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七上期末地理模拟考试卷01(商务星球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七上期末地理模拟考试卷01(商务星球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24 08:34:4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期末模拟考试卷01(商务星球版)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如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
A.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 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
C.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2.在宇宙中寻找与地球相似的天体,天体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有( )
①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②适宜的温度③与地球昼夜交替周期一致④有四季交替⑤有液态水⑥自身发光发热,供应生物需求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⑥ C.①④⑤ D.①②⑤
某地理小组做了一个有关“地球自转”的演示实验,用地球仪表示地球,手电筒表示太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地轴和北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轴与桌面保持垂直 B.地轴位于地球仪表面
C.北极四周都面向北方 D.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点
4.下列关于实验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暗室里,便于观察 B.自东向西拨动地球仪
C.灯光能照亮地球仪的大部分 D.此时光线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2024年2月28日至3月3日,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英国专场推介会在伦敦举行。我国参会人员抵达伦敦时为当地时间15:O0,而此时之京时间为该日23:00。读北京、伦敦两地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伦敦的经纬度位置大致为( )
A.(50°N,0°) B.(40°N,0°) C.(30°S,0°) D.(40°S,0°)
6.伦敦和北京均位于( )
A.北半球高纬度 B.南半球低纬度 C.东半球中纬度 D.西半球中纬度
宁宁一家从和平药房驾车去学校,下图为车载导航界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箭头所代表的汽车行进方向是( )
A.自正南向正北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东北向西南
8.据图判断,超市位于学校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其周围是一片大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海陆分布状况。
9.据大陆漂移说的观点,图中①②③三幅图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10.下列事实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
C.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的一致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道的遗迹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2022年全球最宜居城市”排行榜。读全球最宜居城市及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全球最宜居城市主要位于( )
A.-20℃~0℃等温线之间 B.0℃~20℃等温线之间
C.-20℃~-40℃等温线之间 D.-10℃~10℃等温线之间
12.图中世界年平均气温( )
A.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B.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
C.同纬度陆地高于海洋 D.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13.墨尔本所在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人类活动 D.地形因素
读某地2014~2020年年降水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地年降水量最少的年份是( )
A.2014年 B.2016年 C.2017年 D.2020年
15.上图反映了该地( )
A.不同年份降水量变化大 B.不同年份降水量变化小
C.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D.降水量季节变化小
二、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30分。
16.小明的家乡在衡水(37°N,115°E),他对地球公转规律和现象进行了探究,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分)
探究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1)地球公转:方向是 。
(2)地球公转现象:小明的家乡位于 (温度带)。
探究二昼夜变化的规律

(3)由图1可知:小明家乡此时的节气是 ,对应图2中的 点。
探究三影子长短的规律
(4)小明家想要在桃城区购买一套房子,为了确保房间一年四季都能有阳光,通过以上探究内容,小明应建议家人 (季节)去售楼部看房,并说出你的理由: 。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分)
项目主题:走进新校园
项目背景:同学们对新校园充满了好奇。为了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协作,增强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情感,某学校发起了“走进新校园,体验新环境”的活动。
任务一:收集信息
为了尽快熟悉环境,同学们绘制了一幅校园整体规划图,如下图所示。
(1)图中判定方向的依据是 。校门在篮球场的 方向。
(2)若量得图中学苑路长约4厘米,实地长度约为400米,则此图的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为 ,用文字式表示为 。
任务二:分析探究
(3)有同学认为,宿舍楼到多功能室需经过多个运动场,距离较远。某同学从宿舍楼前往多功能室上课,测得两地的图上距离约为2.5厘米,若他保持50米/分钟的速度步行,需要步行约 分钟。
任务三:思考迁移
同学们通过了解校园各功能区的布局,分析各功能区的合理性,为美化校园,提升文化内涵,提出见解。
(4)校园里有甲、乙两块空地,分析学校选择在甲地修建学生宿舍楼的理由。
18.某中学利用暑假开展了一次登山研学活动。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同学们从王村分组出发,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
方案一:登大青山,锻炼体能;
方案二:徒手攀岩,试试胆量;
