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下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 一 语 文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自源文字(指由记录本民族语言而创制的文字系统)。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是汉字的萌芽阶段,甲骨文将“图符”改造整合而成最早的文字系统,随后商周金文、战国文字、秦代小篆这些古文字,其构形基本上是“图绘式”的,大部分构形能与单字(词)所指的事物形态相联系,而构形所用的“线”,是为“图绘”而设的,故而粗细均匀。由图绘意识而形成的文字审美标准,亦以整齐、均衡、图案化为旨趣。到了秦汉之际,隶书的出现使汉字由“线条”走向“笔划”,由象形性转向符号性,“图绘意识”逐渐转变为“书写意识”。书写的感觉逐渐培养出一种新的审美习惯,人们不再在意“图绘”的完美,而留意于“笔划”带来的点、线、面的变化,体验着“书写”带来的轻重疾徐的节奏动感之美。当然,构形之美仍然是被关注的重要成分,只是从具象转向了抽象。
汉字的抽象化第一次让书写有了写“意”的可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可以摆脱文字交际的负担而具有了抒情、审美的功能。笔划、笔顺带来的是与书法息息相关的笔法、笔势,这是书法艺术形成的基础。由篆到隶的古、今文字转变时期,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孕育期。隶书是对篆书的简化、解散和“放纵”;篆书相对于隶书乃有构形的严谨和图案化。
汉字发展到汉末魏晋,各种字体都已形成,加上大量的书写实践,汉字能够提供给书法艺术的造型元素已经相当丰富了,动、静各体均有。然而,将书法艺术推向更深更高一步的,是出于两个因素:一是纸的大量应用。原来书契之材料,以竹、木、帛为主,帛物希价昂不易普及,竹木虽取之便宜,但因要成“册”(策),故必须成狭长之“简”,在简策上书字,必受形制局限而笔划不得伸展,帛受之影响也常常划以竖格或直接写成扁方之字,马王堆汉墓帛书可为证。此时,隶、章草之“笔划”已形成,在少数面积较大的“牍”上已可见放逸之笔,但终不自由。东汉至魏晋,制纸技术渐趋进步,当时一般官吏和民间已大量使用。没有纸,书写时“纵横驰骋”是不可想象的。及至晋人之行草书札传世,都折射了纸的运用对于“书写”的进一步解放并藉此扩展了书法抒情达意的功能。二是汉末魏晋,连年战争,世道混乱,人常有朝不保夕之感,即使门阀士族亦有生命短促之叹。汉代空前兴盛丰硕的哲学、艺术成就的继承者——魏晋士人,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常常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事实上,当时文人已经领略到生命就是一个时间段中对于“存在”的体验,所以,魏晋时凡文章、辞赋、诗歌,多有深沉幽旷之意,悲凉浩荡之气。“书写”乃文人日常之行为。敏锐的、具有艺术气质的文人,能从“书写”中领略到生命的律动与稍纵即逝,视每个字、每一笔划为生命与情感状态的记录。这种“书写”能够精微地将隐秘的心理活动忠实地记录下来,甚乎绘画与诗歌。无疑,这正是书法作为“艺术”的真正价值。
书法其实没有“古、今”,书法即为最“现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艺术;反之,以因袭为能事,书法只是过去的艺术、死亡的艺术。真正的书法艺术,在于以书法直抒胸臆、致力于艺术表现的观念和实践。
(节选自《书法:写意抒情方称美》,任平)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至今使用的汉字是记录本民族语言而创制的自源文字,经历了一个从从线条式的图绘到笔划式的书写的漫长的发展过程。
B.商周金文、战国文字以及秦代小篆的审美标准是整齐、均衡、图案化,其文字图绘线条构形都与文字所表示的实物形态相关联。
C.由线条走向笔划的最早汉字是隶书,此时,人们留意笔划带来的点、线、面的变化,感受书写过程中带来的节奏动态之美。
D.从具有严谨构形和图案化的篆书向相对简化、解放和“放纵”的隶书的转变,已开始孕育具有抒情审美功能的中国书法艺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字抽象化才有可能第一次让书写具有了写“意”的功能,摆脱了汉字交际的负担而具有了抒情和审美的特征。
