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第18课《小溪流的歌》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18课《小溪流的歌》精品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0 10:5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溪流的歌》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常识,识记生字、新词。流利朗读课文,掌握童话体裁的特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讨论小溪流的成长过程,正确理解课文的主题。
3、巩固对童话一般特点的认识,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认识小溪流的成长过程,理解课文的主题。
4、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课文的主题。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理解课文,把握小溪流的成长过程,掌握文章的主题。
教学难点:
学习小溪流坚持前进,在前进中不断快乐地成长壮大、永不止息的奋进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会唱歌的小溪流吗?你们听过小溪流唱的歌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严文井所写的《小溪流的歌》,去认真感受一下这首永唱不衰的歌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小溪流”点出了文章的主人公,“歌”点出了文章的线索。以“歌”贯穿全文,不但写出了小溪流成长的历程,还写出了他成长中的快乐。
2、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省武昌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他以童话和寓言的作品成就最高,这些作品都收集在《严文井童话寓言集》里。另外还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等。
3、本文选自1956年5月3日的《北京日报》,是一篇童话。它把自然界里的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都“社会化”了,这些角色,都分别代表着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人物、努力或思潮,只是为了适应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把这些社会生活中的“内容”童话化了。
4、学习生字:
挠挠(náo) 狭长(xiá) 水磨(mò) 阻碍(ài) 兴致勃勃(bó)
眺望(tiào) 沉着(zhuó) 泡沫(mò) 朽烂(xiǔ) 晃动(huàng)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第一部分:小溪流成长为一条小河。
第二部分:小河成为一条大江。
第三部分:大江终于汇入大海。
第四部分:汇入大海仍不停息地歌唱。
第五部分:与首句呼应,既使文章结构严谨,又表现了小溪流成长中的快乐之情。
五、教师小结:
这篇童话通过小溪流成长为小河、大江、大海的过程,点明了小溪流唱的歌是一首永不止息的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歌,表现了坚持前进,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的主题思想。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童话是一种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或知识教育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话的故事情节一般离奇曲折,引人人胜。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以赋予生命,注人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2、同学们看过"溪流"吗?在题目中,清澈的溪水从山涧碎石中缓缓流动的声音,被作者说成是"小溪流的歌",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这是运用了拟人手法。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语言行动或思想感情,这正是童话的特点之一。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形象
1、全班分成四组,分别朗读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四个部分。
2、教师指导朗读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所说的话的语气要求。
(1)、小溪流是快乐的、活泼的、同时又比较幼小,所以应读得快乐、活泼,声音清脆纯净,像一个可爱的儿童。
(2)、小河比较壮大了,他精神旺盛,精力饱满,所以应读得洪亮、朝气蓬勃,像个青少年。
(3)、大江比小河更壮大了,他积蓄着巨大的精力,同时也变得有些深沉,所以应读得洪亮,又略带些深沉的声音,像个成熟的青年。
(4)、海洋无边无际,欢乐地动荡着,他博大、复杂而又单纯柔和,所以应读得洪亮、饱满,而又稳重、安详,像个稳健成熟的中年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探究。
明确:老师范读笫1节,再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第2一5节。其他同学边听边完成思考练习二。
成长阶段
歌声特点
力量表现
劝阻者
主题
小溪流
哼哼唱唱,用清亮的嗓子歌唱。
推着小树枝打转,冲过石块的阻拦。
枯树桩
枯黄的草
坚持前进永不停步
在前进中不断成长
小 河
沙声地歌唱
推送着木排,托起沉重的木船。
乌鸦
大 江
低声吟唱,用洪亮而低沉的声音唱。
掀起汹涌的波涛,举起庞大的轮船。
泥沙
大 海
强烈地向着四方歌唱。
他不断地涌起来,向上,向前,向着四面八方。
沉船
三、合作探究:
1、本文赞扬了小溪流的什么精神?
(坚持到底或坚持前进,永不停步或反对掉队。)
2、课文为什么以“小溪流的歌”为题?小溪流经过哪几个成长阶段?每个阶段力量是否有变化?(暗示“成长”或“发展”的主题。)
3、本文揭示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吗?这是一个怎样的关系?
(本文揭示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即个人只有汇入到集体,才能积聚起巨大的力量,发挥巨大的作用。)
四、教师小结:
从表中可以看出,小溪流成长的不同阶段,“歌声特点”和“力量表现”都在发生着变化。随着"“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的发展轨迹,它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越来越雄浑浩阔,声音也在相应的改变,由低沉而洪亮,这些描写刻画都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特点,因此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使塑造的形象更具体、更形象,也是童话常用的手法之一。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小溪流的歌就是人生的歌:坚持前进,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小溪流的歌诗乐观的歌。前进中,有困难,有挫折,有别人的不理解和恐吓、挖苦,但他永远乐观向前、充满自信。小溪流的精神值得学习。
上节课,我们分角色朗读了课文,探究了课文的主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二、品读课文
1、主要以学习第一部分为主,先集体朗读,要求读出童趣。
(1)、小溪流“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他不断向他遇到的东西打招呼,对他们说:‘你好、你好!’”小溪流的言行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明确:小溪流哼哼唱唱,对世界上的事物感到新鲜,对身边的东西非常友好,表明他快乐活泼,纯真善良。
(2)、小溪流遇到了哪些阻碍?结果怎样?
