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语言表达题的特点和应试对策[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语言表达题的特点和应试对策[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1-12 18: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
(语言表达)
高考语言表达部分的试题,一般说来,难度都不太大,但历年来考生的得分率总是比较低的,尤其是最后一道6分题。这既与试题的特点有关,又与考生的表达能力尤其是对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缺乏必要的认识有关。本专题专门阐述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
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主要有哪些呢?
一、向心性
这里的“心”是指中心。所谓向心性,是指所写的一段话要有明确的中心,这段文字中的所有语句都要直接或间接地陈述中心,指向中心,而不能偏离中心,更不能游离中心之外。
例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
要求:①另举一个事例;
②句式上标有 写的一句相同。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赏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蓍《本草纲目》的问世!
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一道高考试题,看起来有点难,其实不然。综观所给的材料,可知它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第一句是论点,也就是中心所在,第二句是以李时珍的事例为论据来证明论点。从该句的内容看,它是对首句作直接陈述的,也就是指向中心的。据此,“另举一个事例”,其一必须是“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曾经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而且“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考生所举的“事例”只有满足这三项要求,才符合题意,也就是符合“向心性”的要求,否则就失去了得分的前提。其次才是按加线句子的句式(假设复句)组织答案。当年有许多考生因“举例”不当,甚至举某一名唱流行歌曲的歌手为例,非但不能得分,还引起众人捧腹大笑,这教训应该记取。
其实,许多类型的表达题,都存在一个“向心”的问题,选取语句重组一段话有这样的要求,运用原材料“重组”语句包含着这样的问题,扩写、变换句式等也包含着这样的要求,仿写也包含着这样的要求。
例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出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 、 、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 、是生命的落脚处。
远是2002年北京春季高考的第26题。从命题的意图看,是考“仿写”、兼及“前后呼应”(即连贯)和排比的修辞技巧。但是,要正确解答这道题,首先要把握住材料的“中心”。中心是什么?只能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只有围绕着这个“中心”你写出的比喻句,才能在内容上符合要求。然后再去考虑按春、夏、秋、冬的时序排列等问题。答案举例:①仲夏亭榭里的异弦;②深秋山林中的独步;③是灵魂的依傍。
二、层次性
层次性是指语言内部的等级性。一段话应有层次,这是我们知道的,在阅读中分析段内层次是我们常做的练习;复习有层次,这也是我们知道的,因为我们常做分析复句层次的练习。一个单句内部有没有层次呢?有些同学也许不太明白了。请看下面一句话:
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这是一个单句,主语是“经济协作区”,谓语是“具有”,其后全是宾语。宾语比较复杂,有两个语言层次,一是“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市场”和“较丰富……资源”这四个由偏正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二是“市场”中包含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和“资源”中所包含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等级的语言层次,所以前者之间虽是并列关系,但不用顿号而改用逗号作停顿;之间是低一级的语言层次,所以用顿号作停顿。这是用标点来表示句子内部的层次。这样看来,单句内部也有语言层次。
例3: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
①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
②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
③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
④这种繁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
答:
