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十年文革时期
徘徊期
新时期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和 社会主义革命 与 建设
新民主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
1949年-1956年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
思考:怎样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下一步该怎么办?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成功探索——《论十大关系》(1956)
◎《论十大关系》书影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意义:《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为八大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背景 1956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
内容
意义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成果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场照片
一、探索与失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2、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956年)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时间:
(2)内容: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学术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前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
文艺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1956年
(3)意义:是我国促进文艺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3、成功探索——双百方针(1956年)
(2)提出: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1956.2.24)
材料一 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所做的秘密报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同年6月和10月,波兰和匈牙利相继发生了严重的动乱。从此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进入了大动荡的时期。
——萧冬连等《求索中国:文革十年史》
(1)背景:①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造成思想混乱; ②国内存在对社会主义改造不满情绪;③党内存在不良风气。
4、成功探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年)
(3)意义: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2)反右派斗争(1957—1958):1957年7月,毛泽东部署反右派斗争。为此,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右派斗争,但反右斗争被严重扩大化。
(1)整风运动(1957—1958):
概况:1957年春,全党开展“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和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发动群众向党提出批评建议。1958年8月底,整风运动结束。
1957年国庆游行中的反右标语
5、失误探索——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1957)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
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5)
6、失误探索——“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2)大跃进运动(生产力破坏)
①含义:1958年在钢铁、粮食等主要产品的生产方面,盲目追求高速度、高产量运动。
②特点:片面追求生产力高速度(产量)
大炼钢铁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公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发展社会生产力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左”倾冒进错误)
①含义: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指在农村盲目扩大规模、高程度的公有化运动。
②特点:
到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万6千个人民公社,99%的农户都参加了人民公社。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且经济活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干不干,三餐饭。出工自由化,吃饭战斗化,收工集体化。
——罗平汉《当代历史问题札记》
规模大
公有化程度高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3)“人民公社”(生产关系破坏)
生产关系发展超越生产力水平
热热闹闹的公社食堂
“一大二公”,片面追求生产关系变革的高速度(公有化程度)。
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加上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1959-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结合教材及所学,你如何评价“三面红旗”?
因苏联专家撤走而停产的工厂
1960年,全国大面积受灾。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占耕地面积60%以上 。
①八字方针(1960年冬)
②七千人大会(1962年初)
③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64年)——“四个现代化”
(2)结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7、成功探索——政策调整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内容
比较系统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启示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3、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1.原因
(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3)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严重。(根本原因)
(2)导火线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2、“文革” 的过程
1966年夏
1969.4
1971.9
1972年
1975年
1976年9月
1967年初
1976年10月
“一月风暴”
“二月逆流”
中共九大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周恩来主持工作、
邓小平全面整顿
毛泽东逝世
江青反革命集团夺权
结束文革
文革发动
打倒一切
1966年
1968年
高考停止
知青下乡
毛泽东错误估计形势,发动“文化大革命”
“全面夺权”和“一月风暴”
地方造反派的“打砸抢”
党政领导、知识分子等遭批判揪斗
什么叫“文化大革命”?
“打倒一切”
打倒“党内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
“踢开党委闹革命”
中央文革小组
二、十年劫难: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2、要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的建设,反对个人崇拜。
“文化大革命”教训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1956-1976)
1、工业
【思考】结合教科书171页历史纵横 ,分析三线建设的背景是什么?这一时期经济指导方针是什么?三线建设带来了哪些影响?
背景:国际形势日趋紧张,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孤立遏制中国。
指导方针:备战备荒为人民。
影响: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善了工业布局。
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
2、国防科技领域
①核武器:成功爆炸了原子弹(1964)、氢弹(1967)。
②导弹、卫星:成功发射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1970,东方红1号)。
原子弹
氢弹
中远程导弹
东方红1号
邓稼先
3、教育和医疗领域
20世纪50年代初的扫盲运动
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
消灭血吸虫病
“铁人”王进喜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地质之光”李四光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
4、精神面貌
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
5、外交事业
①建交国数量: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
②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国国旗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飘扬
尼克松访华
1972.9,田中角荣访华
三、磨难中开出的“花”: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8)
影响: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本课小结
1.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了“尽快把我国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主要任务。这一提法是基于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
B.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
D.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B
2.(2024.1嘉兴高一期末)195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说:“我们可以有几条路前进,比较一下,要选一条比较合理、正确的路线。”下列各项属于“比较合理、正确的路线”的有
①《论十大关系》②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D
3.毛泽东在某次讲话中说道:“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针对这两类矛盾他指出可以分别采用“专政”和“团结-批评一团结”的方法。该讲话的重要意义是
A.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政策基础
B.为历史性转折作思想理论准备
C.为认识中国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D.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C
4.下图是历史上广东某公社的一幅宣传画,画中题诗“藕产大跃进,一条四百斤,抬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有关下图内容说法正确的有
①反映了当时“浮夸风”盛行 ②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1958年 ③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初步成果 ④该图可作为研究当时社会情况的史料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