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迁移(1课时)
【课标要求】
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明确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正确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培养学生从全球角度思考人口迁移问题。
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探究能力
【自学导引】
【图表解读】
阅读教材P16页图1-9填写下列表格
迁出地 迁入地 迁移的原因
中国、印度等地 东南亚、美洲、大洋洲、非洲等 自然灾害、战争、生活贫困需要到海外谋生
欧洲 美洲、大洋洲 地理大发现,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的扩张,开发新大陆
非洲 美洲 欧洲殖民者罪恶的奴隶贸易
【活动点拨】
活动一:课本第17页
参考答案:
问题1:①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更居住地;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涉及定居地较长时间的改变;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B中学读书,虽有短时间离开原来居住地的依据,但未变更定居地,所以都不属于人口迁移,④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因跨越了行政区域界线,因此属于人口迁移。
问题2:①北宋末年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②1 ( http: / / www.21cnjy.com )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属国内人口迁移,③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活动二:课本第19页
(1)由乡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
(2)是由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活动三:课本第21页
⑴ 世界人口迁出国多为发展中国家,世界人口迁入国多为发达国家
⑵ 发达国家经济、文化水平高,但人口增长慢,劳动力较为短缺;而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低,人口增长快,有大量劳动力过剩
【课堂探究】
1.人口迁移与人口的空间移动的区别
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它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
人间空间移动包括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两种形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短时间移动后立刻返回居住地的现象,例如:每天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人口;外出旅游、度假疗养等;游牧民族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移动;有两个或以上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
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人口移动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变更户籍。二是改变居住地需要持续一段时间,三是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2.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3.近代世界人口迁移
4.人口迁移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影响
5现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现代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外国廉价劳动力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特点 迁移的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
迁移的方向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贫穷国家流向富、富裕的石油输出国,人口密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 流向和平国家,能对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
产生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 使发展中国家缓解就业压力赚取外汇 给迁入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典例剖析】
读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解析】 图中迁移人口主要集中在20~29岁,这部分人口属于劳动力人口,人口迁移最可能受经济因素影响。
【答案】 1D
2.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存在明显关联性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解析】 图中甲为0~4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儿童,儿童的迁移主要与父母的迁移有关,图中乙为20~24岁的青年人口,与甲的关联性最强;丙、丁均为老年人口,其迁移主要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与儿童和青年人口的迁移关系不太密切。
【答案】 2A
下图为2010年1月12至2月12日海地人口迁移路线和数量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3.该时段内影响图中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国内战争
C自然灾害 D开发国外资源
4.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成为该国最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其主要原因是美国()
A政治稳定 B经济发达
C地广人稀 D气候温暖湿润
解析:
【答案】3 C 4B
【随堂测试】
一 选择题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
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
A.abc B.acd C.abd D.bcd
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1-2命题意图旨在考查判读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能力。读图时,关键是要注意年龄段的分布和性别结构的组成。第24题,a图中老年人口比重明显较大,可能是美国老年人口向南部地区的阳光地带迁移所致;b图中的年轻人口比重、d图中的劳动人口中的男性比重都明显较大,也说明人口迁移对这些地区的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影响较大。第25题,b图中的年轻人口比重最大,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口比重,可推测可能是由于年轻人为求学而迁移到该地,反映了当地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答案】 1C 2B
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民至东北。据此完成3—5题。
3 清代,华北饥民大批“闯关东”,主要原因之一是东北地区( )
A制造业高度发达
B大量可开垦的土地
C大量征兵抗战
D畜牧业水平高
4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人口金字塔最可能接近图中的( )
5自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许多人口返乡回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东北地区环境恶化
B交通通讯的发展
C.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东北土地开发导致地力下降
解析:第3题,东北地广人稀,有大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积的荒地可供开垦。第4题,由于大批移民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所以男性劳动力所占比例较高。第5题,改革开放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均收入超过东北,吸引东北人口回迁。答案:3B 4A 5C
二.综合题
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 ( http: / / www.21cnjy.com ),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概述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由图1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图2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1资料直接可以读出:上海外来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别最突出的变化特征是性别比例趋向平衡。性别构成问题是城市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它关系到社会健康发展,婚姻家庭的稳定等,因此其社会意义突出。
从图2中可直接分析上海各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县外来人口的增长以及变化特点。在分析其意义时,主要从减轻中心城区的压力,向郊区以及其他功能区分流人口,交通、环境等方面分析。
【答案】 图1: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上海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图2:从外来人口规模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郊区。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
