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茶馆
部编教材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在初中阶段,我们曾学习过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这篇小说的背景发生在鲁镇一家名为咸亨的酒店。酒店的顾客形形色色,其中包括并不富裕的短衣帮,他们在辛苦工作后,常在此借酒消愁,靠在柜台外站着喝酒。也有穿着长衫的顾客,他们则走进酒店内部,坐在雅座中悠然品酒,甚至点菜享用。然而,孔乙己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虽然身着长衫,却只能像短衣帮一样在柜台外站着喝酒。
课堂导入
这座小酒馆如同鲁镇市井生活的缩影,各色人物的汇聚展示了一个麻木、冷漠、残酷的封建社会面貌。酒馆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人物和现象,展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与此同时,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也是一个极富代表性的场所,聚集了三教九流的人物。茶馆里的各色人物的生活轨迹和命运变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性百态。通过茶馆这一特定场所的人物群像,我们可以洞察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变迁,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无论是酒馆还是茶馆,这些场所都是社会生活的缩影,通过其中的人物群像,我们可以深刻领略到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社会面貌的变迁。
课堂导入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老舍及写作背景,了解话剧常识。
梳理故事情节,把握矛盾冲突。
赏析话剧人物及艺术特色,探究主旨内涵。
了解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对于认识历史、理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介绍
老舍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语言大师和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享有世界声誉。他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然而,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他因遭受迫害而投湖自尽。尽管如此,他的作品仍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优秀话剧《龙须沟》使他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多产作家,涉猎多个文学领域。
(1899~1966)
代表作品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
中篇小说: 《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
短篇小说: 《柳家大院》、《断魂枪》 …
剧 本: 《龙须沟》、《茶馆》、《方珍珠》…
相关常识
话剧
剧本
以演员的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具有舞台性、直观性、综合性、对话性 等特点。
剧本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它属于戏剧艺术中的文学部分。剧本直接规定了戏剧的题材、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是戏剧演出的基础和依据。剧本的编写是戏剧创作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包括对话和舞台指示等文字表达,还涉及到场景布置、角色动作和表演细节等方面的设计。
相关常识
剧本组成部分:
①台词部分:这包括了台词对话、角色的独白、旁白以及唱词。这些都是剧本中角色所说的话,用于推动剧情发展,展现角色性格和情感。
②舞台指示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用于描述人物形象特征、心理活动、情感变化以及场景和气氛的描绘。此外,还包括对时间、地点、人物上下场和动作的详细说明,以及对灯光、布景、效果等艺术处理的要求。舞台指示是非言语性的描述,用于指导演员表演和舞台布景,以呈现出剧本中的情境和氛围。
相关常识
历史剧 · 纪实剧 · 儿童剧
独幕剧 · 多幕剧 · 短剧
古典主义戏剧 · 浪漫主义戏剧
喜剧 · 悲剧 · 正剧
按题材分类:
按剧作长度分类:
按创作方法分类
按矛盾冲突性质与人物命运的结局呈现出的价值取向分类
剧本分类
相关常识
幕,是戏剧作品和演出中的段落,按剧情发展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的变化、转换而划分。幕又可按情节发展的需要划分为场和景。
幕与场
戏剧冲突
戏剧受演出的时间空间条件限制,只有具有集中而强烈的矛盾冲突,才能吸引观众,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所以戏剧冲突时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
角色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演员虽未说出,但观众可以意会。
潜台词
创作背景
老舍先生曾表示:“茶馆是一个各色人物都会面的地方,一个大的茶馆就像是一个小社会。”这表明他对茶馆的理解非常深刻,认为茶馆是一个能够反映社会风貌的场所。在他的作品中,茶馆被描绘为一个能够容纳各种人物的地方,这些人物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背景。
