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2 18:39:56

文档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上学期白我提升三
半中腰里盘旋穿插…愈唱愈低、愈低愈细…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
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语文
一段鼓书被作者猫画得令人眼花缭乱,但钱钟书总结说,秘诀也不过“听声类形”四个
字罢了。
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摘编日李莫兼能听香的朵通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材料二:
(一)现代文阅读|(本趣共5小趣,19分)
形容声音的“脆”,可如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净里“唱得好的叫小良人儿,那个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子真是掉在地下摔三裁儿”一样。形容“静”月深净的水色,如王维的“色静深松里”。
材料一:
声音的“清远”和“热闹”可以用温度感觉的寒暖来形容,如知刘长卿的“寒磬满空林”,清
r
通感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衅手法。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在文学描
远的磬声回荡在幽静空旷的对林里,寒意顿生;杜牧的“歌台暖岣”则用暖意形容噔第
姿
写中可以彼此打通。颜色能有温度,声膏能有形象,冷暖能有重量,气味能有体质,通
的乐声。古代诗文中对声音的创造性猫写很多。钱钟书将它们归类:声膏有气味,如
过语言文字调动起人的各种感觉、可以使人充分领略事物的美感。
“芳气随风结,哀响馥若兰”;声音有热度,如“千风随马竹声焦”:声膏有颜色和光亮,
通感是西方的概念,钱钟书把它拿来研究中国传统诗文,开辟了一条新思路。不
“竹色笑语绿”“犹吹花片作红声”“风随柳转声皆绿”“笑语谁家帘慕,镂冰丝、红纷
要小看这种平行北较的方式,如采你没有着过大量相关的例子,你怎么能把一个概念
绿闹”“月凉梦破鸡声白,枫深烟醒鸟话红”:鸟声有时利快如剪,有时圆润如丸:像“避
运用到另一个领域中去?通感这个文学现象早已有之,但是把它当作一种自觉的创
人幽鸟声如剪“燕语明如剪”“鸟抛软语丸丸落”。
作手法是在9世纪末法国象征主义那儿、他们写诗有意打破感官的界限,耳朵能听
线钟书说,通感在西洋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比:荷马那句让翻译者头疼的句子
到香气、眼晴能看到温度、鼻子能闸到乐曲,真是“乱作一团”。不过达到的效果倒很
“像知了坐在森林中的一牒树上,倾泻下百合花一样的声音”。19世纪末,欧美的象征
独特。钱钟书没有把道感发展到那个地步,他注意的还是比較优雅的通感方式,追求
派诗人对通感大用特用,道感儿乎成了他们的标志。比如一位诗人说“一阵香味迎着
和谐、新奇的风格。他认为中国诗文一直存在着道感现象,古代文学批评家和修辞学
你父亲的亲子叫唤”,就仿佛我们的诗人说“闹香”“香声喧”;说“碧空里一簇星星喷喷
家似乎都没有理解或认识到,所以他要把这一点给指出来。
喳喳像小鸡似的走动”,和我们的诗人说“小星闹如沸”也差不多了。其实,象征主义
比如,中国占典诗歌里的通感最著名的例子要算那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枝头
和神秘主义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和宗教也有一些联系。佛教里讲人的六种感官可以
的春意属于眼睛观察的范国,“闹”却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在视
互相为用,道家说“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都受到心灵的支配。学会鉴
觉里获得了听觉的享受,清代著名批评家李渔就不懂道感,所以潮笑这句诗是乱用
赏诗文中的通感,可以让我们品尝到?美餐一样色香味俱佳的诗文
钱钟书发现,将视觉和听觉最早融合在一起的是《礼记·乐记,其中有一段话形容歌
通过会通中西的阐发研究和平行对照,钱钟书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和修锌学
声,说歌声高音好像向上抗举,低音好像向下坠落,停止时像枯木一祥没有丝毫生气·
家尚未深入理解或认识的通感现象,作了明确的界定、全面的说明和精要的论证,从
连续进行时如串珠。这設话为后世诗文中的声音描写开牌了途径。
而使通感概念大行于世,因此他的通感论也在中国文艺研究领域中获得了开宗立派
钱钟书说,李商隐形容歌声的诗句“珠串咽歌喉”和《乐记多中那段话的意思一样,
的地位。
都是说歌声好豫具有珠子的形状,文圆满文光润·构成了视觉兼容触觉的印象。白居
(摘编日李莫兼能听香的耳朵
道感)
易形容吹瘠策的声膏“急声圆转促不断,轹轹毓镂似珠贸。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
上.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哩解和分析,不止确的项是(3分)
直笔描。下声乍坠石沉重,高声忽举云飘萧”,《乐记里所猫述的声音效果这里全
A通感是诗文里常用的表现手法,就是使各种感觉在诗文里机互打通,生形感、
都有了。李贺的比喻更有新意:“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形容歌声圆润如味,露滴
质感,北读者类得独特的审美本验。
也像珠子一祥圆亮,其把歌声比作露珠,又使歌声多了甜美滋润的效果。
出.通感作为创作于法在诗文平一直存在,是一种作家片觉使H的早已成熟的创作
钱钟书认为对乐记》里“上如抗,下如坠”的描写发挥最好的是黛老线游记》里王
于法,徊有些人从生活常理出发,认为这足乱用:
小玉说书那一段:“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那
C通感.与佛教里讲的六种感官互杆为用、道家所说的“限如耳.耳如鼻,鼻如1”类
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曲折…恍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及
似,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心灵的支配而产牛的效果.
