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4-08 17:3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1课时)
【课标要求】
认识“人口爆炸”的含义
了解人口急剧增长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影响
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及人口容量的自身特点
通过分析数据和资料,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导引】
一、“人口爆炸”
1).含义:反映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 1. 的现象。
2).人口的指数增长:世界人口的 2. 形曲线增长称之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二、环境的限制性
1).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3.
2).自然资源的限制性:
(1)土地: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一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 4. 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人类对土地的 5. 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
(2)矿产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各种矿产资源的 6.也不断增长。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 7.
(3)水资源:由于人类对淡水的 8. 越来越大,对淡水资源的 9. 利用以及愈演愈烈的水体 10. ,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正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4)森林资源:大面积的毁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11. 下降,耕地12. 化速度加快,大气13. 程度加深,气候14. 事件增多。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15.人口数量。人口容量是 16.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2).人口合理容量:在 17.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 18. 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3).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 19 规模和 20 规模的大小。
4).人口容量有三个待点:21 性、 22 性和 23 性
答案
1.猛增 2.J 3.自然资源4.人均土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5.不合理6.需求量7.枯竭8.需求量9.不合理10.污染11.土壤肥力12.沙 13.污染14.反常15.最高16.环境承载力17.有效和持续地18.经济19.人口20.经济21.临界性22.相对性23.警戒性
【图表解读】
教材图1-5 世界“10亿”人口年表
该图是为了说明“人口爆炸”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由来“人口爆炸”,是社会学家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的词语,它十分形象地反映出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
从左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的时间在逐渐缩短,这说明世界人口数量的增加呈不断加快的趋势。但第五个10亿和第六个10亿时间间隔接近等长,这说明今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将会下降,但下降速度不可能很快。
阅读该图还要思考“人口爆炸”的成因:
世界人口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指数增长。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急剧膨胀
教材图1-8 乐观、中间、悲观三派人口观点示意
该图主要说明人口容量的估计具有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点,这与假定条件和估计方法不同有关。这三种观点,我们一般同意中间派学者的观点,因为乐观派和悲观派过于极端化。
结合人类发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数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所以乐观派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未来;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已能主动调节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必须强调的是,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
【活动点拨】
活动一:课本第10页
参考答案:
从第一个10亿开始,每增加10亿人口经历的时间分别是100,30,14,13,12年。世界上每增加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间隔逐渐变短,
增长的速度明显是越来越快.世界人口总量不断增加,世界人口呈“J”形曲线增长。
活动二:课本第10—11页
参考答案: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并不在于他的科学性,而在于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学说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两种级数说”在世界整体上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在局部地区、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是存在的,如果人类不加以自觉地控制生育,将有可能步入类似“两种级数说”的泥淖中无法自拔,所以活动中的观点二是有道理的。
活动三:课本第11—12页
参考答案:
1.自然资源是指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2.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越来越多,加上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也越来越高,可见自然资源的种类是在不断增加的。不同的自然资源,其数量的变化也有不同的规律。对于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来说,数量是越来越少的,甚至现在已经有些矿产资源面临枯竭了;对于可再生资源,有些是真正的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等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有些可再生资源则是有条件的可再生,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等,必须是在人类合理利用,保护好的前提下才能永续利用。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山水等风光也是可以当作自然资源的,比如可以作为旅游资源。
活动四:课本第12页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动五:课本第14页
参考答案一:
悲观派的着眼点(估计依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由此引发多种问题。主要论点是:①现今世界的人口太多,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②依照目前科技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进一步增长的后果不堪设想。可见:悲观派过多地看到人类对地理环境的破坏作用,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乐观派的着眼点(估计依据)是:尚未开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用的资源;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主要论点是:①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②在经济高度发展、科技进一步提高的未来,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可见:乐观派过分夸大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类可以更多地从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而忽视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由于采取的分析和预测角度不同,就会产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的观点。针对这些观点,从全面分析看,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都有失偏颇,只有介于二者之间的观点才更加全面,所以中间派的看法比较折中,是在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人口容量。
参考答案二:
该图主要说明人口容量的估计具有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点,这与假定条件和估计方法不同有关。这三种观点,我们一般同意中间派学者的观点,因为乐观派和悲观派过于极端化。
