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七上期末地理模拟考试卷03(商务星球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七上期末地理模拟考试卷03(商务星球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24 08:35:1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七上期末模拟考试卷03(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下图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判断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2.下列选项中关于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平均直径是 6371 千米 B.地球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C.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D.地球表面积是5.1亿千米
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如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读图地球表面温度适宜,主要原因是( )
A.太阳的质量和体积适宜 B.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宜由
C.太阳和地球的距离适宜 D.地球与金星、火星距离适宜
4.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
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 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海南文昌发射中心所在地位于五带中的(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6.嫦娥六号发射当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7.我国实施“探月工程”可以( )
①让我们更懂得珍惜人类唯一家园——地球 ②开发利用地球资源为人类造福
③推动科技创新,增强航天实力 ④体现人们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①②④ D.②③④
读“某地区剖面图”,回答下面问题。
8.图中a和c两地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
A.平原、山地 B.山地、丘陵 C.高原、平原 D.盆地、山地
9.图中b、d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100米 B.2500米 C.3500米 D.-1500米
2024年3月底,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在十堰市郧西大梁地区,发现了丰富典型的泥盆纪珊瑚化石(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0.勋西大梁在地质时期泥盆纪曾经是( )
A.海洋 B.沙漠 C.森林 D.冰川
11.造成郧西大梁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填海造陆 B.地球自转 C.地壳变动 D.地球公转
读四地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根据气温变化规律,甲、乙、丙、丁四地中纬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根据降水季节变化,甲、乙、丙、丁四地中属于全年湿润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竖版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的比例约为( )
A.3:7 B.6:4 C.7:3 D.4:6
15.下列选项中,图上四地与大洲大洋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太平洋 B.乙—大西洋 C.丙—印度洋 D.丁一欧洲
第Ⅱ卷
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30分。
16.2024年10月2日,南美洲及太平洋地区迎来2024年全球唯一一次日环食现象,共持续约6分钟,观测地点从太平洋东南部开始,经过复活节岛。智利,阿根廷并在大西洋南部结束。下图为此次日环食图,日环食带外、日食南北界内仅能看到日偏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5分)
(1)日环食(包括日偏食)区域大部分位于 (北/南)半球。
(2)日环食观测地点从开始到结束向 方向移动。
(3)可观测到完整日环食的地点是__ __(填字母)。
A.(12°N,141°W) B.(39°N,100°W) C.(49°S,70°W) D.(42°S,43°W)
(4)A点的经纬度为 ,A在B的 方向。
17.为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长春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2024年“五一”期间对我国某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该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1中缺少的地图“语言”是 。
(2)该地区南部多平原,北部多 和丘陵,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图1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 。
(3)考察期间同学们途经了图2中玻璃栈道景观,该景观出现在图1中的 处(填字母)。
(4)考察途中同学们发现了警示标志“雨季有山洪,途经须谨慎”,此标志有可能设立在E、F两地的 处。
(5)该地区计划在C处建设水库大坝,大坝建成后,需搬迁的城镇是 (甲/乙)。
18.2024年4月3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大陆各界纷纷表达慰问并提供援助。发言人朱凤莲表示,中华民族历来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图中①表示大洋,甲、乙表示板块。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的遗迹,其反映出的地理现象是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的地震是由甲 板块与乙 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导致的。
(2)① 洋形状略呈“S”形,受板块运动的影响,该大洋的面积将不断扩大。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交。
19.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6分)
乐乐全家2022年寒假计划去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旅游,他收集了材料一、二、三。
(1)乐乐通过读图可以判断西西里岛的地理位置是:位于南北半球中的 半球,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位于欧洲的 部。
(2)南宁市和罗马两地气温相差不大,都是 季气温最高,但罗马冬季气温比南宁略低,帮乐乐总结罗马寒假期间的气候特点是 。
(3)两地降水有明显的差异,南宁市的年降水总量比罗马 ,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罗马夏季的降水量比较 。
2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1)从A到B年降水量逐渐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2)从多到少排列C、D、E三地的降水量 。
(3)降水量最多的地带是赤道附近,这里多数地区降水量在 毫米以上。
(4)世界“雨极”是 ,因为位于山地 (迎风坡/背风坡),降水较多。
试卷第2页,共8页
试卷第1页,共8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七上期末模拟考试卷03(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下图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判断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2.下列选项中关于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平均直径是 6371 千米 B.地球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C.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D.地球表面积是5.1亿千米
【答案】1.C 2.B
【解析】1.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①天圆地方→④浑天说→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②地球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选C。
