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句子专项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扩句技巧
1.添枝加叶法:在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前后添加适当的修饰成分,如形容词、副词、数量词、时间地点状语等。
例如 “鸟儿飞”,可扩为 “一群可爱的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扩句时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合理添加,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具体,但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
2.描述细节法:对事物的特征、动作的状态等进行详细描述。
比如 “太阳升起”,扩写为 “火红的太阳慢慢地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洒下万道金光”,通过描述太阳的颜色、升起的速度和方向以及带来的效果,让句子更具感染力。
二、缩句技巧
找主干法:先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去掉 “的”“地” 前面的修饰成分,“得” 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数量词、时间地点状语等非主干内容。例如 “美丽的校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主语是 “校园里”,谓语是 “盛开着”,宾语是 “花朵”,缩句为 “校园里盛开着花朵”。要注意句子的基本结构不能被破坏,否定词不能随意删减,以免改变句子的原意。
三、仿句技巧
1.分析结构:仔细观察例句的句式结构,是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还是其他句式。
比如例句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是比喻句,仿句时也要按照 “事物 + 好比 + 喻体 + 它能……” 的结构来写,如 “知识好比一盏明灯,它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2.把握修辞:确保仿句与例句的修辞手法一致。如果例句运用了拟人手法,仿句也要赋予事物人的动作、情感等。
例如例句 “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仿句 “雨滴欢跳着舞,滋润了干涸的心田”。
3.注意逻辑:仿句的内容要符合逻辑,不能生搬硬套。前后表述应连贯、合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四、句式变换技巧
1.“把” 字句与 “被” 字句互换:“把” 字句的基本结构是 “主动者 + 把 + 被动者 + 动作”,“被” 字句是 “被动者 + 被 + 主动者 + 动作”。
例如 “小明把书拿走了”,互换后为 “书被小明拿走了”。变换时要找准主动者和被动者,调整语序和介词。
2.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陈述句改反问句,先在句首或句中添加反问词(难道、怎么等),句末添加语气助词(吗、呢等),并将句号改为问号,同时根据需要改变谓语动词的形式,使句子表达的意思不变且语气加强。
如 “他是个好学生” 改为 “难道他不是个好学生吗?” 反问句改陈述句则反之。
3.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互换:直接叙述改间接叙述,要把冒号改为逗号,引号去掉,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
例如 “小明说:‘我喜欢读书。’” 改为 “小明说他喜欢读书。” 间接叙述改直接叙述则相反,注意人称和标点的变化要准确。
1.(23-24六年级上·浙江台州·期末)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B.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C.通过书法考级活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
D.同学们参加户外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23-24六年级上·江西赣州·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爸爸不愧是科班出身,一到公司就成为了业务骨干。
B.上课铃响了,王老师粉墨登场。
C.这件工艺品巧夺天工,体现了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D.一曲演奏完,台下响起了排山倒海的掌声。
3.(23-24六年级上·浙江宁波·期末)下列句子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是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呐喊》《朝花夕拾》等。
B.《江南春》的作者是杜牧,他与李白被后人并称为“李杜”。
C.《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
D.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4.(23-24六年级上·浙江宁波·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融情于景的是( )
A.草原上的风是清凉的,空气是新鲜的,阳光是明媚的,骏马在奔驰,牛羊在吃草。
B.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C.夜空中的月亮皎洁明亮,星星璀璨闪烁,我在夜色中漫步,眼前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D.山间泉水叮咚,鸟儿正在鸣叫,犹如大自然奏响的一首首美妙的音乐,正洗涤着我的心灵。
5.(23-24六年级上·河北邢台·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还有的同学别出心栽,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做一个纸盔甲。
B.班长马宝玉崭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C.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D.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已,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6.(23-24六年级上·江苏镇江·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需要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只会摆花架子的人。
B.他演唱京剧《穆桂英挂帅》中的唱词时,字正腔圆,悦耳动听。
C.小明的棋艺技高一筹,最终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D.今天的演讲真让人觉得余音绕梁,令人受益匪浅。
