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23秋 金东区期末)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蒙古(měng) 叉腿(chā) 额枋(fáng)
B.蟠桃(pán) 豁开(huō) 螭首(chī)
C.瘦削(xuē) 伽蓝(qié) 鸣啭(zhuàn)
D.参差(cēn) 菜畦(qí) 焖饭(mèn)
2.(2023秋 华州区期末)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望无际 汹涌澎湃 B.心惊肉跳 斩钉栽铁
C.轻歌慢舞 栩栩如生 D.余音绕梁 画龙点晴
3.(2023秋 金东区期末)最符合下面语段所要表达的意思的一项是( )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面对“没有数学头脑”的斥责而确立志向,他虽然没有很高的文凭,但最终成为数学领域的巨人。
A.名人都有志向。
B.有志者事竟成。
C.要被训斥才能成功。
D.有志向才能报仇成功。
4.(2023秋 金东区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的词《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夜行黄沙道中”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与“尾搐/入两股/间”这两句话的朗读节奏都是正确的。
C.《江南春》这首诗描写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诗中景物有声有色、有远有近、动静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神往。
D.《过故人庄》《宿建德江》和《书湖阴先生壁》都是田园诗。
5.(2023秋 金东区期末)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
B.“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C.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D.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二.填空题(共4小题)
6.(2023秋 随州期末)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近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举办2023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向社会推出50名优秀好少年的先进事迹。新时代少年的成长是心怀mèng xiǎng 向阳而生,积极面对kùn nán ;是满怀xǐ yuè ,带着wēi xiào 探索未来,没有bào yuàn ,没有tuì suō ……用努力和拼搏,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7.(2023秋 随州期末)我会查字典填空。
“漫步公园,幽雅的花香扑鼻而来”这句话中“幽”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幽”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僻静,光线暗;②隐藏,不公开的;③使人感觉沉静、安闲的;④把人关起来不让跟外人接触。“幽”在这里的意思是 (填序号)。
8.(2023秋 嘉兴期末)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填序号)。
①斩钉 铁 ②技高一 ③别出新
④轻歌 舞 ⑤余音绕 ⑥心 意足
(1)这件衣服的设计 ,展现了她独特的审美。
(2)音乐会结束后,美妙的旋律仍在耳边 ,让人陶醉其中。
9.(2023秋 华州区期末)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 ,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2)黑云翻墨未遮山,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明月别枝惊鹊,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4) ,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 长征》)
(5)等闲识得东风面, 。(朱熹《春日》)
(6)如今直上银河去, 。(刘禹锡《浪淘沙(其一)》)
(7) ,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8)茅檐长扫净无苔,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0.(2023秋 随州期末)语言实践与运用。
随县某小学六年级的同学围绕“当代需不需要练习书法”展开了讨论。
子墨: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计算机、打印机方便快捷,我们不需要再练习书法,把练习书法的时间节省下来,能学到更多知识与本领。
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你发表观点,并写明理由。
四.句子训练(共1小题)
11.(2023秋 随州期末)我会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不用“说”来表达。
这幅画构图精巧,用色精美,他说:“实在太好看了!”