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0
作品评价
现代文学家曹禺:《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现代作家王蒙:我认为《茶馆》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作品。作品的特点就是不煽情,语言平实、口语化,却最能表达深刻的感情,能让人落泪。
剧情梗概
在1898年,戊戌变法遭遇失败,时局动荡。一个初秋的上午早晨,位于京城繁华地段的裕泰茶馆新张开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满怀期待地坐在柜台上后面,准备迎接第一批客人。三三两两的旗人,在逛完公园、遛够了鸟儿之后,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谈论着最近的时局和家常。有两位茶客兴之所至,还唱着起了京戏,引得周围人驻足观看。另外几个茶客则围着坐在桌子边,专注地观赏瓦罐中的蟋蟀,享受着这份悠闲。茶馆中的墙壁上,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
第一幕
然而,常四爷却不顾“莫谈国事”的警告,偏要谈论国家大事。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的言论,不慎被特务宋恩子和吴祥子捕捉到,随即被投入监狱。这一幕暗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言论限制,人们因谈论敏感话题而面临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人物纷纷登场。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茶馆讨碗茶喝,暗示着社会的复杂性和人心的险恶。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茶馆,打算将康六的年仅十五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一个年过七十的庞太监为妻,这反映了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性的悲哀。与此同时,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茶馆,宣称要办工厂,搞维新。他的出现,象征着那个时代仍有人怀抱希望,寻求变革。
剧情梗概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小茶馆展现出一幅兵荒马乱、日益衰败的社会画面:常四爷出狱;康顺子母子逃出宫;拉皮条的刘麻子被稀里糊涂砍了头;两个逃兵想合娶一个老婆;
剧情梗概
第二幕
茶馆的生意日渐冷清,经营面积也逐渐缩小。尽管苦心经营并试图进行改良,但在“改良”尚未开张之际,接二连三的厄运便降临。特务、巡警和兵痞纷纷前来敲诈勒索,使得茶馆的处境愈发艰难。宋恩子和吴祥子这些人,也摇身一变成了军阀的走狗,给茶馆带来了更多的困扰和威胁。
剧情梗概
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局势混乱,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士兵在街头横行。裕泰茶馆已经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警示纸条数量增多,字体也写得更大。此时,康妈妈正计划前往西山寻找失散的儿子康大力。同时,由小刘麻子介绍来的小丁宝,作为女招待也走进了茶馆,与老掌柜展开了一段攀谈。
剧情梗概
第三幕
小刘麻子得意洋洋地向小唐铁嘴展示他精心策划的欺骗女性的卑鄙计划,毫无道德底线地寻求优越感。就在此时,受国民党党部雇佣的打手小二德子突然现身茶馆,意图抓人。庞四奶奶也不甘示弱,来恐吓王利发,想要他交出康顺子。这一系列的冲突与风波不断侵蚀着这个小小茶馆的安宁。更令人震惊的是,曾经包办满汉全席的知名厨师如今被迫在监狱里制作窝窝头,而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评书艺人如今只能为三个杂合面饼子钱而奔波。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无情地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面临被人霸占的危机。这个茶馆似乎成了社会现实的缩影,各种悲剧在这里交织碰撞。这个时代背景充满了动荡和变革,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沦丧,使得这些小人物的生活陷入困境。
剧情梗概
常四爷与秦仲义,这两位久违的客人相继走进茶馆,寻找昔日熟悉的老掌柜,共同回忆往昔,倾诉如今的不幸。他们的交谈充满了哀伤,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遭遇洒下纸钱。此时,茶馆内的灯光逐渐黯淡,仿佛与他们的心情相呼应,而茶馆外的阳光却在逐渐明亮,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希望与绝望并存。
剧情梗概
1.简要概括节选第一幕呈现了哪些内容,并讨论探究其深意。
可分析人物的身份、社会地位、语言、动作等,来找情节背后的深意。
(1)马五爷施威
(2)康六卖女
(3)常四爷骂洋货
(4)鸽子之争
(5)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6)秦庞交锋
(7)茶客对话
(8)庞太监买妻
(9)常四爷被抓
梳理情节
(1)马五爷施威
(2)康六卖女
(3)常四爷骂洋货
(4)鸽子之争
(5)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帝国主义的势力庞大)
(农村经济凋敝)
(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达官贵人精神的空虚)
(民族资本家兴起又渺茫)
探究深意
1.简要概括节选第一幕呈现了哪些内容,并讨论探究其深意。