方案三:参观古庙,寻踪文化。
材料二:研学地点等高线地形图
(1)方案一中同学们的出发地王村的海拔高度大约在 米以下,大青山的海拔约520米,王村与大青山的相对高度范围在 米之间。
(2)方案二中能开展徒手攀岩是因为沿途经过 (地形部位)。
(3)方案三中同学们去参观古庙,寻踪文化。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那么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千米。
(4)方案中①②③三条路线,你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 路线。
(5)小华说一路听到潺潺的溪水声。由此可判断:①②③三条路线中,他选择的是 路线。
19.某校地理课堂以“探究气候”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6分)
小组一:发现气候的分布规律
(1)从全球气候空间分布来看,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自东、西分别向内陆 ,造成这种变化的因素是 因素。
(2)科迪勒拉山系纵贯美洲大陆西部,北美洲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呈现狭长条带状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是 因素。
小组二:发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甘蔗是常见的糖料作物。甘蔗喜热、喜湿、喜光,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并且甘蔗对热量要求尤其较高,冬季最低温度如果低于0℃,就会遭受冻害。
(3)上图所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中适宜种植甘蔗的气候类型是 (填数字序号)
(4)结合“西亚民居”和“西亚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试分析当地建造民居墙厚、窗小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分)
20.某地理兴趣小组拟研究世界人口分布规律,请你阅读图文资料,参与探究过程。(7分)
探究主题: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探究资料:世界人口分布图(图一)、世界人口分布比重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图二)、世界人口分布比重垂直变化示意图(图三)、世界部分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和人口比重图(图四)。
(1)图一中A、C、D和 (填字母)四地,都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
(2)读图二可知,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纬度地区。
(3)读图三可知,从地形来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填地形类型)地区。
(4)读图四可知,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大洲总面积的比例最大的洲是 。从海陆位置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
归纳总结:世界人口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环境优越的地方适合人类居住。
验证迁移:
(5)图一中F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但人口稀少,原因是 。
(6)近些年,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处于负增长状态。人口负增长可能产生的问题有 (任答一点)。
试卷第2页,共9页
试卷第1页,共9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期末模拟考试卷01(商务星球版)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如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
A.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 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
C.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2.在宇宙中寻找与地球相似的天体,天体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有( )
①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②适宜的温度③与地球昼夜交替周期一致④有四季交替⑤有液态水⑥自身发光发热,供应生物需求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⑥ C.①④⑤ D.①②⑤
【答案】1.D 2.D
【解析】1.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火星,A错误;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B错误;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C错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D正确。故选D。
2.在宇宙中寻找与地球相似的天体,天体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有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适宜的温度,有液态水,①②⑤正确;与地球昼夜交替周期一致、四季交替关系不大,③④错误;天体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需要足够的光和热,但并不需要自身发光发热,⑥错误。故选D。
【点睛】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必要的水分、适当成分的大气和足够的光和热。
某地理小组做了一个有关“地球自转”的演示实验,用地球仪表示地球,手电筒表示太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地轴和北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轴与桌面保持垂直 B.地轴位于地球仪表面
C.北极四周都面向北方 D.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点
4.下列关于实验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暗室里,便于观察 B.自东向西拨动地球仪
C.灯光能照亮地球仪的大部分 D.此时光线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答案】3.D 4.A
【解析】3.地轴与桌面夹角为66.5°,A错误;地轴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B错误;北极四周都面向南方,C错误;北极是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地球表面最北的点,D正确。 故选D。
