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3 09:3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题目(注明教科书名称及章节、页次题目等) 走向整体的世界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7课
课程类型与课时安排 新授课、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研读史料和解读地图及相关绘画,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与条件,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依托新航路和其他航路的航线示意图以及表格,归纳迪亚士等航海家开辟航路的时间、过程和路线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人类认识世界视野改变,人口迁移、物种交流以及所引起的疾病传播的状况,理解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人文地理格局的改变。(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而引起的全球贸易航线的新特点,理解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使得非洲美洲文明被中断,而西欧则发生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理解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文明格局的改变。(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联系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一带一路等有关事实,明确此时代背景之下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过程、新航路开辟的多方面影响
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新航路开辟导致世界整体格局发生变化并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学方法 史料研习法、图片分析法、任务驱动法、探究法。
教学手段 教科书讲授、多媒体呈现、板书
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6、7课) 开辟之因 动因 条件(经验、科技、政治) 开辟之线 新航路(4位航海家) 其他航路(北半球高纬度、南半球新世界) 开辟之果 人口迁移 (一)哥伦布大交换 物种交换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3个表现) (三)早期殖民扩张 1.殖民国家 2.影响 (四)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主要教与学活动,教学方法)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开辟之因(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与条件) 开辟之线(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教师提问】: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分别观察这两幅地图,大家觉得它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讲授和观察图片,积极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答案预设】: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15世纪的世界地图有欧洲、非洲、亚洲,但没有美洲,说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不完整的;16世纪的世界地图有了美洲,且各大洲、大洋的方位更加明晰,已经非常接近现在的世界地图。 【教师追问】: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呢? 【教师过渡】: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开启,人们通过海洋看到了越来越清晰的世界。同时,不同国家、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而又相互斗争历史大幕也就此拉开。 (一)动因——为什么要 【教师讲授】:与新航路对应的是旧航路,旧航路如果没有问题,那也没必要开辟新的了,出现了怎样的问题呢? 【答案预设】: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控制了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比原价高8-10倍的重税,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文字、地图)以及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教师设问】:为什么一定要去东方?不去不行吗? 【教师过渡】:第一是因为欧洲长期从亚洲进口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和香料成为生活必需品,在欧洲广受观迎。第二是因为15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股“寻金热”。 【教师讲授】:34页左侧的史料阅读: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达中国,并在他的游记中描述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使西欧人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 【教师过渡】:这一时期的西欧人为什么对财富那么渴望? 【教师讲授】:15世纪末期的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随着封建庄园制度的逐渐解体,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出现,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取代土地成为财富的标志。各国对金银财富的需要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教师过渡】:同时,14-17世纪欧洲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提倡的人文主义号召人们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这就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精神支柱。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和教师给出的相关材料,结合之前所学内容,用综合的视角看待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提问】:你从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 【答案预设】:有人在把十字架插在地上,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 【材料解读】:天德州有个国王,国王和他的人民都是基督徒。天德其实就是元朝时东胜,是唐朝时的一个县的名字,今内蒙古托克托。 【教师提问】:说明东方不仅有黄金,还有基督徒,请问同学们基督徒对于欧洲来说重要吗 【答案预设】:重要,在这个时间段内是伊斯兰教扩大的一个时间,西欧人亟需占领自身的宗教认同领域。 【教师总结】:到东方去不仅是为了钱,还有了一个更为宏大的目标,那就是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二)条件——为什么能 【教师过渡】:要开辟新航路,除了上述动因之外,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答案预设】:(如上,围绕经验、科技、政治条件三点回答) 【教师过渡】:我们看到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国家不仅出钱出人建造远航船只,皇后甚至不惜变卖王冠上的珠宝也要支持航海。为什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最为支持航海活动,最早开辟新航路呢? 【答案预设】: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大西洋沿岸,处于非常重要的海上贸易枢纽地带;他们最先完成了政治统一进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更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学生活动】:仔细阅读材料,根据地图和初中所学,思考并回答为什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最为支持航海活动,最早开辟新航路。 【教师过渡】:既然要开辟新航路,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怎么开辟新航路呢?世界重塑的进程又是如何呢? 新航路的开辟 【教师讲授】:在寻找经大西洋到达印度航线的过程中,涌现出四位接触的航海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分别是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他们的航行经历成为了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标志。 1.