(6)秦庞交锋
(7)茶客对话
(8)庞太监买妻
(9)常四爷被抓
(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朝的对垒)
(维新运动脱离群众)
(封建统治的荒淫)
(高压政策,言论不自由)
探究深意
1.简要概括节选第一幕呈现了哪些内容,并讨论探究其深意。
清末整个社会黑暗腐朽,不可救药。作者没有一句写政治,却通过人事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全貌。
①下层劳动人民:
王利发、李三、康六、老人、乡妇、小妞、康顺子
②有闲阶级:
松二爷、常四爷
③民族资本家:
秦仲义
④反动统治阶级的走狗:
二德子、马五爷、庞太监、宋恩子、吴祥子
⑤社会渣滓:
唐铁嘴、刘麻子、黄胖子
人物分类
2.试按照社会阶层给第一幕出现的人物归类。
①二德子和常四爷之间的冲突,揭示了戊戌变法失败后帝国主义横行、社会腐败混乱、流氓恶霸仗势欺人的社会环境。
②刘麻子和康六之间的冲突,庞太监和康六、康顺子父女俩的冲突,揭露了旧社会人吃人的黑暗本质。
③秦仲义和王利发之间的冲突,展现了封建小业主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思考问题
3.《茶馆》第一幕里有哪些冲突 请进行列举。
④庞太监和秦仲义的冲突,表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封建势力(守旧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⑤特务宋恩子、吴祥子和常四爷的冲突,预示了用尽压制、暴政手段的清政府在日薄西山之后必将被历史埋葬的命运。
思考问题
3.《茶馆》第一幕里有哪些冲突 请进行列举。
↑ 乱世底层商贩维生之艰难 ↑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概括其特征,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线索人物)
圆滑机灵: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善于应酬:“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 乱世底层商贩维生之艰难 ↑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概括其特征,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线索人物)
精明干练:在动荡年代经营茶馆,后来也曾试图改良以顺应时代,善于经营。
胆小自私:茶馆中的“莫谈国事”的规矩显示了他希望避免政治纠纷,专注于维持生计和自保的态度。当常四爷赏赐乡妇母女面吃时,他的回应“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反映了他对复杂社会现实的无奈和逃避,也揭示了他自私自利的一面。
↑ 晚清遗老中的正义爱国之士 ↑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概括其特征,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常四爷:正义爱国的晚清旗人
忧国忧民:看到刘麻子身上的洋货,他深感担忧,忧虑这些洋货背后流失的巨额银两。对于康六卖女儿的行为,他感到忧虑和困惑,思考乡村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会出现如此惨状。面对乡妇卖女儿的情景,他更是心生感慨,认为大清国的衰败已经无可避免。
↑ 晚清遗老中的正义爱国之士 ↑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概括其特征,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常四爷:正义爱国的晚清旗人
爱憎分明,敢作敢当:爱国的同时,痛恨洋鬼子和洋人的走狗,“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被宋、恩二人抓走时也坦言爱大清国,说“甭锁,我跑不了!”
↑ 晚清遗老中的正义爱国之士 ↑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概括其特征,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常四爷:正义爱国的晚清旗人
硬气仗义,有正义感:我严厉地批评二德子:“你享受着国家的俸禄,却未曾见你在战场上英勇冲锋!”接着,我斥责纤手刘麻子行事伤天害理:“你真的是心肠狠毒,竟然拉拢这种不义之事!”我同情那些遭受苦难、忍饥挨饿的乡野妇女和孩子们,于是我命令准备烂肉面来给他们吃。
缺乏谋生能力、留恋旧时代、无力适应新时代的晚清遗老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概括其特征,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二爷:懒散无能、善良却胆小怯懦的晚清旗人
懒散无能:爱鸟、爱表,悠哉度日。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
善良却胆小怯懦:心眼好,但胆小怕事。前面试着调节常四爷与二德子的争执,结尾也有常四爷解围,但最终也承认了“我听见了,他是说……”。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概括其特征,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二爷:懒散无能、善良却胆小怯懦的晚清旗人
缺乏谋生能力、留恋旧时代、无力适应新时代的晚清遗老
从整体剧情来看,他将全部的精神关注都倾注在鸟儿身上,即使自己面临饥饿,也优先确保鸟儿的食物充足。一谈及鸟类,他的精神便焕发。然而,最终他因无法维持生计而走向饿死。这一角色塑造了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形象,深刻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与没落。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概括其特征,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二爷:懒散无能、善良却胆小怯懦的晚清旗人