这是2003年全国卷的第24题,是一道变换句式的试题,要求将四句话整合成一个“单句”,“要点”一个不能少。从解题来说,将短句改作长句,先要找出一套主谓宾,作为长句的主干,其他内容转化成定语、状语或补事。比较所给的四句话,以句①作为改写后的长句的主干,一般不会有疑问。其他三句的“要点”作为“繁殖过程”的定语也不会有什么疑问。问题在于这三个作为定语的“要点”怎么排列,这里既有“层次”问题,也有“连贯”的问题。在这三个“要点”中,句②说的是按什么“途径和方法”进行,句③说的是建造自身所凭借的“物质”,句④说的产生的结果。这三者正好是一个逻辑层次和顺序。因此,整合后的单句应该是:“遗传是指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或:“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叫做遗传。可惜,许多考生除“要点”提取不准确外,这三个要点排列次序不当,也是失分的重要原因。
三、连贯性
所谓连贯,就是围绕一定的中心,按一定的叙述角度和一定的顺序作表达,使之前后照应,结合紧密,接榫处密合无间,语气上一气贯通。从写作来说,还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加强语言的连贯性,如运用排比、反复、顶针等修辞方法。
从语言表达题的角度说,主要应注意下列3点:
1.保持叙述角度的一致
例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除崇万级俯临千丈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西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本题的叙述角度是“天门”(门),因此答案是B。因为B项两句都是从“门”的角度作叙述的。
2.按照一定的顺序
强调按照一定的顺序,就是强语言之有序,这个“序”是多种多样的。
例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修养。 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
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
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这是1999年的高考试题,综观题面可知,作者是从回忆的角度写杭州钱塘江景色之美,因为是回忆“去年夏天”之事,所以领起句应是“那儿……”而不是“这儿……”因为作者已不在杭州。因为是回忆那儿的景色之美,所以应选择表现“六和塔”、“江面上”。美的句子,且“江边”、“江面”、“江岸后面……”构成一定的空间顺序。故应选A。
3.注意前后照应
例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言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利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答:
这是2003年的高考试题。综观题面五句话可知,它描写的是“我”的见闻,故句④为领起句。因为其末是“草原带和森林带”,因此接下去就是分别描写这两“带”的句②和句①,这是分与总的照应。句③的开头“遮天蔽日的杉林”与句①末尾紧密相连,句⑤是有小结性质,故本题答案是④②①③⑤
除了这三点,还应注意音节的和谐,投榫的紧密等。
四、协调性
它包括与内部语境的协调和与外部语境的协调这两个方面,这里主要说内部语境的协调。
从语表达上说,内部的协调应包括声韵的和谐、音节和谐、短句和句子的和谐等。讲协调,实际上是说汉语独有的和谐美。这在高考的试题中每有涉及。
1.音节和谐
音节和谐,是指词语间音节的配合,发挥汉语的声韵之美,使人听起来和谐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例7:将下列7个词语加以组合填入括号中,使上下文协调一致。
世界屋脊上的 ,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千里风雪的青藏公路,正在成为一条令人神往的旅游热线。
①晶莹的湖泊 ②大漠 ③奔腾的江河 ④雪岭 ⑤数不清的珍禽异兽 ⑥草原 ⑦冰峰
这是一道稍加改造的高考试题(原为选择题。所给7个词语,应由短到长,分类合并,组成这样的答案:冰峰、雪岭、大漠、草原、奔腾的江河、晶莹的湖泊、数不清的珍禽异兽。这个答案读起来琅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具有音乐美。有人试图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组合,读读看,效果如何)。
有时“连贯”题也加上“音节和谐”的要求。
例8: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这是2001年的全国卷第6题。题面所给的都是描写景物的语句。句(1)意思是说,深秋季节置身山顶“俯瞰”,下面是“俯瞰”所见景物,“美景尽览”是总收。如果“俯瞰”像句①那样后断,则读起来顺口,不和谐。句(2)全句写“远眺”和“近看”之所见。远眺“群山环抱”“层林叠翠”依然是“群山”之景“白云缭绕”是“群山环抱”之中的景物,故应先“林”后“云”。答案是D。
2.结构匀称
结构的匀称,包括短语的匀整对称和句式的协调一致。这也是声韵美的一种体现。
例9: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①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进,他身体魁梧(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
②天山连绵几千里(a.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b.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特产。
A.①a②a B.①a②b
C.①b②a D.①b②b
