“临街住户人心惶惶 ”,且此时住户不知要开发虎皮岗。)
7. C( “ 自幼 ”错,于文无据。)
8. ①测量队到来,居民们以为是要修路,心中充满忧虑;
②得知要对整个光字片进行改造,心中充满兴奋,满怀憧憬;
③看到建筑大军开发虎皮冈,建设“希望新区 ”,心中感到疑惑和不满;
④听了周秉义讲话后,对周秉义的良苦用心表示理解。
评分建议:答对一点得 1 分,答对四点得 4 分,顺序不能颠倒,意思对即可。
9. ①光字片拆迁改造以及居民搬迁新居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奋斗进程;
②周秉义以及光字片人是伴随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而成长起来一代人;
③周秉义帮助乡亲改造家园以及家人和乡邻的最终理解都体现了相濡以沫的温情。 评分建议:答出一点 2 分,答出三点得 6 分。意思对即可。
10.BDG
11.A【A.错误。文中“穷”是使动用法。“人穷则反本”中“穷”是处于困境的意思。用法不相同。句意: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人在困苦穷尽时就会追念本原。B.正确。“非及乡时之士也”中的“乡”通“向”,意思是从前,以前的。句意: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C.正确。“而未有荐于上者”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而未有于上者荐”。“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D.正确。句意:只是希望君主能够辨别它是君子的朋党还是小人的朋党罢了。/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
12.A 【A.“往往向逐臣寡妇倾吐哀叹”曲解文意。原文“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意思是这些士子用写诗抒发怨恨,借以表达逐臣寡妇这类不幸者的悲伤慨叹之情。】
13.(1)只能给别人做帮手,压抑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佐”,辅助、帮助;“郁”,压抑;“奋见”,发挥、表现出来。】
(2)背叛主上背弃双亲﹐在异族那里做俘虏﹐要见你干什么?【“畔”,背叛;“蛮夷”,异族,汉族对外族四夷的称呼;“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何以见汝为”。】
14.(1)材料一认为梅圣俞到老还在写着困厄者的诗歌,而没有被朝廷用来歌功颂德,成就大事。
(2)材料二中作者建议君王应该分辨并斥退假朋党,任用真朋党,才能治理好天下。
【由原文“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可知,材料一认为梅圣俞到老还在写着困厄者的诗歌,而没有被朝廷用来歌功颂德,成就大事。由原文“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可知,材料二中作者建议君王应该分辨并斥退假朋党,任用真朋党,才能治理好天下。】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我听世人常说:诗人的人生经历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欢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奥秘,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聘用,只能给别人做帮手,压抑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以诗歌为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最终也未举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是可惜吗
材料二:
我听说朋党的说法,从古时候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够辨别它是君子的朋党还是小人的朋党罢了。大凡君子和君子,因为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和小人,因为私利相同结为朋党,这是自然的道理啊。
但我认为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朋党。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爱的是利禄,贪的是钱财。当他们私利相同的时候,暂且互相勾结作为朋党,这是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争先抢夺,或者利益完了交情疏远,就反而互相残害,即使是他们的兄弟亲戚,也不能彼此照顾。所以我说小人没有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是假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信奉的是道德和义理,实行的是忠诚和信用,珍惜的是名誉和气节。他们用这些来修养自己,就志同道合,互相促进;他们用这些来服务国家,就能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所以做君主的,只应当斥退小人的假朋党,任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也就治理得好了。
15.D(尾联写诗人自己。)
16.①诗的首联写自己“青云器业”“全疏”,尾联 “忘名利”,表面上都写自己心里旷达无意于仕途,②中间两联以祝福友人暗暗表现自己心中的失落,③“你”字表面是心惊于长时间不读书,实则震惊于自己与功名渐远,写出了内心悲凉与失落,点出了诗的主旨。(每点2分)
