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全真模拟试卷(3)
(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如图所示,这是我国即将建成的空间站基本构型,是地球轨道上的载人空间站。若认为“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出舱行走的宇航员 B.地球
C.实验舱 D.对接过程中的货运飞船
2.编钟(如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有人称其为“奏响给上天的声音,似天籁之声”,这说明编钟具有独特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速度
3.如图所示,是一种未来可用于航空飞行器制造的“微格金属”特殊材料,这是一种合成的多孔开放式蜂窝聚合物材料,该材料中空结构,意味着部分都是空气,可以放置在一朵蒲公英上;如果将一枚鸡蛋包裹在该材料中,从25楼扔下,即使砸坏地面鸡蛋也不会破损;用外力将它压缩,外力撤销后能够完全恢复原状。下列物理属性与它无关的是
A.密度小 B.导热性好 C.硬度大 D.弹性好
4.“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描绘了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萌动的动人场景。“白日不到处”运用的物理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下列现象中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A.有趣的倒影 B.空中的彩虹
C.日晷 D.海市蜃楼
5.氧气瓶内的氧气用掉一半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不变 B.密度不变 C.密度变大 D.质量不变
6.如图甲所示,快递公司利用无人派送车沿直线路径前往派送点,派送完成后返回出发位置。其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派送车辆在派送点需要停留几分钟,这段停留用图乙中哪一段表示
A. B. C. D.
7.白居易在《夜雪》中写道“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折竹有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折竹声在空气中不能传播
C.“折竹声知雪重”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诗人深夜听到的折竹声是次声波
8.如图所示的是小明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里看到的对面竖直墙面上所挂电子钟的情景,则这时的实际时间应为
A. B. C. D.
9.对于宇宙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C.宇宙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
D.宇宙诞生于上百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10.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_____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A.爱因斯坦 B.牛顿 C.伽利略 D.杨振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1.生活处处有物理。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一支粉笔的质量约
B.自行车行驶的速度约
C.智能手机的长度约
D.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
12.下列有关声的实验和应用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器材只能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C.丙图的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丁图用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
13.购物支付已进入“扫码”时代,关于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
C.屏幕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D.二维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
14.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B.望远镜的物镜将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
C.投影仪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D.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不可能看到缩小的像
15.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进行分辨的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C.用微信语音功能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后再播放,发现播放出来的声音跟平时自己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前者是空气传声,后者是骨传声
D.“女高音歌唱家,男低音歌唱家”,这里说的“高、低”指的是响度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6.如图所示,该物体的长度为 ,机械停表的示数为 。
17.2020年11月24日,我国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经过23天的太空之旅后,于12月17日在完成月球自动采样后返回地球,携着月壤样品安全着陆。在“嫦娥五号”升空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五号”是 的;月壤样品携带到地球上,它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
18.如图甲所示,一杯中已经装有的某种液体,打开水龙头,向杯中继续注入该种液体,杯和杯中液体的总质量与从水龙头中流出的液体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杯中液体的密度为 ;水龙头中流出的液体体积时,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
19.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分子间的排列情况),乙图的物质处于 态,分子间作用力最大的是 图。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0.一条光线斜向上入射到平面镜上,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请完成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21.在图中,作出通过凹透镜的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18分。22题4分,23题9分;24题5分)
22.李华的爸爸周未驾车从地出发到地。汽车先以的平均速度行驶到达地,在地与朋友汇合,等待了后,再以的平均速度行驶到达地。请计算:
(1)地到地,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地到地,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3.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已突破,世界领先。蛟龙号深潜器在某次实验中,以的速度匀速下潜,蛟龙号同时向海底发出声呐信号,下潜速度保持不变,经过接收到从海底反射归来的信号。(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求:
(1)内,蛟龙号下潜的深度是多少?
(2)内,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3)蛟龙号向海底发出声呐信号时,离海底的深度是多少?
24.建筑工地需要的沙石,为了估测沙石的密度,用一只空桶平装满沙石,测得桶中的沙石的质量为,再用这只空桶装满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取。求:
(1)桶的容积是多少?
(2)沙石的密度是多少?
