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东山中学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东山中学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2 23:1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山中学2027届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学科试题
2024年12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1.距今7200-6900年前的江苏省草堰港遗址,目前已出土陶、骨、石、木、玉、蚌等各类遗物2800余件。其中,陶器中釜占主导地位,其次为罐、钵;骨器数量众多、打磨精美;木器有钻木取火器、纺轮、浮漂等。由此可推知
A.当时渔猎采集已被取代 B.人类生产生活渐趋稳定
C.早期国家形态初步形成 D.该区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2.春秋后期产生了一批私营工商业者,其中一些人拥有庞大的资产,如陶朱公“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子贡经商致富,“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以上史实反映了
A.工商食官格局逐渐被冲破 B.各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出现一批商贾云集的城市 D.贵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被打破
3.古代的棺,指盛放死者的木制葬具;椁指套在棺外的木制封闭式结构。《庄子·杂篇》记载:“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与材料描写的制度相符合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
4.古代封泥直接反映了古人的玺印原貌,图是秦朝一种官印的封泥,为当时缄封简牍而钤盖印章以防私拆的信验物。由此可知,秦封泥
A.体现了汉字的演变历程 B.有助于文书的秘密传递
C.提高了官员的办事效率 D.保证了政令的上传下达
5.云南河泊所遗址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西汉官印封泥,如“滇国相印”“益州太守章建伶令印”“滇池长印”“同劳丞印”等,涉及益州郡、群舸郡、滇池县、建伶县等郡县区划近30个,包含了刺史、太守、县长、县令等官职名称10余种,这些西汉时期官印封泥的发现
A.反映了中央对西南地区的有效管理B.证明该地为云南地区区域经济中心
C.为研究当时选官制度提供考古资料D.说明羁縻政策在西南地区开始推行
6.东汉后期盛行品评人物的风气,品评标准包括道德、品行和才识诸方面。许劭、郭泰等名士
的品评尤为士林所重,“不畏强御陈仲举”、“道德彬彬冯仲文”、“五经无双许叔重”等评语流传一时。品评风气的流行
A.受到选官制度的影响 B.偏离了儒家伦理的规范
C.得到地方豪强的赞许 D.扭转了黑暗腐朽的政局
7.下表为北魏到唐中期授田对象年龄的变化情况,这段材料可以说明
户籍年代 受田对象年龄(岁) 史籍出处
北魏时期 15-70 《魏书·食货志》
北周时期 18-59 《隋书·食货志》
隋朝初期 21-59 《隋书·食货志》
唐朝中期 25-55 《唐会要》
A.国家可控土地逐渐减少 B.按户上下征收科差可行
C.官府募人代役成为历史 D.社会人口管控更为严格
8.下表为出土于新疆塔里木地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商业文书情况。据此判断,当时这一地区
类别 数量 内容
人口买卖文书 13件 买婢券,买奴券,妇女和逃亡者等买卖文书
借贷文书 5件 贷糜文书、贷粮文书和举锦券等
租佃契约 3件 葡萄园、土地租赁
雇佣文书 2件 雇人耕糜事、雇沙弥放羊文书等
A.商业活动较为规范 B.边境榷场贸易繁荣
C.契约意识不断增强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9.下图所示为东晋至唐朝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图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唐代
A.政权统治基础扩大 B.取士人数大幅增加
C.重文轻武风气盛行 D.官员执政素养提升
10.中唐以前城市实行宵禁,没有夜市;唐朝中后期开始出现灯笼广告;宋朝时灯笼广告广泛被应用于装饰门面和吸引顾客,酒肆、茶楼中各种灯笼较为常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新型经济模式产生 B.市民生活逐渐丰富多彩
C.门第观念日趋淡化 D.传统民间习俗发生变动
11.自秦以降,历代都实行过公私皆禁的禁酒政策。宋朝不仅没有禁过酒,而且鼓励酿酒、饮酒。北宋开封有72座大酒楼,南宋杭州也是官私酒楼林立,批发零售分店更是遍布大街小巷。宋朝实行这一政策,意在
A.促进商品经济繁荣 B.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C.提高国家赋税收入 D.丰富民众日常生活
12.斯塔夫阿里诺斯在《全球通史》里讲道:“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海港而不是古老陆地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这说明宋朝
A.奠定了社会转型的基础 B.已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C.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海路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
13.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如下表)。宋人心目中“好孩子”形象确立的主要原因是
赵令赫 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或戏之,则正色俨然,笑语不妄。记识敏悟,四 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
周谔 生而秀颖,十岁如成人,十四人太学,力学勤苦,登元丰二年进士第。
董仲永 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
A.乡约与法律的合流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理学深入社会基层