这是高考全国卷的一道试题。句②不难看出应选B。句①“他身体魁伟”与下文的“两颊微微陷下去”都是主谓结构,且叙述角度一致。只有“眉毛粗而黑”是主谓结构,与前后文结构一致,自然应选B。句②括号内的文字主要是内部排列问题。从景物分类的角度看,b更加合理;从欣赏的角度看,也不致产生太大的跳跃。故本题答案是D。
例10: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调整划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
成年累月的战争,每次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这是2002年高考全国卷的第24题。本题反映的是修辞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顺序,二是短语内部的结构调整。其中又含三个因素:①各短语内部格式应彼此一致;②各短语之间的排列顺序要考虑内容上的要求;③短语的排列顺序还应考虑音节数。以上三个因素中①③反映了汉语运用的特点,是历来受重视的。
就排列顺序说,一般应是从政治到经济到社会治安等等。从短语的结构来说,所给出的五个短语都是以名词为中心语的偏正短语,与修饰语颠倒排列一般说来也未尝不可,但“战事的成年累月”不大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顺畅程度也要差一点,所以应保留“成年累月的战事”这一格式。“动荡不安的政局”与其格式一致,字数也相等,又都属“政治”方面的内容,故应置于②的位置。为了保持结构的一致,其他三个短语依次应调整为“不断衰退的经济”、“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
至于句式的协调一致,主要是指肯定与否定,主动与被动等应协调一致,读起来顺畅。
例11:这次卫生工作提高得很彻底。过时的标语被我们洗掉了,把粉墙上的球印也擦掉了,堆在墙脚的垃圾也被运走。老师表扬了我们。
这是来自中学生作文中的一段话。第二句有三分句,第一、三两句都是“被”字句,它们中间插入了一个“把”字句,读起来很别扭,如果改成“粉墙上的球印也被擦掉了”,前后就一致了。
以上说的是与内部语境的协调。至于与外部语境的协调,包括与表达目的,交际对象、交际场合等的协调,这便属于“得体”范围的问题了,因为分项讲述时已说过,这里便从略了。
五、练习与答案
1.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空号)
①任凭大地改换了模样,鸟儿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他们继续打这里飞过。
②想从前,这样的地方有的是
③今天,鸟群又飞过旷野
④可如今,到处是望不到边的漠漠荒原
⑤它们时而过碧绿的田野,看到小河在太阳照耀下流泻;时而飞过丛林,窥见鲜红的果实在树阴下闪烁
答:
2.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新贫族”下定义,不超过70字。
①26—35岁这个领导市场新潮流的群体,相当一部分是都市里的“新贫族”
②所谓“贫”是指他们挣得不少花得更多,有钱时挥金如土,没钱时便一贫如洗
③他们大多生活在写字楼里
④他们拥有最强劲的消费热情,最前卫的消费理念,最COOL的消费方式
新贫族是
3.依照下面这句话的格式,仿写两句话,要求与上面的意思连贯一致。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但你可以最可爱; ,
。 , 。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划线部分的语序,做到各短语匀整对称,协调一致。
我认为提高写作水平,要从多方面着手训练,否则便是舍本逐末。比如打篮球,如果跑得不快,运球不稳,配合不默契,战术正得当,跳得不高,投篮不准,怎么也打不好。
修改为:
5.根据以下情境,接写一段话,使之委婉、平和而有说服力。不超过40个字。
在大街上,有名青年碰倒了一位老大爷,他不但不扶起老人,连一句对不起的话都没有说。假如你看到了这件事,你对这名青年说:

”。
附:答案及简析
1.③⑤②④①(由“今天”说到“从前”)
2.由在写字楼工作的年轻人构成的拥有最强劲的消费热情、最前卫的消费理念和最COOL的消费方式,挣得不少花得更多的领导市场新潮流的重要群体。(句①“新贫族”是领导市场新潮流的“群体”是“整合”的主干)
3.答案举例: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是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是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要注意内容的关联)
4.跑得不快,跳得不高,运球不稳,投篮不准,配合不默契,战术不得当(从自身素质、基本功到配合、战术)
5.举例:朋友,你丢东西了,你丢掉了尊敬老人、爱护老人的社会公德。
②③④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
(语言表达题的特点和应试对策)
一、语言表达题的特点
近几年来,高考语言表达题主要有下列三个特点:
1.坚持考查实用的语言能力
这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语言表达的话题来自于现实生活,所给的语言材料也是来自现实,而极少书卷气;二是着重考查基本的语言表达技能,如扩写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等等。最典型的例子恐怕要算2003年的第25题了。
例: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2)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
