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15 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程标准】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纲要下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1721—1917年
1917—1922年
1991年至今
1922—1991年
俄罗斯
苏维埃俄国(苏俄)
俄罗斯帝国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时空观念】
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都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
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
请问: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是偶然发生的吗?
讨论
问题:十月革命的发生到底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看下面几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陷在水深火热中的俄国人
材料一:
……傍晚时分,太阳落山了,它的血红的余光照在家家窗户玻璃上面,疲倦而忧伤地闪耀着。工厂从它石头般的胸膛里,将这些人抛掷出来,好像投扔无用的矿渣一样。
他们,面孔被煤烟熏得漆黑,嘴里露出饥饿的牙齿,沿着大街走着。……工厂吞食整整一天的时光,机器从人们的筋骨里榨取了它所需要的力量。一整天的时光就这样毫无踪影地从生活中消失了,他们却向自己的坟墓又走近了一步。
——节选自高尔基《母亲》
如果你是这其中的一个工人,你甘心就这样一步步走向坟墓么?
(图2)穷人在施粥棚内勉强果腹
(图1)上流社会举行的豪华酒宴
现实是如此残酷
革命领袖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告诉工人,他们是财富的创造者,他们可以改变现状。
(图2)穷人在施粥棚内勉强果腹
(图1)上流社会举行的豪华酒宴
现实是如此残酷
材料二: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外国资本。据统计,1900年,俄国全部股份资本的47%以上是外国资本。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业的总投资达10亿卢布,几乎控制了当时俄国所有最重要的工业和金融业部门。俄国的资本家们受到西方资本家和沙皇统治的双重压榨。
如果你是当时俄国的资产阶级,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材料三:
1916年底,前线俄军尚有20多万士兵连步枪都没有,只能几个人合用一支,屡屡吃败仗。最糟糕的是,士兵们不知道这战斗是为谁而战,既不是为了国家的安全,也不是为了世界和平,
1917年春,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近一半被强征入伍,使得农田荒芜、交通不畅,造成粮食供应紧张,首都彼得格勒的存粮只够维持一个月。
如果你是前线的俄军之一,你会愿意继续战斗下去吗?
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民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值的42.1%。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资本主义经济实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西方列强,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和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矛盾尖锐。
悲惨的农奴生活
2、政治基础:沙皇专制统治,一战影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一、革命前夜的“火星”——列宁主义的形成
(一)背景:
1、经济基础:19C末20C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但落后于西方列强;
3、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不断壮大,受(资+封)双重压迫,有很强的革命性,展开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4、思想和组织基础: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党成立,列宁主义诞生
5、群众基础: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学习聚焦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在资本主义薄弱的国家单独取得胜利
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资本主义最发达、无产阶级数量最多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实现,然后带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实现,当然寄希望于英国、法国、德国等。
——马克思《国家与革命》
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②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③“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④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对帝国主义的认识
对俄国的国情认识
“一国胜利论”
建立政权的方式
①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
③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分析列宁主义内容与马克思主义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在发达的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②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二、革命的火焰——十月革命的胜利
1917.03
1917.04
1917.07
1917.11
二月革命倒沙皇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两个政权并存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工兵代表苏维埃
材料7:政府不愿意结束战争……同时,政府拒不接受工人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也不实施土地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1.7攻占冬宫
11.8建立苏维埃政权
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材料7: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受到了工人、士兵和水兵的热烈欢迎。在演讲的时候,喊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社会主义万岁”
材料8: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国内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没收地主土地,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成立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列宁《四月提纲》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领导 工兵代表苏维埃 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目的 推翻沙皇专制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结果 两个政权并存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二、革命的火焰——十月革命的胜利
(三)意义:
1、对社会主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新和谐公社”蓝图
1848年《共产党宣言》
1871年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攻打冬宫
社会主义的完善
由空想到科学
由理论到实践
由理想到现实
二、革命的火焰——十月革命的胜利
(三)意义:
材料9: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列宁同志清扫地球》
2、对帝国主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材料10:十月革命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还“深刻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
3、对世界: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
三、燎原之火——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材料11: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惧怕社会主义革命蔓延的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国内反革命叛军
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三、燎原之火——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18-1924):
1918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
目的
内容
结果
十月革命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P91第2段)
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实行余粮收集制
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
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材料12:
土地属于我们,
面包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我们,
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
木材却属于你们;
打倒列宁和马肉,
恢复沙皇和猪肉。
——1920年苏俄民谣
①保证内战的胜利;
②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
经济和政治危机。
三、燎原之火——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内战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战时共产主义”这种权宜制度,于是它立即被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常的征收。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的经济也已陷于瘫痪状态,这主要是由于1914年至1921年间接连不断的战争。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的3000万吨。最大的灾难是1920年和1921年的全国性旱灾,他造成了俄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内战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符合俄国当时的国情
(2)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月)
①背景: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18-1924):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应战时需要的非常措施,但它不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三、燎原之火——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18-1924):
1918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3 新经济政策
背景 十月革命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
目的 把有限的力量集中保证战争的胜利
内容 实行余粮收集制 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 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结果 ①保证内战的胜利; ②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 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战后的
经济和政治危机
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①实行粮食税
②允许私营企业一定程度的发展
③以租让制引入外国资本
①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
②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三、燎原之火——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
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苏联的共产主义》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
公有制
计划经济
按劳分配
取消商品贸易
+
+
+
=
社会主义
生产力高度发达
三、燎原之火——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18-1924):
1921.3 新经济政策
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战后的
经济和政治危机(P91第3段末尾)
目的 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内容 ①实行粮食税
②允许私营企业一定程度的发展
③以租让制引入外国资本
结果 ①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
②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特点: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实质: 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三、燎原之火——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二)苏联成立:
1922年12月,由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成立,到1940年最终形成了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领土面积世界第一的大国。
1924年列宁逝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接力棒交到了斯大林手中。
三、燎原之火——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三)斯大林时期——“苏联模式”(1928-1953):
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机器工业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而苏联基本上还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设备的落后农业国。
材料13: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斯大林
1、措施:
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三、燎原之火——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三)斯大林时期——“苏联模式”(1928-1953):
社会主义工业化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集体农庄
指令性计划经济
一五计划(1928-1933)
二五计划(1933-1937)
三、燎原之火——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三)斯大林时期——“苏联模式”(1928-1953):
2、表现: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苏联模式
①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
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②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超过了英、法、德三国,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名次 1928 1932 1937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电力 10 7 4 3 2
煤 6 4 3 4 3
钢 5 5 4 3 3
材料3:20 世纪30—50年代,苏联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成了以“斯大林模式”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吴恩远:《关于“苏联解体教训”一些流行观点的反思》
3、评价
材料2: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全球通史》
材料1: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丘吉尔评价斯大林
合作探究:分析材料,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③开创了新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为其他国家和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提供借鉴。
①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
材料4:在很长时期内,斯大林模式被很多落后国家的人民当做振兴国家和民族的样板。——陈怡《斯大林模式与执政党的现代化》
②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
3、评价
合作探究:分析材料如何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影响苏联的发展。
坡脚的巨人
轻重失调成顽疾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
思考探究
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
列宁主义
毛泽东
思想
邓小平
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
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平崛起,以民为本
时空坐标
1903
1917
1918
1921
1922
1937
苏联成立
苏联宣布基本实现
「工业化」
布尔什维克党建立
列宁主义诞生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施
新经济政策
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