4.实验过程中,在暗室里,便于观察,A正确;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因此在实验过程应该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B错误;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在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C错误;此时,北极出现极夜现象,光线直射在南回归线上,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仪,即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
2024年2月28日至3月3日,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英国专场推介会在伦敦举行。我国参会人员抵达伦敦时为当地时间15:O0,而此时之京时间为该日23:00。读北京、伦敦两地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伦敦的经纬度位置大致为( )
A.(50°N,0°) B.(40°N,0°) C.(30°S,0°) D.(40°S,0°)
6.伦敦和北京均位于( )
A.北半球高纬度 B.南半球低纬度 C.东半球中纬度 D.西半球中纬度
【答案】5.A 6.C
【解析】5.读图可知,伦敦位于本初子午线上,经度为0°,纬度向北增大是北纬,因此伦敦的经纬度位置大致为(50°N,0°),故选A。
6. 读图可知,纬度向北增大是北纬,经度向东增大是东经,因此伦敦的经纬度位置大致为(50°N,0°),北京的经纬度位置大约为(40°N,120°E);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因此伦敦和北京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和中纬度地区,故选C。
【点睛】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和两点的方向。
宁宁一家从和平药房驾车去学校,下图为车载导航界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箭头所代表的汽车行进方向是( )
A.自正南向正北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东北向西南
8.据图判断,超市位于学校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答案】7.B 8.D
【解析】7.带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箭头指的方向为北方。由图中指向标可知,因此汽车行进方向是自西南向东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带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箭头指的方向为北方。由图中指向标可知,超市位于学校的东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图上的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可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其周围是一片大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海陆分布状况。
9.据大陆漂移说的观点,图中①②③三幅图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10.下列事实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
C.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的一致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道的遗迹
【答案】9.C 10.C
【解析】9.结合所学知识,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认为,很早以前,地球表面的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发生了分裂,慢慢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今天的海陆分布状况。根据大陆的漂移示意图,可以判断出图中①②③三幅图排序正确的是②①③。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0.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大陆轮廓的吻合性、地质结构的连续性、大西洋两岸古生物分布的相似性、古气候特征的匹配性以及其他相关证据,C正确;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和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道的遗迹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2022年全球最宜居城市”排行榜。读全球最宜居城市及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全球最宜居城市主要位于( )
A.-20℃~0℃等温线之间 B.0℃~20℃等温线之间
C.-20℃~-40℃等温线之间 D.-10℃~10℃等温线之间
12.图中世界年平均气温( )
A.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B.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
C.同纬度陆地高于海洋 D.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13.墨尔本所在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人类活动 D.地形因素
【答案】11.B 12.D 13.B
【解析】11.据图中图例显示,全球最宜居城市主要分布在0℃~20℃等温线之间。故选B。
12.读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北半球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气温由南向北递增,A错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时,陆地气温升高较快,高于海洋气温,冬季则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从总体趋势上看,沿海地区由于海洋的调节作用,气温变化相对较小,而内陆地区由于远离海洋,气温变化可能会更大一些,夏季比沿海更热,冬季比沿海更冷,BC错误;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即从低纬向高纬递减,D正确。故选D。
13.据图可知,南半球海洋面积较大,陆地面积较小,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小,因而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综上可知,墨尔本所在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B正确。纬度因素、人类活动、地形因素对南半球等温线分布平直的影响不大,ACD错误。故选B。
【点睛】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所以同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低,平原、盆地气温高。
读某地2014~2020年年降水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地年降水量最少的年份是( )
A.2014年 B.2016年 C.2017年 D.2020年
15.上图反映了该地( )
A.不同年份降水量变化大 B.不同年份降水量变化小