(2)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使它们不能再生。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春天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涂抹得五彩斑斓。(仿写句子)
春天像 , 。
(4)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5)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冬日的阳光 清晨的阳光 心里的阳光
五.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2.(2023秋 峨山县期末)课外阅读《故乡(节选)》。
故乡(节选)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着外面有人进来,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jìn);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背景资料:《故乡》写了作者1919年回故乡的见闻,概括了1921年前三十年内,旧中国农村经济日益破败、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榨给劳苦大众生活上带来的苦难、精神上造成的摧残。那时,笔是武器,写作是一种战斗。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名人的情怀。】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关键词句,完成填空。
①“我”再次见到闰土的时候“有许多话,……吐不出口外去”但我们却读懂了,他想起了小时候闰土讲过的那些新鲜事,有看瓜刺猹、 、 、看跳鱼儿。
②梳理“我”看到中年闰土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失望和无奈)——
③文中画“____”的句子是对中年闰土的 和 描写,闰土“欢喜”是因为
闰土“凄凉”是因为
(3)结合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①结合选文后提供的“背景资料”,想一想作者把闰土现在的外貌和少年时的外貌进行了多次比较,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②《故乡》的作者是 结合学过的课文和相关资料,在你心目中他是一个
的人,理由至少有这样两条: (请分点、逐条说明理由)。
13.(2023秋 华州区期末)课外阅读。
捡纸板的老人
①那天,我下楼丢生活垃圾。刚出一楼单元门口,我就看见垃圾桶旁边,有一个瘦弱的背影。
②凭着直觉,我猜想应该是位上了年纪的老大娘。老人的背有些驼,头上深棕色的布帽子遮住了她的脸。她和我相距五六米,我看见她低着头,左手拿着一个印有“东北大米”字样的编织袋,右手不停地摆弄着编织袋上的细线。
③我仔细一看,她应该是准备把编织袋上的那根细线解下来。看她神情专注至极,手里不停地上下左右、来来回回摆弄着那些细线,就像玩玩具的婴儿一般,好奇、仔细、认真、小心……
④望着老人,我停下了脚步,生怕打扰到她,影响她手上的活计。
⑤于是,我慢慢地把手里的垃圾袋放在脚边,故意把头转向左边的绿化带,用余光注视着老人。大约过了十分钟,老人终于把编织袋口上的那些细线扯下来了。老人用双手把那根弯曲的细线拉了拉,约有一米多长。之后,她用右手把那细线一圈一圈地绕在左手掌上,再取下来,把线圈装进上衣的口袋里。
⑥这时,老人抬起了头。看见我,她冲我笑了笑。见状,我快速地把放在脚边的垃圾袋拿起来,走上前放进了垃圾桶,对老人笑了笑,随后转身进了单元门。单元门自动关上后,我偷偷地躲在门后继续注视着老人。
⑦只见老人把编织袋的口撑开,把口沿反卷了三四圈,放在左脚边,就开始在垃圾桶里刨东西。她从垃圾桶里翻出的第一个东西是一个压扁了的纸箱。她用力把纸箱分解成一张张纸片,慢条斯理地把纸片边缘的胶带一点一点地撕下来,用右手捏成一小团,丢进垃圾桶里。老人家忘乎所以地摆弄着,如孩童般,可爱至极!看得出来,她很享受手上的活计带来的快乐。
⑧就这样,老人在垃圾桶里找纸片,我就在单元门后偷看。二十多分钟里,老人在垃圾桶里找到九张大小不一的纸片,被她整整齐齐地重叠在一起,心满意足地放到脚旁的编织袋里。她手提住编织袋口,用右脚踩了踩,向四周环顾了一圈。
⑨这时,我才看清了老人的脸,看上去她应该八十岁了。满脸的皱纹,刻下了岁月的沧桑。黑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看得出老人一生勤劳。脚上的花布鞋格外显眼,也许是老人自己一针一线做的。刚才她对我的笑容,使我感受到了老人家的亲切、善良
⑩后来,我在小区里又见到老人几面。邻居说,老人是随儿子来昆明的。儿子做生意,生意做得还很不错,家里不缺钱。老人的儿子叫母亲不要捡纸片了,可老人闲不住。时间长了,儿子也就不再劝阻了,并称:“只要老母亲开心,她想做什么就由她去做。”听了这样的话,我深深地被老人的儿子感动。心想,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孝心呢!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2)请简要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3)本文提到两次注视着老人,简要概括作者注视到老人在做什么?
第一次是:
第二次是:
(4)你认为文中的老人是一位怎样的人?