结合人类发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数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所以乐观派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未来;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已能主动调节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必须强调的是,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
活动六:课本第15页
参考答案:
1.我国最多可以承载162480万人,即16. 2亿左右。
2.我国的不同地区,土地的生产潜力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可以生产的农产品多少不同,所以分别可以养活不同的人口数。南方因为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土地的生产潜力很大,可以得到很多的农产品,所以可以养活的人口数最多;北方因为热量条件相对不足,单位面积的年生物量不如南方高,所以环境人口承载力较南方小。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人口承载力较大;而西部地区则因为气候干旱,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所以环境人口承载力相对较小。
从表中可以看出,每个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境承载力就不同,人口容量也就不同,即我国人口承载力南方比北方大,东部比西部大,这也说明人口容量具有相对性。各地区可承载人口之和应该就是我国的最大可承载人口数,通过计算,可得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超过这一数量,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环境就会恶化,因而也说明人口容量具有临界性、警戒性的特点。
【课堂探究】
一.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之间的关系
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一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源与容纳人口的关系,如:土地资源。而人口容量在实际中,为了简便,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
二.比较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两个概念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区别 参考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限定因素 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自然、经济、社会
体现的意义 生存 发展
人口数量 大 小
共同点 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三.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影响因素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资源丰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科技水平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经济发达程度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受教育水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地区开放程度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典例剖析】
1.提高环境承载力的直接方法有( )
A.加快城市化的步伐B.大量迁入人口
C.进行人工降水D.利用区域外的资源
【解析】环境承载力与资源丰富程度、经济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平、科学文化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有关,要提高环境承载力,可从其影响因素着手,A、B、C选项与提高环境承载力关系不大,只有D选项可以提高本地区的资源丰富程度,从而可以提高环境承载力。
【答案】D
2.造成我国西北地区人口容量远小于东南部地区的原因是( )
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②西北地区交通不便 
③西北地区历史悠久 
④西北地区资源短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不同地区的人口容量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等有关系,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交通不便,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西北地区资源丰富,又可以促进本地区的发展。
【答案】A
读下列三幅漫画,回答3-4题。
3三幅漫画反映的是( )
A.资源问题   B.环境问题
C.人口问题    D.生态问题
【解析】 三幅图反映的问题都是人多,所以反映的是人口问题。
【答案】 C
4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发达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均小于发展中国家
B.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为16亿左右,所以我国目前的耕地和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均较大
C.不论是以悲观或乐观的观点来评估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人口与环境的矛盾都十分突出
D.随着科技发展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环境人口容量不能定量评估,只能定性说明
【解析】 我国目前的耕地和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小;用乐观的观点来评估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人口与环境矛盾比较缓和。
【答案】 D
【随堂测试】
一.选择题
“PPE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四点代表的人口增长状况最有可能形成“PPE怪圈”的是( )
A.a B.b C.c D.d
2下列国家中,目前基本不存在“PPE怪圈”的是( )
A.坦桑尼亚 B.肯尼亚
C.加拿大 D.阿富汗
【解析】人口增加将导致生活贫困,进而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致环境退化。从图中可知,b点时出生率减死亡率最大,即自然增长率最高,人口增长最快,所以在b点时最易出现“PPE怪圈”。“PPE怪圈”出现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而发达国家基本摆脱了此怪圈。
答案:1. B 2 C
右图为“木桶效应”图,如果组成木桶的各块桶板分别代表影响 环境人口容量不同的资源种类,回答问题
3.根据“木桶效应”理论,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3A本题以“木桶效应”为背景,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要注意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况及其影响因素。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故②错;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要的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大,故③也错 
答案 3A
4.我国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是(  )
A.土地资源    B.淡水资源
C.热量资源    D.能源资源
解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都表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是一种限定值,但环境承载力是从生存的角度来考虑,因此其影响因素以自然资源为主,如:土地生产力;人口的合理容量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因此其影响因素既包括资源的优与劣,还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地域开放程度等。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关要素。环境承载力的估算一般根据农业生产提供粮食或其他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来进行。西北地区决定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即短板)为灌溉水源(淡水资源)。
答案:4B
5.影响美国人口合理容量的“短板”是(  )
A.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D.地域开放程度
解析: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多个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美国资源丰富、科技水平高,并且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国家,这些因素无疑都将提高其人口的合理容量,而美国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非常高,这使得其人口合理容量下降。
答案5C
二.综合题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目前,我国以占世界 %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 %的人口。
(2)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 ,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是
(3)我国耕地承载量所面临的问题是
(4)目前国家对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有哪些?