B.从马王推汉墓出土的帛书可以看出,在帛上书写文字常常要划以竖格或直接写成扁方之字,使书写收到了很大约束。
C.魏晋作品大多有深沉幽旷之意,悲凉浩荡之气,因为当时文人已领略到生命就是一个时间段中对于“存在”的体验。
D.书法没有古今之分,只要致力于书法艺术表现的理念和实践,重视以书法直抒胸臆,就达到了真正的书法艺术的境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写意识形成之后,书写的感觉逐渐培养出一种新的审美习惯,但人们仍十分关注汉字由具象转向抽象的构形之美。
B.魏晋时期造纸技术渐趋进步,书写才得以纵横驰骋、自由洒脱,晋人的行草书得以札传世,并扩展了书法抒情达意的功能。
C.魏晋文人从书写中领略到生命的律动和稍纵即逝,认为书写和绘画诗歌一样能够精微地将隐秘的心理活动忠实地记录下来。
D.如果一个书法家把因袭为能事,书法只是过去的艺术、死亡的艺术,同时这也否定了书法是最为“现代”的艺术的观点。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裴政字德表,河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闻喜人也。政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政明习故事,簿案盈几,剖决如流,用法宽平,无有冤滥。囚徒犯极刑者,乃许其妻子入狱就之,至冬,将行决,皆曰:“裴大夫致我于死,死无所恨。”其处法详平如此。转左庶子,多所匡正,见称纯悫。东 宫 凡 有 大 事 皆 以 委 之 右 庶 子 刘 荣 性 甚 专 固 时 武 职 交 番 通 事 舍 人 赵 元 恺 作 辞 见 帐 未 及 成 太子有旨,再三催促,荣语元恺云:“但尔口奏,不须造帐。”及奏,太子问曰:“名帐安在 ”元恺曰:“禀承刘荣,不听造帐。”太子即以诘荣,荣便拒讳,云“无此语”。太子付政推问,未及奏状。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太子召责之,政奏曰:“凡推事有两,一察情,一据证,审其曲直,以定是非。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元恺引左卫率、崔茜等为证,茜等款状悉与元恺符同。察情既敌,须以证定。臣谓荣语元恺,事必非虚。”太子亦不罪荣,而称政平直。政好面折人短,而退无后言。时云定兴数入侍太子,为奇服异器,进奉后宫。政数切谏,太子不纳。政因谓定兴曰:“公所为者,不合礼度,此于太子非令名也。愿公自引退,不然将及祸。”定兴怒,以告太子,太子益疏政,由是出为襄州总管。妻子不之官,所受秩奉,散给僚吏。民有犯罪者,阴悉知之,或竞岁不发,至再三犯,乃因都会时,于众中召出,亲案其罪,五人处死,流徙者甚众。合境惶慑,令行禁止,小民称为神明,尔后不修图圄,殆无争讼。卒官,年八十九。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六十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死无所恨 恨:遗憾。
B.多所匡正 匡:辅助。
C.盖是纤介之愆 愆:过失。
D.亲案其罪 案:核实。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作辞见帐未及成/
B.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作辞见帐/未及成/
C.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作辞见帐/未及成/
D.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作辞见帐/未及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裴政很有才干,被人们称赞。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当时的治理情况;文书案卷堆满桌子,能够迅速作出公正判断。