六、实验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18分。每空1分)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刚选用了焦距为的凸透镜。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的烛焰的像。
(2)实验时,蜡烛燃烧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 方移动。
(3)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 (填序号)。
没有影响
不能成像
成一半的像
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距凸透镜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 得到蜡烛的像,此时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
(5)小刚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形光源(如图甲)代替蜡烛,放在离透镜处,调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的形状应该是图乙中的 (填序号)。
26.如图所示是某中学初三2班黄艺同学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
(1)黄艺先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则牛奶的体积为 ;接着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他先将游码归零后,再调节 使天平平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然后将量筒中的牛奶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乙所示,则杯中牛奶的密度为 ;用该方法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2)该班陈书同学用托盘天平、烧杯和已知密度为的金属块也测出了牛奶的密度。
①用天平测出金属块质量;
②把金属块放入空烧杯中,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使金属块浸没在牛奶中,在烧杯液面位置做好标记。测出此时瓶、金属块和牛奶的总质量为;
③取出金属块,放在台面上,往烧杯中倒牛奶,直至液面到达标记处,测出此时 的总质量为;
④牛奶的密度 (用符号表示),金属块取出时带走部分牛奶,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27.教材实验情景再现:光学。
(一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图1中甲为实验装置图。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射到平面板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将纸板沿向后折,此时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1乙所示,此现象说明 。在图1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 。
(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图2甲是实验装置图。
在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竖直玻璃板出现蜡烛的像,再拿出一支相同但后未点燃的蜡烛,当移到处时,看到它跟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和物大小 ,这种确定像与物体大小的方法是 法。经三次实验,分别将图2乙中像点、、和对应物点、、连接,发现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全真模拟试卷(3)
(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如图所示,这是我国即将建成的空间站基本构型,是地球轨道上的载人空间站。若认为“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出舱行走的宇航员 B.地球
C.实验舱 D.对接过程中的货运飞船
【答案】
【解析】、“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出舱行走的宇航员、地球、对接过程中的货运飞船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出舱行走的宇航员、地球对接过程中的货运飞船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
、“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实验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实验舱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故符合题意。
故选:。
2.编钟(如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有人称其为“奏响给上天的声音,似天籁之声”,这说明编钟具有独特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速度
【答案】
【解析】“奏响给上天的声音,似天籁之声”,比喻声音很好听,这说明编钟具有独特的音色。
故选:。
3.如图所示,是一种未来可用于航空飞行器制造的“微格金属”特殊材料,这是一种合成的多孔开放式蜂窝聚合物材料,该材料中空结构,意味着部分都是空气,可以放置在一朵蒲公英上;如果将一枚鸡蛋包裹在该材料中,从25楼扔下,即使砸坏地面鸡蛋也不会破损;用外力将它压缩,外力撤销后能够完全恢复原状。下列物理属性与它无关的是
A.密度小 B.导热性好 C.硬度大 D.弹性好
【答案】
【解析】“微格金属”特殊材料可以放置在一朵蒲公英上,说明密度小;如果将一枚鸡蛋包裹在该材料中,从25楼扔下,即使砸坏地面鸡蛋也不会破损,说明硬度大;用外力将它压缩,外力撤销后能够完全恢复原状,说明该物质弹性好。故正确、错误。
故选:。
4.“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描绘了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萌动的动人场景。“白日不到处”运用的物理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下列现象中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A.有趣的倒影 B.空中的彩虹
C.日晷 D.海市蜃楼
【答案】
【解析】“白日不到处”运用的物理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有趣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空中的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日晷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符合题意;
、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5.氧气瓶内的氧气用掉一半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不变 B.密度不变 C.密度变大 D.质量不变
【答案】
【解析】、充满氧气的氧气瓶用去瓶内氧气的一半后,则瓶内所含的氧气变少,即氧气的质量变小,故错误;
、瓶内氧气的质量减小一半,但氧气仍然充满整个氧气瓶,即剩下氧气的体积不变。根据可知,当质量减半、体积不变时,密度变小,故正确,错误。
故选:。
6.如图甲所示,快递公司利用无人派送车沿直线路径前往派送点,派送完成后返回出发位置。其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派送车辆在派送点需要停留几分钟,这段停留用图乙中哪一段表示
A. B. C. D.
【答案】
【解析】由图可知,段的路程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段的路程的路程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段的路程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说明三段派送车是运动的,段的路程随时间的增大不变,说明段是静止状态,所以段是停留阶段。
故选:。
7.白居易在《夜雪》中写道“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折竹有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折竹声在空气中不能传播
C.“折竹声知雪重”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诗人深夜听到的折竹声是次声波
【答案】
【解析】.折竹有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故错误;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听到折竹声是靠空气传播的,故错误;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折竹声知雪重”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正确;
.次声波是低于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诗人深夜听到的折竹声不是次声波,故错误。
故选:。
8.如图所示的是小明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里看到的对面竖直墙面上所挂电子钟的情景,则这时的实际时间应为