迪亚士 【教师讲授】: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带领船队航行,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并将非洲最南端命名为“风暴角”,但若昂二世却郑重地将这个名字改为“好望角”。 达·伽马 【教师讲授】:(根据地图)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沿着非洲东岸继续行船,虽然达伽马的远航损失了2/3船员,但他最终到达了印度并带回了大量香料和宝石,迪亚士也受到了国王的嘉奖,获得了许多土地与金钱。 哥伦布 【教师讲授】:1492年10月,到达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接下来的10年间,哥伦布先后三次西航。但是,哥伦布始终认为他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的人民称为“印第安人”。 麦哲伦 【教师讲授】:1519年,麦哲伦率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他们绕过南美洲,经过风浪险恶的海峡进入太平洋,横渡太平洋后进入亚洲,来到了菲律宾。在菲律宾麦哲伦因介入当地人的冲突中被杀。于是剩下的旅程都是由他的同伴们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找到的答案和教师的归纳总结,在脑海中形成较为成熟的知识框架。同时依照教师给出的航海示意图补充好自己的笔记。 (二)其他航路的开辟 【教师过渡】: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欧洲其他国家为了获得财富怎么能不心急? 于是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高纬度地区寻找新的航路。 【教师提问】:15-17世纪其他航路的开辟分别是指1.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以及2.南半球的新世界发现。现在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到相关的信息,填写表格内容。 【答案预设】: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问题和书本内容,结合地图,填写完整如下表格。 【教师讲授】: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主要发现了两个岛屿——纽芬兰岛和拉布拉多半岛;其他航线都与北冰洋有关;南半球一个发现了合恩角,一个在环行澳大利亚时发现了两个岛屿——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教师提问】:其他航路的开辟有什么历史作用? 【答案预设】: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使得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都建立了直接联系。 【学生活动】:结合之前所学以及教材内容,思考其他航路的开辟有什么历史作用。 (一)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教师过渡】:新航路以及其他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而世界在整体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哥伦布大交换。 【教师设问】:什么是哥伦布大交换呢? 【教师讲授】: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 简单来讲就是人口的迁移和物种的交换。人口迁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现在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到相关的信息,填写表格内容。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问题和书本内容,结合地图,填写完整表格。 【教师讲授】:人口迁移也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 【教师过渡】: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性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而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没有免疫力,造成了他们的大量死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而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 【教师讲授】:综上,物种的交换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答案预设】:1.积极:丰富了食物结构;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增长和经济开发2.消极:疾病的传播,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起殖民统治。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授,思考并回答物种交换带来的影响。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教师过渡】:除了哥伦布大交换,全球航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推动了贸易全球化发展,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全球性的贸易网络初步形成。 【教师讲授】: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教师讲授】:在大西洋贸易中,欧洲人开辟出多条航线和沿海港口。在欧美贸易中,欧洲人将欧洲生产的手工制品运到美洲销售,换回南美洲的贵金属、蔗糖和烟草。但由于殖民者的残酷压榨和传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为解决美洲劳动力严重缺乏问题。欧洲人用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换取非洲黑人(出程),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中程),再将从美洲获得的金银运回欧洲(归程),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教师提问】:“三角贸易”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答案预设】: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总结,①使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造成非洲长期落后; ②促进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③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周间的经济、文化和人种的交流,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教师补充】:这里要注意区分两个概念,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是什么,掠夺,对内圈地运动、增加苛捐杂税;对外欺诈性贸易、殖民掠夺、奴隶买卖;资本积累手段是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和教师给出的相关材料,结合之前所学内容,回答“三角贸易“带来的影响,注意用综合的视角看待问题。 【教师过渡】:除了区域性贸易大西洋、印度洋贸易;还有全球范围的太平洋贸易。葡萄牙商人把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果阿,在转运到欧洲各国贸易,获取大量白银,这些白银大部分由流入中国。除此之外,葡萄牙人还参与获利巨大的中日丝银贸易,白银又大量流入中国。 而西班牙主要在其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丝银贸易,西班牙商船从马尼拉(菲律宾首都)运载大量丝、瓷、茶等中国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白银运到马尼拉,最后这些白银至少一半又流入中国,又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教师提问】:日本和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对中国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答案预设】:①推动赋税改革。② 明中叶以后,白银货币化。③促进农产品商品化。④促进手工业分工,新的经营方式的出现⑤进一步刺激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学生活动】:根据教材和教师给出的材料回答问题,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看待同一历史问题。 早期殖民扩张 【教师过渡】:在刚才,我们也多次提到殖民地这个名词,这就不得不说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另一个影响——早期殖民扩张 【教师设问】:什么是早期殖民扩张呢? 【教师讲授】:早期殖民扩张发生于1500年左右到18世纪60年代初,以掠夺金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为主要目的,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海外扩张的序幕。最先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教师讲授】:西班牙的殖民重点以美洲为主,手段有屠杀土著居民、掠夺金银、利用黑奴发展种植园经济;而葡萄牙以非洲和亚洲为主,手段为通过暴力掠夺或敲诈勒索,以商战为据点,垄断亚欧发展。