【解析】(1)认真读图即可做出正确判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2)根据人口耕地柱状图变化趋势回答。(3)结合我国目前耕地现状分析(4)由于人口迅速增加和建设用地等非农用地增加导致耕地承载量压力大,要从问题产生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
【答案】1. (1)7 22.6 ( http: / / www.21cnjy.com ) (2)不断增长 不断减少((3)耕地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农业生态系统有遭到破坏、失去平衡的危险((4)①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本基国策。②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课堂小结】
【同步测试】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1.“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美国 C.埃及 D.印度
2.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 )
A.美国 B.荷兰 C.印度 D.加拿大
3.对比表1-4中,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 )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为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为大
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4.就国土面积而言,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有( )
A.日本、埃及 B.中国、印度
C.美国、加拿大 D.孟加拉国、美国
5.提高环境承载力的直接方法有(  )
A.加快城市化的步伐B.大量迁入人口
C.进行人工降水D.利用区域外的资源
6.造成我国西北地区人口容量远小于东南部地区的原因是(  )
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②西北地区交通不便 ③西北地区历史悠久 ④西北地区资源短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可能扩大的
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8.有关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在利用资源时应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B.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其数量和范围越来越小
C.所有的自然资源只要利用合理就能循环利用
D.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资源消耗量正在降低
读“某地区人口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回答
9.图中曲线反映出的地区可能是(  )
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
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过渡地带
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过渡地带
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过渡地带
10.该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
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
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
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
新华社北京2009年7月11日电: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1日在京发布了《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9)》。蓝皮书显示,近十年西部地区GDP年均增长率达11.42%,高于全国水平。从1999年~2008年,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生态建设与自然环境恢复态势良好。但是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西部地区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据此完成11-12题。
11.西部地区人口合理容量较小的原因是( )
①资源丰富 ②科技水平低下 ③气候干旱、缺少淡水  ④交通不便 ⑤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下列措施能扩大西部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是( )
A.扩大耕地面积以增加粮食产量
B.发展资源指向型工业
C.向西部大规模移民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
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耕地面积在减少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14.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15~17题。
15.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16.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 ⅢⅡⅠ D.ⅠⅢⅡ
17.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最恰当的是( )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
18.日本、荷兰等国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
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20世纪9 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19-20题。
19.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  )
A.约8.9亿
B.15.1亿或16.6亿
B.约15.16亿
D.约14.15亿
20.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国家人口政策
读某地区人口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图中曲线反映出的地区可能是(  )
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
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过渡地带
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过渡地带
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过渡地带
22该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
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
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
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
一个地区的生态和资源都存在刚性边界,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集聚势必进一步加剧对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压力,一旦人类活动“超载”,后果堪忧……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转变。据此回答23-24题。
23环境人口容量(  )
A.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B.不随对外开放的程度而变化
C.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是制约它的首要因素
D.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无限扩大
24对环境人口容量可以进行定量估计,是因为(  )
A.科技发展速度缓慢
B.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人口的消费水平在不断变化
D.现有资源的总量是确定的
25.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26.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二综合题
1.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北回归线从本区北部穿过。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述该区域应如何利用地形、聚落条件发展农业。
(2)在区域发展的初期,出现了A、B两个居民点,若可用土地面积相同,环境人口容量较大的是哪一个?简述原因。
(3)若该地区要在①、②、③、④选择一处规划港口,哪一位置最好?为什么?
(4)图中A、B、C、D四处,有一个可以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中心,你认为是哪一个?简述原因。
2 读曲线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人口数量与环境质量、资源消耗、粮食产量的关系。
(1)—————————————————(2)—————————————————(3)—————————————————
2).预测人口数量。资源消耗、环境质量、粮食产量四者今后一段实间将会发生怎样变化?
