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九年级上册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解答题专项突破
1.(2024秋 余姚市月考)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如图为某种“维生素C”的说明书的一部分,试分析回答:(相对原子质量:)
(1)“V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V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2)若正常成年人每天最低需要补充“VC”60mg。
①当“VC”完全由图中“维生素C”来补充时,则每次至少服用 片。
②当“VC”完全由某种蔬菜(每150g这种蔬菜含“VC”15mg)来补充时,则每天至少应该食用这种蔬菜 g。
2.(2023秋 上城区期末)有的同学不吃早餐就去上学,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某小组根据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示意图,拟定了一份早餐食谱:一块面包、一杯牛奶、少量蔬菜和水果。请分析回答:
(1)面包是第①层食物,主要成分是淀粉,被消化成 进入血液。
(2)面包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发霉,该霉菌属于 生物(填“自养”或“异养”)。
(3)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多食用“平衡膳食宝塔”第③层和第④层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填“糖类”或“蛋白质”或“纤维素”)。
(4)青少年如果摄入营养物质过多又疏于运动,往往会引起肥胖。这是因为同化作用 (填“大于”或“小于”)异化作用。
3.(2024 滨江区一模)食用各种食物获得的营养素种类与数量各有不同,食用水果最主要的功能是摄取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水果榨成果汁后营养成分会与原水果有所不同,如表是关于橙子与橙汁的部分营养成分数据。
食物种类 糖分/克 维生素/毫克 膳食纤维/克
100克橙子 10 0.56 0.6
100克橙汁 34 0.14 0
根据上表数据,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不宜长期用果汁代替水果的原因。
4.(2022秋 嵊州市期末)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状况令人担忧。无机盐、维生素等摄入量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多糖分、高脂肪的饮食习惯使肥胖儿逐年增多。如图显示,不同人群中每天摄入的食物比例是不同的。请分析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肥胖患者的饮食中 和肉类的摄入量较正常人偏多。
(2)营养不良会影响健康,如缺铁易患贫血,因为铁是红细胞中 的重要组成元素。
(3)小明近几天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医生认为是小明身体内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建议他调整饮食。你认为他应多吃 类食物。
(4)专家建议:作为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学生,应该稍多吃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专家提出这一建议的理由是 。
5.(2023秋 鹿城区月考)模型可揭示现象和解释本质,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一些复杂的事物。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中,脂肪被催化分解的过程模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C、D表示催化的最终产物,则他们代表的是 。
(2)该过程主要发生在 。(填消化道名称)
6.(2023秋 丽水期末)如图是淀粉、蛋白质在人的口腔、胃、小肠中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消化产物。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代表消化道,其中B是 。
(2)蛋白质最终消化产物④是 。
(3)小肠内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有利于小肠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请再举一个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例子 。
7.(2023秋 吴兴区期末)如图为淀粉在人体内消化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
(1)物质a指的是 。
(2)能将麦芽糖转变成物质a的场所是小肠,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 。
(3)物质a从消化道进入血液的过程,称为 。
8.(2023秋 乐清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是消化道的各个器官消化营养物质的百分比(A、B、C、D、E表示消化器官)。
(1)如图所示表示牛肉中主要营养素蛋白质的消化过程的曲线是 。(选填“X”、“Y”或“Z”)
(2)由图可知,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填字母),该有利于消化的结构特点是 。(写出一点)
9.(2023秋 浙江月考)小锦整理了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的知识结构及说明,请完成下列问题:
(1)消化系统①过程表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 内完成。
(2)图中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之间发生a、b物质交换,a物质是 。
10.(2023秋 杭州期中)消化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系统之一,请结合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图1中的 (填序号)表示的是胰腺,它除了分泌胰液外,还能分泌胰岛素,使人体内的血糖浓度维持稳定。
(2)人体小肠长度有5~6米,但表面积却达200平方米,这是因为小肠在结构上具有皱襞和 ,增加了小肠内的表面积。
(3)图2中A、B、C、D依次表示消化道相邻的几个器官,曲线X、Y、Z表示三大类营养物质在上述器官中被消化的程度。小明的早餐是三个馒头,图2中 曲线表示其在消化系统中被消化的程度。
11.(2023秋 西湖区校级月考)如图1是消化系统示意简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②的名称 。(填名称)
(2)蛋白质在[ ](填序号)被初步消化,最终被消化为 进入血液。
(3)如图2是某人饭后约30分钟时,测得的血液流入和流出某消化器官时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请问该器官是[ ](填序号)。
12.(2023秋 浙江月考)核桃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钾、钙、铁、硒、锌等元素,属于高脂肪食品,长期适量食用具有抗衰老、润肠通便和降低血压等好处。
(1)核桃含有丰富的脂肪,脂肪消化后的产物是 。
(2)图甲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核桃中的蛋白质被消化为物质C,在 (填器官名称)中被吸收进入血液。
(3)图乙为人类膳食宝塔。专家认为每天的核桃摄入量不宜过多,其原因是 。
13.(2023秋 西湖区校级月考)如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请据图回答:
(1)肠腺和 (填图一中的序号)分泌的消化液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
(2)若食物主要成分是脂肪,最终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 被人体吸收。
(3)下列属于与小肠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填字母)。
①小肠内表面有大量环形皱襞 ②小肠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
③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 ④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⑤小肠壁含有平滑肌层
(4)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你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二中的第
层食物。
14.(2023 舟山模拟)许多同学喜欢玩“多米诺骨牌”游戏。如图甲所示,按一定距离排列的骨牌,碰倒第一块骨牌后,其它所有骨牌会依次倒下。在科学学习中,有些过程也有类似的连续性。
(1)食物在人体内依次经过以下器官:口腔→咽→食管→胃→ →大肠→肛门。
(2)如图乙,A骨牌表示物质硫(S),B、C、D、E四块骨牌分别表示物质SO3、SO2、FeSO4和H2SO4中的一种,要求前一反应的生成物作为下一反应的反应物,则C物质是 。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总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试说明:①骨牌倒下过程中的能量转化;②后面骨牌比前面骨牌倒下速度更快的原因。
