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期末复习
走向近代
栏目导航
思维导图·建体系
回顾教材·串重点
连接真题
思维导图建体系
回顾教材串重点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租地农场
(1)背景
①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开展 运动,新开发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②农奴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和缴纳迁徙税,以此获得人身自由、摆脱领主的束缚, 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
垦殖
庄园
考点一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建立(常考点): 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 。他们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 。
(3)特点:土地集中在一起;生产组织方式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产品面向市场。
2.手工工场
(1)雏形:手工业者为市场而生产,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农村出现了分散的 。
14
租地农场
推向市场
手工工场
(2)形成: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和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与雇主形成彻底的 关系,集中的手工工场形成。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影响(常考点): 的变化和 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 ,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1.农村——富裕农民: 、骑士等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雇佣
土地关系
手工业
资本主义化
富裕农民
2.城市——市民阶层: 、 成为城市居民,富商巨贾通过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 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手工业者
商人
强化王权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1)根本原因: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出现了
。
(2)直接原因: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2.核心思想(常考点): 。即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3.兴起与传播: 世纪中叶兴起于 。15、16世纪,文艺复兴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
资本主义萌芽
人文主义
14
意大利
考点二 文艺复兴运动
4.方式: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并非简单的“复兴”,有继承,更有创新。
5.实质(重点):是一场反对教会“ ”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6.意义(重点):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神权至上
二、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常考点)
1.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 ,长篇诗作《 》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他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2.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 》等。他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3.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有《 》《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先驱
神曲
最后的晚餐
哈姆雷特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原因
(1)根本原因: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 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2)社会原因: 描绘的东方国家,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3)直接原因: 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
2.条件: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地圆学说逐渐流行开来,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圆的;“ ”导航技术的应用;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商品经济
马可·波罗
奥斯曼帝国
罗盘
考点三 探寻新航路
二、探寻新航路的历程(常考点)
好望角
人物 时间 支持国家 路线
迪亚士 1487— 1488年 葡萄牙 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的 (向东航行)
哥伦布 1492年 西班牙 横渡大西洋,“发现” 大陆,开辟了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路(向西航行)
1497— 1498年 葡萄牙 到达印度西海岸,开辟了到达印度的航路
(向东航行)
麦哲伦 1519— 1522年 西班牙 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 ,证明了 的正确(向西航行)
美洲
达·伽马
环球航行
地圆说
三、新航路开辟的意义(重点)
1.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 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
的发展。
2.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 ,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大西洋
连为一个整体
资本主义
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1.背景:西欧商品经济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 。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 和西班牙。
2.表现
(1)葡萄牙: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
(2)西班牙:凭借“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
殖民掠夺
葡萄牙
考点四:早期殖民掠夺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
1.起步: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2.表现:17世纪,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并建立大种植园。
3.殖民罪行——“三角贸易”(常考点)
(1)目的: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从事贩卖 的活动。
(2)路线
非洲黑奴
(3)对英国的影响: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三、荷、法、英殖民争霸(常考点)
1.殖民争霸过程: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 (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 ”。
2.早期殖民掠夺的影响
(1)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 ,有助于 逐渐形成。
荷兰
日不落帝国
资本原始积累
世界市场
(2)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 ;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灾难
连接真题
真题演练
1.(山东东营中考)如图是某同学在预习《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课时设计的部分知识结构图,其中①处应是( )
A.手工业行会 B.租地农场
C.手工业者 D.工厂制度
B
真题演练
2.(安徽中考)14—16世纪,许多欧洲学者认为,在罗马时代和他们自己的时代之间,主司文学和艺术的女神逃离了欧洲;如今,女神突然重新降临,意大利人兴高采烈地与她们携手合作。符合此描述的事件是( )
A.基督教兴起 B.文艺复兴
C.“发现”美洲 D.启蒙运动
B
真题演练
3.(山东青岛中考)他的作品,无论是《李尔王》等历史剧,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悲喜剧,都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他”是( )
A.但丁 B.莎士比亚
C.达尔文 D.巴尔扎克
B
真题演练
4.(四川南充中考)中世纪时,大多数欧洲人认为,耶路撒冷是世界中心,地是平的,还有四个角。彻底颠覆这一观点的是( )