A. B. C. D.
【答案】
【解析】根据平面镜中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规律,可以通过对称性由像做出物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因此实际时间为:,故正确。
故选:。
9.对于宇宙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C.宇宙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
D.宇宙诞生于上百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答案】
【解析】、宇宙诞生于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根据哈勃定律推断,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说明宇宙是膨胀的;目前人们观测到的星系约为1000亿个,银河系是其中的一个,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千亿计的恒星中的一颗,它不是宇宙的中心,故错误,正确;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他是有起源的、膨胀和演化的,故正确。
故选:。
10.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_____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A.爱因斯坦 B.牛顿 C.伽利略 D.杨振宁
【答案】
【解析】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故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1.生活处处有物理。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一支粉笔的质量约
B.自行车行驶的速度约
C.智能手机的长度约
D.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
【答案】
【解析】、一支粉笔的质量约,故正确;
、自行车行驶的速度约,故正确;
、智能手机的长度约,故正确;
、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故错误。
故选:。
12.下列有关声的实验和应用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器材只能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C.丙图的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丁图用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
【解析】、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一定,改变用力的大小,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击尺子,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错误;
、乙图实验逐渐抽出里面的空气,声音越来越小,通过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故错误;
、丙图的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正确;
、丁图用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故正确。
故选:。
13.购物支付已进入“扫码”时代,关于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
C.屏幕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D.二维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
【答案】
【解析】、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利用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正确;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故正确;
、手机摄像头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错误。
故选:。
14.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B.望远镜的物镜将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
C.投影仪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D.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不可能看到缩小的像
【答案】
【解析】、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一个凸透镜,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正确;
、望远镜的物镜将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故正确;
、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错误;
、放大镜是凸透镜,当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之外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错误。
故选:。
15.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进行分辨的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C.用微信语音功能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后再播放,发现播放出来的声音跟平时自己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前者是空气传声,后者是骨传声
D.“女高音歌唱家,男低音歌唱家”,这里说的“高、低”指的是响度
【答案】
【解析】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错误;
、“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故正确;
、用微信语音功能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后再播放,自己发声时通过骨传导听到声音,听播放出来的声音是空气传声,故正确;
、“女高音歌唱家,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的高低,故错误。
故选:。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6.如图所示,该物体的长度为 ,机械停表的示数为 。
【答案】1.80;337.5。
【解析】刻度尺分度值是,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物体的长度为;机械停表的小盘表示分钟,已经超过,所以小盘读,大盘读,所以停表示数为。
故答案为:1.80;337.5。
17.2020年11月24日,我国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经过23天的太空之旅后,于12月17日在完成月球自动采样后返回地球,携着月壤样品安全着陆。在“嫦娥五号”升空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五号”是 的;月壤样品携带到地球上,它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
【答案】运动;不变。
【解析】(1)在“嫦娥五号”升空过程中,“嫦娥五号”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故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五号”是运动的;
(2)质量为的月壤样品,带回地球后,位置发生变化,但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运动;不变。
18.如图甲所示,一杯中已经装有的某种液体,打开水龙头,向杯中继续注入该种液体,杯和杯中液体的总质量与从水龙头中流出的液体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杯中液体的密度为 ;水龙头中流出的液体体积时,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
【答案】;130。
【解析】
(1)设液体的密度为,杯子的质量为,
由题意和图像可知,原来已装有液体的体积,液体和杯子的总质量为,
由可得:,
即:①
由图像可知,从龙头中流入杯子的液体体积为时,液体和杯子的总质量为,
同理可得,
即:②
②①得,
解得;
(2)将代入①,解得杯子质量;
当时,由可得,流入杯子中液体的质量:,
则此时杯子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故答案为:;130。
19.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分子间的排列情况),乙图的物质处于 态,分子间作用力最大的是 图。
【答案】气;丙。
【解析】分析这三个图可见:甲图分子排列没有固定的位置,比较松散,是液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乙图分子排列极度散乱,间距很大,是气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丙图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是固体分子的排列模型;固体分子间作用力最大。
故答案为:气;丙。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0.一条光线斜向上入射到平面镜上,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请完成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答案】
【解析】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所以入射角为.故反射角也等于,如图所示:
21.在图中,作出通过凹透镜的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18分。22题4分,23题9分;24题5分)
22.李华的爸爸周未驾车从地出发到地。汽车先以的平均速度行驶到达地,在地与朋友汇合,等待了后,再以的平均速度行驶到达地。请计算:
(1)地到地,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地到地,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1)地到地,汽车行驶的路程是;
(2)地到地,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解析】(1)根据可得,地到地,汽车行驶的路程是:
;
(2)根据可得,地到地的路程是:
;
地到地的路程:
;
地到地的所用的时间为:
,
则地到地,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答:(1)地到地,汽车行驶的路程是;
(2)地到地,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23.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已突破,世界领先。蛟龙号深潜器在某次实验中,以的速度匀速下潜,蛟龙号同时向海底发出声呐信号,下潜速度保持不变,经过接收到从海底反射归来的信号。(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求:
(1)内,蛟龙号下潜的深度是多少?