15.(2024 温州模拟)如图所示为肝、肠处血液循环,正常人当血糖浓度偏高时,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能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贮存在肝脏内,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能将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补充到血液中,从而维持血糖的平衡。请回答以下问题:
(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以下小肠结构特点中跟食物吸收无关的是 。
A.小肠很长 B.有多种消化液 C.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内有小肠皱襞和绒毛
(2)脂肪在小肠内的最终消化产物是 。
(3)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导致糖尿病,治疗糖尿病一般采用 胰岛素。(选填“注射”或“口服”)
(4)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中A、B两处血液中血糖浓度较高的是 处。
16.(2023 鹿城区二模)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了“制作消化系统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并针对该模型设计了评价量表。某同学利用橡皮泥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模型。
“消化系统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结构完整性 器官完整,比例得当,顺序正确。 消化道各器官完整、顺序正确,消化腺器官缺失1个或位置不正确 消化道各器官有缺少或顺序不正确,消化腺器官有2个或2个以上缺失或位置不正确。
材料与匹配 有3处材料能模拟演示对应结构的功能 有1处材料能模拟演示对应结构的功能 都不能模拟演示对应结构 的功能
(1)模型中A表示的器官是 。
(2)根据评价量表,该模型“结构完整性”被评为“优秀”,“材料与匹配”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材料与匹配”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3)评价与交流课上,小科同学还展示了自己另外制作的小肠内壁模型(图乙),将一张白纸卷成圆筒状,做为小肠外壁,另一张白纸折成扇状,放在圆筒状白纸内,做为小肠内壁。如果你是小科,请你说出这个模型表示的小肠内壁特点,以及该结构特点与对应功能的适应关系 。
17.(2024秋 杭州期中)小科因高烧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去医院就诊,其血常规检查部分结果如下。
检查项目 检查结果 正常范围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 12.2×109个/L 3.5×109~9.5×109个/L
红细胞计数 2.5×1012个/L 3.5×1012~5×1012个/L
血小板计数 2.4×1011个/L 1.0×1011~3.0×1011个/L
血红蛋白 90g/L 110~150g/L
请回答相关问题:
(1)高烧会导致食欲不振,是因为影响了 的活性。
(2)医生判断小科患有炎症,其依据是 。
(3)医生还会建议小科多补充富含 元素的食物。
18.(2024秋 杭州期中)校园里都配置了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如图甲,心脏结构如图乙。用它测量和消除师生的室颤。室颤是指心脏心室壁的心肌快速而微弱的收缩或不协调的快速的动。及时消除室颤对挽救生命极其重要。
(1)图乙中,心脏心肌最发达的是 (填序号)。
(2)发生室颤时,心室收缩泵出的血液与正常一样会进入图丙[ ] (填血管类型),血液不会反方向流入心房原因是心脏存在 (填结构名称)。
(3)发生室颤时,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可能会导致脑部供血严重不足而危及生命,这与红细胞具有运输 的功能有关。
19.(2024 鹿城区校级一模)如图甲是心脏示意图(①②③④为与心脏相连的血管,ABCD为心脏四腔),图乙是心房与心室收缩和舒张的时间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
(1)糖尿病人通过皮下注射到身体的胰岛素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的 (填字母)。
(2)比较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血管① (填“<”、“=”或“>”)血管④。
(3)图乙中0.1s﹣0.4s,房室瓣处于 状态(填“打开”或“闭合”)。
20.(2024 温州模拟)今年年初,一轮流感席卷全国。流感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严重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窘迫、窒息导致死亡。
(1)如图所示是一名流感患者的血涂片,其中三种血细胞中的[ ] (填写序号和名称)显著增加是医生诊断炎症的重要指标。
(2)手术治疗中,可能会出现肺部出血,则需要输血。甲、乙、丙三人的血型分别为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他们需要进行互相输血。已知丙的血型为图示血型,丙的红细胞会与甲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甲的红细胞会与乙、丙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那么乙的血型为 (填图中的字母序号)。
(3)若治疗失败,人体呼吸衰竭吸收不了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人体某些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直至死亡。以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例写出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文字表达式: 。
21.(2024 青田县模拟)每年9月29日设为世界心脏病日,目的是科普心脏健康知识,让大家认识到心脏健康对生命的重要意义,心脏通过不停搏动,推动血液流动。
(1)观察心脏的内部结构时,可以看到心脏分为四个腔,每个腔都分别与相应的血管相连,其中 (填腔的名称)与主动脉相连。
(2)如图为血液循环流程图,图中流动脉血的血管包括 (用序号表示)。
(3)某人的血型是A型,如果只考虑ABO血型系统,当他需要少量输血时,可给输入的血型为 型。
22.(2024 浙江模拟)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中,将小鱼用湿纱布包裹住鱼头和鱼身,如图1将鱼头朝左放置在载物台上,在视野中观察到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方向如图2所示。
(1)动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 (填“<”“>”或“=”)静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
(2)如图2,动脉血管为 (填“①”或“②”)
23.(2024 金华二模)“缺血预适应”是指经常对人体进行反复的、短暂的、无创伤、无危害的缺血预适应训练,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急机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保护物质,减轻和抵抗随后更长时间因为人体缺血缺氧造成的损伤。有效的避免发生脑梗死、心脏猝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意外发生。如图示人体心脏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上腔静脉的血液流回心脏的 。 (填字母)
(2)图示结构中血液含氧量最高的部位是 。 (填序号)
24.(2024春 拱墅区校级月考)血液究竟是怎样循环的,英国解剖生理学家哈维首先解开了其中的秘密:
(1)盖仑认为:血液由心向四周流动后消失,再由肝脏利用食物重新制造。而哈维通过计算和放血实验发现,如果按照盖仑理论,肝脏每天应该制造出重约人体72倍的血液,这绝非“食物所能供给”和“血管所能储存”的,由此他推断: 。
(2)哈维做了大量的捆扎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其方法类似于我们输液时,护士会先用胶皮管扎紧你的手腕,手背上的青筋会鼓胀起来(图一),这是由于静脉中存在 ,防止血液倒流。
(3)哈维发现心脏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是推动血液从心脏到动脉再从静脉回到心脏的动力。血液流经肺部气体交换后由肺静脉回到图二 (选填A、B、C、D)。
(4)哈维推测:在动脉和静脉之间一定有通道相连,现在我们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来找到它的存在,即图三所示的 (选填序号)。
25.(2023秋 临平区校级期末)如图中的曲线示意血液流经身体某器官时某种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或尿素、葡萄糖)含量的变化,OC表示器官中相连续的三种血管。