C.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D.降水量季节变化小
【答案】14.C 15.A
【解析】14.由图根据不同年份降水量可知,2017年该地年降水量最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由图可知,横坐标为年份,纵坐标为年降水量,图中不同年份的降水量变化较大,A正确,B错误;图中不能反映降水的季节变化,CD错误。故选A。
【点睛】一年中每月降水量的平均值的总和就是年降水量。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
二、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30分。
16.小明的家乡在衡水(37°N,115°E),他对地球公转规律和现象进行了探究,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分)
探究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1)地球公转:方向是 。
(2)地球公转现象:小明的家乡位于 (温度带)。
探究二昼夜变化的规律

(3)由图1可知:小明家乡此时的节气是 ,对应图2中的 点。
探究三影子长短的规律
(4)小明家想要在桃城区购买一套房子,为了确保房间一年四季都能有阳光,通过以上探究内容,小明应建议家人 (季节)去售楼部看房,并说出你的理由: 。
【答案】16.(1) 自西向东
(2)北温带
(3) 夏至 A
(4) 冬季 理由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物影最长,因此为了确保房间一年四季都能有阳光,应该在物影最长的冬季去看房。
【分析】本大题以地球公转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运用的素养。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地球围绕太阳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致),公转周期是一年。
(2)小明的家乡在衡水(37°N,115°E)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的北温带,一年之中有着明显的四季变化。
(3)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小明的家乡在衡水(37°N,115°E)此时的节气是夏至日,对应图2中的A点,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4)因为衡水桃城区位于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物影最长,因此为了确保房间一年四季都能有阳光,小明应该在物影最长的冬季去看房。为保证后排低层楼房正午能够采光,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参考甲(冬季)的光照情况来设计,这样采光较好。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分)
项目主题:走进新校园
项目背景:同学们对新校园充满了好奇。为了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协作,增强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情感,某学校发起了“走进新校园,体验新环境”的活动。
任务一:收集信息
为了尽快熟悉环境,同学们绘制了一幅校园整体规划图,如下图所示。
(1)图中判定方向的依据是 。校门在篮球场的 方向。
(2)若量得图中学苑路长约4厘米,实地长度约为400米,则此图的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为 ,用文字式表示为 。
任务二:分析探究
(3)有同学认为,宿舍楼到多功能室需经过多个运动场,距离较远。某同学从宿舍楼前往多功能室上课,测得两地的图上距离约为2.5厘米,若他保持50米/分钟的速度步行,需要步行约 分钟。
任务三:思考迁移
同学们通过了解校园各功能区的布局,分析各功能区的合理性,为美化校园,提升文化内涵,提出见解。
(4)校园里有甲、乙两块空地,分析学校选择在甲地修建学生宿舍楼的理由。
【答案】17.(1) 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西南
(2) 1:10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0厘米(100米)
(3)5
(4)甲地靠近足球场和篮球场,运动方便,且背靠河流,环境较好。
【分析】本题以“校园整体规划图”与“走进新校园”主题为材料,涉及地图方向的判别、比例尺的计算等知识点,考查对这些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
【详解】(1)该地图为有指向标的地图,故图中判定方向的依据是指向标。
(2)根据比例尺=,所以比例尺为:4厘米∶400米=4厘米∶40000厘米=1∶10000,用文字式表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0厘米(100米)。
(3)根据⑵题的计算结果可知,此图的比例尺为1∶10000,则宿舍楼到多功能室的距离为2.5厘米÷(1∶10000)=250米,故需要约:250米÷50米/分钟=5分钟。
(4)甲地远离嘈杂的公路,靠近休息时间期间相对安静的足球场和篮球场,故选甲处修建宿舍较为合理,而乙处靠近公路,不够安静,会影响学生的休息和睡眠。
18.某中学利用暑假开展了一次登山研学活动。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同学们从王村分组出发,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
方案一:登大青山,锻炼体能;
方案二:徒手攀岩,试试胆量;
方案三:参观古庙,寻踪文化。
材料二:研学地点等高线地形图
(1)方案一中同学们的出发地王村的海拔高度大约在 米以下,大青山的海拔约520米,王村与大青山的相对高度范围在 米之间。
(2)方案二中能开展徒手攀岩是因为沿途经过 (地形部位)。
(3)方案三中同学们去参观古庙,寻踪文化。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那么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千米。
(4)方案中①②③三条路线,你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 路线。
(5)小华说一路听到潺潺的溪水声。由此可判断:①②③三条路线中,他选择的是 路线。
【答案】18.(1) 200 320-370
(2)陡崖
(3)2.5
(4) ③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较为平坦
(5)①
【分析】本大题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共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部位、方向、比例尺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详解】(1)由图示信息可知,王村的海拔高度位于150-200米之间,在200米以下;大青山的海拔约520米,王村与大青山的相对高度范围在320-370米之间。
(2)方案二中能开展徒手攀岩,是因为沿途经过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3)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那么两地的实地距离为2.5千米。
(4)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方案①②③三条路线中,应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③路线,原因在于③等高线稀疏,坡缓,地形较为平坦。