A.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B.哥伦布“发现”美洲
C.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
D.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A
真题演练
5.(四川雅安中考)表中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A.新航路开辟的利弊
B.殖民掠夺的罪恶
C.世界各地密切联系
D.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A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
16世纪初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55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80年代 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约1700年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
真题演练
6.(辽宁盘锦中考)下图所示历史事件使非洲( )
A.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B.获得了大量劳动力
C.丧失近一亿的精壮人口
D.牟取了巨额的利润
C
真题演练
7.(山东滨州中考)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下列各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意大利
B.麦哲伦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
C.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一亿人口
D.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其进步性、野蛮性和残酷性
D
真题演练
8.(湖北孝感中考)【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变化】
安安同学在“历史知识进校园”活动中承担“新航路开辟与世界变化”展板的设计任务,通过搜集资料,摘抄出如下资料:
●原产美洲的辣椒、西红柿、玉米、花生、土豆,明朝中叶之后辗转传入我国。今天,世界的植物食品中有1/3的品种来自美洲。新物种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了欧洲和亚洲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约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杀手是旧大陆的病菌: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等。
真题演练
●各种驯养的动物,猪、马、牛、羊等被引进美洲,为美洲人民提供肉食、奶类、皮毛和畜力。小麦、燕麦、大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也引入美洲。
●新航路开辟后,欧亚之间商品流通大为增加。美洲的商品如烟草、可可等出现在各国市场。中国的茶叶、东方的香料也大量销往欧洲,仅香料的销售量就扩大了30倍。
●北美印第安人培植了两种主要经济作物:棉花和烟草,以及在现代药物学上占据显著地位的几种药材,比如提取奎宁用的金鸡纳树皮、制作镇痛剂的曼陀罗等。
真题演练
●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印第安人的残酷屠杀和传染病的流行,导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美洲劳动力严重不足。殖民者将目光投向非洲,以黑人为特殊商品的罪恶贸易开始了。
●新航路开辟后,实现了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形成。
真题演练
●欧洲白种人和非洲黑种人的大规模迁移,把美洲改变为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如今,居住美洲大陆的是多数的白种人与明显少数的黑人、印第安人与白人的混血儿以及白混血儿。
●世界贸易格局开始改变。世界贸易不再是旧大陆范围内的东西方贸易,而是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的贸易,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
真题演练
请为安安同学提供设计展板的建议,需提炼主题,选取材料,并论证所选材料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可从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范围内的物种交换、人口迁移、贸易格局等方面的关系,任选角度,展开论述)
真题演练
示例:论题: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论述: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物种的交流,原产美洲的辣椒、西红柿、玉米、花生、土豆等作物逐渐传播到欧洲和亚洲,猪、马、牛、羊等动物则被引入美洲。新航路开辟将旧大陆的病菌等带入新大陆,造成了新大陆居民的大量死亡,人口急剧下降。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欧洲殖民者开始了罪恶的贩奴贸易,使得人口在各大洲之间大规模流动。新航路开辟还实现了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共18张PPT)
板块二 文艺复兴运动
1.“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纱幕”在意大利烟消云散的根本原因是( )
A.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B.意大利拥有许多文学、艺术巨匠
C.意大利处于地中海航线的中心地位
D.罗马教皇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A
2.★[教材素材题]文艺复兴时期有一首诗这样写道:“青春是多么美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这首诗所反映的生活态度是( )
A.发扬人的个性,享受现世生活
B.反对压抑人性,倡导天赋人权
C.提倡思想解放,主张生而平等
D.强调理性主义,反对愚昧无知
A
3.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标志着一个伟大的转折,它是新文化,是当时社会的新政治、新经济要求的反映。这说明文艺复兴实质上反映的是( )
A.新兴无产阶级的要求
B.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C.庄园领主们的要求
D.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
B
4.14—17世纪初,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这场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说明,文艺复兴实质上是( )
A.一场反对宗教信仰的活动
B.文学艺术的革新运动
C.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运动
D.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D
5.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思想、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这说明文艺复兴( )
A.主要在艺术领域成果突出
B.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目的
C.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欧洲科学文化思想的繁荣
D
6.(昆明中考)英国诗人和戏剧作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他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以下作品中,属于莎士比亚代表作的是( )
A.《哈姆雷特》 B.《神曲》
C.《蒙娜丽莎》 D.《天方夜谭》
A
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运动)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看来,它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的运动;从其他方面看来,它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大抵在初期,它的倾向是偏于复古的;后来到了盛极将衰的时期,却又见老树根上,到处产生新芽儿了。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运动”的名称、“复生”和“新生”的具体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运动”产生的经济根源。(4分)
名称:文艺复兴。(1分)“复生”: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的运动。(1分)“新生”: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提倡以人为中心,发扬人的个性。(1分)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片的名称及作者;分别从审美和历史的角度,说说这幅画的价值。(6分)
名称:《最后的晚餐》;(1分)作者:达·芬奇;(1分)审美角度: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脸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头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2分)历史角度:不仅标志着达·芬奇艺术成就的最高峰,也标志着文艺复兴艺术创造的成熟与伟大,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2分)
