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与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程标准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原因)
01
第二次世界大战
(局部战争→全球战争)
02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
03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01
——二战的原因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二战原因
法西斯含义
1.法西斯势力的兴起
法西斯,拉丁语fasces的音译,本义是"束棒",是把多根粗细不一的木棍绑在一起,中间插一把斧头。束棒捆在一起寓意:个体服从集体;斧头是用来处死罪犯。法西斯在古罗马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
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二战原因
1.法西斯势力的兴起
阅读教材,梳理法西斯势力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的兴起
①意大利:
1919年,意大利成立的“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
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
②德国:1920年,希特勒组建“纳粹党”----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③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人订立密约 --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德国纳粹党的极端民族主义则深深植根于种族主义,宣扬雅利安种族是对人类进步做出显著贡献的唯一民族,理应统治世界,而把犹太人和斯拉夫人都视为劣等民族。
纳粹党极力宣扬民族社会主义与反犹主义,唤起德国人对马克思主义者和犹太人的刻骨仇恨,同时竭力宣扬种族优劣论、个人独裁论和生存空间论,为其国土扩张和战争政策制造理论根据。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二战原因
德国是19世纪下半叶,由普鲁士容克贵族(贵族地主)通过“铁血”政策的王朝战争道路统一起来的。因此在整个德国社会中培育起 一种对武力和战争的崇尚,对民主和人道的蔑视,对权威和独裁的膜拜,对强权和扩张主义的信奉。
凡尔赛和约强加于德国头上的割地、赔款和解除军备的条款,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容克资产阶级的帝国主义基础,却严重伤害了德国民众的民族自尊心。
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了隐患(历史原因)
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二战原因
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 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经济危机激化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这场空前迅猛而严重的经济危机,它既推动德意日,从对内加强专制统治和对外武力扩张以寻找出路;同时也削弱了英法美的反应能力和行动意志。两者的结合,就规定了这两类国家在30年代国际危机中的攻守态势,以及通向新战争之路的特点。
导致了国际关系的恶化(直接原因)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3.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①亚洲: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②欧洲:1933年,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1933年希特勒担任德国总理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主要原因)
面对大危机,各国如何应对?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二战原因
4.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齐世荣《绥靖政策研究》
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侵略气焰
在亚洲,面对九一八事变,英法操纵的国际联盟却荒谬地把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等同对待,拒绝制裁日本。在非洲,面对意大利发动的侵略战争,国际联盟却拒绝将石油包括在禁运物资中。
在欧洲,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把该国领土割让给德国的《 慕尼黑协定》,换取希特勒的“和平保证”。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顶峰:1938年慕尼黑阴谋
含义
一下飞机,张伯伦就得意地宣称:“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
温斯顿·丘吉尔则评价: “让你在战争与耻辱之间作一抉择,你选择了耻辱,而你将来还得进行战争。”
志得意满的张伯伦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二战原因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
直接原因
【总结归纳】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了隐患
历史原因
英法绥靖政策、美国中立法案、苏联避战自保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主要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尖锐
根本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
02
(局部战争→全球战争)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局部战争
烧杀抢掠的意大利军队
②非洲: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①亚洲:
1931.9.18
沈阳 九一八事变
1937.7.7卢沟桥事变
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标志二战在亚洲爆发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939年 9.1 德国闪击波兰不宣而战
9.3 英法对德宣而不战,随后西线出现“静坐战”。
后续结果 苏联出兵波兰东部。
华沙沦陷,波兰灭亡。
1940年 4月 德国攻陷挪威、丹麦
5月- 6月 德国逼降荷兰、比利时;
突进法国(敦刻尔克撤退)
6.22法国投降
7月- 9月 不列颠之战(德国“海狮计划”失败)
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为以后盟国反攻保存实力
德国侵略第一次未得逞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3.全球阶段
德军突袭苏联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01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02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942年1月,美、苏、英、中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联合国家宣言》的26个签字国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 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重大转折战役
1943-1945年的欧洲、北非战场示意图
二战期间的亚太战场示意图
1942年6月
阿拉曼战役
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中最大的转折点)
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役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5.胜利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9,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1941.6,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成为抗击纳粹德国的主要战场
1941.12,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 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1942.6中途岛战役
(太平洋战场)
1942-1943年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折点)
1942.1《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942年阿拉曼战役
1945.9.2,日本
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二战结束
1945.5.8, 德国投降
欧洲战场结束
1943年5月,
非洲战场结束
1944.6 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德军处于两面夹击之中)
亚洲战场
欧洲战场
非洲战场
日本侵华战争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1935年意大利
入侵埃塞俄比亚
局部阶段
全面爆发
全球阶段
战争转折
战争结束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03
——雅尔塔体系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是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
重申雅尔塔会议精神;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版图;英法美苏分区占领德国;审判罪犯,肃清法西斯主义;成立联合国。
苏美英
苏美英
中美英
开辟第二战场;战后处置德国;成立国际组织;
巴尔干、法国、远东、芬兰以及波兰疆界等问题。
日本所窃中国领土归还中国,是战后处理日本问题和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重要法律依据。
苏美英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
1.雅尔塔体系
含义:二战中后期,同盟国在雅尔塔等地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① 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
德国领土变化与分区占领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
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开罗宣言》
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
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日本归还侵占中国的领土,承认朝鲜独立;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
② 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纽伦堡审判
东京审判
同为战争罪犯,纳粹德国的汉斯 弗兰克在临刑前忏悔:“千年易过,德国罪孽难消。”日本的东条英机却在就刑前高呼“天皇陛下万岁!”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
③ 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④ 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⑤ 成立联合国。
苏联的利益比例 协定草案 最后方案
匈牙利 50 80%
南斯拉夫 50% 50%
保加利亚 75% 80%
罗马尼亚 90% 90%
希腊 10% 10%
巴尔干“百分比协定”
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对1904年由于日本背信攻击(日俄战争)所受侵害的帝俄旧有权利,应予恢复如左:
(a)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俄;(b)维护苏俄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c)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俄的优先利益。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千岛群岛让与苏俄。
——《雅尔塔协定》
大国强权政治
1.雅尔塔体系
② 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① 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
2.维护工具——联合国
1945年10月24日
成立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宗旨
五大常任理事国“大国一致”的原则
原则
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作用
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些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
——《联合国宪章》
铸剑为犁
打结的手枪
相比于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联合国安理会“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
3.对雅尔塔体系的评价
结合教材,评价雅尔塔体系
国际格局的演变:从欧洲中心→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积极
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消极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
探究:阅读材料,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
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同样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的烙印。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定都包含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展开了国际政治中不断增长的民主化趋势。......雅尔塔体系中包含美苏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和平秩序方面,展示了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走向更加民主化的前景。
——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
相同:都根据一系列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而确立,
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并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
不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主宰,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
国际秩序更加民主化。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
体现意志
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国际格局
协调关系
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
国际格局
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国的崛起而破产
建立基础
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
不同点
相同点
①都是在原有的世界体系被破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都是根据一系列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并且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
体现了美苏两个国家的意志
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两个战胜国间的妥协
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
随堂练习
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②“(八日)彼得格勒戍军与劳动社会己推翻克伦斯基政府(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③“(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④“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德国军队将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
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有其共同特征,即
A.四大帝国土崩瓦解 B.战争罪犯受到国际审判
C.世界形成两极格局 D.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进展
B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与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