———————————————————
3)图中发映的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3.下图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答案及解析
一 选择题
解析:根据资料中对人口算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的解释可知,地广人稀即人口的算术密度较小、耕地资源缺少即人口的生理密度较大,埃及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用人口算术密度除以人口生理密度,比值大于1/2的表示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2以上。在题中的几个国家中,印度、孟加拉国这两个国家符合这一条件;而像加拿大、埃及、中国、日本等国的耕地面积所占的比重就比较低,特别是埃及、日本这两个国家国土总面积又比较狭小,因此耕地资源更显得贫乏。
?人口压力主要是看人口生理指标,即每平方千 ( http: / / www.21cnjy.com )米的耕地需要负担的人口数。比较中国、印度这两个国家的指标,可看出这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大,其中中国的人口压力更大。
答案:1C 2C 3B 4A
解析:环境承载力与资源丰富程度、经济发展水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学文化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有关,要提高环境承载力,可从其影响因素着手,A、B、C选项与提高环境承载力关系不大,只有D选项可以提高本地区的资源丰富程度,从而可以提高环境承载力。答案:5D解析:不同地区的人口容量与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等有关系,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交通不便,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西北地区资源丰富,又可以促进本地区的发展。答案:6A
解析:环境人口容量是客观的,不受人为控制和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约,据此排除A、D选项。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环境人口容量有可能扩大,C选项正确。答案:7C
解析: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资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主要来源。要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自然资源。然而,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也显著增加。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当建立良性循环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答案:8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较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平原人口占20%,然后随地势升高人口比重减少,到300米左右又随地势升高人口比重增加。这可能是因为地势较低的地区气候、地势不利于人们的生活导致的。而备选项中的四川盆地、恒河平原是典型的人口众多地区,亚马孙平原海拔大部分在150米左右,是人烟稀少地区,不可能占20%的人口比重;刚果盆地大部分海拔在300~500米,由于是热带雨林气候,在地势较低地区很湿热而不适宜人类居住,导致人口较少
答案:9D10A
解析: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科技水平、消费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等因素有关。资源越丰富,人口合理容量越大;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但实际情况是我国西部地区人们消费水平较低,故可排除①⑤。
答案:11C
解析:我国西部地区生态脆弱,不宜扩大耕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面积,也不宜大规模地向西部移民,否则会导致环境的恶化,使人口合理容量进一步缩小。西部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保护生态环境,西部开发,生态先行。
答案:12D
[解析] 第13题,人均耕地减少使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加重。
第14题,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推广良种、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能减轻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
[答案] 13C 14C
解析:第15题,环境人口容量是用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的概念。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具有不确定性。但无论人类发展到何种程度,人口数量都不可能超越环境容量。第16题,人地关系最理想的情况,莫过于人口数量永不超过环境容量,使人与环境永远和谐地发展下去。最不理想的是人类破坏了环境,使环境人口容量变小。第17题,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答案:15.C 16.A 17.A
【解析】 主要是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利用他国资源。
[答案]18 C
[解析]本组题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合理容量及影响因素。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影响因素有资源、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居民文化和生活水平,与国家政策无关。
[答案]19A 20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较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原人口占20%,然后随地势升高人口比重减少,到300米左右又随地势升高人口比重增加。这可能是因为地势较低的地区气候、地势不利于人们的生活导致的。而备选项中的四川盆地、恒河平原是典型的人口众多地区,亚马孙平原海拔大部分在150米左右,是人烟稀少地区,不可能占20%的人口比重;刚果盆地大部分海拔在300~500米,由于是热带雨林气候,在地势较低地区很湿热而不适宜人类居住,导致人口较少。
[答案] 21D 22A
解析] (1)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资源、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资源的总数并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地变化中,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科技水平和人口消费水平变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
[答案] 23A 24B
[解析] 巴西高原地处热带,气温较低,高原上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较平坦
答案:25B
[解析] 巴西高原地处热带,气温较低,高原上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较平坦
答案:26D
二综合题
1.【解析】该地具有平原、丘陵等地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以平原发展种植业,丘陵可以发展林果业,城镇居民点周围可以发展城郊农业。B地由于自然资源较丰富,如地势平坦,水源丰富;交通便利,与外界联系密切,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高,所以人口容量较大。④地具有优越的条件,如水域条件:水深,避风;陆域条件:交通便利等,可以兴建港口。B地具备区域发展中心的良好条件。
【答案】 (1)平原地区(海拔100m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下)发展种植业;北部和南部的山地丘陵(海拔100m以上)发展林、牧业;城镇居民点周围发展蔬菜、水果种植。
(2) B。自然资源较丰富,如地势平坦,水源丰富;交通便利,与外界联系密切,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高。
(3)④最好。水域条件:水深,避风;陆域条件:交通便利。
(4) B。位于区域相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河流沿岸,城市用水充足,地形平坦,城市发展空间广阔;位于河流和公路交会处,交通便利,能够为更远地区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2. 【解析】1)解析
2)解析
3)解析
3 [解析] 该图说明了人口数量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与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关系时一定要注意“相互”影响。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要结合图中信息从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提出具体措施。
[答案] 该模式显示: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地区随人口增加,工业产值、粮食产量也随之上升,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所上升;当工农业生产上升,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长趋于平缓;当人口增长缓慢,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得到缓解。看法: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应该与该地区自然资源与环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相适应,从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开源节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与生态;发展绿色农业,储备足够粮食;发展节能型、环保型工业,
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等。)
概念图解
(一)人口爆炸
(二)环境限制性
自然资源概念、类型、特点
人口、资源、环境关系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承载力
人口容量及其三个特点
(一)人口爆炸
(二)环境限制性
自然资源概念、类型、特点
人口、资源、环境关系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承载力
人口容量及其三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