(5)①②③三条路线中,①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为集水线,易形成河流;可判定,小华选择①路线,沿着河流前进,一路可听到潺潺的溪水声。
19.某校地理课堂以“探究气候”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6分)
小组一:发现气候的分布规律
(1)从全球气候空间分布来看,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自东、西分别向内陆 ,造成这种变化的因素是 因素。
(2)科迪勒拉山系纵贯美洲大陆西部,北美洲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呈现狭长条带状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是 因素。
小组二:发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甘蔗是常见的糖料作物。甘蔗喜热、喜湿、喜光,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并且甘蔗对热量要求尤其较高,冬季最低温度如果低于0℃,就会遭受冻害。
(3)上图所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中适宜种植甘蔗的气候类型是 (填数字序号)
(4)结合“西亚民居”和“西亚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试分析当地建造民居墙厚、窗小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分)
【答案】19.(1) 减少/递减 海陆
(2)地形
(3)②
(4)当地气候炎热干燥,墙厚有利于白天隔热和夜晚保温,窗小有利于防风沙(叙述合理即可)
【分析】本题以“探究气候”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涉及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相关气候类型分布的因素、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自东、西分别向内陆减少,造成这种变化的因素是海陆位置,由于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跨经度广,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小,因此,降水量是自东、西分别向内陆减少。
(2)在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下,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但由于北美洲西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太平洋水汽不能深入内陆地区,因此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落基山脉西侧的狭长地带,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3)甘蔗喜热、喜湿、喜光,对热量要求尤其较高,冬季最低温度如果低于0℃,就遭受冻害,图中四种气候类型适宜种植甘蔗的气候类型是②亚热带季风气候;①为温带季风气候、③为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都不适宜种植甘蔗。
(4)西亚地区以全年高温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墙厚有助于隔热,保持室内凉爽;窗小则可以减少热量进入室内,减弱太阳辐射,使室内保持较为稳定的温度,利于防风沙。因此,民居结构适应了当地炎热干燥的自然环境。
20.某地理兴趣小组拟研究世界人口分布规律,请你阅读图文资料,参与探究过程。(7分)
探究主题: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探究资料:世界人口分布图(图一)、世界人口分布比重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图二)、世界人口分布比重垂直变化示意图(图三)、世界部分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和人口比重图(图四)。
(1)图一中A、C、D和 (填字母)四地,都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
(2)读图二可知,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纬度地区。
(3)读图三可知,从地形来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填地形类型)地区。
(4)读图四可知,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大洲总面积的比例最大的洲是 。从海陆位置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
归纳总结:世界人口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环境优越的地方适合人类居住。
验证迁移:
(5)图一中F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但人口稀少,原因是 。
(6)近些年,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处于负增长状态。人口负增长可能产生的问题有 (任答一点)。
【答案】20.(1) B
(2) 中低
(3)平原
(4) 欧洲 沿海
(5)位于气候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
(6)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等(任答一点)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人口为材料,涉及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和原因、人口问题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详解】(1)图1中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西部、D美国东北部三地,都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
(2)读图2可知,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中低纬度气温适宜,比较适合人类居住。
(3)读图3可知,从地形来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资源充足、耕地广阔。
(4)读图4可知,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大洲总面积比例最大的洲是欧洲,大约是50%。从海陆位置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距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人口比例大多超过40%。
(5)图1中F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森林茂密,气候闷热,人口稀少。
(6)欧洲很多国家的人口出现负增长,例如德国。人口的负增长导致年轻的劳动力短缺,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国防兵源不足,不利国家安全;老龄化严重,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等。
试卷第2页,共14页
试卷第1页,共1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