结合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二者的势力范围为教皇子午线为分界点,教皇子午线是什么,课本42页左边的小字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以西是葡萄牙的势力范围,以东是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教师设问】:教皇子午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教师讲授】:发生了位移由于葡萄牙不满之前的仲裁,1494年又重新缔结了条约,所以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实质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但是西葡两国掠夺的贵金属没有转化为资本,而用于奢侈享乐,最终落后于他国,所以两国又很快衰落。 【教师过渡】:不久后,荷兰、英国、法国也纷纷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从西班牙独立后,荷兰发展成17世纪航海和贸易强国,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贸易据点,以组建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开展商业竞争为主要特点;1602年荷兰设立东印度公司,垄断马来群岛至好望角一代的贸易;这段时期在荷兰被称为“黄金时代”。而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经历了3个阶段,先于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又在17世纪中后期打败荷兰(三次英荷战争),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 (1756-1763七年战争),于18世界中叶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殖民地遍布全世界,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教师讲授】:最后,我们通过时间轴一起来梳理一下 【教师设问】:早期殖民扩张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答案预设】: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建设性:带来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技术、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与进步(近代化)。 【教师设问】那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又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答案预设】: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教师过渡】: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奴隶贸易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时代,世界格局又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呢? (四)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师讲授】:1、世界人文地理格局: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2、世界经济格局:随着海上航路的扩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3、人类文明格局: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东方逐渐从属与西方。4、国际政治格局:亚洲帝国受到冲击,非洲美洲社会发展进程被中断,为以西欧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的形成奠定基础。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分析补充好自己的笔记。 【教师升华】:纵观历史的发展,丝绸之路见证了汉唐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的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背后是明帝国的强大,农耕文明走向全球化的尝试,但是由于农耕经济的局限最终导致昙花一现;而新航路的开辟催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崛起,在300年的时间里资本主义独领风骚。21世纪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又想开启一个怎样的时代,中国的未来又会走向何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又该如何诠释我们的中国梦, 以书写新历史的磅礴气势,构建全人类命运共同体, 延续人类从未停止的梦想! 【学生活动】:通过本节课的内容,积极思考从全球航路的开辟中我们应当得到的启示如何。 【教师总结】: 【学生活动】:检查笔记内容进行查漏补缺。认真聆听老师的分析并牢记本课的基本知识结构。 全课由问题进行导入,让学生观察15、16世纪及以前的世界地图并说出其特点,再引用汤因比和世界通史中的材料,阐释其不同的特点,指出是全球航路的开辟产生了这样的变化,人们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发生改变。由此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 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奥斯曼帝国所在地理位置,明白其强大与扩展使传统商路受阻,引导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培养其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的能力。 通过呈现文字材料,得出富裕东方对西欧人的巨大吸引力,从而引出欧洲人对金银货币需求量增加的原因。 通过问题引出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精神支柱、思想动力,在引导学生解读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让学生思考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最后分类呈现经验、科技、王室支持四项主要条件。再针对王室的支持一项,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对为什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辟新航路的问题进行探讨。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解读史料的能力。 通过课本材料、地图,并绘制航海线路图,使学生对四位航海家的航海线路有着更加直观地理解与感受,在绘制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航海线路的记忆,提升学生提取信息、概括信息与综合实践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运用任务驱动的教法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填写表格,最后由教师依托地图形象地对知识要点进行解释和总结,并让学生区分新航路和其他航路的特点和历史作用,对第二部分的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 文字与地图相结合,使学生明确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人文地理格局的变化——人口迁移、物种交换、疾病传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素养。 文字与地图相结合,使学生明确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经济格局的变化——商品的全球性流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素养。 结合材料,引导学生新航路开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以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培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引导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使得非洲美洲文明被中断,而西欧则发生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让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文明格局的改变。 对世界格局的演变进行总结,培养学生全球视野,从世界格局的角度分析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影响。 在最后联系古代、回望当代,指出全球航路分开辟为新时代带来的启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通过思维导图,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内容有着更为清晰地理解和认识,构建知识框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