17.(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
18. 一呼百应 相得益彰
(共2分,一空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甲:另一种是烟火气
乙:只有将“读书”与“行路”相结合
丙:书卷气与烟火气不仅不矛盾
(共6分,每句2分,答对三句给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①“付诸于”改为“付诸”
⑦ “解决”胸无点墨的“无力感”,搭配不当,可将“解决”改为“消除”“缓解”等词。
(共4分,一处2分,找出病句1分,改正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示例一:高尚气绝不是伪善气,更不是迂腐气,而是一种道德引领力量。
示例二:高尚气绝不是孤傲气,更不是自负气,而是一种灵魂净化力量。
示例三:高尚气绝不是浮名气,更不是虚荣气,而是一种精神感召力量。
(共3分,句式1分,内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用法:特殊含义。(1分)“多面手”在句中指在理论学习方面具备多种才能和技能的人,“百事通”在句中指能用各种知识通过时间来解决问题的能手。(1分)
效果:让语言表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1分)
(共3分,用法2分,效果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审题23.立意
一、核心主题:对话的力量。这是文章需要围绕展开论述的中心思想,即探讨对话在促进理解、构建信任、解决问题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二、多角度分析:
(1)个人层面:可以通过具体事例展示对话如何帮助人们化解误会、增进友谊,或是在家庭、职场等环境中促进团队合作和和谐氛围。
(2)社会层面:探讨社会热点事件中,对话如何成为缓解社会矛盾、促进公平正义的工具。例如,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民众与政府的有效对话能确保政策更加贴近民生需求。
(3)国际层面: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对话对于促进和平、合作与发展的意义。可以引用历史案例,如通过外交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或现代国际组织中多边对话机制的作用。
(4)文化层面:讨论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如何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相互尊重,以及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性。
三、写作分析
本次写作审题的门槛不高。材料围绕核心概念“对话”展开,第一句话从三方面阐述了其作用:增进了解、沟通情感、交流思想,第二句话前半句直接提出世界需要对话,后半句则从民族、国家和文明三个角度,以假设的方式,从反面强调了对话的重要性。写作任务中的“联想和思考”有意拓宽文体选择的范围,引导考生亦可尝试记叙文的写作。综合题意,考生只要能扣住核心概念“对话”展开写作即为切题。
对于核心概念“对话”的内涵,材料虽未给出明确的阐释,但其语境中含有如下限定:首先,对话的出发点是沟通、了解,努力打破对话双方的壁垒;其次,对话是目的,更是手段,对话应该是接纳的、包容的、理性的、平和的,对话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姿态;最后,对话的形式并不局限于言语,对话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亦可发生在国家、民族、文明之间,甚至在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如试卷文学类阅读中黑塞与暮霭)。
材料对“对话”作用及重要性的阐述,既是对考生的思路拓展,也可能使考生形成思维的依赖,即简单地以材料的表述作为分论点,分别展开论述(其实只是对材料的扩写而已)。因此,考生写作时面对的真正考验在于如何避免行文的空洞无物。这时,学会聚焦和明确的问题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所谓“聚焦”,即能够就材料中所蕴涵的核心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如同“狮子搏兔”一般,聚合全力,纵深挖掘。比如,“对话”为什么会有材料所说这些作用?怎样的“对话”才是有效的?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展开有效的“对话”?再比如,聚焦于文明之间的“对话”展开,可以思考文明之间的“对话”是以怎样的形式进行的?有怎样的意义?是否存在问题?该如何更好地“对话”?当思维聚焦到这些问题时,就不难写出相对较为深刻、有独到观点的文章了。
同样地,具有“问题意识”的考生,能够敏锐地洞悉写作任务背后的现实指向性,发现自己的生活与写作任务之间镜像关系,并且以此为突破口,写出一篇引人思考与共鸣的文章。比如,城市化生活的困境、互联网等对“对话”的解构,“附近”消失,现实中的对话越来越少,虚拟空间的充满戾气的争吵乃至对抗越来越多;情绪先行、党同伐异、茧房困境、讨好型人格……使有效的“对话”大打折扣;现代社会个人的“原子化”,使我们误以为自我的建构可以超越于他人与社会,而忽略泰勒“社群主义”对我们的忠告:“个人自主性的来源不可能是‘唯我论’的独白,而只能来自关系性的对话。”放眼寰宇,朝鲜半岛局势的不断升级、俄乌冲突的经年累月、加沙半岛的风云变幻,这种种事实不得不让我们思考阻碍人们对话的力量究竟是什么?不同地位的主体间是否存在对话的可能性?