这样的话题,这样的语言材料,每一名高中生都会遇到;这样的改写要求,其中包含的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平等意识,更是时时处处都能遇到。其考查实用的语言能力的特点,恐怕是不用多说的了。至于本题如何解答,在分项陈述中已说过,这里不再重复。
2.试题呈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简单地说就是相当一部分试题没有统一的答案,考生尽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能力、生活积累和思维能力,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来,只要符合题目要求,都是正确答案。
例2: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 同学们 歌声
情景二:考试前夕 我 歌声
这样的试题,简直可以说,每名考生都可以写出富有自己特点的答案来。
3.考点呈综合化
试题的出发点是考语言表达能力,但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语言表达与认识能力密不可分,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密不可分,语言表达的形式也往往是多种兼用的,因此考点呈综合化是必然的。
例3: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
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美]爱迪生)
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俄]契诃夫)
(1)
(2)
这是2000年全国卷的第26题。从形式上说,仿写、类比、排比(句式)三者相兼;从内容上说,它考查考生对“友谊”、“勇敢”、“信任”的作用的认定;从思维上说,它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其综合化的特点显然。如果再从细部说,每一句的答案还包括着句式的要求,如前一句主语部分应是并列短语,谓语部分应是动宾短语,后一句应是三个主谓句构成排比,更显综合化了。
比较典型的例子还有2002年的第25题。这将留到后文去说。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高考语言表达题的上到三个特点,正好体现了交际的需要,为提高交际能力服务,同时,这三个特点,还包含着创新精神和个性化的因素。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也是一致的。
人们说,高考语言表达题难,我想所谓难,也就在这三个特点上。
二、应试对策
基本对策是建立四个意识。
1.话题意识
这里所说的“话题”,不是“话题作文”的“话题”,而是指它的本义,即“谈话的中心”。压缩、扩写、改写、仿写等,都要围绕话题说相应的话。强调话题,就是强调语言表达的内容,强调主要信息,这是语言表达的灵魂。
例4:将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16个字)
我国冶金企业认真贯彻国务院和国家经贸委关于控制钢铁生产总量的指示精神,今年一季度,国家大中型钢铁企业钢产量增长幅度开始逐月回落,累计产钢2461.6万吨,增长势头明显趋缓。其中一月份钢产量增长速度比去年12月份降低2个百分点,2月份比1月份降低了3个百分点,3月份不比2月份降低4.9个百分点。
答:
本题所给的文字共有两句话组成,其中心是“控制钢铁生产总量”。“开始逐月回落”是说“控制”初见成效。“增长势头明显趋缓”。第二句话用比较的方法具体说明“逐月回落”的具体情况。依据这样的分析,本题的答案是:我国控制钢铁生产总量初见成效。(意思对,不超过字数都可以)
例5:用“听众”做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各种非理性的欲望,都可以在音乐中得到净化,那是指听众中那些敢于忏悔自己一生过错的人,敢于承认自己的心底欲望的人,方才可以让各种欲望在音乐中得到净化。
答:听众
这是一道“变换句式”的试题。怎样变换?原句的主要内容是说具备怎样的条件人才能在音乐中“净化”自己的“欲望”。依据这样的理解,可以这样改写:(听众)只有取于忏悔自己的一生过错,敢于承认自己心底的欲望,各种非理性的欲望方可在音乐中得到净化。
原句先说结果,后说条件;改句先说条件,后说这个条件产生的结果,自然没有“改变原意”,可见“重组”正确。
2.互渗意识
所谓“互渗”,是指:①读写互渗,以阅读文本的某些材料作为语言表达的材料;②生活与表达互渗,以生活中的人事或自己的感受作为表达的材料;思想与表达互渗,以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感悟作为表达的灵魂。许多考生在做语言表达题时,同写文章一样,感觉没有什么话好说,强调“互渗意识”,就是想解决一个有材料可用,有话可说的问题。
例6: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这是2002年全国卷的第25题。有的考生写了这样一些答案:
(1)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2)春天是大自然的一本画册:/轻风细雨是导言,/飞禽走兽是线条,/花红草绿是春天的色彩。
(3)窗是金子的一双眼睛:/窗框是眼睑,/窗锁是角膜,/窗玻璃窗花是窗子的瞳仁。
这三个答案都是以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体验作为表达的材料的,答案本身都符合题目的各项要求,尽管第(3)个答案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它们都得到了满分。如果在语言表达中不是这样“互渗”,将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3.语境意识