(1)如果该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BC段血管中流的是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2)如果该曲线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则OC为 内的某些血管(填写器官名称)。
(3)如果该曲线表示肝脏内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则肝脏将葡萄糖合成 ,作能源物质储备。
(4)无论血液流经什么器官,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AB段都是 血管。
26.(2024 宁波模拟)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血液循环系统模型”,以模拟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和血液的循环流动,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血液循环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特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心脏收缩和舒张,血液单向流动效果明显 能模拟心脏收缩,血液能流动,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心脏收缩,血液不能流动
小龙同学利用橡皮管、注射器、红墨水、三通接头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
(1)红墨水主要用于模拟血液,血液之所以是红色主要是由于血液中存在一种细胞: 。
(2)分别写出该模型如何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
(3)根据评价表,该模型的指标二被评为“优秀”,则该模型中的a结构的功能类似于心脏中的什么结构: 。
27.(2024 瓯海区校级模拟)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图中 代表氧气的交换或运输方向; 代表二氧化碳的交换或运输方向.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平静状态下 (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2)CO轻度中毒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正常情况下 (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3)西藏拉萨市的海拔约为3600m,浙江沿海平原地区的旅游者到了西藏拉萨,在平静状态下,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在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平静状态下 (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28.(2023秋 平湖市期末)历经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人类对心血管系统的工作方式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治疗心血管疾病也有了长足进步。如图描述了心血管医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查理 德鲁证明了全血输血无效时可以采用血浆紧急输血,血浆输血时不需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原因是 。
(2)若人工起搏器的频率设置为每分钟75次,则相当于心室每分钟收缩 次。
(3)20世纪60年代,查尔斯 胡夫纳格尔博士开发了一种人造心瓣膜并第一次成功插入病人心脏。人造心瓣膜的作用是 。
(4)目前心脏受损的病人可通过心脏移植治疗。在进行手术的时候,病人通常要通过打麻醉剂来使他们感觉不到痛。麻醉剂通常是以气体的形式通过盖着鼻子和嘴巴的面罩来传输给病人。在①消化系统②神经系统③呼吸系统④循环系统等四个人体系统中,参与了麻醉剂气体传输的是 。
29.(2022秋 婺城区期末)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侵犯人的呼吸系统,所以新冠患者主要以呼吸系统的症状为主。典型的症状就是发热乏力,干咳等,目前大多数病例的愈后良好,但少数身体抵抗力差的人会出现呼吸衰竭等较严重症状。
(1)重症患者因呼吸衰竭不能吸入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人体某些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 及少量能量,患者肌肉会有酸痛感。
(2)一名A型血的新冠患者因肺部炎症,需要手术治疗,输血时原则上应输入 。
30.(2022春 乐清市期末)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蒸馏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 1 28
B 10 ﹣ 1 5
C ﹣ 10 1 28
(注:﹣表示不加)
(1)此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有 。
(2)实验前两天,A试管中酵母菌数量增长明显快于B试管,其原因是 。
(3)图中缺少C组酵母菌的数目变化曲线,请在答题纸相应的图中补充画出该曲线。
31.(2024 青田县模拟)如图为某健康成年人的肾单位结构示意图,A、B表示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
(1)若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可能病变的是 过程(选填“A”、“B”)。
(2)与图中“①”中液体相比,“④”中液体成分明显变少的是 。(列举其中一种即可)
(3)健康的成年人可以有意识的完成排尿反射,像完成排尿反射活动那样的神经结构,叫做 。
(第31题图) (第32题图)
32.(2024 浙江模拟)突发性伤害事件发生时,往往需要大量用血,在血库供血紧急时,可采用人造血代替。“全氟碳人造血”是一种白色乳剂,具有良好的运输氧气的能力,化学性质稳定,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
(1)若该人造血从失血者的上肢静脉注入体内,最先到达心脏的 (填某个腔室)。
(2)若该人造血流经人体组织内毛细血管处,该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将 (选填“增加”或“减少”)。
(3)人造血不会在体内长期贮留,能随尿液排出体外。用图中字母表示人造血随尿液排出体外所经过的路径: (填字母)。
A.a→b→c B.a→b→d
33.(2023秋 镇海区校级期末)肾衰竭患者可使用人工肾脏,通常每周进行2~3次血液透析。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透析相当于尿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半透膜相当于图2肾单位中的[②] 和[①]肾小囊内壁。
(2)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③] 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血液透析并没有这个重吸收的过程。
(3)某人的肾功能衰竭,那么他的体内将受到影响的生理活动是 (填字母)。
A.运输体内营养物质 B.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 C.分解体内的有机物
34.(2023秋 婺城区校级月考)根据心脏局部结构示意图和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①关闭②打开,此时左心房和左心室的收缩舒张状态是 。血液的流动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 。
(2)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尿素和尿酸等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肾脏形成尿液包括两个过程,图乙中字母 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35.(2023秋 义乌市校级期末)图甲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序号①~⑤表示生理过程,字母 a、b、c表示相关物质;图乙表示血液流经某血管时某物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经过口腔时,部分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最终在小肠内彻底分解成c 。
(2)图甲中三条排泄途径都能排出的物质是 。
(3)若图乙中 AB段表示血液流经肺泡处毛细血管时某物质的变化曲线,则与该物质运输有关的血细胞是 。
(4)胰岛功能异常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持续偏高,导致原尿中c分子不能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从而形成糖尿,这类患者通常可采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该药物经静脉注射后,最先到达心脏的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36.(2023秋 西湖区期中)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血液透析相当于人体内的生理活动中的 。
A.肾小球的滤过 B.肾小管的重吸收
(2)图中相当于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分别是 (填字母)。