2.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A错误;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B正确;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错误;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的极半径6357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如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读图地球表面温度适宜,主要原因是( )
A.太阳的质量和体积适宜 B.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宜由
C.太阳和地球的距离适宜 D.地球与金星、火星距离适宜
4.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
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 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答案】3.C 4.D
【解析】3.太阳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巨大,是太阳系的主导,太阳的表面温度五千多度,足以燃烧地球上的一切,关键不是太阳的质量和体积,而是日地距离,A错误;地球表面温度适宜不是由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决定的,B错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能够接收到适量的阳光和热量,从而使得地球表面温度适宜,C正确;地球与金星、火星距离适宜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的温度没有关系,D错误。故选C。
4.读图可知,地球位于火星和金星之间,A错误;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B错误;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火星,C错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海南文昌发射中心所在地位于五带中的(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6.嫦娥六号发射当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7.我国实施“探月工程”可以( )
①让我们更懂得珍惜人类唯一家园——地球 ②开发利用地球资源为人类造福
③推动科技创新,增强航天实力 ④体现人们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5.A 6.C 7.B
【解析】5.海南文昌发射中心经纬度位置约为(19°N,109°E),位于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A正确,排除BCD,故选A。
6.①秋分日即9月23日前后,②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③春分日即3月21日前后,④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嫦娥六号发射时间是5月3日,此时地球运行到春分(3月21日前后)和夏至(6月22日前后)之间,也就是③④之间,C正确,排除ABD,故选C。
7.我国实施“探月工程”可以让我们更懂得珍惜人类唯一家园:地球,①正确;开发利用地球资源为人类造福与实施“探月工程”的意义不符,探月工程主要是为了利用月球的资源,②错误;我国实施“ 探月工程”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增强航天实力,③正确;探月工程体现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精神,我国实施“探月工程”可以体现人们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④正确。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春分日即3月21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秋分日即9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读“某地区剖面图”,回答下面问题。
8.图中a和c两地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
A.平原、山地 B.山地、丘陵 C.高原、平原 D.盆地、山地
9.图中b、d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100米 B.2500米 C.3500米 D.-1500米
【答案】8.A 9.C
【解析】8.读图可知,a地地势地势低平,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下,是平原,c地海拔2000米以上,地势陡峭,是山地地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图中b地海拔约-2500米,d地海拔大约是1000米,两地相对高度是1000-(-2500)=3500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表示地面高度的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陆地地形有五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2024年3月底,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在十堰市郧西大梁地区,发现了丰富典型的泥盆纪珊瑚化石(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0.勋西大梁在地质时期泥盆纪曾经是( )
A.海洋 B.沙漠 C.森林 D.冰川
11.造成郧西大梁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填海造陆 B.地球自转 C.地壳变动 D.地球公转
【答案】10.A 11.C
【解析】10.珊瑚是海洋生物,地质科学研究团队在十堰市郧西大梁地区发现泥盆纪珊瑚化石,说明该时期此地是一片海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 由材料可知,泥盆纪勋西大梁原是一片海洋,如今此地已变成高耸的山峰,期间最有可能经历地壳运动,C正确,与填海造陆、地球自转、公转无关,排除ABD,故选C。
【点睛】海陆变迁的原因包含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海陆变迁的证据: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地壳变动);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海平面升降);荷兰围海大坝,日本、澳门填海造陆(人类活动)。
读四地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根据气温变化规律,甲、乙、丙、丁四地中纬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根据降水季节变化,甲、乙、丙、丁四地中属于全年湿润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2.C 13.A
【解析】12.读图可知,气温逐渐降低,甲、乙、丙、丁四地中,只有丙地全年高温,位于热带地区,纬度最低,故选C。
13.读图可知。甲地全年降水在50mm-100mm之间,分布均匀,全年湿润。故选A。
【点睛】气温分布规律: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温高于海温,冬季陆温低于海温;在山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读竖版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的比例约为( )
A.3:7 B.6:4 C.7:3 D.4:6
15.下列选项中,图上四地与大洲大洋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太平洋 B.乙—大西洋 C.丙—印度洋 D.丁一欧洲
【答案】14.A 15.A
【解析】14.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陆地,空白部分表示海洋,故图中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的比例约为3:7,故选A。
15.读图可知,甲是亚洲东临的太平洋,乙是亚洲南临的印度洋,丙是非洲西临的大西洋,丁是位于亚洲东北部的北美洲,对应正确的是A,故选A。
【点睛】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所以,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16.2024年10月2日,南美洲及太平洋地区迎来2024年全球唯一一次日环食现象,共持续约6分钟,观测地点从太平洋东南部开始,经过复活节岛。智利,阿根廷并在大西洋南部结束。下图为此次日环食图,日环食带外、日食南北界内仅能看到日偏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5分)
(1)日环食(包括日偏食)区域大部分位于 (北/南)半球。
(2)日环食观测地点从开始到结束向 方向移动。
(3)可观测到完整日环食的地点是____(填字母)。
A.(12°N,141°W) B.(39°N,100°W) C.(49°S,70°W) D.(42°S,43°W)
(4)A点的经纬度为 ,A在B的 方向。
【答案】16.(1)南
(2)东南
(3)C
(4) (70°S,140°E) 东南
【分析】本大题以日环食图及海陆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半球位置、经纬网定向和定位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读图能力。
【详解】(1)由图可知,日环食(包括日偏食)区域大部分位于赤道以南位于南半球。
