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20 狼
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好心救它,却险些被它吃掉,幸亏得到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新课导入
1.初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与和句式,活学活用。
3.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学习目标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代表作有《聊斋志异》等。《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多以鬼狐故事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露作者的思想。
作者简介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此题下共有三则故事,这里选的是第二则。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屠户杀狼的智慧。
文体常识
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志怪,就是记录怪异。志怪小说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要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唐朝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志怪小说的代表之一。
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托名)的《神异经》、张华的《博物志》;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班固(托名)的《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三国时魏文帝曹丕的《列异传》(旧题)、东晋干宝的《搜神记》、葛洪的《神仙传》、陶潜(托名)的《后搜神记》等。
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
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
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西楚霸王
——项羽
郭沫若先生曾为蒲松龄题写一副对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对蒲松龄给予极高的评价。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共有文言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聊斋志异》代表蒲松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缀 窘 苫 蔽
弛 眈 瞑 隧
尻 黠
zhuì
jiǒng
shàn
bì
chí
dān
míng
suì
kāo
xiá
字音识记
一词多义
止
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意
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仅,只
停止
这里指神情、态度
想
敌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前
恐前后受其敌
狼不敢前
攻击
敌方
前面
向前
字词积累
词类活用
洞:名词用作动词,指挖洞。 “一狼洞其中”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似的。 “其一犬坐于前”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省略宾语:
①“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
②“一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省略句
文言句式
2.省略介词:
①“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
②“一狼洞其中”中也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
③“屠乃奔倚其下”中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
3.省略主语:
①“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①“投以骨”,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以骨投”。
②“意暇甚”,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意甚暇”。
③“身已半入”,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身已入半”。
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而两狼如故之并驱”。
倒装句
屠户
狼
狼
狼
狼
理清故事情节
在下面的箭头里填上一个动词,概括故事情节。
遇
惧
杀
御
整体感知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仅,只
连接、紧跟
很
译文: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文本翻译
译文: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跟从
又,再
一起
跟原来一样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处境困迫,为难
担心
攻击
看,视
堆积柴草
覆盖,遮盖
于是
解除,卸下
凶狠注视的样子
译文:屠户很窘迫,担心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一会儿
径直
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时间长了
闭上眼睛
神情很悠闲
突然
用
杀死
正
想要
挖洞
从通道进入
屁股
假装睡觉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译文: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这只狼杀死了。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狡猾
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一会儿
课文在第1段中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记叙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第1段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险,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后文写屠户与狼的斗争做了铺垫。
课文解读
时间:晚 人物:一屠,两狼
地点:途中 事件的起因:一屠晚归,两狼缀行
四要素
阅读第2段,小组讨论后回答下面问题:
(1)面对危险,屠户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表现了屠户怎样的心理?
缓兵之策:把骨头丢给狼吃
屠户心理:害怕、侥幸。
(2)第1、2段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体现在哪?
狼的特点:凶恶贪婪
体现:缀行甚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并驱如故。
第3段具体分析:
(1)找出描写屠户心理的句子。
(2)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3)说明屠户已果断做出怎样的选择?
(4)狼的表现呢
(5)说明狼的想法怎样?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抵御狼
眈眈相向
不甘罢休
第4段具体分析:齐读第4段后,请用原文回答
(1)两狼的计谋:
(2)前狼假寐的姿势:
(3)前狼假寐的神态:
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径去,一狼假寐 (前后夹击屠夫)
(4)前狼假寐的目的:
(5)后狼径去的目的:
(6)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诱敌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阴险狡诈
(7)请结合说出屠户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户的什么特点?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勇敢且果断
(8)请说出屠户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户的什么特点?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机智且细心
第5段具体分析:
(1)朗读最后一段,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作者对狼的态度怎样?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作者对狼的态度:嘲讽
(2)“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阴险、狡诈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像恶狼一样的恶人就应该像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3)本文最后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段是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疑难突破
分析文中屠户的人物形象。
文章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屠户这个形象,屠户身上表现出了复杂的性格特点。一开始,屠户采用“投以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追赶,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对狼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这体现了屠户的怯懦。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
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他发现麦场积薪后,“奔倚
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准备反击。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挖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这体现出屠户是一个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人。
主旨点睛
本文记叙了一个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故事,揭示了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性,细致地描绘了屠户由惧狼到奋起杀狼的变化过程,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结构图解
写作借鉴
1.结构紧凑,卒章显志。
文章第一部分叙述故事,紧紧围绕着屠户晚归途中“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叙述线索来刻画其勇敢机智的形象。第二部分通过作者的议论揭示文章的主旨。结构非常紧凑,中心十分突出。
2.语言简练,形象生动。
本文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如“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
“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聊斋志异》中有三则关于狼的故事,课文是第二则,阅读第一则和第三则,说说三个故事里杀死狼的主角为何都是屠户?作者写这三个故事有何深意?
拓展积累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竟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可笑矣。
第一则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地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跑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
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屠夫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金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第三则
有一个屠户,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草棚,他就跑进去趴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想到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户)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绑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户就把它背回去了。(如果)不是屠户,谁有这个办法呢?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暴,杀狼亦可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