(3)用过的透析液中含有浓度较高的 等代谢废物(选填一种)。
(4)某人的尿常规检测发现尿液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如果是肾脏出现病变,则病变的部位很可能是 (填字母)。
A.输尿管 B.膀胱 C.肾小球 D.肾小管
(5)以上生理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能量转化: 转化为 。
37.血浆、原尿、尿液三种液体成分的比较情况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成分 血浆 (克/100毫升) 原尿 (克/100毫升) 尿液 (克/100毫升)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1)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的蛋白质含量接近于0(0.03g/100mL),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的 作用。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肾小管不仅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还重吸收了大量水分。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肾小管重吸收大量水分的判断依据是 。
(3)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循环系统到达体细胞,最终在体细胞经复杂的呼吸作用,为人体提供能量。请写出人体内进行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的表达式: 。
38.(2023秋 浙江月考)杭州亚运村提供给运动员的菜品不能使用胡椒、花椒等调料。原因是这些调料中有一种成分叫做“去甲乌药碱”(化学式:C16H17NO3),属于食源性兴奋剂,被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禁止用于体育运动。
(1)去甲乌药碱属于 (填写物质的类别)。
(2)如图是人体细胞和外部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的模型。若某运动员服用了去甲乌药碱,其尿液中被检测出该成分,则去甲乌药碱在运动员体内流通的路径为: (填“A”“C”或“D”,可多选)系统→B泌尿系统→随尿液排出。
(3)去甲乌药碱会导致人的心率增快、心脏收缩振幅增加,在高强度运动时,肌肉细胞能获得更多的氧气,使细胞有氧呼吸增强,释放更多的能量,因此被列为兴奋剂。有同学认为:体育考试前多吃胡椒可以提升体育成绩。若要反驳他的观点,你会去收集哪些证据?
A.胡椒中去甲乌药碱的含量
B.胡椒的生长习性和采收季节
C.实验室中从胡椒中提取去甲乌药碱的难易程度
D.短时间内过量食用胡椒对人体各个系统造成的伤害
39.(2022秋 椒江区校级期末)如图表示人体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A、B、C、D 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其中D是 ;①~⑦表示血管,血管⑦内的血液与⑥内的血液相比,减少的成分主要是 。⑤内的血液比②内的血液成分增加的是 。
(2)人体通过生理过程 1 ,使气体a进入肺,随后进入血液循环,依次经过心脏的 (填字母)腔,最终到达组织细胞。
(3)淀粉消化的终产物是葡萄糖,图中4表示某糖尿病病人小肠里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的过程,则该病人的一部分葡萄糖最终会通过 (填序号)途径排出体外,导致这种症状的原因可能是 。
40.(2024 诸暨市二模)人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会口渴,有些人会一次性饮入大量水至不再感觉口渴为止。这种饮水方法科学吗?为此小明查阅相关资料获得以下信息:
资料一:正常人体内的水和盐在各系统相互协调作用下维持稳态,即保证细胞内外液体中盐分的浓度相对恒定,以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其水盐平衡过程如图甲和乙。
资料二:人体心脏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会影响其功能。人体血液循环量与一次性饮水量关系如图丙所示。
资料三:正常人饮水后,约20分钟后开始产生尿液,此后逐步增加。
医生建议:剧烈运动后要少量多次饮水至不再口渴,每次饮水约200毫升,前后间隔20分钟左右。请结合上述信息和所学知识对“医生建议”更有利于健康作出解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九年级上册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解答题专项突破
答案解析
1.【答案】(1)176;9:1:12;
(2)①6;
②600。
【解答】解:(1)V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6×6=176;“V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6):8:(16×6)=9:1:12;
(2)由标签可知,每片维生素C100mg中至少含有Vc10%,即每片维生素C中至少含10mgVc,若成年人每天最少补充60mgVc,而且①Vc完全由维生素C片补充,则每天至少服用=6片;
②若Vc完全由蔬菜来补充,则每天需要的蔬菜为×150g=600g。
故答案为:(1)176;9:1:12;
(2)①6;
②600。
2.【答案】(1)葡萄糖;(2)异养;
(3)蛋白质;
(4)大于。
【解答】解:(1)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在小肠中被肠液、胰液分解为葡萄糖才能进入血液。
(2)霉菌细胞内无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生,属于异养生物。
(3)“平衡膳食宝塔”③鱼、肉、蛋、④奶制品、豆制品,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4)同化作用是将外界物质转化为自身物质的过程,异化过程是将自身物质转化为外界物质的过程,所以,肥胖的原因是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故答案为:(1)葡萄糖;(2)异养;
(3)蛋白质;
(4)大于。
3.【答案】根据上表数据可以看出,与等量的水果相比,果汁含糖分较高,含维生素很少,几乎没有膳食纤维。长期用果汁代替水果会因为饮食中糖分过高患而肥胖,甚至诱发糖尿病。还会因为缺乏维生素引起多种维生素缺乏症。更会因为长期缺乏膳食纤维影响肠胃功能,甚至会引起肠癌等恶性消化道疾病。所以日常生活中不宜长期用果汁代替水果。
【解答】解: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均衡的营养能够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我们应该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合理搭配各种食物:食物尽量多样化,粗细搭配合理;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牛奶、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减少烹饪油用量,膳食要清淡少盐。根据上表数据可以看出,与等量的水果相比,果汁含糖分较高,含维生素很少,几乎没有膳食纤维。长期用果汁代替水果会因为饮食中糖分过高患而肥胖,甚至诱发糖尿病。还会因为缺乏维生素引起多种维生素缺乏症。更会因为长期缺乏膳食纤维影响肠胃功能,甚至会引起肠癌等恶性消化道疾病。所以日常生活中不宜长期用果汁代替水果。
故答案为:根据上表数据可以看出,与等量的水果相比,果汁含糖分较高,含维生素很少,几乎没有膳食纤维。长期用果汁代替水果会因为饮食中糖分过高患而肥胖,甚至诱发糖尿病。还会因为缺乏维生素引起多种维生素缺乏症。更会因为长期缺乏膳食纤维影响肠胃功能,甚至会引起肠癌等恶性消化道疾病。所以日常生活中不宜长期用果汁代替水果。
4.【答案】(1)粮谷类;
(2)血红蛋白;
(3)蔬菜、水果;
(4)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解答】解:(1)肥胖患者的饮食中粮谷类和肉类的摄入量较正常人偏多。各占44%和15%,粮谷类含较多的淀粉,在体内转化成糖,肉类含较多的脂肪,多吃易导致肥胖,营养不良的原因是维生素摄入量较多,肉类、水果、蔬菜等少。
(2)贫血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因此缺铁易导致缺铁性贫血。
(3)牙龈经常出血,这是坏血病的表现,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应该注意补充。
(4)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建议应适当多吃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故答案为:(1)粮谷类;
(2)血红蛋白;
(3)蔬菜、水果;
(4)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5.【答案】甘油和脂肪酸;小肠。
【解答】解:在小肠中,首先在肝脏分泌的胆汁作用下,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然后在小肠中的肠液和胰液所含脂肪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图中A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所以A表示的是酶,B表示的是底物,C和D表示的是产物,该模型可以解释酶的专一性。在人体消化系统中,脂肪的消化发生在小肠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故答案为:甘油和脂肪酸;小肠。
6.【答案】(1)胃
(2)氨基酸