7.(23-24六年级上·新疆吐鲁番·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B.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C.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D.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8.(22-23六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伯牙/鼓琴, 锺子期/听之。 D.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9.(23-24六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运用有误的是哪一项?( )
A.只要努力坚持下去,我们成功的概率就会越来越大。
B.因为靠近寒冷的西伯利亚,所以北国冬天总会来的早些。
C.虽然生命中没有了希望,但是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D.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10.(23-24六年级上·云南玉溪·期末)下列句子中的分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B.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C.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D.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
11.(23-24六年级上·江苏南通·期末)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1个错别字,3处语病)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桂海潮,这位像名星一样的航天英雄,格外吸引人的眼球。他来自大山,从小非常特别勤奋刻苦,并在心中埋下了一颗探索未知的种子。作为科学家和航天员,他的壮举飞天不仅给了无数追梦者一份奋勇拼搏的榜样力量,所以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天道酬勤”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12.(23-24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末)三个大学生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修改病句)
13.(23-24六年级上·陕西咸阳·期末)他不但改正了错误,而且还接受了批评。(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4.(24-25六年级上·江苏淮安·期末)老师对王小宁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改为转述句)
15.(24-25六年级上·江苏淮安·期末)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缩句)
16.(24-25六年级上·江苏淮安·期末)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我要帮妈妈做家务,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17.(23-24六年级上·浙江金华·期末)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种,写一写你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
考试考砸了 作业未完成 上学迟到
18.(23-24六年级上·四川泸州·期末)仿照例句,再写出两个你对“语文”的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甜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 ,让人 。
语文是 ,让人 。
19.(23-24六年级上·四川泸州·期末)改成反问句: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20.(23-24六年级上·四川泸州·期末)改成转述句: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
21.(23-24六年级上·浙江嘉兴·期末)联系语境,将句子补充完整。
读不同的书,就像和不同的人在一起,感受也就各不相同。和阳光的人在一起,心里就不会晦暗;和快乐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带微笑;和睿智的人在一起, ; , 。
22.(23-24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末)谁能想象到他会夺得第一名?(改为陈述句)
23.(23-24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末)小华说:“妈妈,明天我要值日,可以晚些来接我。”(改为转述句)
24.(23-24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末)他的一番言语把我的家乡描绘得像一幅精美的水彩画。(改为“被”字句)
25.(23-24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末)我无非是在岛上各处走走,寻找食物罢了。(改为肯定句)
26.(23-24六年级上·陕西咸阳·期末)大自然是神奇而多彩的。你瞧,春天的花儿,绚丽而芬芳;夏天的大树,苍翠而茂盛;秋天的 , ;冬天的 , 。(照样子,将句子补充完整)
27.(23-24六年级上·河南周口·期末)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 (缩句)
28.(23-24六年级上·新疆昌吉·期末)他很喜欢这个小家伙。(改反问句)
29.(2018六年级上·全国·专题练习)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30.(23-24六年级上·新疆吐鲁番·期末)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31.(22-23五年级下·贵州贵阳·期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32.(23-24六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分条填写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阅读好书有很多益处:一是可以 ;二是可以 ;三是可以汲(jí)取智慧……
33.(23-24六年级上·河南南阳·期末)夏天是悠闲的。夏天是有趣的。(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4.(23-24六年级上·河南南阳·期末)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35.(22-23六年级上·甘肃白银·期末)这个小姑娘勇敢、镇定、乐观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自暴自弃的我。(缩句)
36.(23-24六年级上·重庆綦江·期末)任选下面的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行头 亮相 字正腔圆 跑龙套 科班出身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六年级上册句子专项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扩句技巧