↑ 黑暗中的一道微光 ↑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概括其特征,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维新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
胸怀实业救国理想:他戏言收回房屋以兴办实业,怀揣梦想,志在通过创建大型工厂推动民族工业发展以振兴国家。他胸怀壮志,决心成就一番大事。然而,尽管他的努力与执着令人钦佩,但最终未能逃脱破产的悲惨命运。这一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民族资本家虽怀揣理想与抱负,但却难以摆脱社会环境的束缚。同时,也揭示了单纯依靠实业发展无法改变中国命运的现实。
↑ 黑暗中的一道微光 ↑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概括其特征,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维新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
敢于反抗:在于庞太监的交锋中,言语犀利,分寸不让,体现了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也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和成长。
— 刘麻子 —
说媒拉纤、拐卖人口赚昧心钱
— 宋恩子、吴祥子 —
封建势力的走狗,衙门的侦缉(特务),顺风倒的奸邪小人,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 唐铁嘴 —
麻农相士,算命骗人混吃混喝
↑ 一群社会底层的地痞无赖,反映出社会的畸形与病态 ↑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概括其特征,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通过描绘这些角色,作者生动展现了清末社会的各种面貌,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渗透和侵略,以及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败对农民和市民生活的破坏,揭示了社会黑暗的现实。这预示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已经悄然降临。
小茶馆大社会
潜台词是指在对话或文本中隐含的未直接表达出来的意义,这些意义虽未明说,但可以通过语境和语境中的线索推断出来。在戏剧中,潜台词是观众通过思考能够领悟出的未明言的语言。
潜台词
品读台词
这句话把马五爷的威势凸显出来,而这威势不过是依仗洋教的庇护,暗示当时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威风。
1
马五爷:“二德子,你威风啊!”
侧面交代了一个社会现实:清朝末年,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腐败,大量鸦片流入中国,腐蚀着中国人民的身体和灵魂。
2
王利发:“坐下!我告诉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
品读台词
常四爷言辞犀利地回敬对方,明里讽刺二德子,暗中指责腐败政府,一针见血,咄咄逼人。
3
常四爷:“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一种社会现象:农村破产,民不聊生。农民已经无法生存下去,只能靠卖儿卖女以维持暂时的生计。
4
康六:“那不是因为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了吗 一家大小要是一天能吃上一顿粥,我要还想卖女儿,我就不是人!”
品读台词
庞太监对那个被他买来的"妻子"毫无同情之心,在她身上看不到一丝人性的温暖。他视她为一件活着的玩物,肆意挥霍自己的欲望,毫不顾及她的感受。他的行为举止充满了荒淫无耻、狠毒奸诈,毫无人性和同情心。他对弱者的残忍和不尊重,再次彰显了他的恶劣本性,是一个毫无道德底线和人性关怀的恶人。
5
庞太监:“我要活的,可不要死的!”
这是一句典型的一语双关的台词,它既表示一局棋已经下完,也更点明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封建社会已经走到尽头。
6
茶客甲:“将!你完啦!“
品读台词
《茶馆(节选)》生动地描绘了裕泰茶馆里各色人物的活动,通过众多角色的对话,展现了戏剧冲突和人物与时代的矛盾。作者以细致入微的笔触,揭示了戊戌变法发生与失败的前因后果,描绘了帝国主义扩张渗透、流氓地痞横行、农民破产、宫廷生活腐败荒淫等社会现实。同时,作品还描绘了爱国者横遭迫害的悲惨命运。这些描写不仅反映了晚清社会的真实图景,还深刻地揭示了晚清统治的必然败亡命运。
总结主旨
在茶馆的一角,四个边缘人物围绕着茶馆唱起了送葬词,撒着纸钱,念着“四角的边夫,本家赏钱,一百二十吊”。他们口中的这些词句,似乎是在为自己死后准备一些钱财,然而实际上,他们是在以这种方式表达对这个残酷社会的抗议和不满。飘散的纸钱与茶馆中“生意兴隆”的招牌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社会的荒诞与不公。老掌柜脸上的皱纹和两鬓白发,以及茶馆的破烂不堪,都映射出这个时代的残酷现实。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埋葬着这个无法让人活命的世道。
风儿吹,纸钱飞,百年老裕泰在掌柜点燃的纸钱里化成了灰。
曹禺曾称赞《茶馆》第一幕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对于这“罕见”,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剧手法,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对事件与情节的处理。