(3)小肠绒毛和毛细血管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答】解:(1)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胃中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所以图中A、B代表消化道,其中B是胃。
(2)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胃中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所以蛋白质最终消化产物④是氨基酸。
(3)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有:小肠内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和毛细血管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等结构特点,都有利于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故答案为:(1)胃
(2)氨基酸
(3)小肠绒毛和毛细血管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7.【答案】(1)葡萄糖。
(2)胰液和肠液。
(3)吸收。
【解答】解:(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所以物质a指的是葡萄糖。
(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作用场所,当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所以能将麦芽糖转变成物质a的场所是小肠,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肠液和胰液。
(3)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因此a葡萄糖由消化道进入血液的生理过程叫吸收。
故答案为:
(1)葡萄糖。
(2)胰液和肠液。
(3)吸收。
8.【答案】(1)Y;
(2)D;小肠长约6米(或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内有胆汁、肠液和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解答】解:(1)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图2中表示牛肉中主要营养素蛋白质的消化过程的曲线是Y。
(2)从曲线X、Y、Z的变化可知,消化的主要场所是D小肠,其适应消化的结构特点是:小肠长约6米、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内有胆汁、肠液和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故答案为:(1)Y;
(2)D;小肠长约6米(或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内有胆汁、肠液和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9.【答案】(1)小肠;
(2)氧气。
【解答】解:(1)①表示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是吸收;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
(2)识图可知:ab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里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图中a由呼吸系统进入到循环系统,因此a是氧气。
故答案为:(1)小肠;
(2)氧气。
10.【答案】(1)3。
(2)绒毛。
(3)X。
【解答】(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图中的3表示的是胰腺,它除了分泌胰液外,还能分泌胰岛素,使人体内的血糖浓度维持稳定。
(2)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X最先被消化,然后是物质Y被消化,最后是Z被消化,可以判断X是淀粉,Y代表蛋白质,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Z代表脂肪。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图2中X曲线表示其在消化系统中被消化的程度。
故答案为:
(1)3。
(2)绒毛。
(3)X。
11.【答案】(1)胃;
(2)②氨基酸;
(3)⑤。
【解答】解:(1)观图可知:图1中②的名称胃。
(2)蛋白质在②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如图2是某人饭后约30分钟时,测得的血液流入和流出某消化器官时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氧气减少,二氧化碳、葡萄糖、尿素增多,因此,此器官是⑤小肠。
故答案为:(1)胃;
(2)②氨基酸;
(3)⑤。
12.【答案】(1)甘油和脂肪酸
(2)小肠
(3)核桃含有大量的油脂
【解答】解:(1)脂肪在小肠里被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故脂肪消化后的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
(2)蛋白质在小肠里被最终消化为氨基酸,故核桃中的蛋白质被消化为物质C(氨基酸),在小肠中被吸收进入血液。
(3)根据图乙膳食宝塔,油脂类位于第五层,说明油脂类每日的摄入量应最少。故专家认为每天的核桃摄入量不宜过多,其原因是核桃含有大量的油脂。
故答案为:(1)甘油和脂肪酸
(2)小肠
(3)核桃含有大量的油脂。
13.【答案】(1)⑥。
(2)甘油和脂肪酸。
(3)①②④。
(4)二。
【解答】解:(1)⑥胰腺能分泌胰液、肠腺能分泌肠液,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
(2)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被人体吸收。
(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长约5~6m,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有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除此之外,小肠内还有胆汁、胰液,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小肠能通过肌肉层的蠕动来促进消化,因此①②④正确。
(4)体内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会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应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所以,他应多食图二中第二层的蔬菜和水果。
故答案为:
(1)⑥。
(2)甘油和脂肪酸。
(3)①②④。
(4)二。
14.【答案】(1)小肠;
(2)SO3;
(3)①骨牌倒下时,其所处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该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第一块骨牌倒下时,其所处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第一块骨牌获得速度,动能增大,该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这部分能量就转移给下一张骨牌,下一张骨牌倒下时具有的能量更大,骨牌被推倒的速度变大,因此后面骨牌比前面骨牌倒下速度更快。
【解答】解:(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因此食物在人体内依次经过以下器官: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2)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被氧气氧化为三氧化硫(SO3);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H2SO4);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FeSO4),所以C 为三氧化硫,即SO3。
(3)①骨牌倒下时,其所处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该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第一块骨牌倒下时,其所处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第一块骨牌获得速度,动能增大,该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这部分能量就转移给下一张骨牌,下一张骨牌倒下时具有的能量更大,骨牌被推倒的速度变大,因此后面骨牌比前面骨牌倒下速度更快。
故答案为:
(1)小肠;
(2)SO3;
(3)①骨牌倒下时,其所处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该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第一块骨牌倒下时,其所处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第一块骨牌获得速度,动能增大,该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这部分能量就转移给下一张骨牌,下一张骨牌倒下时具有的能量更大,骨牌被推倒的速度变大,因此后面骨牌比前面骨牌倒下速度更快。