(5)请写出短文中画“ ”句子的含义。
(6)阅读了本文,你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六.习作(共1小题)
14.(2023秋 嘉兴期末)习作表达
作文题目:最美的____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声音”“语言”“风景”“瞬间”等。(2)围绕确定的中心,选择一件具体的事情来写。(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400字。
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23秋 金东区期末)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蒙古(měng) 叉腿(chā) 额枋(fáng)
B.蟠桃(pán) 豁开(huō) 螭首(chī)
C.瘦削(xuē) 伽蓝(qié) 鸣啭(zhuàn)
D.参差(cēn) 菜畦(qí) 焖饭(mèn)
【解答】A.有误,叉:读“chā”时意思有.交错;叉子。柄的一端有两个以上长齿的器具,可用来挑取或扎起东西。读“chà”时意思为武术、舞蹈等的一种动作,两腿向相反的方向分开,裆部着地。读“chǎ”时意思为分开成叉形。故“叉腿”的“叉”应读“chǎ”。“额枋”的“枋”应读“fāng”。
BCD.正确。
故选:A。
2.(2023秋 华州区期末)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望无际 汹涌澎湃 B.心惊肉跳 斩钉栽铁
C.轻歌慢舞 栩栩如生 D.余音绕梁 画龙点晴
【解答】A.正确。
B.有误,斩钉截铁:砍断钉子切断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故“斩钉栽铁”的“栽”错误。
C.有误,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加上柔和的舞蹈 。 故“轻歌慢舞”的“慢”错误。
D.有误,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故“画龙点晴”的“晴”错误。
故选:A。
3.(2023秋 金东区期末)最符合下面语段所要表达的意思的一项是( )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面对“没有数学头脑”的斥责而确立志向,他虽然没有很高的文凭,但最终成为数学领域的巨人。
A.名人都有志向。
B.有志者事竟成。
C.要被训斥才能成功。
D.有志向才能报仇成功。
【解答】语段讲述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被斥责“没有数学头脑”,但他确立志向,虽无高文凭却最终在数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A.语段仅提及华罗庚这一位名人有志向,不能由此得出所有名人都有志向的结论,过于宽泛,不符合语段意思。
B.华罗庚因为确立志向,最终成功,这正体现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该选项符合语段表达的意思。
C.语段重点强调的是志向对成功的作用,而不是被训斥才能成功,被训斥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这种说法错误。
D.语段中没有任何关于“报仇成功”的表述,与语段内容完全无关。
故选:B。
4.(2023秋 金东区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的词《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夜行黄沙道中”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与“尾搐/入两股/间”这两句话的朗读节奏都是正确的。
C.《江南春》这首诗描写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诗中景物有声有色、有远有近、动静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神往。
D.《过故人庄》《宿建德江》和《书湖阴先生壁》都是田园诗。
【解答】A.错误。辛弃疾的词《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B.错误。“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朗读节奏是: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尾搐入两股间”的朗读节奏是:尾/搐入/两股间。
C.正确。
D.错误。《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是田园诗。《书湖阴先生壁》是一首题壁诗。
故选:C。
5.(2023秋 金东区期末)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
B.“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C.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D.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解答】A.有误,“树木、村庄、桥梁”为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应为顿号。
B.有误,“我说”提示语在中间,后面应为逗号。
C.正确。
D.有误,“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都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后面都应为逗号。
故选:C。
二.填空题(共4小题)
6.(2023秋 随州期末)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近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举办2023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向社会推出50名优秀好少年的先进事迹。新时代少年的成长是心怀mèng xiǎng 梦想 向阳而生,积极面对kùn nán 困难 ;是满怀xǐ yuè 喜悦 ,带着wēi xiào 微笑 探索未来,没有bào yuàn 抱怨 ,没有tuì suō 退缩 ……用努力和拼搏,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解答】故答案为:
梦想 困难 喜悦 微笑 抱怨 退缩
7.(2023秋 随州期末)我会查字典填空。
“漫步公园,幽雅的花香扑鼻而来”这句话中“幽”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Y ,再查音节 you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山 部,再查 6 画。“幽”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僻静,光线暗;②隐藏,不公开的;③使人感觉沉静、安闲的;④把人关起来不让跟外人接触。“幽”在这里的意思是 ① (填序号)。