B.裴政断案公平,为人正直。在受命审理刘荣一案时,面对刘荣党羽的诬陷与太子的责问,他分析事理,依据证人证词,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C.裴政执法宽严适度。他允许死刑犯人的家属到狱中探望;对初次犯罪的百姓,并不马上揭发,对那些再三犯法的人则严惩不贷。
D.裴政刚直不阿。他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过错,曾经多次遭到权臣的忌恨;后来因为直谏太子,被调出京城担任襄州总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过秦论》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地,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菩萨蛮 赵令畤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①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 ①頩(pīng):光润而美的样子。
8.这首词的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具体赏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具体分析该词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荀子《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郁剪剪
聂鑫森
郁剪剪如今已是古稀老人了。
二十年前,吴净第一次到青山铺乡来采访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业余文化生活,写了篇关于此地盛行剪花的长篇通讯,并力荐许多剪花的女艺人,郁剪剪就是其中的一位。没想到文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地和外地的报纸、电台、电视台记者,来了一拨又一拨。于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剪纸也就成了艺术品,又参展,又卖钱。
吴净作为第一个报道者,自然不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此罢手,隔上一段日子就要前来采访。每次来,必去探望郁剪剪。郁剪剪专攻神话传说人物,八仙、门神、财神、花仙子、十八罗汉、钟馗……运剪洗练泼辣,而且带点夸张、变形,颇获赞誉。
每次告别时,郁剪剪总是颤声对吴净说:“你让我扬眉吐气了,老田对我好多了。”
老田是她的丈夫,叫田谷生,长得很粗蛮, ( http: / / www.21cnjy.com )脾气又暴烈,爱喝酒,一有烦心事就打郁剪剪。如今,郁剪剪出名了,剪纸可以换钱了,他的野性收敛了不少。不过所有的钱都得由他统管,不让妻子过手。
吴净径直走到堂屋的门前,高喊一声:“郁老师——”
“来啦!”
随即,郁剪剪从堂屋后面走了出来,紧接着,红着一张脸的田谷生也醺然而出。
“是吴记者呵,快请坐。你怎么喊我‘老师’呢?我不配。”
“在剪纸上,您当然是老师。”
当吴净在挨墙茶几边的一把椅子上坐下,田谷生也大咧咧地在另一边的椅子上落座,然后,挥挥手,大声说:“大记者来了,还不快去泡茶!”
郁剪剪低声说:“我……会的。”
“郁老师,别客气了,我就要走的。我这次来,是要买你的四件门神作品。”
“吴记者,不要买,我送你就是……”
田谷生使劲地“咳”了一声。郁剪剪忙煞住话,目光也变得暗淡起来。
“是我的一个外地朋友,在画报上看到你的门神作品,很欣赏,托我来买的。”
“吴记者,你稍等一下,我去房里拿来。”
田谷生突然站起来,说:“你歇口气,我去替你拿。”说完,就快步走进与堂屋相连的那间卧房里去了。
吴净问郁剪剪:“儿女们都住在附近吧?经常来吗?”
“来得少,老田从不肯留他们吃饭,他把钱看得比命还重。”
“跟你学剪纸的那个姑娘,自取艺名王一剪的,还努力吧?”
“还努力,剪得和我差不多哩。”
正说着,田谷生出来了,手里拿着的四张门神卷成一卷,递给吴净。
吴净问:“多少钱一张?”
田谷生说:“你是老熟人,就二百元一张吧。”
郁剪剪急了,说:“收多了,老田。”
“城里买二百五哩。”
吴净忙付钱,然后告辞。
田谷生进房放钱去了,只有郁剪剪把吴净一直送到竹篱外。郁剪剪说:“真是对不起,这个老田……”
吴净说:“收钱是应该的。再见!”
