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情景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情景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3 14:5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下期六年级语文期末情境试卷
(总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温馨提示:请认真审题,细心答题,注意卷面整洁
寒假期间,学校号召六年级全体学生进行“向名人致敬”的主题实践活动,激励学生追求卓越和非凡成就,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学生设计了介绍名人成就、欣赏名人作品、讲述名人故事等一系列活动方案,请你跟随他们一起沉浸式体验,从中有所收获。
1.下面是小明所写发言稿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语境和所给拼音,正确规范地书写词语。(5分)
2.根据语境,填写和画线词语同类主题(与戏曲有关)的词,将小红所写的活动介绍补充完整。(3分)
小艺同学的普通话讲得____________,安排活动有板有眼。她不仅是本次主题实践活动的主持人,还负责为活动作讲解。她专程请来_____________的王老师给她作指导,她期待自己作为压轴出场的解说词,在活动当天能有一个精彩的_____________。
3.为了参加本次活动,同学们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请你根据要求帮忙筹备。(18分)
(1)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字义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悬涯 烟渚(水中的陆地) B.惟妙惟俏 两山排闼(小门)
C.瘦削 志在太山(心志) D.五音:指宫商角徵羽 拊掌大笑(摸)
(2)小军打算选取一些革命英雄的事例进行演讲,下面不符合主题的是( )(2分)
A.瞿秋白宁死不屈 B.江姐英勇就义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海娃送鸡毛信
(3)下面是小莉演讲稿中的部分内容,读一读,找出其中的语病,并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进行修改。(共有四处)(4分)
语文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海伦·凯勒传”,感触很多,谁能相信一个双目失明、
双耳失聪的女子能掌握法、德等五种英语呢?谁能相信她果然能取得那样惊人的成就呢?
(4)准备的资料中涉及到很多文言诗词,请你填写完整。(10分)
【走进祖国山水】蒙古大草原上:那些小丘线条是那么_________,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__________那样,到处__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奔涌的黄河岸:“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风雨变幻的西湖边:“______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走近诗人生活】伯牙与子期为友:伯牙鼓琴志在太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________”。子期死,伯牙以为______________。孟浩然与故人交好:“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湖阴先生与山水为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欣赏下面四幅书法作品,完成后面习题。(7分)
(1)根据书法家各自运笔特点来辨别一下,他们的作品各是哪一幅?(填序号)(3分)
王羲之( ) 柳公权( ) 颜真卿( ) 欧阳询( )
(2)请仔细欣赏四幅书法作品,选出不同于其他三幅的一项( )(1分)
(3)这四幅书法作品中,你更喜欢哪一幅?请你简单赏析一下。(提示:可以从字形、用笔、结构、笔画、整体等方面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原市文瀛公园始建于明、清时期,面积11.9万平方米,位于迎泽大街东段、五一广场西北面。园内有状元桥、辛亥革命旧址、孙中山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寒假里,小明和同学们计划前去参观研学,请你帮他们设计方案。(4分)
上图交城县至太原火车站往返车次表。
小明家住在交城,计划和同学们去文瀛公园一日游,他们怎样乘车往返合适?把你的建议写在下面,并说明理由。
乘车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有关俞伯牙和钟子期的两则故事,完成练习。(13分)
(一)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①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②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④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⑤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注释】①同“猝”,突然。②霖雨:连绵大雨。③操:琴曲的一种,曲调凄凉。④辄:就。⑤夫:文言指示代词,表示“这样的”意思。
(二)
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他的墓前悼念他,留下了下面的话: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póu)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1)【资料衔接】伯牙是春秋时期人,他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人们称他的音乐为“_____________”,你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形容乐曲高妙。(填成语)(2分)
(2)【字词理解】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①钟子期辄穷其志( )
A.即,就 B.总是 C.古代车厢的左右两板
②江边曾会君( )
A.君主 B.君子 C.这里指锺子期
③此曲终兮不复弹( )
A.终于 B.终归 C.结束
(3)【角色体验】走近伯牙和子期的内心,理解画“_____”句子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信息提取】用“ ”画出最能表现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句子。(2分)
(5)【问题探究】文中能够说明“此曲终兮不复弹”“子期不在对谁弹”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6)【个性感悟】读了伯牙在子期墓前写的话,你体会到或者明白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开展“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到以下材料,请认真阅读文章,试着“走近他,读懂他”。(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材料三】
“囚首垢面①而谈诗书”这是古人的一句成语,拿来转赠给鲁迅先生,是很恰当的。
他对于衣服极不讲究,也许是一种反感使然。小的时候,家人叫他穿新衣又怕新衣弄污,势必时常监视警告,于是坐立都不自由了,因此他宁可穿得坏些。方便的时候,譬如吃完点心糖果之类,手边如果没有措布,他可以很随便地往身上一措。
他对于幼年穿新衣的不自由给予深刻的印象,所以对于海婴的衣着,穿了之后,是不愿意叫他当心的。如果他的小手也揩在身上,那算是和父亲学样,满不在乎的,就算我在旁边看到觉得不舒服,也不好干涉,这时我被完全孤立了。
他处理他的书籍文具,似乎是比生命还看重,看看他的衣身,是不会想到这样一个相反的对照的。比如书龌龊②了,急起来他会用衣袖去揩拭,手不干净,也一定洗好才翻看。书架的书,是非常之整齐,一切的文具用品,是他经手的,都有一定的位置,不许放乱。他常说:“东西要有一定的位置,拿起来便当,譬如医药瓶子,换了地方,药剂师是会犯配错药的危险的。”在北京时,他小小的寝室,经常也是会客时怕人家随手翻乱他的书,所以爱好欣赏些的,总是藏在较妥。但是如果海婴来抢他看开的书,或翻弄他的图画书,他却从未阻止过,至多叫我在旁边帮忙照料,让他看完才收好。
【注释】①囚首垢面:形容久未梳头和洗脸,像囚犯的样子。②龌龊:不干净;脏。
(1)在搜集鲁迅的资料时,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同学们采用了一些阅读方法。以下不能提高阅读效率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查看活动的主题,寻找需要的文章。
B.看一篇比较长的文章,可以通过关键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C.为了了解鲁迅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可以重点阅读他的小说及相关评论。
D.鲁迅的文章中有些词语比较难懂,阅读时,一定要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
(2)在查找资料的时同学们遇到了一些障碍,请你协助补全材料一中人物档案卡。(3分)
(3)初读感知,梳理作品信息。(7分)
①【整体感知】请根据文章内容,为材料二和材料三各拟一个小标题。(2分)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梳理信息】鲁迅先生对待衣服和书籍的态度是怎样的?表现在哪些方面?阅读文章,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5分)
(4)深入研读,走近鲁迅先生。(6分)
①【评价鉴赏】材料二画横线的句子是对鲁迅先生的______________描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思辨表达】读材料三第4自然段画“ ”的内容,鲁迅先生前后态度明显不同,这样写是否矛盾?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鲁迅先生是本厚重的书,我们还可以借助哪些资料读懂他?请至少列举两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人的成长历程中充满酸甜苦辣。在我们的成长路上,也无时无刻不在体会着这人生五味。请选择一味,把你成长历程中的一件事写下来。(30分)
要求:1.题目自拟,不少于550字。2.围绕中心意思写具体。3.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你所感受到的独特的成长的味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