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2-23 22:2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考号: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地球内部的 在巨大的压力下会沿着裂缝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有的会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会冲出地面形成 喷发。
2.在地形图和地球仪上,蓝色表示 , 色表示平原、耕地和森林, 色表示山地和沙漠, 色表示冰川。
3.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 。(选填“戈壁滩”或“沙漠”)
4.火山和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 的作用和 的作用对地表的改变是缓慢的。
5.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做 。
6. 是地震发生的原因。强烈的地震后会导致地面裂缝、 等。
7.地球内部结构按从厚到薄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地幔、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8.我国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我国河流流向大多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9.地球分为三个圈层,最内部的圈层是( )。
A.地核 B.地幔 C.地壳
10.发生地震时,在教室的我们该如何自救?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马上收拾书包 B.快速离开教室 C.跑到空旷的操场避灾
11.由岩浆侵入到地壳上部或喷出到地表冷却凝固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是(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12.大风将岩石破碎后形成的沙和土搬运到远方,而较大较重的众多岩石破碎物则留在原处,形成( )。
A.沙漠 B.戈壁滩 C.沙滩
13.下列现象会迅速改变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是( )。
A.一次强降温 B.火山喷发 C.海浪
14.地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的运动 B.风力的影响 C.降水的减少
15.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这是人们利用( )能使岩石爆裂的原理。
A.动植物作用 B.流水作用 C.温度变化作用
16.流水的力量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在“河流”的( )出现了冲积的泥沙。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17.为了模拟降雨对土地的影响,小科动手制作了一个“小山丘”模型,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再用喷壶向“小山丘”的顶部喷水。此时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小山丘”的形状没有任何变化
B.“小山丘”上被冲出许多细沟
C.流入盆中的水依然清澈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8.地震前会发生一些征兆,比如动物会出现惊慌不安、不进食、胡闹乱叫等异常行为。( )
19.我家对面的山样子一直不变,所以地壳的结构稳定,几千年也不会发生改变。( )
20.世界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地貌。( )
21.地震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形成的。( )
22.由于受水、大气或生物的作用,岩石会发生破碎。( )
23.长江三角洲是由千万年来岩层受到挤压形成的。( )
24.我们一般采用对比实验来研究地震的成因。( )
25.地球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核、地幔。( )
26.大理岩、板岩都是变质岩。( )
27.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多种多样。( )
四、连线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8.将下列地形特征和形成原因连起来。
弯曲的岩层 水流变慢,泥沙沉积
长白山天池 地震
敦煌的雅丹地貌 火山喷发形成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风的作用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雨水冲刷
五、简答题(3+4=7分)
29.火山喷发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至少写出两点)
30.地震发生时我们在教室该如何自救?
六、实验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科学研究小组在研究“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的实验中,用泥土堆成两个坡度为30°的斜坡(如图所示),在A坡种上草皮,用两个一样的喷水壶在相同高度分别向两个坡面喷水,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两个斜坡的实验情况记录表
坡型 水流运行 汇入引水沟的水量 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
A坡 较慢 较少 ______
B坡 较快 较多 ______
(1)关于本次实验研究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采用了对比实验 B.只采用了模拟实验 C.既有模拟实验,又有对比实验
(2)在这个实验中,喷水壶喷水代表 。
(3)根据我们的实验,可以判断A坡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 ,B坡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 。(均选填“较多”或“较少”)
(4)黄河因泥沙沉积问题,目前变成了一条“地上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治理黄河最好的方法是( )。
A.清除黄河河床的泥沙 B.在黄河流域多植树造林
C.在上游多建水电站,拦住泥沙 D.加强黄河堤岸建筑
七、综合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黄土高原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黄土土质松软,利于耕作,但容易被侵蚀,因为长期受水、风等自然力量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黄土景观。植被以草原和森林为主,但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原生态植被已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社会各界也积极采取措施对黄土高原进行治理和保护。
32.在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因素中,属于人为因素的有( )。
A.降水集中,夏季多雨 B.土质松软,容易被侵蚀 C.过度放牧开垦,植被破坏
33.黄河水被称为“一碗水,半碗沙”,这种情况有很多危害。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下列三种“治沙”措施中,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是( )。
A.河道清沙,保证水流畅通
B.加固堤坝,防止河水漫出
C.恢复植被,保持两岸水土
34.同学们为了研究植被覆盖的疏密程度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准备了以下两个土地模型,用喷壶将水喷在土地模型上,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中,用喷壶喷水模拟的是 。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不改变的条件有 (填序号)。
①喷水量的大小 ②喷水的高度 ③喷水的时长
④土地的地形 ⑤土地的土质 ⑥土地植被的疏密程度
35.对于这个实验,你的预测是植被覆盖的疏密程度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影响(填“有”或“没有”),实验中出现什么现象能支持你的假设?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岩浆 火山
2. 海洋 绿 黄 白
3.沙漠
4. 风 水
5.侵蚀
6. 地壳运动 地面下陷
7. 地核 地壳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8.A
9.A
10.A
11.A
12.B
13.B
14.A
15.C
16.C
17.B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如影响气候。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影响。破坏环境。火山灰和暴雨结合会形成泥石流等。引发海啸,海底火山喷发会引发大海啸,对海岸居民造成威胁等。
30.在教室内遇到地震时,切勿慌乱拥挤盲目逃生,能逃离室内的要尽量快速逃到室外,逃至开阔处。不能逃离的应就地蹲在课桌或讲桌下,远离玻璃窗,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31.(1)C (2)降水 (3)较少 较多 (4)B
32.C 33.C 34. 降水 ⑥ ①②③④⑤ 35. 有 植被覆盖较少的模型比植被覆盖较密的模型流出的水多且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