【解答】“漫步公园,幽雅的花香扑鼻而来”这句话中“幽”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Y”,再查音节“you”;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山”部,再查6画。“幽”在这句话中的意思是僻静,光线暗。
故答案为:
Y you 山 6 ①
8.(2023秋 嘉兴期末)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填序号)。
①斩钉 截 铁 ②技高一 筹 ③别出新 裁
④轻歌 曼 舞 ⑤余音绕 梁 ⑥心 满 意足
(1)这件衣服的设计 ③ ,展现了她独特的审美。
(2)音乐会结束后,美妙的旋律仍在耳边 ⑤ ,让人陶醉其中。
【解答】①斩钉截铁 ②技高一筹 ③别出心裁
④轻歌曼舞 ⑤余音绕梁 ⑥心满意足
(1)别出心裁:另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符合语境。
(2)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比喻诗文意味深长。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
①截 ②筹 ③裁
④曼 ⑤梁 ⑥满
(1)③;
(2)⑤。
9.(2023秋 华州区期末)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2)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4)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 长征》)
(5)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6)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浪淘沙(其一)》)
(7)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8)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解答】(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出自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出自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
(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朱熹的《春日》。
(6)“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句诗是出自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
(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七言绝句《江南春》。
(8)“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出自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故答案为:
(1)移舟泊烟渚;
(2)白雨跳珠乱入船;
(3)清风半夜鸣蝉;
(4)五岭逶迤腾细浪;
(5)万紫千红总是春;
(6)同到牵牛织女家;
(7)南朝四百八十寺;
(8)花木成畦手自栽。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0.(2023秋 随州期末)语言实践与运用。
随县某小学六年级的同学围绕“当代需不需要练习书法”展开了讨论。
子墨: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计算机、打印机方便快捷,我们不需要再练习书法,把练习书法的时间节省下来,能学到更多知识与本领。
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你发表观点,并写明理由。
不同意。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培养人的专心、细心、耐心和毅力等优秀品质,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因此,今天仍要练习书法。
【解答】结合书法的好处写出自己的观点即可。
故答案为:
不同意。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培养人的专心、细心、耐心和毅力等优秀品质,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因此,今天仍要练习书法。
四.句子训练(共1小题)
11.(2023秋 随州期末)我会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不用“说”来表达。
这幅画构图精巧,用色精美,他说:“实在太好看了!”
这幅画构图精巧,用色精美,他赞叹道:“实在太好看了!”
(2)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使它们不能再生。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仅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3)春天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涂抹得五彩斑斓。(仿写句子)
春天像 刚落地的娃娃 ,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
(4)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5)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冬日的阳光 清晨的阳光 心里的阳光
冬日的阳光 由冬日的阳光想到了母亲的爱,无论我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母爱总能像冬日的阳光为我驱走寒冷,带来活力。
【解答】(1)考查了改写句子。表示“说”的词语很多,如:商量、讨论、赞叹等,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即可。
(2)考查了关联词。“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使它们不能再生”与“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表示递进关系,可用“不仅……还……”连接,去掉后面的重复部分。
(3)考查了句子仿写。例句是“春天像什么,怎么样”,仿写时注意句式。
(4)考查了修改病句。语序不当,把“发扬”和“继承”交换位置。
(5)考了次扩展写话。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把想到的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完整。
故答案为:
(1)这幅画构图精巧,用色精美,他赞叹道:“实在太好看了!”