材料三 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
——[德]鲍尔生著,滕大春等译《德国教育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3分)
影响:推动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促进思想和学术的发展;推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每点1分,共3分)
8.(贵港中考)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但这场反封建运动却采取了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
B.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C.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态度不够坚决
D.借助古典文化有助于减小斗争阻力
A
9.★有西方学者指出,文艺复兴首先得花钱,这些财富来自危险的东方航程,来自计算、投资、贷款、利息和分红——直到盈余足够买下议院、政府而有余,他们便聘请一位米开朗琪罗把“金钱幻化成‘美’,使财产带着艺术的芳香”。该学者旨在说明文艺复兴(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C.造成个人主义的膨胀
D.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B
10.[提炼观点并论述]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局部提炼一个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6分)
材料 从14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到后来的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再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极大地推动和加速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历来与时代的要求、历史的使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先进的思想文化,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潘庆华《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
观点:文艺复兴推动了西欧向近代社会的发展。(1分)
阐述: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重视现世生活。文艺复兴促进了思想解放。(4分)
总之,文艺复兴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人们以各种方式宣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促进了西欧向近代社会的转型。(1分)(共18张PPT)
板块三 探寻新航路
1.15世纪,蓝色海洋的奥秘诱惑着欧洲的水手扬帆出海,大航海时代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序幕。这一时期,诱惑着“欧洲的水手扬帆出海”的根本原因是( )
A.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B.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C.《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D.东西方的贸易通道受阻
A
2.★一位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西班牙人由“世界的边缘”来到“它的中央”,主要是因为他们( )
A.掀起了大化改新
B.出现了租地农场
C.开辟了新的航路
D.传播了地圆学说
C
3.(怀化中考)哥伦布是意大利热那亚人,他坚信地圆说,向往东方。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87名船员分乘3艘船,从西班牙出发,开始航行。下列选项与他航行史实相符的是( )
A.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B.“发现”美洲新大陆
C.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D.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B
4.中世纪时,大多数欧洲人认为,耶路撒冷是世界中心,地是平的,还有四个角,彻底颠覆这一观点的是( )
A.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B.哥伦布“发现”美洲
C.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
D.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A
5.★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产生差异。如果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评价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
A.使西欧各国开始争夺殖民地
B.是强盗,掠夺了美洲财富
C.使不同文明得到交流与发展
D.是英雄,传播了欧洲文明
C
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8—10倍。当时,文艺复兴鼓励人们勇于冒险,大胆追求财富以实现个人价值。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
(1)材料一从哪几个方面谈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请尝试再补充一条原因。(4分)
方面:欧洲人狂热追求黄金、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文艺复兴的影响。(3分)补充: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进步;指南针用于航海;西班牙、葡萄牙王室支持远洋航行等。(任答一条即可得1分)
材料二 公元1500年前后,世界各大洲结束了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商人们赚取了利润,而物产的流通则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从那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摘编自《世界地图册》
(2)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理解。(4分)
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各地相对孤立发展,没有密切联系。公元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全球范围的物产流通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世界各大洲结束了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4分)
材料三 菲律宾马克坦岛纪念碑正反两面的文字(部分)
正面: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 反面: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死于此地。他是在与马克坦酋长拉普拉普的交战中受伤死亡的。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只……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第一次环球航行就这样完成了。
(3)材料三中纪念碑正反两面各是怎样评价麦哲伦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为代表的探寻新航路的看法。(4分)
纪念碑正面的评价:麦哲伦是侵略者。(1分)
纪念碑反面的评价:麦哲伦是伟大的航海家。(1分)看法: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任答两点即可得2分)
7.(济宁中考)据记载:哥伦布曾到处寻找王室赞助他远航,1492年,他的船队绕着加勒比海航行了几乎三个月,此后他又三次横渡大西洋。哥伦布执着进行海外探险主要是为了( )
A.绘制航海路线 B.发现美洲大陆
C.证明地圆学说 D.获取海外财富
D
8.新航路开辟时期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和商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神”,都是为了现实的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这主要表明( )
A.人文主义思想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B.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基督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C.新航路的开辟得益于西欧大学的兴起
D.追求现世幸福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
A
9.(自贡中考)(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近年来学术界将这一现象称为“大航海时代”。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依据金秋鹏《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等绘制