1.添枝加叶法:在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前后添加适当的修饰成分,如形容词、副词、数量词、时间地点状语等。
例如 “鸟儿飞”,可扩为 “一群可爱的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扩句时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合理添加,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具体,但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
2.描述细节法:对事物的特征、动作的状态等进行详细描述。
比如 “太阳升起”,扩写为 “火红的太阳慢慢地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洒下万道金光”,通过描述太阳的颜色、升起的速度和方向以及带来的效果,让句子更具感染力。
二、缩句技巧
找主干法:先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去掉 “的”“地” 前面的修饰成分,“得” 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数量词、时间地点状语等非主干内容。例如 “美丽的校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主语是 “校园里”,谓语是 “盛开着”,宾语是 “花朵”,缩句为 “校园里盛开着花朵”。要注意句子的基本结构不能被破坏,否定词不能随意删减,以免改变句子的原意。
三、仿句技巧
1.分析结构:仔细观察例句的句式结构,是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还是其他句式。
比如例句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是比喻句,仿句时也要按照 “事物 + 好比 + 喻体 + 它能……” 的结构来写,如 “知识好比一盏明灯,它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2.把握修辞:确保仿句与例句的修辞手法一致。如果例句运用了拟人手法,仿句也要赋予事物人的动作、情感等。
例如例句 “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仿句 “雨滴欢跳着舞,滋润了干涸的心田”。
3.注意逻辑:仿句的内容要符合逻辑,不能生搬硬套。前后表述应连贯、合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四、句式变换技巧
1.“把” 字句与 “被” 字句互换:“把” 字句的基本结构是 “主动者 + 把 + 被动者 + 动作”,“被” 字句是 “被动者 + 被 + 主动者 + 动作”。
例如 “小明把书拿走了”,互换后为 “书被小明拿走了”。变换时要找准主动者和被动者,调整语序和介词。
2.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陈述句改反问句,先在句首或句中添加反问词(难道、怎么等),句末添加语气助词(吗、呢等),并将句号改为问号,同时根据需要改变谓语动词的形式,使句子表达的意思不变且语气加强。
如 “他是个好学生” 改为 “难道他不是个好学生吗?” 反问句改陈述句则反之。
3.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互换:直接叙述改间接叙述,要把冒号改为逗号,引号去掉,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
例如 “小明说:‘我喜欢读书。’” 改为 “小明说他喜欢读书。” 间接叙述改直接叙述则相反,注意人称和标点的变化要准确。
1.(23-24六年级上·浙江台州·期末)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B.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C.通过书法考级活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
D.同学们参加户外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两面对一面。可将“能否”改为“要想”。
B.语序不当。可将“完善”和“建立”调换顺序。
C.介词滥用,缺少主语。“通过”或“使”去掉其一即可。
故选D。
2.(23-24六年级上·江西赣州·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爸爸不愧是科班出身,一到公司就成为了业务骨干。
B.上课铃响了,王老师粉墨登场。
C.这件工艺品巧夺天工,体现了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D.一曲演奏完,台下响起了排山倒海的掌声。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B.粉墨登场:演员傅粉施墨,化装登台表演。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不良事物乔装打扮后出台。这里用于老师上课不恰当。
故选B。
3.(23-24六年级上·浙江宁波·期末)下列句子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是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呐喊》《朝花夕拾》等。
B.《江南春》的作者是杜牧,他与李白被后人并称为“李杜”。
C.《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
D.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
B.说法错误。《江南春》的作者是杜牧,他与李商隐被后人并称为“小李杜”。与李白被后人并称为“李杜”的是杜甫。
故选B。
4.(23-24六年级上·浙江宁波·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融情于景的是( )
A.草原上的风是清凉的,空气是新鲜的,阳光是明媚的,骏马在奔驰,牛羊在吃草。
B.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C.夜空中的月亮皎洁明亮,星星璀璨闪烁,我在夜色中漫步,眼前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D.山间泉水叮咚,鸟儿正在鸣叫,犹如大自然奏响的一首首美妙的音乐,正洗涤着我的心灵。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融情于景是一种写作手法,指的是作者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融入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A.此句只是客观地描绘了草原的景象,没有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因此没有运用融情于景。
B.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借助清新的空气和明朗的天空表达出作者的愉悦心情,体现了“融情于景”手法。
C.此句通过描绘夜色的美景,引发出自身心旷神怡的感觉,将个人感受融入景物之中,运用了“融情于景”。
D.此句通过山间泉水和鸟鸣声的描绘,联想到大自然的音乐对心灵的洗涤,这是一种把情感融合到景物中的写法,即“融情于景”。
故选A。