14.元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金时期的音乐和戏曲形式。元曲原本是民间流传的“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完成统一,它先后在以大都和临安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由此可见,元曲
A.宣扬朝廷权威B.满足民众诉求C.融汇多元文化D.迎合贵族需求
15.元朝,欧洲旅行者马可·波罗、鄂多立克和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都曾搭乘海船,经过东南亚和印度洋,来往于东西方之间。景德镇的青花瓷也远销到了马来西亚、爪哇岛、西亚、印度阿萨姆、东非沿海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反映出当时
A.丝绸之路发展促进中外交流 B.元朝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C.陆上丝绸之路日益出现衰弱 D.商帮市场意识十分浓厚
16.明初阁臣们多次举贤任能,协助皇帝考核官吏人选。明成祖朱棣认为阁臣们“裨益不在尚书下“将内阁设置成为常制,并谕吏部“阁臣勿改它任”。据此可知,明初
A.内阁发挥积极的辅政作用 B.阁臣的职权得到制度保障
C.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 D.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17.明清时期,福建棉布生产发展较快,其所需的棉花全部来自江南。在江苏太仓,“闽商大至,州赖以饶”。清初,一度出现福建棉商不至,苏松棉区农民“门里妻孥相向啼”,后闽中棉商又挟重资到太仓,“举州叹为祥瑞”。这可用于说明
A.福建已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B.江南地区农业结构出现变动
C.跨区域长途贩运开始兴起 D.福建地区孕育资本主义萌芽
18.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本质上反映了
A.国家货币体系的完备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 D.银钱矛盾的激化
19.郑和下西洋之时,曾在沿线帮助苏门答腊解决王位继承的问题以及与暹罗之间的矛盾,帮助满剌加摆脱暹罗的强势欺压,帮助处理占城与安南、暹罗、真腊等国的关系。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A.重构了东南亚的秩序 B.以朝贡贸易为主要形式
C.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 D.维护了沿海形势的稳定
20.16世纪,我国出现了一股创作东南海防图的热潮,这些图对海洋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解说,有的还研究了东北季风与潮汐、风浪、流速等海洋环境的关系。这一热潮
A.为郑和下西洋提供支持 B.打击了葡萄牙的殖民侵略
C.缘于东南地区倭患严重 D.目的是抵御李自成起义军
21.1652年,西藏最有影响的佛教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进京朝贺,次年被清朝顺治皇帝册封为“达赖喇嘛”,赐以金册、金印。1713年,另一位格鲁派领袖五世班禅被清朝康熙皇帝册封为“班禅额尔德尼”,亦赐金册、金印。这反映出清朝
A.尊重少数民族社会习俗 B.民族政策的灵活多样性
C.彻底稳定了边疆的局势 D.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权
22.有学者在评价清代奏折制度时说:“臣下缄封直达御前......雍正帝每于灯下披览,一日有多至数十通者......又因此等奏折来自四方,同一事有多人具告,如有错谬、虚报,可立时察出,帝即言辞切责,毫不假贷,具折者遂不得不报告真相。”由此可知,清代的奏折制度
A.减轻了皇帝处理政务的负担 B.标志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C.扩大了政务决策的人选范围 D.有效地加强了君主集权
23.军机处是清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密之地。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之地,军机大臣也无不随从在侧。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据材料可知军机处
A.是清帝集权的御用工具 B.官员陪同皇帝赞画拟旨
C.分割议政王大臣的权力 D.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君权
24.17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沉船盖尔德麻尔森号载有中国瓷器约22.5万件,其中茶具62623件,巧克力饮具19535件,茶壶578件,大概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远远超出其它任何种类的瓷器。这可用于佐证清朝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陶瓷制品主要用于出口
C.经营方式的变革 D.占据世界贸易支配地位
25.广州城厢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在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恩格斯称“这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这场战争
A.促使清政府启动近代化 B.激起各阶层救亡图存潮流
C.导致宗藩体系最终解体 D.削弱了清政府的中央权威
26.1869年,左宗棠在陕西建立了西安机器局;1872年,西安机器局迁至兰州,改名为兰州机器局,该局为驱逐外匪阿古柏和收复新疆提供了大部分军火。据此可知,该机器局的设立
A.化解了清政府的边疆危机 B.反映洋务运动具有一定成效
C.开启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 D.推动了军事体制的根本变革
27.“以弧矢定天下”的清王朝在建立之初,武举以骑射、技勇为重......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创办天津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教授自然科学知识和新式炮台构筑等工程技术,编练的新军则按考核成绩高低决定赏罚,排以上的军官须由军事学堂出身者担任。清代军事人才培养与选任的变化
A.反映了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B.是维护科举制度的需要
C.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是照搬西方经验的结果
