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08 16:0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n
长泰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年下学期月考
历史科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右图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C.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出现
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引文反映出来的信息正确的有( ) ①耕的是“王田” ????????? ②纺的是棉布 ③反映出“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④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③
3.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著作《便民图纂》记载:“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这反映了当时该地( )
A.农民生产生活的艰辛?????????B.私营纺织作坊的兴起
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男女分工的蚕桑生产
4.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分封制的瓦解???? B.铁农具、牛耕的使用
? C.各国的税制改革?? D.小农经济的出现
5.下列关于土地兼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是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
B.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收入  C.土地兼并的加剧使自耕农纷纷破产,两极分化激烈,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D.历代统治者都严格禁止土地兼并
6.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7.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8. 2013年3月22日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首访俄罗斯,并对非洲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此行,他们的穿着引起服装界的轰动。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服装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丝国”称号
B.唐代的缂丝技艺使服饰极具艺术神韵
C.元代棉纺织技术的推广使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D.明代前期棉布的流行使其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9.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
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10.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 )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发展
11.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A.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定时一聚的庙会夜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12.“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 )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形成区域性大商帮 D.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13.《史记·货殖列传》载:“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这反映了司马迁(  )
A.主张农工商并重?????????B.主张“工商食官”
C.坚持 “重本抑末”????????D.肯定“重义轻利”
14.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 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15.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 )
A.中国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中国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 D.中国大力发展陆路交通????? ??
16.梁启超在谈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郑和下西洋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方的航海技术远比中国先进 B.明朝的国力已远远落后西方国家
C.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决定的 D.中国人热爱和平、西方人热衷海外殖民
17.西方学者认为,明中期以来,中国占有世界市场一半左右的白银,它们大多来源于向西方出口商品,而欧洲的白银则主要来自美洲殖民地。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有( )
①新航路开辟 ②西方对中国商品的需求
③闭关政策防止了白银外流 ④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8.《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记载:“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的,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这最有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是(  )
A.直接促成新航路的开辟 B.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必要条件
C.促使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D.刺激了欧洲人到东方的“寻金热”
19.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0.如果为右图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应是( )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发展”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民族工业的春天”
21.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
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
影响是(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22.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他所说的“没有前途”, 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
23.“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 计。”此材料说明对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
24.中国近代企业之“近代”的实质性含义是( )
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B.受企业利润的刺激而兴办
C.以机器生产取代传统的手工业 D.由私人投资兴办
25.1914-1918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 )
A.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产品大量出口
26.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任务
C.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D.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27.观察右图宣传漫画,它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运动中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28、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 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 土地私有,自负盈亏 D 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
2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最重要的进步作用在于
A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局面 B消灭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C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0.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
A. 改变单一集中的模式 B. 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
C. 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 D. 改变所有制形式
选择题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南宋范成大的《缫丝行》
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
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
材料二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乾隆)《苏州府志》卷3
材料三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卖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五 由于海疆屡生事端,清廷又封锁了海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决定取消其他贸易口岸,只允许广东一口通商。 ——《中华文明史》第4卷
请回答:
材料一的诗歌描写了中国古代哪一种经济模式?(1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二概况明代后期苏州地区丝织业出现的新现象。(不得摘抄原文,4分)这些新现象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本质变化?(2分)
(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和材料五,概况分析明清时期阻碍材料二反映的新生产方式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32.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状况示意图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被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沿线导致较大的发展。 ——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4分)导致唐宋城市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6分)
33.(12分)读图学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莫高窟 “耕作图” 陕西剪纸男耕女织
(1)请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2分)
材料二
(2)从图中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2分)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
(3)材料三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分)它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
材料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民族企业发展过程有什么特点?(2分)
长泰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年下学期月考
历史科试题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B
D
C
B
D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A
D
B
C
D
D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A
D
A
C
C
C
D
D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模式:小农经济(或自耕农经济)。(1分)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经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规模小。(任写3点即可得3分)
(2)现象: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丝织业兴起;出现了早期资本家(机户)和早期雇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本质变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分)
(3)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苛政重税,影响商品的流通与商业资本的积累; 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闭关”政策),造成中国长期与世隔绝,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6分)
32.(1)特点:城市布局由相对固定到突破市坊界限,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出现夜市;(2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1分)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1分)
原因: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和城市生活迅速发展的需要。(2分)
(2)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色彩。(3分,每点1分)
影响: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的基地;加剧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3分,每点1分)
33(1)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2分)
(2)新现象: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或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两项写一项即可,不写“萌芽”两字只能得分一半);(2分)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3)原因: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自然经济;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3分)
不同:古代手工业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2分)
(4)发展缓慢、曲折;在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出现了两个发展高潮。(任答1点即可的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