15.【答案】(1)B。
(2)甘油和脂肪酸。
(3)注射。
(4)A。
【解答】解:(1)A、小肠约长约5~6m,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A不符合题意。
B、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把各种成分都进行消化,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无关,B符合题意。
C、小肠绒毛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更好的是小肠吸营养物质,但与消化无关,C不符合题意。
D、小肠皱襞和绒毛大大增加了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口服后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分解失去药效,所以胰岛素不能口服。
(4)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增加,会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因此A、B两处血液中血糖浓度较高的是A处。
故答案为:
(1)B。
(2)甘油和脂肪酸。
(3)注射。
(4)A。
16.【答案】(1)肝脏;
(2)可用超轻黏土代替橡皮泥制作模型;
(3)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功能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解答】解:(1)A为肝脏,肝脏的功能是分泌胆汁、解毒、参与人体新陈代谢。
(2)橡皮泥相比超轻黏土可塑性较差,无拉伸强度;而超轻黏土塑型能力强,适合做精细造型,其更适合模拟精细的人体器官结构。
(3)小肠内壁特点: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故答案为:
(1)肝脏;
(2)可用超轻黏土代替橡皮泥制作模型;
(3)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功能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17.【答案】(1)酶
(2)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值
(3)铁
【解答】解:(1)消化酶的活性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温度太高会使消化酶失去活性。当人体高烧时,酶的活性受到影响,因而导致食欲不振。
(2)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常规报告单中,小科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值,因此医生判断小科患有炎症。
(3)贫血是指一定体积的血液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由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可知,小科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测定值,明显低于正常值,因此他可能患有贫血病,应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因为铁是合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原料。
故答案为:(1)酶
(2)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值
(3)铁
18.【答案】(1)⑧;
(2)②动脉;房室瓣;
(3)氧气。
【解答】解:(1)从心脏结构看,心肌壁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与心脏各腔的输血功能相适应,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这是因为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右心室收缩时把血液输送到肺部,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路线最长,因此心脏心肌最发达的是左心室壁。所以填⑧。
(2)房室瓣使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使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所以心室收缩泵出的血液会流向动脉,其中图丙①静脉(从分支流向主干)。②动脉(从主干流向分支 )。③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填写②动脉。血液不会反方向流入心房原因是心脏存在房室瓣。
(3)发生室颤时,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红细胞无法将氧气运输给脑部,导致脑部缺氧从而危及生命。
故答案为:
(1)左心室壁;
(2)②动脉;房室瓣;
(3)氧气。
19.【答案】(1)A
(2)>
(3)闭合
【解答】解:(1)人体的血液循环图解为:
因此糖尿病人通过皮下注射到身体的胰岛素血进行体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的A右心房。
(2)血管①肺动脉,流静脉血;血管④肺静脉,流动脉血,因此比较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血管①>血管④。
(3)由图乙可知,0.1s﹣0.4s心室收缩,心房舒张,房室瓣闭合,动脉瓣打开保证血液由心室进入动脉,同时由于心房处于舒张状态,静脉中的血液进入心房。
故答案为:(1)A
(2)>
(3)闭合
20.【答案】(1)②;白细胞;
(2)D;
(3)葡萄糖(酶作用下)→乳酸+少量能量。
【解答】解:(1)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②白细胞显著增加是医生诊断炎症的重要指标。
(2)由图可知,丙的红细胞存在A凝集原,故丙的血型是A型血;丙的红细胞会与甲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则说明甲是B型或O型血;又已知甲的红细胞会与乙、丙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丙是A型血,故甲是B型血,乙是O型血。由选项中的图知,选项A与丙的血型图相同,红细胞存在A凝集原,故代表A型血;选项B的红细胞存在B凝集原,代表A型血;选项C既有B凝集原,又有A凝集原,故代表AB型血;选项D的血型图中AB凝集原都没有,代表O型血。故选:D。
(3)人体的某些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其方程式为:葡萄糖(酶作用下)→乳酸+少量能量
。故答案为:
(1)②;白细胞;
(2)D;
(3)葡萄糖(酶作用下)→乳酸+少量能量。
21.【答案】(1)左心室
(2)②⑤
(3)A型或O
【解答】解:(1)观察心脏的内部结构时,可以看到心脏分为四个腔,每个腔都分别与相应的血管相连,其中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
(2)在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肺静脉和主动脉内流动脉血,上、下腔静脉和肺动脉内流静脉血。如图为血液循环流程图,图中流动脉血的血管包括②肺静脉和⑤主动脉。
(3)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可以少量缓慢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所以某人的血型是A型,如果只考虑ABO血型系统,当他需要少量输血时,可给输入的血型为A型或O型。
故答案为:(1)左心室
(2)②⑤
(3)A型或O
22.【答案】(1)>
(2)①
【解答】解:(1)①动脉内血液流动速度最快,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速度最慢,②静脉内血液流动速度较慢,因此动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静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
(2)①中的血液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是动脉血管。
故答案为:(1)>
(2)①
23.【答案】(1)A
(2)③
【解答】解:(1)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因此上、下腔静脉中的血液是静脉血,流入心脏的A右心房。
(2)右心室血液泵入肺动脉,在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发生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因此由③肺静脉流回心脏的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故答案为:
(1)A
(2)③
24.【答案】(1)血液在体内是循环流动的;
(2)静脉瓣;
(3)C;
(4)5。
【解答】解:(1)哈维通过计算和放血实验发现,如果按照盖仑理论,肝脏每天应该制造出重约人体72倍的血液,这绝非“食物所能供给”和“血管所能储存”的,由此他推断:血液在体内是循环流动的,它负责将心脏搏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的各个组织器官,以满足机体活动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并且将代谢终产物(或废物)进回心脏,在通过肺、肾等器官排出体外。
(2)我们输液时,护士会先用胶皮管扎紧你的手腕,手背上的青筋就会鼓胀起来,原因是:压迫造成静脉血液回流受阻,静脉瓣又阻止血液倒流,使血液积存。