(2)内,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3)蛟龙号向海底发出声呐信号时,离海底的深度是多少?
【答案】(1)内,蛟龙号下潜的深度是;
(2)内,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是;
(3)蛟龙号向海底发出声呐信号时,离海底的深度是。
【解析】(1)内,“蛟龙号”下潜的深度;
(2)内,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
(3)“蛟龙号”向海底发出声呐信号时,离海底的深度
。
答:(1)内,蛟龙号下潜的深度是;
(2)内,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是;
(3)蛟龙号向海底发出声呐信号时,离海底的深度是。
24.建筑工地需要的沙石,为了估测沙石的密度,用一只空桶平装满沙石,测得桶中的沙石的质量为,再用这只空桶装满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取。求:
(1)桶的容积是多少?
(2)沙石的密度是多少?
【答案】(1)桶的容积是;(2)沙石的密度是。
【解析】(1)因桶装满一桶水时水的体积和桶的容积相等,
所以,由可得,桶的容积:;
(2)桶中沙石的体积:,
则沙石的密度:。
答:(1)桶的容积是;(2)沙石的密度是。
六、实验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18分。每空1分)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刚选用了焦距为的凸透镜。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的烛焰的像。
(2)实验时,蜡烛燃烧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 方移动。
(3)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 (填序号)。
没有影响
不能成像
成一半的像
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距凸透镜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 得到蜡烛的像,此时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
(5)小刚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形光源(如图甲)代替蜡烛,放在离透镜处,调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的形状应该是图乙中的 (填序号)。
【答案】(1)缩小;(2)上;(3);(4)不能;放大镜;(5)。
【解析】(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物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实验时,蜡烛燃烧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上方移动;
(3)如果用不透明纸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会聚光线成完整的像,但由于会聚的光线比原来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故选:;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距凸透镜处,此时物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放大镜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5)小刚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形光源(如图甲)代替蜡烛,放在离透镜处,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选:。
故答案为:(1)缩小;(2)上;(3);(4)不能;放大镜;(5)。
26.如图所示是某中学初三2班黄艺同学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
(1)黄艺先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则牛奶的体积为 ;接着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他先将游码归零后,再调节 使天平平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然后将量筒中的牛奶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乙所示,则杯中牛奶的密度为 ;用该方法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2)该班陈书同学用托盘天平、烧杯和已知密度为的金属块也测出了牛奶的密度。
①用天平测出金属块质量;
②把金属块放入空烧杯中,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使金属块浸没在牛奶中,在烧杯液面位置做好标记。测出此时瓶、金属块和牛奶的总质量为;
③取出金属块,放在台面上,往烧杯中倒牛奶,直至液面到达标记处,测出此时 的总质量为;
④牛奶的密度 (用符号表示),金属块取出时带走部分牛奶,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答案】(1)34;平衡螺母;;偏小;(2)瓶和牛奶;;不变。
【解析】
(1)有甲图知,牛奶的体积;
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他先将游码归零后,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由如图乙可知,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牛奶的质量,
牛奶的密度;
将量筒中的牛奶倒入烧杯中,量筒中会由残留牛奶,导致测量牛奶的质量偏小,又因为牛奶的体积是准确的,由密度公式可知,用该方法测得的牛奶的密度比真实值偏小;
(2)根据题意知,在步骤③中取出金属块,放在台面上,往烧杯中倒牛奶,直至液面到达标记处,测出此时瓶和牛奶的总质量为;此时向烧杯中倒入牛奶的质量:
,
因往烧杯中倒牛奶直至液面到达标记处,所以倒入牛奶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则该过程倒入牛奶的体积:,
牛奶的密度:;
虽然金属块取出时会带走部分牛奶,但倒入奶达到标记处时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不变,且测得的质量、准确,根据上面表达式可知,计算出的牛奶密度值不变。
故答案为:(1)34;平衡螺母;;偏小;(2)瓶和牛奶;;不变。
27.教材实验情景再现:光学。
(一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图1中甲为实验装置图。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射到平面板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将纸板沿向后折,此时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1乙所示,此现象说明 。在图1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 。