[提炼观点并论述]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大航海时代”,试拟一主题,并加以说明。(选取两个及以上信息,中外关联,主题明确,表达成文,言之有理)
主题:大航海时代推动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1分)说明: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2分)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地理大发现对全世界,尤其是欧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它让地中海沿岸的经济活动进入了数千年来最活跃的时期。(2分)由此可见,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发起的大规模航海活动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1分)(共12张PPT)
板块四 早期殖民掠夺
1.★[历史解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年)曾经说:“海洋和空气为世界人共同享有,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她说这段话的背景是( )
A.英国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B.英国战胜了“海上马车夫”荷兰
C.英国海军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英国开辟了新航路
C
2.★(盘锦中考)下图所示历史事件使非洲( )
A.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B.获得了大量劳动力
C.丧失近1亿的精壮人口
D.牟取了巨额的利润
C
3.“一个个黑奴的躯体就是一块块砖,无数黑奴的血肉就是无数的钢筋水泥。极度繁荣的欧美城市伦敦、阿姆斯特丹、纽约等都是靠这些砖块一层一层垒起来,靠这些钢筋水泥一点点浇灌而成的。”材料主要强调了“三角贸易”( )
A.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促进了世界整体化的进程
C.阻碍了非洲经济的发展
D.使美洲种植园经济更加繁荣
A
4.使国内获得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打开了广阔殖民地的市场,同时还获得了最廉价的原料产地。与英国这些优越条件相关的称号是( )
A.“海上马车夫”
B.“无敌舰队”
C.“日不落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C
5.新航路开辟后的400年里,奴隶船穿梭于非、欧、美三洲之间。奴隶贩子、奴隶船、交易所、大庄园共同构成巨大的贸易网络,天花、麻疹、流感等病毒借此跨越大洋,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这反映出( )
A.殖民扩张的血腥性
B.种植园经济繁荣
C.欧洲人口快速增长
D.新型贸易方式出现
A
6.(10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的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多,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于是,西欧的国王、贵族、商人到处追求黄金白银。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阅读材料一,说出早期殖民的基本原因是什么。早期的殖民先锋是哪些国家?(4分)
基本原因: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分)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2分)
9材料二 利物浦船只从事奴隶贩运900趟,所贩奴隶卖价1 500万镑,净赚1 200万镑。许多奴隶贩子跑了几趟“三角贸易”,回到欧洲都成了巨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奴贸易的特点和本质是什么?它对欧洲、非洲各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特点:野蛮、血腥、暴力、残忍。(1分)本质: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1分)影响:对欧洲:积累了巨额资本,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2分)对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造成了非洲长期的贫穷。(2分)
B
7.[跨地理]印度洋西部的毛里求斯岛,在 1505 年葡萄牙人到达此地后,被称为“蝙蝠岛”;1598 年,荷兰人将其改名为“莫里斯王子岛”;1715 年,法国人重新命名为“法兰西岛”;1810 年,英国人占领该岛后,又取名为“毛里求斯岛”。毛里求斯岛地名的变化反映了( )
A.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加强
B.欧洲殖民扩张争夺激烈
C.印度洋地区影响力上升
D.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加快
8.★当欧洲人来到时,他们种种欺诈、巧取豪夺使印第安人的权益丧失殆尽,他们的野蛮杀戮和带来的传染病使印第安人的人口急剧减少。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
A.加速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B.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C.给美洲带来严重的灾难
D.把欧洲文化传播到殖民地
C(共14张PPT)
板块一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有学者指出:“中世纪后期,领主将农民的劳役折合成货币以及出售自营地成了普遍的做法。农奴也很欢迎这一做法,领主们看到货币也不会反感。当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时,农自身也就自然地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该学者的这一观点反映的实质是( )
A.货币地租开始盛行 B.近代城市逐渐兴起
C.庄园领主日益富裕 D.封建庄园逐步瓦解
D
2.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农民通过各种途径扩大耕地面积,同时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由此开始形成的小规模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
A.庄园经济 B.手工作坊
C.手工工场 D.租地农场
D
3.[新素材·工场分工]中世纪晚期,一位工场主曾这样吩咐他的监工:“60个人应当按如下方式分派活计:12人选料、染色和清洗羊毛,30人纺纱和刷毛、梳毛,12人织呢、剪呢,余下6个打杂补急。”这段材料表明( )
A.手工工场有了较细的分工
B.手工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者
C.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
D.手工工场的工人能够享有工场主的分红
A
4.13、14世纪,欧洲的富裕农民、骑士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这表明欧洲( )
A.社会结构发生改变
B.庄园制度解体
C.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D.封建经济瓦解
A
5.[教材素材题]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他们通过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的方式抬高自己的身份。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的代表,取得了参加议会的权利。材料说明城市居民
( )
A.饮食质量得到保证 B.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C.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经济条件得到改善
C
6.(安徽中考)(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2分)
主要特征:庄园制度或农奴制度;封君封臣制度。(2分)
材料二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2)根据材料二,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4分)
表现:工商业兴起;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级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任意两点,2分)影响: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冲击封建统治,促进资本主义兴起;推动中世纪欧洲向近代转型等。(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2分)
认识: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等。(任意一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7.★[唯物史观]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社会整体面貌开始发生改变的原因是( )
A.垦殖运动的开展
B.市民阶层的兴起
C.农奴取得劳役豁免权
D.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
D
8.★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这主要反映了( )
A.庄园封建经济逐步衰落和瓦解
B.封建地主的地位得到强化
C.城市的兴起推动商业的发展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