【课堂小结】
【同步测试】
一 选择题
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1951—2000年,该国( )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2.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②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③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 ④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 )
①山西 ②江苏 ③新疆 ④黑龙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下图为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 http: / / www.21cnjy.com )规模示意图,①为城市间人口迁移、②为城乡间人口迁移、③为开拓式人口迁移(与土地扩张相伴的人口迁移)。读图,回答5-6题
5人口迁移类型与其主要成因的正确组合是( )
A.①—耕地面积的变化
B.②—经济全球化
C.②—城乡经济差异
D.③—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6目前发达国家人口迁移规模特征处于( )
A.甲时期 B.乙时期
C.丙时期 D.丁时期
下图表示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关于各大洲人口的叙述是( )
A.a大洲的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B.e大洲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C.c大洲这30年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D.d大洲这30年的人口增长率最高
8.c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 ( )
A.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资源不足
B.人口素质高,但缺乏环保意识
C.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D.女性比例小,人口生育率低
9.关于b和d两大洲人口迁移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战前都是以人口迁入为主
B.二战前都是以人口迁出为主
C.二战后都是以人口迁入为主
D.二战后都是以人口迁出为主
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根据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区)与前5位人口流出地排序表格,回答问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区)
B.四川既是流入大省也是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区)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全国流入人口前5位均在东部地区
11.M省(区)流入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区)最有可能是( )
A.福建 B.海南
C.山东 D.广西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省某年的人口迁移统计表,回答12-13题。
单位:%
12.从表中可以看出,影响该省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政策因素
D.经济因素
13.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务工经商中农村比重大于城镇原因是乡村交通便利、外出方便
B.由于婚姻嫁娶导致的人口迁移女性高于男性,反映了我国传统婚嫁习惯
C.由于拆迁搬家导致的人口迁移农村低于城镇反映了我国城市化速度较慢
D.自然原因对全省人口迁移没有影响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14-15题
。
14该市迁入的人口特征有( )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②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 ③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人口净迁入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情况;反之,为人口净迁出。读下表,完成16-17题。
某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统计(单位:万人)
16该年四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17关于城市④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必然导致人口老龄化
B.有利于该城市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
C.必然加剧该城市住房紧张
D.可以缓解该城市用地紧张的状况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问题。
18.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 ②⑤
19属于国内城市化的有()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0 与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两个国家是( )
A 中国、澳大利亚 B墨西哥 中国
C 墨西哥 美国 D 美国 澳大利亚
读“某区域图”,图中间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造成图中人口迁移多的原因是( )
A民工流动 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
22对图中人口迁移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C从人口迁移距离看,以长距离为多
D从人口迁移形势看,以线性分散为主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下图),完成23-24题。
23可知该市( )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24可推测该市( )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读下图,回答25-26题
25.以下关于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
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变了就业结构
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26.迁入人口对该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 )
①减轻了该市的就业压力
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
④加大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二 综合题
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近几十年来,中①、②、③表示有污染工业迁移的是
(2)比较甲乙两幅城市人口增长数量的统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人口数包括郊区),能反映D城市的是 ,该城市1 960年后人口增长数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3)美国人口沿箭头①和②迁移的原因是什么?
2.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 《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下图为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利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1)写出该区域中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两个省区______、______(写简称)。
(2)分析图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3)该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_____(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解析] 1题读图可知,从1951年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1960年该国人口增长主要靠自然增长,是人口迁出国;从1961年到1970年该国自然增长的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所以B项是错误的;从1971年到1980年该国人口为负增长,说明人口死亡率高于出生率,该国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从1951年到2000年该国净迁入人口数大于净迁出人口数,所以该国是人口净迁入国,故选A。(2)读图可知,1971年该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由此推测20世纪70年代前,该国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现代型,1990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约为2万,而此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所以该国人口不到900万;由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所以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是错误的;根据该国人口增长率低,为人口净迁入国,综合判断该国可能位于欧洲,故选B。
[答案] 1 A 2B
