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从军行 课件(共8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从军行 课件(共8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2 11:5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2张PPT)
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新课导入
思维导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1.会认生字;正确书写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
2.有感情的朗读本诗,并背诵本诗。(重点)
3.结合注释,了解诗意;结合朗读画面,体会思想感情。(难点)
1.背诵《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出示陆游名句 ,为本课情感做铺垫。
1.杜甫生平,称号,代表作。
2.杜甫生平四个时期。
1.解诗题 2.自读古诗 3.指名读诗 4.再读古诗 5.理解诗意
走进作者
背景资料
“诗史”引出“安史之乱”。
思维导图
1.抓住关键词体会诗人情感。
2.分段解读,并做相应解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细读感悟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本诗主旨。
出示诗句感受杜甫为国之心。
结合资料,体会诗人的情感。
目录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走进作者
背景资料
整体感知
细读感悟
课堂小结
拓展练习
学习目标
会认“蓟、裳、襄”,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涕、巫”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裳”的读音和意义。
有感情地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背诵本诗。(重点)
结合注释,了解诗意;结合朗读想象画面,体会本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1
1
2
3
新课导入
背诵
《从军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新课导入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新课导入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读读从这两句诗,说说陆游想表达的心愿。
新课导入
走进作者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曾写下一千四百多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这些诗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后世还以杜甫曾经的官职称呼其“杜拾遗”、“杜工部”。
代表作:《望岳》《春望》“三吏”“三别”等。
走进作者
一、漫游时期(20岁-34岁)
二、困守长安时期(35岁-45岁)
杜甫生平四个时期
背景资料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节选)
【唐】杜甫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走进作者
一、漫游时期(20岁-34岁)
二、困守长安时期(35岁-45岁)
三、流亡时期(45岁-48岁)
杜甫生平四个时期
背景资料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簪胜。
【唐】杜甫
背景资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唐】杜甫
走进作者
杜甫生平四个时期
一、漫游时期(20岁-34岁)
二、困守长安时期(35岁-45岁)
三、流亡时期(45岁-48岁)
四、漂泊西南时期(49岁-53岁)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玄宗末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历时八年,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爆发于河北道,叛军一路南下,攻陷了国都洛阳。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成废墟,出现了千里人烟断绝的惨景。无数受苦受难的百姓背井离乡,逃离了家园。杜甫随着逃难的人群离开了他的故乡,一路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四川。
背景资料
安史之乱
整体感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听说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听说
指唐朝当时河南道与河北道,相当于现在的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整体感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诗题解读:(杜甫)听到了朝廷军队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
整体感知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整体感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注释: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chánɡ
xiānɡ
整体感知
juǎn





①[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②[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
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③[却看]回头看。
④[妻子]妻子和孩子。
⑤[青春]指春天。
整体感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chánɡ
xiānɡ
juǎn