送别时,郁剪剪没有说那句总是要说的话。
吴净在黄昏时回到了家。他把卷起的门神像在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头展开,按顺序摆好,一组是秦叔宝、尉迟恭;一组是神荼、郁垒。粗粗看去,都还不错。再细看,前一组是郁剪剪的作品,下剪厚重老辣;而后一组显得干净纤巧,出自郁剪剪的学生王一剪之手。
吴净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心有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痛。不是心疼钱,是心痛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他明白,绝不是郁剪剪所为,定是田谷生进房后搞的名堂。至于王一剪的作品,或是放在老师处寄卖以图获得好价钱,或是田谷生用菲薄的价钱收购而来,吴净就不得而知了。但田谷生将王一剪的作品伪称为郁剪剪的作品,却是不争的事实。
吴净决定把王一剪的作品剔出来,再从自己的藏品中,寻出郁剪剪的同题作品补进去。他不能欺瞒朋友,更不能让伪作流传于世。
吴净把王一剪的作品烧了。
一个月后,青山铺乡政府一个常写新闻稿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宣传干事,打电话告诉吴净:郁老现在不肯动剪刀剪花了,几乎天天和田谷生吵架,骂丈夫不该骗了吴净你这个好人;若是田谷生动手打人,她就见什么砸什么,还大喊要一把火把房屋烧了。
吴净决定马上去一趟青山铺乡,他不能看着一个出色的民间艺术家,就这么被毁了!
(有删改)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每次告别时,郁剪剪总对吴净说“老田对我好多了”,这从侧面反映出了田谷生对金钱的追求与贪婪,其实并不是真正对郁剪剪好。
B.吴净和郁剪剪谈到了学生王一剪,郁剪剪说“剪得和我差不多哩”,这为下文田谷生用王一剪的作品伪称郁剪剪的作品埋下了伏笔。
C.小说中对主人公郁剪剪的刻画,采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形象塑造了一个技术十分高超的民间艺术家形象。
D.郁剪剪对丈夫田谷生收吴净的钱,表现出了无可奈何的神情,因此,她满心抱歉地将吴净一直送到竹篱外。
E.郁剪剪后来不肯动剪刀剪花,是因为她不要愿意再成为丈夫敛财的工具,而且她自己也已觉醒,要捍卫自己的权利。
⑵小说中的主人公郁剪剪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小说结尾部分加上了宣传干事打给吴净的电话内容,作者这样写有那些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小说中写到“吴净把王一剪的作品烧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人认为这是吴净出于愤怒,也有人认为这是吴净出于对郁剪剪作品的尊重。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 ___,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②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 ___,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
③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 ___,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A.莫衷一是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 B.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C.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D.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中国首档原创新锐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超级演说家》,本着“挑选中国最会说话的人”为目的,让观众感受到说话的魅力和重要性。
B.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以解决好“怎么种”问题为重点导向,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
C.由于电子购物目前没有法律法规规范,且一部分买家唯利是图,认为自己随便怎样都可以的不正确认识,造成了网上购物秩序的混乱。
D.作为信息传播、文化建设的最新载体和平台,互联网正无处无时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成为现代人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那就要培 ( http: / / www.21cnjy.com )养良好的习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非像有的人那样,从不固步自封,思想开放,能够不断自新自强,但这种人毕竟太少了。
①在体育方面,年轻人四肢柔软,比老年人更适应各项运动
②犹如学习语言,在表达和发音方面,年轻人的舌头比老年人更灵便