(2)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仅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3)刚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4)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5)冬日的阳光 由冬日的阳光想到了母亲的爱,无论我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母爱总能像冬日的阳光为我驱走寒冷,带来活力。
五.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2.(2023秋 峨山县期末)课外阅读《故乡(节选)》。
故乡(节选)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着外面有人进来,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jìn);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背景资料:《故乡》写了作者1919年回故乡的见闻,概括了1921年前三十年内,旧中国农村经济日益破败、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榨给劳苦大众生活上带来的苦难、精神上造成的摧残。那时,笔是武器,写作是一种战斗。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名人的情怀。】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中年鲁迅与闰土相见的情景。
(2)抓住关键词句,完成填空。
①“我”再次见到闰土的时候“有许多话,……吐不出口外去”但我们却读懂了,他想起了小时候闰土讲过的那些新鲜事,有看瓜刺猹、 捉角鸡 、 捡贝壳 、看跳鱼儿。
②梳理“我”看到中年闰土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吃惊与兴奋 ——(失望和无奈)—— 悲伤
③文中画“____”的句子是对中年闰土的 动作 和 神态 描写,闰土“欢喜”是因为 见到了儿时的伙伴, 闰土“凄凉”是因为 想到自己贫穷,彼此之间地位悬殊。
(3)结合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①结合选文后提供的“背景资料”,想一想作者把闰土现在的外貌和少年时的外貌进行了多次比较,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一位活泼可爱的“少年英雄”变得像“木偶人”一般,反映了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压榨下给劳苦大众生活上带来的苦难精神上造成的摧残,流露出作者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作者对广大民众的同情。
②《故乡》的作者是 鲁迅 结合学过的课文和相关资料,在你心目中他是一个 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的人,理由至少有这样两条: ①在与周晔笑谈“碰壁”时抨击旧社会;②热情地救护和帮助车夫、关心女佣。 (请分点、逐条说明理由)。
【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概括文章大意要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这里的主要人物:“我”、闰土,事情:二人重逢。示例:“我”与儿时的玩伴闰土重逢。
(2)①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和课文《少年闰土》可知,答案为:捉角鸡、捡贝壳。
②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结合“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可知,开始时我是吃惊与兴奋的。结合“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可知,我是悲伤的。
③考查描写手法。“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一是动作描写,关键词“站住”“动着嘴唇”;二是神态描写,关键句子“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闰土“欢喜”是因为“我”“很久和他没有见面了,今天重逢他很高兴;闰土“凄凉”是因为他和“我”之间有了阶级之差,“我”是高高在上的老爷,而他生活贫穷。
(3)①考查形象分析。结合“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可知,少年时的闰土无忧可爱,现在的闰土饱受生活磋,这种对比写出了当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迫害,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同情。