明确:小溪流遇到了石块的阻拦,枯树桩和枯草的劝说,但他依然不知疲倦地执著地奔流着。
(3)、小溪流这样活泼快乐,他的存在是否给他人带来了欢乐呢7
明确:他歌唱的回声,会叫人忘记疲劳和忧愁,他不住地往前奔流,能推动村庄的水磨,他的存在会给他人带来欢乐
(4)、这部分文字,充满了童趣,请同学们说说,哪些词语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
明确:作者有意识地把小溪流当作一个欢快活泼的儿童写,使文章充满了童趣。如“玩耍”“拍拍”“模模”“挠挠痒痒”“小蝌蚪”“怕痒”等。这些词语形象传神,生动有趣。极大地增强了这篇童话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至此,小溪流的形象在我们面前变得清晰丰满起来了。请根据第一部分内容,概括小溪流的性格特点:快乐活泼、顽皮执著。
2、按照第一部分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读第一部分以后的内容。
3、合作探究:
(1)、小溪流在成长为小河、大江、海洋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及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明确:形成小河时,精神旺盛,精力饱满,兴致勃勃,不怕阻力,乐观执著;长成大江时,精力无比,沉着乐观,不怕阻力,不知疲倦,自信执著;汇成海洋时,猛烈而柔和,充满热情。
(2)、题记中的"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该怎样理解?
明确:从表面上看,小溪流在发展中是一直唱着歌的,就是汇入海洋,他的歌声也永远不会停顿,再深入下去想,小溪流是在歌声中发展壮大的。他的歌声正忘味着他自信乐观、坚定执著,所以小溪流的歌可以概括为一种永远前进,不怕一切阻力的精神
(3)、小溪流的精神绐我们怎样的启示?
明确:我们的人生也是在不断发展前进的,我们应该像小溪流那样坚定执著,不怕阻力,勇往直前,在前进中不断成长起来。
(4)、课文中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在间隔中反复出现。例如:“太阳出来了,太阳向他微笑,月亮出来了,月亮也向着他微笑。”这两句话在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意思一样吗?
明确:这两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开头处的两句话既表现了太阳和月亮对小溪流的关爱,又能反映小溪流乐观自信的性格,外面的世界在小溪流眼中是如此美好。结尾处的两句话,还表现出月亮太阳对小溪流精神的肯定、认同和赞许。
三、合作探究:
1、小溪流的形象是什么?“枯树桩”、“乌鸦”、“泥沙”比喻社会生活中什么样的角色?他们与小溪流有什么关系?
明确:小溪流在自然中,本是没有性格,没有理想,没有语言的自然界的事物之一,但在本文中,作者却赋予它这一切,使它成了一个性格鲜明、思想坚定、富有顽强生命力的形象。“枯树桩”属于社会生活中腐朽没落的事物,他们即将走完生命的历程,对于未来没有信心,只有牢骚。“乌鸦” 属于社会生活中没有上进心,不思进取的人,他们考虑的只是有没有“好玩意”。“泥沙”是跟随时代或潮流前进了一段之后,认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半途停顿,甘愿掉队的人。
他们都是作为小溪流的陪衬者出现的。他们在不同阶段从反面表现了小溪流坚持前进,坚持成长的可贵。
2、“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小河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大江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他奔流着,奔流着,永远向着前方。”这些相似的语句间隔地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
明确:作者有意识地把小溪流当作一个欢快活泼的儿童来写,使文章充满了童趣。这些词语形象传神,生动有趣,极大地增强了这篇童话的吸引力和可读性。这些语句,既有力地串连着各部分内容,又反映事物的发展,暗示成长的主题。
3、归纳本文写作特点:(1)、把自然界的事物社会化。(2)、词语形象传神,生动有趣,富有表现力。(3)、相似语句间隔反复出现,语序和词语稍加变化后的句子又出现,在写作时值得借鉴。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巩固了对童话一般特点的认识,讨论了本文的写作特点。其中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请同学们把它收入你们的词语“积累”本上,以供以后写作时借鉴。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三。
六、板书设计:
18、小溪流的歌
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
∧ ∧ ∧ ∧
快乐自信 欢乐执著 沉着乐观 充满热情
————坚持前进、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