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5.1 植被课件(2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5.1 植被课件(22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22 20:5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植被的研学之旅
校园研学初体验
2023年11月
2024年5月
地点:诸城繁华中学广场
【学习目标】
1.通过研学观察或利用视频、图像等相关资料,能够识别主要植被的气候特征和形态特征。(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
2.运用图文资料,通过课内探究能够说明植被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体会珍惜爱护天然植被、因地制宜营造人工植被的重要性。(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
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研读教材P84至P86页,在课本中划出下表中的内容。
森林类型 主要分布的气候区 气候特征 植被特点
森林 热带雨林(A)
常绿阔叶林(B)
落叶阔叶林(C)
亚寒带针叶林(D)
草原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荒漠 热带荒漠
温带荒漠
研学准备 (自主学习:按照下列要求,6分钟完成)
1.研读教材P82至P83页,明确植被的概念、分类及植被的演替。
1.植被与四大圈层的关系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研学行囊
2.植被的概念与分类
研学行囊
校园菜地
研学路线
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区
南京师范大学校园
中国塞罕坝林场
研学目标——研学路线——研学行囊—— 研学探究——研学总结——研学应用
研学流程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2.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影响垂直结构分层的因素是什么?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光照强度
影响垂直结构
争夺阳光
气温和降水
垂直结构: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
研学小结:如何进行植被的观察。
观察 植被 环境 特征
植被 特征 生态 特征 根、茎、叶、花、生长季等
垂直 结构 植株高度、种群的数量、 层级数量等
位置、气候特征、土壤等
第 站:
南京师范大学校园
任务二 制作植物专业标本
动手操作: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将袋中以下内容粘贴入8k纸表格中。
两地区的叶片标本、
“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卡片、
表一 南京师范大学与诸城繁华中学当地植被标本
比较内容 南京师范大学 诸城繁华中学
当地植被类型
叶片标本
植被特征
气温降水柱状图
表一 南京师范大学与诸城繁华中学当地植被标本
比较内容 南京师范大学 诸城繁华中学
当地植被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叶片标本
植被特征 常绿 革质叶片 叶片光滑无绒毛 森林落叶
叶片宽阔
纸质叶片
气温降水柱状图
银杏树叶
樟树
材料一 塞罕坝(117°E,42°N)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北临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区域海拔为1500~2067m。林区夏季温暖湿润,高温期短,冬季干燥,寒冷期长,属寒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
材料二 历史上,这里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由于大规模开垦,加之山火不断,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出现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现象。自1962年起,我国开始在这里建设塞罕坝林场。三代塞罕坝人共培育出112万亩人工林,成为了“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创造了荒沙地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下列左图为塞罕坝林场地理位置简图,右侧为今天的塞罕坝景观图。
1、推测适合在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哪种,并说出理由。
2、简述塞罕坝林场的主要生态意义。
亚寒带针叶林。理由是纬度较高、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
材料一 塞罕坝(117°E,42°N)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北临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区域海拔为1500~2067m。林区夏季温暖湿润,高温期短,冬季干燥,寒冷期长,属寒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
材料二 历史上,这里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由于大规模开垦,加之山火不断,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出现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现象。自1962年起,我国开始在这里建设塞罕坝林场。三代塞罕坝人共培育出112万亩人工林,成为了“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创造了荒沙地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下列左图为塞罕坝林场地理位置简图,右侧为今天的塞罕坝景观图。
2、简述塞罕坝林场的主要
生态意义。
防风固沙、阻止沙地向南推进,减少首都风沙危害;涵养水源;改善当地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形成良性生态系统。
研学反思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气候
地形
水分
土壤
气温、降水、
光照
高度、高差
迎风坡、背风坡
阳坡、阴坡
类型 分布 气候特点 植被特点 典型植被
热带雨林 望天树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桦树、杨树、柳树、榆树、银杏树
亚寒带针叶林 落叶松、
冷杉、云杉
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终年高温、降雨丰沛
全年旺盛生长,呈深绿色;
垂直结构复杂;藤本、附生植物;
月月花开;茎花、板根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
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夏季炎热或温暖,
生长季节达4--6个月,
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
且降水适宜。
乔木叶片宽阔,
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
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小结:主要森林植被的分布及特点
樟树、
茶树
地球上除了有这些适应当地环境的天然植被(地带性植被)外,还有沼泽、红树林、水生植物等适应特殊环境的植被(非地带性植被)。
阅读课本85-86页活动内容—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针对上述红树林植物的特点,分别说明其适应的环境条件。
学以致用——让研学落地生根
生态特征
适应的环境条件
胎生
适应和防止风浪冲击
呼吸根
支柱根和板状根
适应滩涂和海流,增强生存能力
排盐腺体
适应海水浸泡,净化海水
退潮时甚至潮水淹没时用以通气,促淤保滩,净化空气
2、说明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1)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2)抵御风浪袭击、防风消浪、固岸护堤。
(3)加速淤泥沉积,促淤保滩。
(4)净化海水和空气。


概念及分类
植被≠植物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建立与环境的适应性
生态特征
垂直结构
识别植被
【课堂小结】
调查校园树木与环境的关系。
观察
记录
整理
分析
调查流程
如果你是校园绿化的决策者,谈一下你的想法。
【课后作业】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可以识别植物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