5.(23-24六年级上·河北邢台·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还有的同学别出心栽,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做一个纸盔甲。
B.班长马宝玉崭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C.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D.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已,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易错字辨析。
A.别出心栽——别出心裁;
B.崭钉截铁——斩钉截铁;
D.忘乎所已——忘乎所以。
故选C。
6.(23-24六年级上·江苏镇江·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需要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只会摆花架子的人。
B.他演唱京剧《穆桂英挂帅》中的唱词时,字正腔圆,悦耳动听。
C.小明的棋艺技高一筹,最终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D.今天的演讲真让人觉得余音绕梁,令人受益匪浅。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D.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用来形容“演讲”不恰当。
故选D。
7.(23-24六年级上·新疆吐鲁番·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B.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C.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D.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没有修辞手法。这句话是直接的陈述,没有使用任何修辞手法,只是简单地表达了保护地球和生态环境的意愿;
B.反复。“只听见”“只听见”的结构形成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现场的肃静以及特定声音的突出;
C.排比,拟人。“冬……春……夏……秋……”有四个相同的句式,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这句话将四季赋予了人的行为特征,如“孕育”、“开放”、“成长”、“昏昏睡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四季的变迁与生命的关系;
D.比喻,拟人。“星星般的小花”是比喻,将小花比作星星。“从墙上窥着行人”则是拟人,赋予了小花窥视行人的行为特征。
故选A。
8.(22-23六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伯牙/鼓琴, 锺子期/听之。 D.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
A.出自课文《伯牙鼓琴》,意思是: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故正确的停顿为: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B.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意思是: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故正确的停顿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出自课文《伯牙鼓琴》,意思: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故正确停顿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D.出自近现代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意思: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故正确停顿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9.(23-24六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运用有误的是哪一项?( )
A.只要努力坚持下去,我们成功的概率就会越来越大。
B.因为靠近寒冷的西伯利亚,所以北国冬天总会来的早些。
C.虽然生命中没有了希望,但是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D.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
C.“虽然生命中没有了希望,但是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关联词运用错误。这句话中“生命中没有希望”和“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是假设关系,应改为“如果生命中没有了希望,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故选C。
10.(23-24六年级上·云南玉溪·期末)下列句子中的分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B.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C.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D.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D.句中“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与“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可知,后一句话的意思更递进一层,不存在并列关系,故在“中学生”的后面用逗号,不能用分号。故分号使用有误。
故选D。
11.(23-24六年级上·江苏南通·期末)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1个错别字,3处语病)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桂海潮,这位像名星一样的航天英雄,格外吸引人的眼球。他来自大山,从小非常特别勤奋刻苦,并在心中埋下了一颗探索未知的种子。作为科学家和航天员,他的壮举飞天不仅给了无数追梦者一份奋勇拼搏的榜样力量,所以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天道酬勤”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答案】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第一处:错别字。句子“像名星一样”中“名星”应写作“明星”。
第二处:语意重复。句子“从小非常特别勤奋刻苦”中“非常”和“特别”重复啰嗦,“非常”或者“特别”删除其一即可。
第三处:语序不当。句子“他的壮举飞天”中,“壮举”与“飞天”应对调位置。
第四处:关联词不当。“他的飞天壮举给了无数追梦者一份奋勇拼搏的榜样力量”与后半句“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天道酬勤’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是递进关系,故用关联词“不仅……所以……”不恰当,应将“所以”改为“而且”。