(2)由题干太平洋东南部开始,经过复活节岛、智利、阿根廷并在大西洋南部结束结合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可判断日环食观测地点从开始到结束向东南方向移动。
(3)由图可知,日环食(包括日偏食)区域大部分位于赤道以南位于南半球,选项A(12°N,141°W)和B(39°N,100°W),D(42°S,43°W)位于日环食带外,不可以观测到日环食,C(49°S,70°W)位于日环食带内,可观测到完整日环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由图可知,图中两条相邻的纬线相差10°,A点位于南半球为南纬度,为南纬70°S,位于经度向东增大的东经度,经度为140°E,A点的经纬度为(70°S,140°E)B点的经纬度是(20°W,10°S);依据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方向,A在B的东南方向。
17.为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长春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2024年“五一”期间对我国某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该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1中缺少的地图“语言”是 。
(2)该地区南部多平原,北部多 和丘陵,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图1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 。
(3)考察期间同学们途经了图2中玻璃栈道景观,该景观出现在图1中的 处(填字母)。
(4)考察途中同学们发现了警示标志“雨季有山洪,途经须谨慎”,此标志有可能设立在E、F两地的 处。
(5)该地区计划在C处建设水库大坝,大坝建成后,需搬迁的城镇是 (甲/乙)。
【答案】17.(1)比例尺
(2) 山地 150 自西北向东南
(3)D
(4)E
(5)乙
【分析】本大题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材料,涉及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相关内容,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图1有方向,图例和注记,但没有比例尺,故缺乏比例尺。
(2)由图可知,北部的等高线稠密,坡度陡,海拔较高,主要地形是山地和丘陵。由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B的海拔为400米,A的海拔为55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50米。由图的指向标和等高线的走向可知,河流主干由西北流向东南。
(3)读图可知,图2中玻璃栈道景观所在山体部位为陡崖,图1中D为陡崖。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谷会出现河流,图中E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数值大的地方凸出,为山谷,F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数值小的地方凸出,为山脊。因此此标志有可能设立在E、F两地的E处。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村位于口袋形洼地内,如果水位上涨,其中大量农田,村庄会被淹没,而甲村距河流较远,因此需搬迁的村庄是乙村庄。
18.2024年4月3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大陆各界纷纷表达慰问并提供援助。发言人朱凤莲表示,中华民族历来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图中①表示大洋,甲、乙表示板块。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的遗迹,其反映出的地理现象是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的地震是由甲 板块与乙 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导致的。
(2)① 洋形状略呈“S”形,受板块运动的影响,该大洋的面积将不断扩大。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交。
【答案】(1) 海陆变迁 亚欧 太平洋
大西
(3) 活跃 环太平洋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为材料,共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海陆变迁、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动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素养。
【详解】(1)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等,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的遗迹,其反映出的地理现象是海陆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湾花莲县海域位于甲亚欧板块和乙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碰撞挤压运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壳活跃),因此台湾地震多发。
①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形状略呈“S”形。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在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常发生张裂或碰撞挤压运动,地壳活跃;读图可知,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火山,地震。
19.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6分)
乐乐全家2022年寒假计划去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旅游,他收集了材料一、二、三。
(1)乐乐通过读图可以判断西西里岛的地理位置是:位于南北半球中的 半球,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位于欧洲的 部。
(2)南宁市和罗马两地气温相差不大,都是 季气温最高,但罗马冬季气温比南宁略低,帮乐乐总结罗马寒假期间的气候特点是 。
(3)两地降水有明显的差异,南宁市的年降水总量比罗马 ,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罗马夏季的降水量比较 。
【答案】(1) 北 南
(2) 夏 温和多雨(湿润)
(3) 多 少
【分析】本题以西西里岛的位置示意图等为材料,涉及罗马夏季的降水量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西西里岛位于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位于0°经线以东,位于东半球;位于欧洲的南部。
(2)南宁市和罗马最高气温均出现在6~8月,故都位于北半球,两地气温相差不大,都是夏季气温最高,冬季气温最低,不同的是,罗马冬季气温比南宁略低,1月平均气温约为6℃。罗马寒假期间的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湿润)。
(3)从图中看出,南宁市的年降水总量比罗马多,南宁市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6月,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罗马夏季的降水量比较少,呈现出夏季少,冬季多的特点。
2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1)从A到B年降水量逐渐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2)从多到少排列C、D、E三地的降水量 。
(3)降水量最多的地带是赤道附近,这里多数地区降水量在 毫米以上。
(4)世界“雨极”是 ,因为位于山地 (迎风坡/背风坡),降水较多。
【答案】(1) 减少 纬度因素
(2) C、D、E
(3) 2000
(4) 乞拉朋齐 迎风坡
【分析】本题以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为材料,设置5道小题,涉及到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考查学生对世界降水分布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详解】(1)A位于赤道附近,B位于北极地区;世界降水的规律是A赤道地区降水多,B两极地区降水少,从A到B年降水量逐渐减少;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2)C、D、E三地相比,降水量最多的是C地,降水量最少的是D地,从多到少排列C、D、E三地的降水量为C、D、E。
(3)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是降水量最多的地带,这里多数地区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4)印度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位于迎风坡,多降地形雨,且降雨量极大,被称为“世界雨极”,世界降水最少的“干极”出现在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
试卷第4页,共12页
试卷第1页,共1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