③可见,晚学总不如早学那样从容自如
④这是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⑤幼年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最为重要
⑥实际上早期教育的重点就应该是培养习惯
A.⑤④⑥②①③ B.⑤②①③④⑥ C.⑥②①④⑤③ D.⑥⑤②①④③
15.下面几个话语情境分别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5分)
情境一 小说《天龙 ( http: / / www.21cnjy.com )八部》第四十一回写道: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爱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情境二 某电视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这样评价汉献帝:“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
情境三 腾讯体育消息:参加中国围 ( http: / / www.21cnjy.com )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情境四 某律师在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中说: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________①________。正因为如此,我们既要享用互联网,________②________。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________③________。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顺治七年冬,书生周容前往镇海县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小书童背着一大摞捆扎好的书跟随其后。眼看太阳就要落山,周容问一摆渡人:“待我们赶到县城,城门还开着吗?”摆渡人仔细打量了小书童一番,回答说:“若是慢慢走,城门还会开着;若是惶急赶路,城门怕就关上了。”周容觉得摆渡人是在戏弄人,便带小书童快速前进。城门在望了,急着赶路的小书童却摔了一跤,捆扎书的绳子摔断了,书散落一地。等他们把书整理捆好,城门已关了。直到这时,周容才明白了摆渡人那番话的意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错在“都与文字所表示的实物形态相关联”,文中说“大部分构形能与单字(词)所指的事物形态相联系”。
2.【答案】D【解析】“只要……就”过于绝对。
3.【答案】C【解析】错在“书写和绘画诗歌一样”,文中“甚乎绘画与诗歌”。
4.【答案】B【解析】匡:纠正。
5.【答案】C【解析】可根据句中的“之”、官职人名“右庶子刘荣”、“时”、官职“通事舍人”等即可判定。
6.【答案】D【解析】“曾经多次遭到权臣的忌恨”理解有误。
7.(1)有依附刘荣的人先对太子说:“裴政想陷害刘荣,推究案情不合实情。”(大意2分,“附”“陷”“推”各1分)
(1)优秀的将领手执强弓守卫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缉查盘问。(大意2分,“信”“陈”“谁何”各1分)
【参考译文】
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县人。裴政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当时的治理情况,被人们称赞。裴政熟悉典章制度,文书案卷堆满桌子,也能迅速作出分析判断,执法宽仁公正,没有量刑过度的情况。有判死刑的囚犯,裴政就准许他的妻子儿女到狱中看望。到冬天将要处决时,犯人们都说:“裴大夫判处我们死刑,我们没有什么遗憾。”他执法公正都像这件事一样。转任左庶子,纠正了许多不合理的事,被人们称赞诚实谨慎。东宫凡有大事,都交给他处理。右庶子刘荣生性非常专横固执。当时武职人员该轮番休息,通事舍人赵元恺奉命写文书,没来得及写成,太子有旨意,再三催促,刘荣告诉元恺说:“你只管口头陈奏,不必写出文书。”等到上奏时,太子问道:“文书在哪里 ”元恺说:“秉承刘荣的意思,没有写出文书。”太子就拿这件事责问刘荣,刘荣便否认,说“没说过这话”。太子把这件事交给裴政推究审问,还没来得及陈奏,有依附刘荣的人先对太子说:“裴政想陷害刘荣,推究案情不合实情。”太子召裴政责问,裴政上奏说:“凡推究事理有两个要点,一是明察实情,二是依据证人证词,辨明事情的实际情况,来判定是非。我推断刘荣地位高权势重,即使刘荣确实告诉过元恺,也不过是很小的过错,按道理说,不必隐瞒。另外元恺受刘荣节制,怎敢拿毫无根据的话胡乱诬陷牵累别人。赵元恺找出左卫率、崔茜等人作证,崔茜等人交代的情况和赵元恺所说完全相符。从情理上既然难分是非,就应当根据证人判定。我认为刘荣告诉过元恺,这一情况一定属实。”太子没有治刘荣的罪,却称赞裴政公平正直。裴政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过错,但回去背后不再说什么了。当时云定兴屡次进宫侍奉太子,准备些奇异的服饰器物,进献给后宫。裴政多次恳切劝谏,太子不采纳。裴政趁机对云定兴说:“您的所作所为,不合礼仪制度,这对太子来说不是好名声。希望您主动回避,否则将惹祸上身。”云定兴大怒,把这话告诉了太子,太子更加疏远裴政,并因此将他调出京城做了襄州总管。妻子儿女没有跟随上任,所得俸禄分给下属官吏。百姓有犯罪的,都暗中掌握实情,有的一整年也不揭发他们,至于屡次犯罪的,就趁大规模的集会时,将他们从众人中召出来,亲自审查核实他们的罪行,有五人被处死,流放的人很多。全境的人惶恐不安,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百姓将他奉为神明,此后境内不设监狱,几乎没有多少人打官司。裴政死于襄州总管任上,终年八十九岁。