“语境”现在还是同学们很熟悉的概念了。不过,知道这个概念,与在表达中自觉依据语境的要求,并不是一回事。本文例1所举2003年全国卷第25题,有考生写出这样的答案:“用耳用眼不用嘴,动心动脑不动手。”试题明明规定是“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难道教学楼内也不准读书、不准讨论、不允许老师讲课、不允许做实验、写作业吗?怎么可以“不用嘴”、“不动手”呢?显然与语境不合。试题明明规定“(阅览室内)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有人却写出这样的答案:“手中无书而心中有书,手中有书则失去钱财。”这样的答案,姑且不说它与试题的内容要求不合,就是这答案本身与“阅读室内”有什么关系呢?是全然不顾语境的要求。“语境”既是答题的限制条件,又是答题的依据,显然是不能有任何一点忽视的。
4.答题意识
做语言表达题,目的是为了得分。为此应注意下列两点:
(1)掌握基本技巧
近几年,语言表达题,压缩语段、扩写语句、仿写、改写,间隔使用。我们要掌握写的技巧:
①扩句题要添枝加叶,突出重点;
②压缩题要提纲挈领,注意陈述角度;
③仿写题要解读例句的内容、结构、修辞、语气等方面的特点;
④改写题要不变原意。无论是长改短,还是短改长,或者是扩散“重组”,都不能变更原意。
(2)满足试题要求
解答语言表达题,第一位的是力求答案正确,而不是求精彩。所谓正确,就是满足试题的各项要求,包括内容要求和形式要求。为此要做到下列几点:
①看清题目要求;
②注意表达格式;
③注意内容的完整。
有同学可能认为这是多余的话,其实不然。如2003年第25题,有不少考生一看试题开头“仿照示例”四个字,就误认为本题同过去的仿写题一样,也要仿照示例的句式、结构、修辞等。也就是仿其“形”,而这道题恰恰在“形”上没有要求,只要求仿其“神”,即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做到“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这是很典型的缺乏答题意识的例子。
倘能在“正确”的前提下,再有一点文采,有一点文学性,则更好;没有它,并不影响得分。
三、练习和答案
1.仿照下面第一节诗的形式,在下面的两节诗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诗句。
感 谢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整个春天
让我怎么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
让我怎么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
2.简要概括下列图表中所反映的信息。
几百年来冰核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调查问题:你喜欢看张艺谋的新片《英雄》吗?
调查对象:某市重点中学高三学生
调查时间:2002年岁末
调查方式:无计名投票
参加人数:388人
调查结果统计:
情况 喜 欢 不喜欢
已看 复习紧张无时间看 家长不同意看 票价太高没看
人数 22 52 64 54 196
比例 5.7 13.4 16.5 13.9 50.5
调查结果所反映的重要信息是:
(1) (不超过18字)
(2)
(不超过40字)
4.根据下表内容,完成后面的问题。
某旅游景点统计一览表
年份 门票价格(元) 游客量(万人次) 旅游收入(亿元)
1999 25 47 1.1
2000 30 70 1.8
2001 35 100 2.5
2002 40 125 3.5
2003 70 (第一季度)30 (第一季度)1.9
(1)用一句话概括该旅游景点1999至2002年的发展情况:

如果进行乐观预测,该旅游点2003年情况可能是: 。
5.依据下文统计数字,为这段文字添一个结束句。
最近,记者考察了本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对这条街的商业用字进行了调查,发现整条街的747个招牌中,含有不规范字的多达178个。占总数的23.8%。在178年书写不规范的招牌中,共有426个不规范的字;这些不规范的字中,繁体字有373个,约占总数的87.6%;乱简化的字21个,约占4.9%;异体字25个,约占6%;错别字7个,约占1.6%。由此看来,
附:答案及简析
1.答案举例:撷起的一片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我了整个海洋(这是一道仿写题,首先要解读第一节诗的形式特点:转折、对比;还要注意内容,“春风”、“春天”这两个词语之间是包容关系,因此仿写时要选择同一范畴的两个概念,如“红叶”、“枫林”、“浪花”、“海洋”)
2.几百年来冰核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上升,近百年来以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前200年。(要点:①时间,②冰核中二氧化碳上浓度,③总体上升,④近百年来上升速度快。这是一道图表题,要求把图表的内容转换成语言,综合性较强。首先要读懂图的内容,再考虑用简明的语句作答)
3.(1)喜欢与不喜欢《英雄》的人数基本持平。(2)喜欢《英雄》的因时间限制、家长管束、票价太贵等原因而没能看的占绝大多数。(本题兼考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4.(1)虽然门票一涨再涨,但游客是不断增加,旅游收入直线上升。
(2)游客量可能因门票上涨而减少,但旅游收入将大幅上升。(解答本题要综合分析归纳三组数字,缺一不可)
5.商业用字很不规范,滥用繁体字的现象尤为突出。(意思对即可)
本练习多为新题型,请大家留心。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1 页 共 11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