你赞成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曹禺
赏析艺术特色
老舍先生在编剧上并不追求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更加注重刻画人物和反映社会风貌。他致力于让每个角色都能够自如地表述自己的故事,同时这些故事又与时代紧密相连。对于无关紧要的人物,他能够灵活地处理,使他们随时出现和离开,不影响主线的发展。这种编剧方法,偏向于散文化的形式,不追求戏剧的曲折和冲突,而是更注重通过人物和情节来展现社会的真实面貌。这是老舍先生独特的编剧创举,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性的真实写照。
观点一:
采用了独具一格的编剧方法。
赏析艺术特色
《茶馆》这一作品巧妙地利用茶馆作为一个三教九流的聚集地,展现了各色人物的汇聚。这种设置出现了两个在世界戏剧史上的独特情形:其一,人物数量众多,第一幕中就有二十多个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台词和个性;其二,人物背景多样,从宫廷内的太监总管、家道殷实的民族资本家、吃洋饭的恶霸,到卖女儿的农民、卖耳挖勺的老人、被迫卖亲生女儿的乡妇,涵盖了广泛的社会身份和阶层。这样的设置使得《茶馆》能够在同一舞台空间内,最大限度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展现出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观点二:
“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独特巧妙。
赏析艺术特色
老舍先生极为擅长挑选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和让人物出彩的情节。在设定第一幕的时代背景为戊戌变法失败后,顽固派取得的所谓“胜利”显得腐朽不堪时,他巧妙地通过“太监娶媳妇”这一情节进行展现。庞太监的角色充分展现了顽固派的腐朽与荒谬。同样,马五爷虽然早已存在于茶馆之中,但老舍先生却安排他在揭示社会现实的关键时刻——二德子动手时出场。马五爷简短几句对话,便让二德子的嚣张气焰瞬间熄灭,同时也隐喻了旧社会人民所承受的帝国主义压迫,如同沉重的“大山”。通过这些精心挑选的情节和角色互动,老舍先生生动地展示了社会的矛盾与冲突。
观点三:
事件与情节巧妙结合。
赏析艺术特色
在呈现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没有统一的情节主线,也没有一个中心人物贯穿始终。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轨迹和故事,这些角色如同拼图中的一片,各自在舞台上展示着他们的生活和情感。一个个情节如同镶嵌在画卷中的宝石,随着剧情的推进逐渐展开,呈现出社会生活的一个横截面。虽然人物众多,但大多各自独立,彼此之间的联系相对单一,每个故事都有其独立性。这种结构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元,同时也展现出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艺术特色
①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全剧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但每个小故事小矛盾又不约而同指向时代与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展现不同阶层的人们的生存状态,都在为主题服务。
艺术特色
②特殊的戏剧冲突
王利发问道:您担心什么呢?面对众多的交易,您的手指甚至比我的胳膊还要粗壮。作者将讽刺批判黑暗社会与浓厚的爱国热情、对普通百姓的同情结合在一起,在轻松的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以幽默的方式表达,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发思考。
艺术特色
③充满幽默的语言风格
1.你外边蹓蹓吧。
2.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了。
3.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4.尊家吃着官饷。
5.我可眼拙,没看见您!
6.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7.也甜不到哪儿去,弄好了,赚个元宝。
8.我老觉乎着咱们的大缎子,川绸,更体面。
艺术特色
④京味儿语言
9.您怎么这样闲在。
10.嗻。
11.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
12.改天过去给您请安。
13.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逗嘴皮子。
14.呵,我的老爷子!您吉祥!我等了您好大半天了!
15.得!不管怎么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
艺术特色
④京味儿语言
《茶馆》描述了从戊戌变法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历程,深入人心。那么,在建国后的时代,“裕泰茶馆”这一公共空间中可能有哪些新的故事上演呢?它作为一个历史与文化的交汇点,又会有哪些变化?关于这些话题,让我们与同学交流想法并进行续写。但在续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探讨更多关于社会变迁、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裕泰茶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等方面的新内容,以便更好地展现时代的变化和历史的脉络。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