(3)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因此血液流经肺部气体交换后由肺静脉回到图二中的C。
(4)图三所示的5毛细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故答案为:
(1)血液在体内是循环流动的;
(2)静脉瓣;
(3)C;
(4)5。
25.【答案】(1)动脉血;
(2)肾脏;
(3)肝糖原;
(4)毛细。
【解答】解:(1)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即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减少。因此如果图示中的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则OC为肺内的血管,BC段即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当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内的尿素等废物会明显减少;如果图示中的曲线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则OC为肾脏内的血管。
(3)如果该曲线表示肝脏内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则肝脏将葡萄糖合成肝糖原,作备用能源物质储备。
(4)毛细血管具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充分地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因此,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AB段都是毛细血管。
故答案为:(1)动脉血;
(2)肾脏;
(3)肝糖原;
(4)毛细。
26.【答案】(1)红细胞;
(2)注射器向前推模拟心脏收缩,注射器向后拉模拟心脏舒张;
(3)瓣膜。
【解答】解:(1)血液之所以是红色主要是因为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呈红色。
(2)注射器向前推,血液由注射器注射血管,模拟心脏收缩;注射器向后拉时,血液由血管流回心脏,模拟心脏舒张。
(3)根据评价表,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结构完整,能模拟心脏收缩和舒张,血液单向流动效果明显,该模型的指标二被评为“优秀”,则该模型中的a结构能使血液单向流动,因此,它的功能类似于心脏中的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故答案为:(1)红细胞;
(2)注射器向前推模拟心脏收缩,注射器向后拉模拟心脏舒张;
(3)瓣膜。
2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血液在肺部发生的气体交换实际上是自由扩散的过程,同时受到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在剧烈运动的时候,血液中红细胞的浓度与平静状态下相同,外界大气的压强也相同,因此自由扩散进入血液的氧气量也与平静状态下相同.
(2)一氧化碳能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结合氧气的能力,因此能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减少,气压不变,血液中氧含量减小.
(3)血红蛋白含量不变,气压减小,则扩散速率降低,因此血液中氧含量也减小.
故答案为:(1)相同;(2)减小;(3)减小
28.【答案】(1)血浆中不含红细胞,无凝集原;
(2)75;
(3)防止血液倒流;
(4)③④。
【解答】解:(1)输血浆不需要交叉配血,只需要相容输入就可以,因为血浆里不含有血细胞、无凝集原,不会发生凝集反应。
(2)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由心脏起搏器发出特定频率的脉冲电流,通过导管和电极刺激病变心脏代替心脏的起搏点,以维持和控制心脏节律或改善心脏功能,若人工起搏器的频率设置为每分钟75次,则相当于心室每分钟收缩75 次。
(3)心脏内的瓣膜指心房与心室之间或心室与动脉间的瓣膜,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4)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麻醉剂可以消除疼痛,麻醉剂通常是以气体的形式通过盖着鼻子和嘴巴的面罩来传输给病人,首先麻醉剂通过呼吸系统吸入身体,然后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麻醉人体的神经系统而起到麻醉止痛的效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人体有③呼吸系统④循环系统参与麻醉剂气体传输。
故答案为:
(1)血浆中不含红细胞,无凝集原;
(2)75;
(3)防止血液倒流;
(4)③④。
29.【答案】(1)乳酸。
(2)A型血。
【解答】解:(1)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新冠肺炎患者出现肌肉酸疼的现象,是因为患者呼吸衰竭吸收不了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肌肉组织会处于暂时性缺氧状态,此时肌肉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并产生乳酸,导致肌肉会有酸痛。
(2)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红细胞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型血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A型血。
故答案为:
(1)乳酸。
(2)A型血。
30.【答案】(1)量筒、温度计;
(2)A试管的培养温度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
(3)
【解答】解:(1)本题涉及到培养液、蒸馏水和酵母菌母液的量,需要用量筒来测量;设置温度不同,需要用温度计来测量。
(2)A试管和B试管的实验温度不同,A试管中酵母菌数量增长明显快于B试管,说明A试管的培养温度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
(3)C试管中,虽然温度适宜但由于没有培养液,母液中营养物质耗尽后酵母菌缺乏营养而消失。
故答案为:
(1)量筒、温度计;
(2)A试管的培养温度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
(3)
31.【答案】(1)A;
(2)氧气(或营养物质或尿素等);
(3)反射弧。
【解答】解:(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若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可能病变的是过程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滤过)作用。
(2)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肾脏,肾脏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素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因此,与图中①入球小动脉中液体相比,④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中液体成分的明显变少有氧气、营养物质、尿素等。
(3)完成排尿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故答案为:(1)A;
(2)氧气(或营养物质或尿素等);
(3)反射弧。
32.【答案】(1)右心房;
(2)减少;
(3)A。
【解答】解:(1)若该人造血从失血者的上肢静脉注入体内,药物汇集到上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2)若该人造血流经人体组织内毛细血管处,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及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该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将减少。
(3)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人造血不会在体内长期贮留,能随尿液排出体外途径为:a肾动脉→b肾小球→c肾小管→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故选:A。
故答案为:(1)右心房;
(2)减少;
(3)A。
33.【答案】(1)肾小球
(2)肾小管
(3)B
【解答】解:(1)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透析相当于尿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半透膜相当于图2肾单位中的②肾小球和①肾小囊内壁。
(2)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血液透析并没有这个重吸收的过程。
(3)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尿液的成分包括水分、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尿液排出体外时,这些代谢废物就会随尿液排出体外。所以某人的肾功能衰竭,那么他的体内将受到影响的生理活动是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
故选:B。
故答案为:(1)肾小球