12.(23-24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末)三个大学生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修改病句)
【答案】三个大学生在马路上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本句病因是搭配不当。“保持”和“交通秩序”搭配不当,可将“保持”改为“维持”。
改为:三个大学生在马路上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13.(23-24六年级上·陕西咸阳·期末)他不但改正了错误,而且还接受了批评。(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答案】
【详解】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
原句“他不但改正了错误,而且还接受了批评”中,行为的先后顺序颠倒了。正确的表达应该是先接受批评,然后改正错误。
用调换符号将“改正了错误”和“接受了批评”的位置进行调换,修改后的句子为:他不但接受了批评,而且还改正了错误。
14.(24-25六年级上·江苏淮安·期末)老师对王小宁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改为转述句)
【答案】老师对王小宁说,他有事,让王小宁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老师对王小宁说,她有事,让王小宁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详解】本题考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根据该句式变换要领:一提示语不变,二变标点(冒号变逗号,去掉双引号,末尾变句号),三改人称(改变说话内容的名称)。引述句里如果有让某人做某事的意思,要加上“让、请、叫”等表示祈使的词,最后将句子梳理通顺。
本句首先应将引号内“我”改成“他”或“她”;然后,将“你”改为“王小宁”,句中涉及让某人做某事,所以应在“王小宁”前面加上“让”;最后引号去掉,冒号改为逗号。
本句可改为:老师对王小宁说,他有事,让王小宁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或“老师对王小宁说,她有事,让王小宁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5.(24-25六年级上·江苏淮安·期末)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缩句)
【答案】科学家进行了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根据缩句的步骤,①去掉“的”和“地”前面的修饰成分。②去掉“得”字后面的补充说明词语。③去掉表示时间、地点等状语成分,去掉数量词语。④保留“着”“了”“过”等助词。⑤抓住句子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就可迅速缩句。
“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句中去掉“的”前面的修饰语“除地球以外的”;去掉状语成分“首先”“对太阳”和“其他行星”。可得句子:科学家进行了分析。
故本句缩写为:科学家进行了分析。
16.(24-25六年级上·江苏淮安·期末)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我要帮妈妈做家务,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答案】“我觉得这个方案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他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题干要求在写人物说话时不用“说”来表达,例句中“婉言谢绝”这个动作性的表述很好地传达了人物拒绝伙伴邀请时的态度和行为,同时避免了直接用“说”字。因此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以及一些具有特定情境含义的动词来展现人物在说话以及说话的内容和情感,语言通顺合理即可。
示例:“这儿简直太漂亮了!”旁边传来一声赞叹。
17.(23-24六年级上·浙江金华·期末)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种,写一写你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
考试考砸了 作业未完成 上学迟到
【答案】示例:考试考砸了——这次考试考砸了,跟妈妈说实话吧,怕她指责我。不说吧,可是妈妈总是教育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还是说吧。可是,要怎么开口呢?
【详解】本题考查情景写话。
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相应的情景。
“考试考砸了”,可以从担心被批评、不知如何面对父母等角度去描写。
示例:这次考试又没考好,回家怎么交代啊?要不要告诉妈妈呢?告诉她,她一定会生气,说不定还要挨揍呢。不告诉的话,她问起来怎么办?
“作业未完成”,可以从担心被批评、自责没完成作业、设想后果等角度去描写。
示例:昨天下午,我没有完成作业,老师马上就要检查到我了,我心里怦怦乱跳,老师会怎么看我呢?她会不会批评我啊?到时候该怎么办呀?
“上学迟到”,可以从担心被批评、设想后果等角度去描写。
示例:唉,今天又迟到了,我该怎么给老师解释?老师会不会罚我?会不会让我早起打扫一周的卫生?……那也好,可千万别让我在门口罚站啊!
18.(23-24六年级上·四川泸州·期末)仿照例句,再写出两个你对“语文”的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甜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 ,让人 。
语文是 ,让人 。
【答案】 绚丽多彩的画卷 惊叹不已 神秘美丽的宇宙 浮想联翩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思考语文具有哪些独特的性质或能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影响等。比如语文具有丰富的内涵、优美的意境、强大的表现力等,能让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等。根据确定的语文的特点来挑选与之相似的事物作为喻体。例如,如果强调语文的优美意境,可以选择画卷等作为喻体;如果突出语文能开启智慧之门,可选择钥匙等作为喻体。在喻体确定后,思考这个喻体对人的作用或影响,从而补充完整让人产生的感受或收获的表述,使句子通顺且表意完整。
示例:
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
语文是旋律优美的乐章,让人陶醉其中。
19.(23-24六年级上·四川泸州·期末)改成反问句: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答案】我怎么能轻易离开北京呢?
【详解】本题考查陈述句改反问句。
陈述句改反问句可分为四步:①将陈述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③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④将句子梳理通顺。
本句中,“不能”改为“能”,并在前面加上“怎么”或“难道”,在句末加上“呢”或“吗”,“句号”改为“问号”,并将句子梳理通顺。
可改为:我难道能轻易离开北京吗?
