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人 备课时间 11.15 上课时间 11.27
执教班级 3 课 题 谈读书
教学课时 1 教学课型(新授、复习、 习题、实验等) 新授
教学 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进行说理的方法。 2、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4、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 重难点 学习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进行说理的方法。
媒体运用 华为智慧云课堂
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
一、导入新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哪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哪些感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培根,与他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聆听他对读书的精辟论述。 二、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种特有体裁。 三、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怡情y í 傅彩 fù 藻饰 shì 矫情jiǎo 诘难 jié 咀嚼 jué 狡黠 xiá 伦理 lún 滞碍 zhì 睾肾gāo 吹毛求疵 cī 寻章摘句zhāi 味同嚼蜡jiáo 2、解释下列词语 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找差错。疵,缺点、毛病。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四、个性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1、先让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读书”,作了哪些论述?读的时候,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勾画出来。 ( 五分钟后,让学生说说勾画的语句。) 学生有可能勾画的语句有: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3)读书时不可存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4)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5)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这一题的设置,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2、认真品味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齐读一下,然后说说这些句子论述了关于读书的哪方面内容。 学生:(1)是论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的 学生:(2)是论述读书的作用的 学生;(3)(4)(5)是论述读书的方法的。…… (通过对自己喜欢的句子的品味,很自然的就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3、根据以上的分析,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既进一步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理清了作者的思路。) 五、精读课文,探究方法 教师设疑:培根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随笔语言优美,说理透彻。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培根是采用什么方法将道理说得如此的透彻的? 学生可能从修辞方法(比喻、对比、排比)上来答,也可能从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上来答。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答,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并就此机会让学生分清修辞方法和论证方法。让学生知道比喻修辞在议论文中作为论证方法出现时是比喻论证,它的作用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对比修辞在议论文中作为论证方法出现时是对比论证。 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并出示幻灯: 1、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天生才干”比作“自然花草”,证明了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举例论证: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各个学科对塑造人的性格的作用,证明了读书的好处,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对比论证: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和“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读书的作用”,使论证更加全面、有力。 这段文字除了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既掌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又和修辞方法加以区分。) 六、品读课文,积累语言 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英国文学家雪莱也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下面,就请同学们将你认为最可以当格言的句子大声地读给大家听,品析它的精妙之处。 (此环节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背诵积累文章中极富哲理性的句子。可从修辞的角度或论证方法的角度品析句子的精妙之处。) 体验反思 对于作者的读书观,你如何评价?请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 八、拓展延伸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在课外搜集的读书名言警句和名人读书趣事,并简要谈谈自己的理解或者受到的启发。 (可以在两个学生发言后,提示学生要像培根的文章那样有条理,对名言分类,如读书的好处,态度,方法等。) (1)名言警句: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名人论读书: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 (3)名人读书的趣事: 1、囊萤映雪:这是由两个故事组成的典故。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映雪:利用雪的反光。利用口袋里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在夜间读书。 车胤勤奋读书,手不释卷,博学多才,但其家境贫寒,用不起灯油,夏天就用白布囊盛几十个萤火虫,用它们发出的光照着读书,夜以继日(见《晋书·车胤传》)。 南朝梁孙康家贫,无钱买灯烛,晚上常映着雪光读书。后人常把“囊萤映雪”两个典故作为勤学的典范。 2、凿壁偷光:汉代匡衡勤奋读书而没有灯烛,邻居有烛光,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一小洞,就着隔壁透进来的光读书(载《西京杂记》)。后人就用“凿壁借光”来形容勤学苦读。 (此环节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从自己搜集整理的材料中学到知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九、作业:
板书 设计 读史—读诗—数学—科学 —伦理学—逻辑修辞之学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在品析语言时注意适时指导学生如何朗读,通过朗读来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感受作者的精辟见解。在品析语言进入拓展延伸环节时,设计问题来过渡,如“现在社会上流传这种说法,读书根本没用,还不如来学炒股,学习如何赚钱来得实际,同学们如何看待这种说法?”利用课堂的讨论来加深认识,获得启迪。班上有几个学生一直以来对读书有着很大抵触,觉得自己用不上,就不想学,教师要趁机纠正学生错误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