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17.古诗三首
学习任务群教学课件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大家的喜爱。最近你又积累了哪些古诗,和同学分享一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古诗。
第一课时
朗读古诗,自主学习生字生词。
学习任务一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sòng
yàn
liàn
sū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shì
yì
mǒ
yí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tíng
mó
wè i
yǔ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xī
pá n
luó
断
楚
至
孤
帆
遥
银
未
磨
盘
饮
镜
duàn
zhì
chǔ
fān
gū
yáo
mó
yǐn
wèi
jìng
yín
pán
我会写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初
chū
独体字
我会写
断开
中断
楚江
清楚
至于
冬至
孤帆
孤独
帆船
杨帆
饮水
饮料
断
楚
至
孤
帆
饮
duàn
zhì
chǔ
fān
gū
yǐn
初
chū
当初
初一
我会写
镜子
眼镜
未来
从未
磨合
磨蹭
遥望
遥远
银盘
金银
盘子
盘问
遥
银
未
磨
盘
镜
yáo
mó
wèi
jìng
yín
pán
我会认
亦
人云 云
yì
抹
淡妆浓
mǒ
宜
适
yí
庭
家
tíng
未
来
wèi
磨
平
mó
盘
银
pán
抹
造句:我正在抹桌子,哥哥进来了,他拿着抹刀来帮我们家抹墙。
多音字
mǒ (涂抹)(淡妆浓抹)
mò (抹墙)(拐弯抹角)
mā (抹布)(拐弯抹角)
mā
mǒ
mò
学习《望天门山》,想象壮丽景象
学习任务二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走近作者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理解诗意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今安徽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在今芜湖,西梁山在今马鞍山市,两山相对,像天然的门户。
望:远看,远望。
理解诗意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中断:从中间断开。
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
至:到。
回:回旋。
理解诗意
古诗大意:
天门山被长江的水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句鉴赏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中都画了些什么呢?
天门 楚江 碧水 青山 孤帆 红日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句鉴赏
“断、开”这两个动词描绘出江水的声势浩大。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回” 字写出了江水回旋湍流而激荡,气势不可阻挡。
诗句鉴赏
如何理解诗句中“出”这个字的含义?
“出”表示的是动作,在这里,天门山虽然不会动,但作者想象力非常丰富,他认为天门山有情,为迎接远方的来客,它屹立江边,开门候客。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句鉴赏
作者从“望”字着眼,前两句先描写山川气势,乘舟顺流而下,当望到孤帆从远处向天门山驶来,在阳光的映衬下,景色优美怡人,令作者无比惊喜激动。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主题思想
《望天门山》这首诗通过对天门山壮丽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天门山的雄伟气势,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以及乐观豪迈的情怀。
拓展延伸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1.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2.完成分层作业。
课后作业:
17.古诗三首
学习任务群教学课件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想象画面,感受西湖之美
学习任务三
第二课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理解诗意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解:
湖上——点名地点
初晴后雨——表明天气
饮:饮酒。
1703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曾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大雨,两种不同的景致,他都很欣赏,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理解诗意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正。
波光粼粼
波光闪动
浮光跃金
湖水荡漾
想象一下,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放眼望去,晴天下的西湖,景物有什么特点?
西湖的水在阳光下更加透彻,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柳在阳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碎金;西湖的鱼儿欢快地舞蹈,一跃而起,仿佛穿了一身金缕衣;西湖的荷花和荷叶更加鲜艳了……
理解诗意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亦:也。
远山朦胧
山色迷蒙
迷雾浓云
雨天,西湖云雾迷茫,景色朦胧,也是那么奇妙!
理解诗意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相宜:非常合适。
若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浓妆艳抹还是淡描峨眉,都美妙无比。
理解诗意
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和西施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西施无论浓妆艳抹还是淡扫娥眉,总是风姿卓越,西湖不管雨天还是晴天,都美妙无比,这一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理解诗意
古诗大意:
晴天时,西湖水波荡漾,波光粼粼;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若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浓妆艳抹还是淡描峨眉,都美妙无比。
主题思想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诗人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表达了对西湖的赞美。
学习《望洞庭》,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学习任务四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 位于湖南省的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映,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走近作者
刘禹锡, (772—842)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
主要作品:《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
理解诗意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潭面:指湖面。
和: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未:没有。
秋夜皎洁的月光与洞庭湖的波光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湖面风平浪静,像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比喻
理解诗意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
洞庭湖中的君山。
遥望:远远地望。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青翠,如同白银盘里盛放着一只青螺。
比喻
诗句鉴赏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连用几个生动的比喻,“镜未磨”
“白银盘”“青螺”不但形象地表现了月下洞庭的迷人景色,而且也反映出诗人的心境。
如果不是站得高、看得远,如果没有宽广博大的胸怀,诗人也不可能视大为小,举重若轻地写出这样的诗句。
主题思想
《望洞庭》描写了诗人在秋夜遥望洞庭湖的湖光山色,描绘了一幅淡雅清丽的洞庭山水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拓展延伸
这三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西湖
天门山
洞庭湖
这三首古诗通过描写景色的秀美,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色条。
……
1.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2.收集积累苏轼和刘禹锡的其他诗作。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