注释:
①[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②[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
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③[却看]回头看。
④[妻子]妻子和孩子。
⑤[青春]指春天。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整体感知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古诗共八句,每句七字为七言律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整体感知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整体感知
圈出首联中的地名,说说它们指哪里?
整体感知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整体感知
圈出首联中的地名,说说它们指哪里?
整体感知
剑外忽传收蓟北
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泛指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整体感知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说说你对诗句中“涕泪”“衣裳”的理解。
整体感知
涕泪
鼻涕眼泪
衣裳
衣服
整体感知
说说你对诗句中“涕泪”“衣裳”的理解。
chánɡ
整体感知
这里专指眼泪。
古代上身的服装叫做“衣”,下身的服装叫做“裳”。
说说你对诗句中“涕泪”“衣裳”的理解。
初闻涕泪满衣裳
chánɡ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诗意:我在边远的四川忽然听说朝廷的军队已经收复了蓟北,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激动的泪水沾满了衣裳。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B.小心翼翼地看
颔联中“却看”是怎样的动作呢?
A.回头看
整体感知
A.回头看
A.回头看
B.小心翼翼地看
颔联中“却看”是怎样的动作呢?
整体感知
B.妻子和孩子
对诗句中 “妻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A.妻子
整体感知
A.妻子
对诗句中 “妻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B.妻子和孩子
整体感知
诗句中 “漫卷”的解释正确的是
A.慢慢将写作的纸张卷起来
B.胡乱地将写作的纸张卷起来
整体感知
B.胡乱地将写作的纸张卷起来
诗句中 “漫卷”的解释正确的是
A.慢慢将写作的纸张卷起来
B.胡乱地将写作的纸张卷起来
整体感知
细读感悟
诗意:回头看妻子和孩子,脸上哪里还有愁容,我胡乱地收拾起诗稿和书籍,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整体感知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细读感悟
③边塞的美丽风光
②边塞环境恶劣
④驻守将士思念家乡
A.①②④
B.①③④
①边塞的地理位置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从这两句诗我们
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说说你对颈联中 “青春”的理解。
A.青春年少的时光
B.春天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说说你对颈联中 “青春”的理解。
A.青春年少的时光
B.春天
细读感悟
诗意:白天里我放声歌唱,畅饮美酒,多想趁着这明媚的春光和家人一起返回故乡。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巴峡:诗中指嘉陵江上游,因其曲曲折折,形如“巴”字,故称“巴峡”,又称“巴江”。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
长江三峡:从重庆奉节至重庆巫山称为瞿塘峡,巫山至湖北巴东一段称为巫峡,巴东至湖北宜昌一段称为西陵峡。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襄阳:今属湖北省。
洛阳:今属河南省。
整体感知
诗意:立刻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的屏障,一路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由陆路直奔故乡洛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整体感知
现在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整体感知
理解了诗意,诗中有个词最能反映诗人的情感,你知道是哪个吗
细读感悟
整体感知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理解了诗意,诗中有个词最能反映诗人的情感,你知道是哪个吗
细读感悟
下面我们再把本诗朗读一遍,
细细品味诗人是怎样喜到发狂的!
细读感悟
细读感悟
诗人听闻喜讯,有怎样的表现,请你从诗句中画出来。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诗人听闻喜讯,有怎样的表现,请你从诗句中圈出来?
再读首联
细读感悟
诗人听闻喜讯,有怎样的表现,请你从诗句中画出来。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诗人听闻喜讯,有怎样的表现,请你从诗句中圈出来?
再读首联
细读感悟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簪胜。
——《春望》
结合背景资料,说说杜甫为什么会哭得“涕泪满衣裳”?
细读感悟
杜甫曾经国破家亡,在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饱经离人思乡之苦和战乱之苦。听到战争平复后,这些无比艰辛的回忆涌上心头,从而流下喜悦的泪,激动的泪,感慨的泪。
细读感悟
结合背景资料,说说杜甫为什么会哭得“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细读感悟
再读颔联和颈联
杜甫除了“喜欲狂”的行为,还生出一个念头,是什么呢?请你从诗中圈出来。
细读感悟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除了“泪满衣裳”,还做了哪些“喜欲狂”的事呢?请你从诗中圈画出来,谈谈为什么他说自己“狂”。
再读颔联和颈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细读感悟
再读颔联和颈联
杜甫除了“喜欲狂”的行为,还生出一个念头,是什么呢?请你从诗中圈出来。
细读感悟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除了“泪满衣裳”,还做了哪些“喜欲狂”的事呢?请你从诗中圈画出来,谈谈为什么他说自己“狂”。
细读感悟
整体感知
“漫卷诗书”
胡乱地将书籍一卷,再也无心伏案读书了。杜甫曾经写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这么爱读书的人现在竟无心读书了,这是多么反常的举动呀。从他这种反常的表现,感受到了诗人的“喜欲狂”。
细读感悟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细读感悟
再读颔联和颈联
杜甫除了“喜欲狂”的行为,还生出一个念头,是什么呢?请你从诗中圈出来。
细读感悟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除了“泪满衣裳”,还做了哪些“喜欲狂”的事呢?请你从诗中圈画出来,谈谈为什么他说自己“狂”。
整体感知
“放歌”“纵酒”
杜甫当时已经52岁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大白天既要尽情歌唱,还要开怀畅饮,真是“喜欲狂”呀!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细读感悟
再读颔联和颈联
杜甫除了“喜欲狂”的行为,还生出一个念头,是什么呢?请你从诗中圈出来。
细读感悟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除了“喜欲狂”的行为,还生出一个念头,是什么呢?请你从诗中圈出来。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细读感悟
再读颔联和颈联
杜甫除了“喜欲狂”的行为,还生出一个念头,是什么呢?请你从诗中圈出来。
细读感悟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除了“喜欲狂”的行为,还生出一个念头,是什么呢?请你从诗中圈出来。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细读感悟
再读尾联
请你从诗中圈出杜甫的家乡,杜甫为了还乡做了什么呢?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细读感悟
再读尾联
请你从诗中圈出杜甫的家乡,杜甫为了还乡做了什么呢?
杜甫在畅想规划回乡路线
细读感悟
杜甫为了还乡做了什么呢?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细读感悟
从尾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A.①②
③从剑外很快就能到洛阳
②从剑外很久才能到洛阳
①回乡之路险峻曲折
B.①③
C.②③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细读感悟
从尾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A.①②
③从剑外很快就能到洛阳
②从剑外很久才能到洛阳
①回乡之路险峻曲折
B.①③
C.②③
细读感悟
你从那些字眼感受到了“快”呢?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细读感悟
你从那些字眼感受到了“快”呢?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细读感悟

便
穿

从这些字眼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是
细读感悟

便
穿

从这些字眼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是
欢喜,归心似箭。
细读感悟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从诗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的 心情。
对比阅读
【唐】李白
细读感悟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
从诗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的 心情。
对比阅读
喜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首联:泪满衣裳
喜极而泣
热爱祖国
颔联:漫卷诗书
喜极而狂
颈联:放歌纵酒
乐不可支
尾联:
归心似箭
课堂小结
巴峡—巫峡—
襄阳—洛阳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呢?我们一起来总结吧!
课堂小结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主要叙写了诗人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获统一而_________的事。表现了诗人真挚的______情怀。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主要叙写了诗人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获统一而_________的事。表现了诗人真挚的______情怀。
课堂小结
欣喜若狂
爱国
杜甫只是因为自己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重返故乡而喜吗 结合下面杜甫所作诗文,谈谈你的想法。
拓展练习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译文 辅助君王使他在尧舜之上,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译文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安稳得像是山一样。
诗人到底是为谁而“喜”呢?
诗人得知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时,他不单是为自己能够返回家乡、安享晚年而喜,也是为国家终于结束战乱、恢复统一而喜,更是为老百姓终于可以免受战乱之苦、安居乐业而喜。体现出他忧国忧民之心。
拓展练习
拓展练习
谢谢聆听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