②考查作家及作品。《故乡》是鲁迅于1921年1月创作的短篇小说。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他与周晔笑谈“碰壁”时抨击旧社会,可以看出来鲁迅是一个幽默、风趣、爱憎分明的人;他热情地救护和帮助车夫、关心女佣,可以看出来鲁迅是一个善良,关心劳动人民的人。《有的人》中的鲁迅是一个有思想、有民族大义、思想开放进步的人。年轻时看到整个民族病弱的状态激发了他学医救国的志向,后来在日本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中国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弃医从文,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改变中国人的思想。
故答案为:
(1)中年鲁迅与闰土相见的情景。
(2)①捉角鸡 捡贝壳;
②吃惊与兴奋 悲伤;
③动作 神态 见到了儿时的伙伴 想到自己贫穷,彼此之间地位悬殊;
(3)①一位活泼可爱的“少年英雄”变得像“木偶人”一般,反映了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压榨下给劳苦大众生活上带来的苦难精神上造成的摧残,流露出作者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作者对广大民众的同情。
②鲁迅 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①在与周晔笑谈“碰壁”时抨击旧社会;②热情地救护和帮助车夫、关心女佣。
13.(2023秋 华州区期末)课外阅读。
捡纸板的老人
①那天,我下楼丢生活垃圾。刚出一楼单元门口,我就看见垃圾桶旁边,有一个瘦弱的背影。
②凭着直觉,我猜想应该是位上了年纪的老大娘。老人的背有些驼,头上深棕色的布帽子遮住了她的脸。她和我相距五六米,我看见她低着头,左手拿着一个印有“东北大米”字样的编织袋,右手不停地摆弄着编织袋上的细线。
③我仔细一看,她应该是准备把编织袋上的那根细线解下来。看她神情专注至极,手里不停地上下左右、来来回回摆弄着那些细线,就像玩玩具的婴儿一般,好奇、仔细、认真、小心……
④望着老人,我停下了脚步,生怕打扰到她,影响她手上的活计。
⑤于是,我慢慢地把手里的垃圾袋放在脚边,故意把头转向左边的绿化带,用余光注视着老人。大约过了十分钟,老人终于把编织袋口上的那些细线扯下来了。老人用双手把那根弯曲的细线拉了拉,约有一米多长。之后,她用右手把那细线一圈一圈地绕在左手掌上,再取下来,把线圈装进上衣的口袋里。
⑥这时,老人抬起了头。看见我,她冲我笑了笑。见状,我快速地把放在脚边的垃圾袋拿起来,走上前放进了垃圾桶,对老人笑了笑,随后转身进了单元门。单元门自动关上后,我偷偷地躲在门后继续注视着老人。
⑦只见老人把编织袋的口撑开,把口沿反卷了三四圈,放在左脚边,就开始在垃圾桶里刨东西。她从垃圾桶里翻出的第一个东西是一个压扁了的纸箱。她用力把纸箱分解成一张张纸片,慢条斯理地把纸片边缘的胶带一点一点地撕下来,用右手捏成一小团,丢进垃圾桶里。老人家忘乎所以地摆弄着,如孩童般,可爱至极!看得出来,她很享受手上的活计带来的快乐。
⑧就这样,老人在垃圾桶里找纸片,我就在单元门后偷看。二十多分钟里,老人在垃圾桶里找到九张大小不一的纸片,被她整整齐齐地重叠在一起,心满意足地放到脚旁的编织袋里。她手提住编织袋口,用右脚踩了踩,向四周环顾了一圈。
⑨这时,我才看清了老人的脸,看上去她应该八十岁了。满脸的皱纹,刻下了岁月的沧桑。黑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看得出老人一生勤劳。脚上的花布鞋格外显眼,也许是老人自己一针一线做的。刚才她对我的笑容,使我感受到了老人家的亲切、善良
⑩后来,我在小区里又见到老人几面。邻居说,老人是随儿子来昆明的。儿子做生意,生意做得还很不错,家里不缺钱。老人的儿子叫母亲不要捡纸片了,可老人闲不住。时间长了,儿子也就不再劝阻了,并称:“只要老母亲开心,她想做什么就由她去做。”听了这样的话,我深深地被老人的儿子感动。心想,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孝心呢!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忘乎所以: 指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心满意足: 做了某事或得到什么事物,自己心情很愉悦高兴,让自己觉得满意。
(2)请简要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在小区垃圾桶旁遇到一位捡纸板的老人,通过观察老人的行为和与邻居的交谈,了解到老人虽然家庭条件不错,但仍然坚持捡纸板,以此来打发时间和获得满足感。老人的儿子也非常尊重和支持母亲的这一爱好,表现出对母亲的孝顺。
(3)本文提到两次注视着老人,简要概括作者注视到老人在做什么?
第一次是: 老人把编织袋口上的那些细线扯下并绕成线圈保存。
第二次是: 老人把垃圾桶里翻出的纸箱分解成一张张纸片。
(4)你认为文中的老人是一位怎样的人?
老人是个勤劳、亲切而又善良的人。
(5)请写出短文中画“ ”句子的含义。
只要母亲能安度晚年,就不必干涉她想做的事。体现了儿子对老人的孝顺。
(6)阅读了本文,你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爸爸妈妈,感谢你们的辛苦劳动,长大后我会好好孝顺你们的!