(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图2甲是实验装置图。
在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竖直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再拿出一支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当移到处时,看到它跟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和物大小 ,这种确定像与物体大小的方法是 法。经三次实验,分别将图2乙中像点、、和对应物点、、连接,发现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
【答案】(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相等;等效替代;相等。
【解析】(1)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当纸板转过一定的角度后,两块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在纸板上就无法呈现出反射光线了,因此这个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如果让光线逆着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时的反射角为原来的入射角,所以会发现光线原路返回,也就是说,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在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竖直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再拿出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当移到处时,看到它跟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体大小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经三次实验,分别将图2乙中像点、、和对应物点、、连接,发现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相等;等效替代;相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鲁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
物理·答题卡
第Ⅰ卷(请用2B铅笔填涂)
第Ⅱ卷
贴条形码区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2B铅笔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 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 A ] [ B ] [ C ] [ D ]2.[ A ] [ B ] [ C ] [ D ]3.[ A ] [ B ] [ C ] [ D ]4.[ A ] [ B ] [ C ] [ D ]5.[ A ] [ B ] [ C ] [ D ] 6.[ A ] [ B ] [ C ] [ D ]7.[ A ] [ B ] [ C ] [ D ]8.[ A ] [ B ] [ C ] [ D ]9.[ A ] [ B ] [ C ] [ D ]10.[ A ] [ B ] [ C ] [ D ] 11.[ A ] [ B ] [ C ] [ D ]12.[ A ] [ B ] [ C ] [ D ]13.[ A ] [ B ] [ C ] [ D ]14.[ A ] [ B ] [ C ] [ D ]15.[ A ] [ B ] [ C ] [ D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6. , 。
17. ; 。
18. ; 。
19.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0.
21.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18分。22题4分,23题9分;24题5分)
22.
23.
24.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六、实验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18分。每空1分)
25.(1) 。
(2) 。
(3) 。
(4) , 。
(5) 。
26.(1) ; : ; 。
(2)③ ;
④ , 。
27.(一 “ 。 。
(二 ,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绝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全真模拟试卷(3)
(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如图所示,这是我国即将建成的空间站基本构型,是地球轨道上的载人空间站。若认为“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出舱行走的宇航员 B.地球
C.实验舱 D.对接过程中的货运飞船
2.编钟(如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有人称其为“奏响给上天的声音,似天籁之声”,这说明编钟具有独特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速度
3.如图所示,是一种未来可用于航空飞行器制造的“微格金属”特殊材料,这是一种合成的多孔开放式蜂窝聚合物材料,该材料中空结构,意味着部分都是空气,可以放置在一朵蒲公英上;如果将一枚鸡蛋包裹在该材料中,从25楼扔下,即使砸坏地面鸡蛋也不会破损;用外力将它压缩,外力撤销后能够完全恢复原状。下列物理属性与它无关的是
A.密度小 B.导热性好 C.硬度大 D.弹性好
4.“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描绘了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萌动的动人场景。“白日不到处”运用的物理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下列现象中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A.有趣的倒影 B.空中的彩虹
C.日晷 D.海市蜃楼
5.氧气瓶内的氧气用掉一半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不变 B.密度不变 C.密度变大 D.质量不变
6.如图甲所示,快递公司利用无人派送车沿直线路径前往派送点,派送完成后返回出发位置。其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派送车辆在派送点需要停留几分钟,这段停留用图乙中哪一段表示
A. B. C. D.
7.白居易在《夜雪》中写道“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折竹有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折竹声在空气中不能传播
C.“折竹声知雪重”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诗人深夜听到的折竹声是次声波
8.如图所示的是小明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里看到的对面竖直墙面上所挂电子钟的情景,则这时的实际时间应为