28.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由西方商人运入中国的商品,大多为棉花、棉布、毛织品、金属制品及南洋出产的香料。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为生丝、丝织品、中药材、瓷器等。中国进出口的总额大约为每年两千万元,三分之二为出口货值,三分之一为进口货值。材料可用来解释
A.英国对华走私鸦片的原因 B.中国传统手工业技术得到提升
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加速 D.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9.“历史事实一旦如此就永远如此而无可更改,但历史学(即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诠释)却不断地更新”。下列最淡化历史解释中价值判断的是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30.维新运动虽然被清王朝所镇压,但镇压者依旧成了被镇压者遗嘱的执行者。清廷执行“被镇压者遗嘱”的结果
A.完成了维新运动时的政治追求 B.舒缓了内政外交所面临的困境
C.实现了晚清社会制度的大转型 D.推动了国内革命新形势的成熟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25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在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历史中,元朝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而且把大一统国家治理模式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峰。元朝基本上实现了对西藏、西域、云南和岭北等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统一多民族国家政策。这是以往中原王朝难以企及的政治成就,也是元朝历史不同于前代的特殊性。
-乌云高娃《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及启示》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书籍产业迎来扩张,小说和戏曲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的出版内容,其插图也相应兴盛。前代流传下来的绘画技巧、风格形式、书籍样式、印刷系统等,都扎根于明代肥沃的土壤,并进一步发展壮大。而在竞争激烈的书籍市场中,各地刻书业以各自鲜明的插图风格、与众不同的排版方式、更快的印刷速度和更有魅力的书籍样式来吸引读者,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插图流派。
-摘编自马箐《中国古代插图的变迁史及背景分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元朝对“西藏、西域、云南”的管辖措施,并说明元朝在疆域管理上所体现的“特殊性”。(5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朝中后期插图“相应兴盛”现象所反映的时代潮流。(6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使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等人让中国人开始更大范围地接触现代事物,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一批新锐知识分子依靠皇帝的支持,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成为光绪政治集团的核心力量,他们所领导的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
-摘编自颜德如《论近代中国人探索实现民族复兴之方案》
材料二
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维新思想很快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变法通议》等文章,
更是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述三种“救国救民的方案”的实践活动及各自主要主张,并概括这些方案所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8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为应对“大变局”而撰写的两部著作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政治运动的历史意义。(6分)
东山中学2027届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学科答案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D
13.【答案】D
14.【答案】C
15.【答案】A
16.【答案】A
17.【答案】B
18.【答案】B
19.【答案】C
20.【答案】C
21.【答案】D
22.【答案】D
23.【答案】A
24.【答案】A
25.【答案】A
26.【答案】B
27.【答案】A
28.【答案】A
29.【答案】A
30.【答案】D
31.
(1))措施:西藏:设立宣政院;1(分)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1分)云南:设行省。(1分)
特殊性:对边疆地区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边疆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2分)
(2)时代潮流:市民文化的兴起;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发展推动社会变迁;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6分)
32.
(1)实践活动及主张:①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自强);②戊戌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学习西方政治制度);③义和团运动,主张“扶清灭洋”。(实践活动主张2分,答出3点共6分)时代主题:救亡图存。(2分)
(2)著作名称:《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答歯给1分,共2分)历史意义: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