(2)肾小管
(3)B
34.【答案】( 1 )左心房舒张,左心室收缩;物质交换。
(2)D。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左心室收缩时,①房室瓣关闭,②动脉瓣打开;左心室舒张时,①房室瓣打开,②动脉瓣关闭。血液的流动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体循环为组织细胞带去氧气和营养物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2)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肾脏形成尿液包括两个过程,图中字母D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F表示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故答案为:( 1 )左心房舒张,左心室收缩;物质交换。
(2)D。
35.【答案】(1)葡萄糖
(2)水
(3)红细胞
(4)C
【解答】解:(1)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所以在口腔内的淀粉最初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然后进入小肠,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c葡萄糖。
(2)图中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有三个过程:②二氧化碳和水分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⑤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在这三条排泄途径中都能排出的物质是水。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实现的。若图乙中AB段表示血液流经肺泡处毛细血管时某物质的变化曲线,曲线AB段表明该物质由少到多,则该物质为氧气,与该物质运输有关的血细胞是红细胞,因为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在含氧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决定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
(4)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治疗糖尿病时,静脉注射的胰岛素进入血液后,首先经上、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C右心房。
故选:C。
故答案为:(1)葡萄糖
(2)水
(3)红细胞
(4)C
36.【答案】(1)A
(2)BC
(3)尿素(或无机盐)
(4)C
(5)化学能;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
【解答】解:(1)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透析相当于人体内的生理活动中的A肾小球的滤过。
(2)图中相当于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分别是:B从人体到透析器的管道和C从透析器回到人体管道。
(3)人体将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用过的透析液中含有浓度较高的尿素、无机盐等代谢废物。
(4)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正常人的尿液中不会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如果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就说明肾小球出现病变通透性增强,使原本无法进入原尿的血细胞和蛋白质经滤过作用进入了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血细胞和蛋白质无法被重吸收,就随尿液排出,形成了血尿和蛋白尿。所以某人的尿常规检测发现尿液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如果是肾脏出现病变,则病变的部位很可能是C肾小球。
故选:C。
(5)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以上生理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
故答案为:(1)A
(2)BC
(3)尿素(或无机盐)
(4)C
(5)化学能;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
37.【答案】(1)过滤(或滤过)。
(2)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尿素含量增加了。
(3)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解答】解:(1)肾小球的结构类似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所以,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的蛋白质含量接近于0(0.03克/100毫升),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的过滤(或滤过)作用。
(2)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尿素含量增多。,其表达式为: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循环系统到达体细胞,最终在体细胞经复杂的呼吸作用,为人体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
(1)过滤(或滤过)。
(2)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尿素含量增加了。
(3)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8.【答案】(1)有机物;
(2)AC;
(3)AD。
【解答】解:(1)物质分为两大类,无机物和有机物。有机物一般含碳,“去甲乌药碱”(化学式:C16H17NO3),含碳,属于有机物。
(2)运动员服用了去甲乌药碱,经A消化系统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经C循环系统运送到全身各处供生命活动利用,产生的代谢废物经B泌尿系统随尿液排出体外。故去甲乌药碱在运动员体内流通的路径为:A消化系统→C循环系统→B泌尿系统→随尿液排出。
(3)有同学认为:体育考试前多吃胡椒可以提升体育成绩。若要反驳他的观点,应收集的证据有A.胡椒中去甲乌药碱的含量、D.短时间内过量食用胡椒对人体各个系统造成的伤害。而B.胡椒的生长习性和采收季节、C.实验室中从胡椒中提取去甲乌药碱的难易程度、都不是反驳的理由。故选AD。
故答案为:(1)有机物;
(2)AC;
(3)AD。
39.【答案】(1)左心室;尿素、氧气等;氧气;
(2)呼吸运动;B、D;
(3)2;肾小管病变或胰岛素分泌不足。
【解答】解:(1)图中A、B、C、D 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其中D是左心室;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⑦肾静脉中尿素比⑥肾动脉中尿素明显减少,肾脏每一个组织细胞需要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流经肾脏后血液中氧气也明显减少,所以,①~⑦表示血管,血管⑦内的血液与⑥内的血液相比,减少的成分主要是尿素、氧气等。右心室中静脉血通过肺动脉运向肺部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由肺静脉运回左心房,故⑤肺静脉内的血液比②肺动脉内的血液成分增加的是氧气。
(2)人体通过生理过程 1呼吸运动,使气体a氧气进入肺,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由肺静脉→B左心房→D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组织细胞周围毛细血管网→组织细胞。
(3)淀粉消化的终产物是葡萄糖,图中4表示某糖尿病病人小肠里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的过程,病变的肾小管不能将原尿中全部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则该病人的一部分葡萄糖最终会通过途径2排泄(排尿)排出体外,导致这种症状的原因可能是肾小管病变,如果胰岛素分泌过少,也会形成糖尿。
故答案为:
(1)左心室;尿素、氧气等;氧气;
(2)呼吸运动;B、D;
(3)2;肾小管病变或胰岛素分泌不足。
40.【答案】若一次性饮水量过高会增大血液循环量,会超出心脏和肾脏的最高代谢值,神经系统会刺激心脏和肾脏加强工作,严重增加其负荷,同时会加重肠胃负担,使胃液稀释,既降低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又会妨碍对食物的消化。水进入人体后需要20﹣30分钟,主要是通过血液的运输和肾脏的过滤,再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人体内水分和盐分在各系统相互协调作用下维持稳态,因此为了缓解口渴,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应该分多次少量地饮用适宜温度的生理盐水或电解质饮料,以有效补充机体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并且饮水前后间隔20分钟左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