至翻到做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
).钱御书对通感现象作了深入的哩解、全面的说明与精要的削释,通感概念大行于
崖上:愈翻愈险…唱到极高的三四登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
世,使我们品尝到了如美餐样的诗文的味道:
语文·自我提升三/8页
语文·自我提升三2/8页答案与解析
2024一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上学期自我提升三·语文
选择题答案速查
题号
10
12
15
答案
B
D
C
D
A
BEG
B
C
C
1.B【解析】B项,“通感作为创作手法在诗文
香气的清淡,此处化无形为有形,使梅花香气
里一直存在,是一种作家自觉使用的早已成
具体可感,形象生动。③“暗香”与朦胧的月
熟的创作手法”错误,材料一原文表述为“通
色交织,形成了静谧的意境。(每点2分,意
感这个文学现象早已有之,但是把它当作一
思对即可)
种自觉的创作手法是在19世纪末法国象征
6.D【解析】D项,“抗联战士们因摆脱了敌人
主义那儿”。
的尾追而内心放松了警惕”错误,点燃篝火是
2.D【解析】D项,“如果没有钱钟书,就不能
因为太过寒冷。
发现诗文里的通感现象”错误,说法过于绝
7.A【解析】A项,“‘光泽'主要突出了青萝卜
对。由材料二原文“钱钟书将中国古代文学
在‘枯草’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生机的特点”
批评家和修辞学家尚未深人理解或认识的通
错误,“光泽”主要突出了小惠看到青萝卜时
感现象,作了明确的界定、全面的说明和精要
的惊喜。
的论证,从而使通感概念大行于世”可知,钱
8.①描写小菜园里蔬菜品类丰富以及秋天丰收
钟书只是将通感现象作了界定、说明和论证。
忙碌的场景,营造了富足、温馨的氛围,表现
3.C【解析】A项,将“清香”说成“歌声”,嗅觉
出和平生活的美好。②此段展现的富足、安
说成听觉;B项,将“声音”说成“棉花糖”和
乐、祥和的情景与后文小惠的饥饿状态、家园
“婴儿的棉肚兜”,听觉说成味觉和触觉;
被破坏后的荒芜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战
C项,运用了比喻手法,把“瀑布”比喻成“白
争年代生活的艰难,突出了抗联对敌斗争环
带子”;D项,将“笛声”说成有“青草的香味”
境的艰苦。③表现了父亲和母亲勤劳善良的
和“太阳的光明”,听觉说成嗅觉和视觉。
形象,为下文父亲死后小惠要为父亲报仇作
4.①采用了总分式论证结构,先总说“通感”,与
了铺垫。④有利于凸显主题,回忆在小菜园
西方的“通感”概念相对照,再举多个例子论
中种菜收菜的和平美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
述中国诗文中的“通感”效果。(1分)②使用
的向往和为保卫家园而坚决打击侵略者的坚
了多种论证方法,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与
定、勇毅之心。(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对比论证等方法加以阐释。(2分)③论证语
9.①故事的背景是凄冷的,人们缺衣少食,令人
言深人浅出,富有文采。(1分)
揪心,充满“伤感”。②人物命运坎坷,小惠在
5.①“香”有浓淡之分,无明暗之别,“暗香”化嗅
该享受家庭温暖呵护的年龄参军抗敌,父亲
觉为视觉,用视觉的明暗沟通嗅觉的浓淡。
阵亡后自己也在乌斯浑河牺牲,令人“伤感”。
②“暗香”是一种淡淡的香气,用来形容梅花
③结局“伤感”。小惠所在的部队最后被敌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