【解答】(1)考查词语解释。
结合所学可知,“忘乎所以”中的“乎”是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故“忘乎所以”指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结合所学可知,“心满意足”中的“足”指满两总大元、人得到什么事物,自己心情很愉悦高兴,让自己觉得满意。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阅读文章可知,短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在小区垃圾桶旁遇到一位捡纸板的老人,通过观察老人的行为和与邻居的交谈,了解到老人虽然家庭条件不错,但仍然坚持捡纸板,以此来打发时间和获得满足感。老人的儿子也非常尊重和支持母亲的这一爱好,表现出对母亲的孝顺。
(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结合“我慢慢地把手里的垃圾袋放在脚边,故意把头转向左边的绿化带,用余光注视着老人。大约过了十分钟,老人终于把编织袋口上的那些细线扯下来了。老人用双手把那根弯曲的细线拉了拉,约有一米多长。之后,她用右手把那细线一圈一圈地绕在左手掌上,再取下来,把线圈装进上衣的口袋里”可知,这是第一次注视,老人把编织袋口上的那些细线扯下并绕成线圈保存。
结合“只见老人把编织袋的口撑开,把口沿反卷了三四圈,放在左脚边,就开始在垃圾桶里刨东西。她从垃圾桶里翻出的第一个东西是一个压扁了的纸箱。她用力把纸箱分解成一张张纸片,慢条斯理地把纸片边缘的胶带一点一点地撕下来,用右手捏成一小团,丢进垃圾桶里。老人家忘乎所以地摆弄着,如孩童般,可爱至极!看得出来,她很享受手上的活计带来的快乐。就这样,老人在垃圾桶里找纸片,我就在单元门后偷看。二十多分钟里,老人在垃圾桶里找到九张大小不一的纸片,被她整整齐齐地重叠在一起,心满意足地放到脚旁的编织袋里。她手提住编织袋口,用右脚踩了踩,向四周环顾了一圈”可知,这是第二次注视,老人把垃圾桶里翻出的纸箱分解成一张张纸片。
(4)考查形象分析。读句子“满脸的皱纹,刻下了岁月的沧桑。黑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看得出老人一生勤劳。脚上的花布鞋格外显眼,也许是老人自己一针一线做的”可知,老人是个饱经风霜,勤劳吃苦的人;读句子“刚才她对我的笑容,使我感受到了老人家的亲切、善良”可知,老人是个善良,亲切的人。
(5)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结合“只要老母亲开心,她想做什么就由她去做”可知,老人的儿子只要母亲高兴,作为晚辈不会干涉。说明儿子对母亲的理解和孝顺。
(6)考查扩展写话。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如:爸爸妈妈,感谢你们辛苦地养育我。
故答案为:
(1)指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做了某事或得到什么事物,自己心情很愉悦高兴,让自己觉得满意。
(2)短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在小区垃圾桶旁遇到一位捡纸板的老人,通过观察老人的行为和与邻居的交谈,了解到老人虽然家庭条件不错,但仍然坚持捡纸板,以此来打发时间和获得满足感。老人的儿子也非常尊重和支持母亲的这一爱好,表现出对母亲的孝顺。
(3)老人把编织袋口上的那些细线扯下并绕成线圈保存。
老人把垃圾桶里翻出的纸箱分解成一张张纸片。
(4)老人是个勤劳、亲切而又善良的人。
(5)只要母亲能安度晚年,就不必干涉她想做的事。体现了儿子对老人的孝顺。
(6)爸爸妈妈,感谢你们的辛苦劳动,长大后我会好好孝顺你们的!
六.习作(共1小题)
14.(2023秋 嘉兴期末)习作表达
作文题目:最美的____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声音”“语言”“风景”“瞬间”等。(2)围绕确定的中心,选择一件具体的事情来写。(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400字。
【解答】范文:
最美的微笑
在我的记忆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但那一抹最美的微笑却始终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我的脸,我不禁裹紧了衣服。路过一个街角时,我看到了一位卖烤红薯的老奶奶。她的脸被岁月刻满了皱纹,双手也因为寒冷而变得通红。
我走上前去想买一个烤红薯暖暖手。老奶奶热情地招呼我,她的眼睛里透着和蔼。我摸了摸口袋,突然发现自己的钱不见了。我顿时尴尬起来,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对老奶奶说:“奶奶,我……我的钱好像丢了,红薯我不买了。”我以为老奶奶会生气或者不耐烦,没想到她却微笑着对我说:“孩子,没关系,这红薯就当奶奶送给你吃的。”那微笑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瞬间温暖了我的心。
我接过红薯,感激地说:“奶奶,谢谢您。”老奶奶又笑了笑说:“快吃吧,冷天吃个红薯暖和。”我咬了一口红薯,甜甜的味道在口中散开,而老奶奶那最美的微笑也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
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或者心情低落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老奶奶的微笑,那微笑里包含着宽容、善良和温暖,激励着我也去做一个充满善意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