A. B. C. D.
9.对于宇宙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C.宇宙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
D.宇宙诞生于上百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10.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_____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A.爱因斯坦 B.牛顿 C.伽利略 D.杨振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1.生活处处有物理。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一支粉笔的质量约
B.自行车行驶的速度约
C.智能手机的长度约
D.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
12.下列有关声的实验和应用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器材只能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C.丙图的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丁图用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
13.购物支付已进入“扫码”时代,关于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
C.屏幕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D.二维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
14.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B.望远镜的物镜将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
C.投影仪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D.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不可能看到缩小的像
15.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进行分辨的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C.用微信语音功能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后再播放,发现播放出来的声音跟平时自己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前者是空气传声,后者是骨传声
D.“女高音歌唱家,男低音歌唱家”,这里说的“高、低”指的是响度
第Ⅱ卷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6.如图所示,该物体的长度为 ,机械停表的示数为 。
17.2020年11月24日,我国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经过23天的太空之旅后,于12月17日在完成月球自动采样后返回地球,携着月壤样品安全着陆。在“嫦娥五号”升空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五号”是 的;月壤样品携带到地球上,它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
18.如图甲所示,一杯中已经装有的某种液体,打开水龙头,向杯中继续注入该种液体,杯和杯中液体的总质量与从水龙头中流出的液体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杯中液体的密度为 ;水龙头中流出的液体体积时,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
19.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分子间的排列情况),乙图的物质处于 态,分子间作用力最大的是 图。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0.一条光线斜向上入射到平面镜上,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请完成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21.在图中,作出通过凹透镜的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18分。22题4分,23题9分;24题5分)
22.李华的爸爸周未驾车从地出发到地。汽车先以的平均速度行驶到达地,在地与朋友汇合,等待了后,再以的平均速度行驶到达地。请计算:
(1)地到地,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地到地,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3.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已突破,世界领先。蛟龙号深潜器在某次实验中,以的速度匀速下潜,蛟龙号同时向海底发出声呐信号,下潜速度保持不变,经过接收到从海底反射归来的信号。(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求:
(1)内,蛟龙号下潜的深度是多少?
(2)内,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3)蛟龙号向海底发出声呐信号时,离海底的深度是多少?
24.建筑工地需要的沙石,为了估测沙石的密度,用一只空桶平装满沙石,测得桶中的沙石的质量为,再用这只空桶装满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取。求:
(1)桶的容积是多少?
(2)沙石的密度是多少?
六、实验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18分。每空1分)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刚选用了焦距为的凸透镜。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的烛焰的像。
(2)实验时,蜡烛燃烧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 方移动。
(3)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 (填序号)。
没有影响
不能成像
成一半的像
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距凸透镜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 得到蜡烛的像,此时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
(5)小刚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形光源(如图甲)代替蜡烛,放在离透镜处,调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的形状应该是图乙中的 (填序号)。
26.如图所示是某中学初三2班黄艺同学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
(1)黄艺先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则牛奶的体积为 ;接着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他先将游码归零后,再调节 使天平平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然后将量筒中的牛奶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乙所示,则杯中牛奶的密度为 ;用该方法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2)该班陈书同学用托盘天平、烧杯和已知密度为的金属块也测出了牛奶的密度。
①用天平测出金属块质量;
②把金属块放入空烧杯中,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使金属块浸没在牛奶中,在烧杯液面位置做好标记。测出此时瓶、金属块和牛奶的总质量为;
③取出金属块,放在台面上,往烧杯中倒牛奶,直至液面到达标记处,测出此时 的总质量为;
④牛奶的密度 (用符号表示),金属块取出时带走部分牛奶,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27.教材实验情景再现:光学。
(一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图1中甲为实验装置图。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射到平面板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将纸板沿向后折,此时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1乙所示,此现象说明 。在图1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 。
(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图2甲是实验装置图。
在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竖直玻璃板出现蜡烛的像,再拿出一支相同但后未点燃的蜡烛,当移到处时,看到它跟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和物大小 ,这种确定像与物体大小的方法是 法。经三次实验,分别将图2乙中像点、、和对应物点、、连接,发现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
地理试题 第3页(共4页) 地理试题 第4页(共4页)
地理试题 第1页(共6页) 地理试题 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