20.(23-24六年级上·四川泸州·期末)改成转述句: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
【答案】老班长摸摸嘴说,他早就吃过了。
【详解】本题考查引述句与转述句的互换。
改成转述句时,要把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因为转述句是将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不需要直接引用时的冒号和引号。原句中的“我”要根据语境改为相应的第三人称“他”。这里因为是转述老班长的话,所以“我”改为“他”。
改为:老班长摸摸嘴说,他早就吃过了。
21.(23-24六年级上·浙江嘉兴·期末)联系语境,将句子补充完整。
读不同的书,就像和不同的人在一起,感受也就各不相同。和阳光的人在一起,心里就不会晦暗;和快乐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带微笑;和睿智的人在一起, ; , 。
【答案】 生活就充满智慧 和勤奋的人在一起 行动就不会懒惰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已有的句子“和阳光的人在一起,心里就不会晦暗;和快乐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带微笑”都是“和……的人在一起,……就……”的结构。前半句描述相处的对象类型,后半句阐述这种相处带来的相应结果或感受,且结果或感受都与身体或心理的状态相关。不同类型的人会给人带来不同的、与之性格特质相匹配的影响。比如阳光的人能驱散心里的晦暗,快乐的人能带来微笑。
对于“和睿智的人在一起”:按照逻辑,睿智的人富有智慧、见识广博,和他们在一起能让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启迪思维等。所以可以补充“头脑就常有灵光”。
续写一组句子:可以先确定一种类型的人,然后思考这种人带来的影响。
示例:和睿智的人在一起,思维就不会狭隘;和宽容的人在一起,胸怀就愈加豁达。
22.(23-24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末)谁能想象到他会夺得第一名?(改为陈述句)
【答案】谁也想象不到他会夺得第一名。
【详解】本题考查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怎能……呢?”或“哪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本题中的肯定词“能想象到”改为否定词“想象不到”,去掉“吗”,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改为:谁也想象不到他会夺得第一名。
23.(23-24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末)小华说:“妈妈,明天我要值日,可以晚些来接我。”(改为转述句)
【答案】小华对妈妈说明天他要值日,可以晚些来接他。
【详解】本题考查改为转述句。
改转述句的方法:遵循“两改一不改,表指令要加‘让’”的原则。1.改标点把句中“说”“问”“喊”等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前后双引号删掉。2. 改人称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当句中出现第二人称(你、你们)时,若“你”或你们在句中能明确看出具体指代什么人,那么后面就需要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指代,则用提示语中的第二个人来指代,有时候就是用“我”。)
本句去掉表示直接说话的冒号和引用,改用逗号,把“我”改为“他”,“说”加上“妈妈”改为“对妈妈说”。小华对妈妈说明天他要值日,可以晚些来接他。
24.(23-24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末)他的一番言语把我的家乡描绘得像一幅精美的水彩画。(改为“被”字句)
【答案】我的家乡被他的一番言语描绘得像一幅精美的水彩画。
【详解】本题考查“把”字句改“被”字句。
“把”字句改“被”字句方法如下:首先要找出句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再“主被换位,把被互换,动作部分照抄”即可。本题中“主动者”是“他的一番言语”,“被动者”是“我的家乡”。
故句子改为:我的家乡被他的一番言语描绘得像一幅精美的水彩画。
25.(23-24六年级上·福建三明·期末)我无非是在岛上各处走走,寻找食物罢了。(改为肯定句)
【答案】我就是在岛上各处走走,寻找食物罢了。
【详解】本题考查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首先要找到双重否定词,然后将双重否定词改成带肯定的词语。 原句是“我无非是在岛上各处走走,寻找食物罢了。”,这句话里的“无非”是双重否定词,表示的就是“只是”的意思,要把它改成肯定句,把“无非”改为肯定词“只”或“就”等即可。
示例:我只是在岛上各处走走,寻找食物罢了。
26.(23-24六年级上·陕西咸阳·期末)大自然是神奇而多彩的。你瞧,春天的花儿,绚丽而芬芳;夏天的大树,苍翠而茂盛;秋天的 , ;冬天的 , 。(照样子,将句子补充完整)
【答案】 菊花 娇艳而多姿 松柏 挺拔而坚毅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首先,分析题目所给的示例。春天写花儿,夏天写大树,都是选取了每个季节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写其特点。然后,按照这个思路,秋天可以选择枫叶、稻谷等典型事物,冬天可以选择雪花、腊梅等。在描写特点时,要注意词语要能准确地描绘出所选事物在该季节的特性,同时要与前后文的句式保持一致。
示例:大自然是神奇而多彩的。你瞧,春天的花儿,绚丽而芬芳;夏天的大树,苍翠而茂盛;秋天的果实,丰硕而诱人;冬天的山川,寂静而庄重。
27.(23-24六年级上·河南周口·期末)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 (缩句)
【答案】嘴唇里发出声音。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缩写。
缩句,指的是保留句子的主干成分,删除修饰性成分。该句中,主语“嘴唇里”,谓语“发出”,宾语“声音”,其他成分可删除。
改写为:嘴唇里发出声音。
28.(23-24六年级上·新疆昌吉·期末)他很喜欢这个小家伙。(改反问句)
【答案】难道他不是很喜欢这个小家伙吗?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改写。
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本句添加反问词“难道”,把“很喜欢”改为“不是很喜欢”,句尾再加上语气词“吗”与问号。
故改为:难道他不是很喜欢这个小家伙吗?