四、标杆文
对话互鉴,行者运行
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我们与周围的人对话;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我的与历史对话;在朗诵古诗名篇时我们与先贤对话;在科研探索时,我们与未来对话……对话,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这种高频性与方式对象的多样性也注定了它于我们不可或缺的意义。(由对话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引入,提出观点:对话于我们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对话,其本质就是一个信息交换的过程,因而其与生俱来的一个效应便是改变了我们的信息储量,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考古文物的出土明确地向我们昭告历史史实,国与国之间对话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际形势,这是对话最直观的价值所在。(对话的意义一)
而因为对话这种对信息交流的促进性,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多元信息的交互,不同思维的碰撞与对立观念的摩换乃至置换。贝克效应强调:在群体的聚集中,对话与争辨必然发生,而只有在这种对话与争辩中才能产生高见。信息的背后有逻辑的组织与思维的彰显,进一步深入,则有观点立场的主导与引领,这种实质就可以将对话的价值上升到意义层面,陈春醪的酿酒历程则是与酒的不断时话,从昆仑、老春到真一、大槐,在与不同的酒的对话中他升华着自己的灵魂。酒虽无言,但却以其醇香、品性与人心对话,陈春醪也终得无所待的自由和从心所欲的任真。由此不难发现,在对话中我们常是无意识地在交流思想,继而获得协同的进步,个体思维的深化。(对话的意义二)
同时,对话性质,方式与对象的多元带来了信息源的多元与内容价值的丰富,这种多样性的对话也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生命的意义拓宽,使我们不仅仅局限于个体的单一轨道,而是拥有旷野的辽阔与丰富,而这样的对话中接受信息的多元也让我们通过对话输出更多元的信息,以此构成良性的循环。(对话的意义三)
既然对话于我们,于世界如此重要,我们也不妨设想没有对话的世界又是怎样。失却了信息的互换,每个人都只会构成一个封闭的怪图;没有对话,高见难以产生,因而社会只会止步于此,没有成长,没有生气,不过是一块没有肥力的土壤。因而当下的我们也应反思,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便捷的单向信息的输入是否削弱了对话中的交互性?“失语症”的频发各类信息一股脑儿地入侵,是否钝化了我们对话的能力而造成了成长的停滞?(针对现实,从反面假设如果没有对话会怎样。)
重新开启一场对话吧,在对话中吸纳精华,碰撞思维的火花,获得又一进成长。(提出号召)
点评:
优点:①文章始终围绕“对话”的必要性展开论述,切合题意;②各部分之间层层深入,基本构建起层进的结构;③文中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逻辑合理,文气通畅。
缺点:①文章缺少深刻的观点和充分的分析论证;②中间“陈春醪”是小说《酿酒师》里面的人物,这一材料与观点之间存在隔阂,切合度不够。提醒,说理文中用小说的人物、情节作为论据说理时要特别慎重、警惕。
综合上面的情况,评为二类下,51分。
跨越隔阂,共筑和谐对话之桥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对话作为人类交流的基本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增进了解的桥梁,更是沟通情感、交流思想的纽带。没有对话,人与人之间将难以建立信任;没有对话,不同民族、国家乃至文明之间将难以达成理解和共存。因此,跨越隔阂,共筑和谐对话之桥,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对话能增进了解。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因为缺乏了解而产生误解和偏见。而对话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的平台。通过对话,我们可以倾听他人的心声,理解他人的立场和观点,从而消除误解,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这种了解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对话能沟通情感。情感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和维系。对话作为一种情感交流的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在对话中,我们可以分享彼此的快乐,分担彼此的痛苦,从而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联系不仅能够让我们在困难时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更能够让我们在快乐时与他人共享喜悦和幸福。
对话能交流思想。思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对话作为一种思想交流的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人的思想和观点,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路。在对话中,我们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共同探索真理和智慧的道路。这种思想交流不仅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更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而难以进行真正的对话。有时候,我们可能因为害怕冲突和矛盾而回避对话;有时候,我们可能因为缺乏自信和勇气而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时候,我们可能因为对他人持有偏见和歧视而无法进行平等的对话。这些障碍都阻碍了我们建立和谐对话之桥的步伐。
因此,我们需要跨越这些隔阂,共筑和谐对话之桥。首先,我们需要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他人的差异和多样性;其次,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各种对话和交流活动,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
总之,跨越隔阂、共筑和谐对话之桥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只有通过对话和交流,我们才能增进了解、沟通情感、交流思想,从而建立起一个和谐、包容、进步的社会。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推动对话和交流事业的发展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