8.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技巧。(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句抑,写梅花不被众芳所知,态度不卑不亢,从容自矜;下句扬,道出只有月亮才配与梅花作伴,抑扬之间,把梅花格调的高洁表达了出来。(3分)
9.这首词融情于景,托物抒怀,(2分)通过塑造梅花冷艳幽姿、清香惹人、孤高冷傲的风格,(2分)寄寓了词人虽不被赏识而依旧卓然高洁的襟怀和性情。(2分)
10.(1)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11.⑴【答案】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C、E不给分。【解析】C项文中没有“心理描写”,D项应该有对丈夫用学生作品充自己作品的歉意;E项“她自己也已觉醒,要捍卫自己的权利”过于拔高。
(2)①心灵手巧,技艺高超。郁剪 ( http: / / www.21cnjy.com )剪剪纸技艺高超,特别擅长剪神话传中的人物。②性情懦弱、忍让。粗暴的丈夫掌管着自己的生活却没有怨言,经常看着丈夫的脸色行事。③心地善良、宽厚。对丈夫欺骗吴净的事心怀愧疚,耿耿于怀。④性格由弱而强。最终有了反抗意识,敢于抗争丈夫的粗暴行为。(每点2分,答出任三点即可给6分)
⑶①补充故事情节,集中揭示郁剪剪夫妻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的矛盾;②照应前文吴净的猜测,并引出下文吴净决定再去青山铺乡;③揭示了郁剪剪内心的埋怨和由懦弱到反抗的性格转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⑷观点一:出于愤怒。
①吴净没想到田谷生竟然会用王一剪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品伪称郁剪剪的作品,这种行为让吴净感到心痛;②郁剪剪本是一个出色的民间艺术家,而其丈夫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③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田谷生的行为是对这种艺术的极大玷污。
观点二:出于对郁剪剪作品的尊重。
①尽管王一剪的作品干净纤巧,但和师傅 ( http: / / www.21cnjy.com )郁剪剪的作品还有一定的距离;②优秀的剪纸作品会赢得赞誉,而伪作任何时候都不可替代真品的价值和分量;③欣赏艺术的真正魅力在于理解艺术作品的本身内涵和价值,不以讹传讹才是对艺术的尊重。
(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12.【答案】B 【解析】“各执一词”指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意见不一致,但都有明确的观点或态度。“莫衷一是”强调很多意见各不相同,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指各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①句中有“互不相让”,说明大家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各执一词”最合适,②说有一点是公认的,“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强调的是不同,可见只有“各抒己见”才符合。③句中“莫衷一是”最合适。
13.【答案】B 【解析】A.句式杂糅。 “本着……的目的”或“以……为目的”。C.成分残缺。“造成了网上购物的交易秩序”缺主语。D.搭配不当。“无……无……都”不搭配,应为“无……无……不”。
14.【答案】A【解析】⑤和前文内容密切相关,⑥紧承⑤④做进一步的说明,③是总结性话语,从②①而来。
15.①“令爱千金”改为“令爱”或“令 ( http: / / www.21cnjy.com )千金”;②“忝列”改为“名列”;③“承让”改为“手下留情”;④“忽悠”改为“欺瞒”。(改对一处1分。答对4个得5分)
16.示例:①给人类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来无尽的伤害②也要治理互联网③都需要法律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每句2分。放入上下文中能使语意连贯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7.【参考立意】参考2014年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作文评分标准①惶急从事,很可能适得其反; ②做事不可一味求快(做事急不得);③越是胜利在望越要小心谨慎;④要善于听出他人的言外之意(边缘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