29.(2018六年级上·全国·专题练习)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答案】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详解】本题考查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一是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二是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三是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本题去掉“哪个”,将“不是”改为“都是”,问号变句号。
改写为: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30.(23-24六年级上·新疆吐鲁番·期末)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答案】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本句重点字词:以为:认为。足:值得。复:再;又。鼓琴:弹琴。者:……的人。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
31.(22-23五年级下·贵州贵阳·期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答案】天空中挂着圆月
【详解】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指的是将一个复杂或冗长的句子缩减至其核心部分,即句子的主干,同时确保不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
分析句子可知,“深蓝的”是对“天空”的形容,“一轮金黄的”是对“圆月”的具体形容,都可去掉,故可缩句为:天空中挂着圆月。
32.(23-24六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分条填写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阅读好书有很多益处:一是可以 ;二是可以 ;三是可以汲(jí)取智慧……
【答案】 丰富知识 开阔视野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写出阅读好书的益处即可,围绕阅读好书的益处展开,从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以及汲取智慧三个方面来描述,如:阅读好书有很多益处:一是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个人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二是可以丰富情感,从书中体验到不同人物的喜怒哀乐,感受到各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三是可以汲取智慧……
33.(23-24六年级上·河南南阳·期末)夏天是悠闲的。夏天是有趣的。(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答案】夏天不仅是悠闲的,还是有趣的。
【详解】本题考查用关联词语合成句子。
第一句“夏天是悠闲的”和第二句“夏天是有趣的”之间是递进关系,所以选择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也……,不仅……还……”。
示例:夏天不仅是悠闲的,也是有趣的。
34.(23-24六年级上·河南南阳·期末)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答案】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儿报名。
【详解】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一是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去掉引号,冒号改为逗号。二是人称的变化: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根据语境将其改为第一人称“我”或第三人称“他”或“她”或者人名。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本句中,冒号改逗号,引号去掉,“我”改为“他”,“这儿”改为“那儿”。改为转述句后为: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儿报名。
35.(22-23六年级上·甘肃白银·期末)这个小姑娘勇敢、镇定、乐观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自暴自弃的我。(缩句)
【答案】精神鼓舞了我。
【详解】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的方法:1.去掉“的”字前面的词语。2.去掉“地”字前面的词语。3.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4.删去数量短语。5.句中否定词不要去。6.“着、了、过”和 “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7.抓住主干来缩简。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句。根据以上方法“这个小姑娘勇敢、乐观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自暴自弃的我。”压缩时去掉“的”字前面的词语“勇敢、乐观的”“自暴自弃的”,去掉“地”字前面的词语“深深地”,删去数量短语“这个”,句中否定词不要去,抓住主干来缩简,剩下“精神鼓舞了我”。
36.(23-24六年级上·重庆綦江·期末)任选下面的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行头 亮相 字正腔圆 跑龙套 科班出身
【答案】她是一位科班出身的戏曲演员,刚登台亮相,就迎来雷鸣般的掌声。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造句的能力。
行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包括盔头、靠、衣服、靴子等,是古代对戏曲服装的称谓,沿用至现代。也可用以泛称一切戏曲演出用具。
亮相:一种戏曲表演动作。主要角色上场时、下场前,或者是一段舞蹈动作完毕后的一个短暂停顿,采用一种雕塑的姿势,集中而突出地显示出人物的精神状态。
字正腔圆:(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中,形容演员发音吐字清晰准确,唱腔圆润流畅。
跑龙套:原指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科班出身:科班,中国旧时培养戏曲演员的场所。
任选两个词语造句,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即可。
如选“行头”和“亮相”可造句为:他身穿华丽的行头,刚一亮相就吸引了全场观众的目光。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