【解析】 本题以区域图中各省区迁入和迁出的人口数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学生的读图能力。第3题,通过读图可知,
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重庆、贵州等省市均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迁出人口数多于迁入人口数,西南地区是我国人口的净迁出区①正确;东南沿海的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有大量人口迁入,东部沿海地区则是我国的主要迁入区,③正确。西北地区的新疆等省区存在净迁入现象,西北地区是人口净迁入区,东北地区人口迁移规模不大,东北以迁入为主。第4题,题目所列的省区中,山西是因为煤炭资源的开发而引起人口的净迁入,新疆因为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引起人口净迁入。江苏省人口的净迁入是因为工业的发展,黑龙江省为人口净迁出区。
【答案】 3C 4C
【解析】 第5题,城市间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迁移、城乡间人口迁移主要是城市、城乡间的经济差异造成的。开拓式人口迁移是伴随国土开发出现的。第6题,目前发达国家城市水平高,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乡村人口迁入城市的规模逐渐减小。
【答案】 5C 6D
[解析] 此题关键是根据六大洲人口占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总人口的比例判断出相应的大洲。7题a是非洲,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e是欧洲,人口增长模式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c是亚洲,这30年来人口比重下降了,人口总数是在上升,没有出现负增长;d是北美洲,这30年的人口增长率不是最高。8题c是亚洲,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资源不足,人口素质较低,但缺乏环保意识,人口老龄化不严重,劳动力充足,人口生育率较高。9题b是南美洲,d是北美洲,二战前都是以人口迁入为主,二战后,南美洲以迁出为主,北美洲以迁入为主。该题考查六大洲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情况。出错的几种可能:①对六大洲的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不了解;②对六大洲的人口迁移情况不熟悉;③对各大洲的人口比重变化和人口增长关系理解不清,误认为人口比重下降,则人口总数也下降,这是不一定的。
[答案] 7B 8A 9A
[解析] 10题,阅读表格内容可知,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广东省前5位的除相邻的湖南、广西、江西外,还有不相邻的四川、湖北;东部地区的广东、浙江、江苏也有不少人口流出。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四川省位于西部地区。11题,M省流入最多的是来自黑龙江、吉林等省的人口。历史上,不少山东人为谋生“闯关东”迁移到东北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外省人口流入,其中不少是当年“闯关东”的原山东人的后裔。
[答案] 10B 11C
[解析] 第12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省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务工经商,即是经济因素。第13题,农村务工经商人口比例比城市大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导致的;在婚姻嫁娶中,女性一般要迁移到男家来,这反映了我国传统的婚嫁习惯;自然因素对人口迁移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影响力在下降。
[答案] 12D 13B
[解析] 本题考查了人口迁移的特征及其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时锻炼了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高考的能力要求。在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中,一般有两种分析思路,一种是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另一种是从对迁入地的影响和对迁出地的影响来进行分析。在回答问题时需要特别注意题于问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对迁出地的还是对迁入地的影响。14题,迁入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青壮年比例大。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是在2000年进行的,那时各地经济发展上的差异表现突出,发展较快的江苏省成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本题缺乏本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的信息,是否相似无法确定。15题对人口迁入该市来说,提供了劳动力,可能增加当地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人口总数增加,要求相应的城市设施要扩大,即可能会对原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带来巨大的压力;大量幼年和老年人口的迁入,增加了被抚养人口。
[答案] 14B 15C
[解析] 第16题,某城市该年自然增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的人口=年末人口-年净迁入人口-年初人口,据此计算出①~④城市该年自然增长的人口分别为:-0.05万、0、0.05万、0.18万;再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的人口÷年初人口,计算出①~④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2‰、0、2‰、10‰,故选A项。第17题,城市④该年净迁入人口为-2.21万,迁出人口数大于迁入人口数,总人口数量减少。题干中无城市④人口年龄构成方面的信息,A项不能确定;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不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人口数量减少,会减轻住房紧张的压力,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状况
[答案] 16A17D
解析:
答案:18B 19A 20C
解析:由图可知,人口迁出地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地区,为工程移民,以线形分散迁移为主。
[答案] 21A22D
[解析] 23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知识和考生对图示的阅读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心区为人口净迁出区,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中心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24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进程。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近郊区人口迁入量最大,因此可推测该市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答案 23D 24B
解析: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A正确;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与该市第三产业比重大有关,D错误;该市第三产业比重大,故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B错误;C选项明显错误。
答案:25A
解析:人口迁入过多可能会加重该市的就业压力;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的说法错误。
答案:26D
二.综合题
1.
【解析】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提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国环境的质量、降低治污费用.把污染严重的工业迁往海外发展中国家。D城市位于美国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属于污染严重的传统工业区,随着西部和南部新兴工业区的开发,人口大量流向国土的西部和南部,致使人口数量下降。而人口的大量西迁和南迁除与东北部污染严重有关外,还受气候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
答案:(1)③ (2)乙 该地污 ( http: / / www.21cnjy.com )染严重,使人口向西、向南迁移 (3)西部、南部纬度低,气候优越,东北部纬度高,被称为“冷冻地带”;东北部地区地价上涨,环境污染严重.南部和西部开发了新资源,发展了新兴工业和旅游业等。
2.
[解析] (1)考查工业区位的变化和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服装加工基地,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安徽与广东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具有这些优势;加之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等因素的影响,服装加工基地向安徽迁移。(2)考查产业转移的意义。产业转移有利于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地区经济发展,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 (1)安徽与广东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3
解析:依据图中轮廓可知该区域涉及川、贵、滇 ( http: / / www.21cnjy.com )、桂、琼、粤、闽、湘和赣等九省区,其中湘和赣属于中部经济地带;从人口流动上看,流入地主要是珠三角,少量流入滇和闽,其原因主要是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同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当然还有政策等因素。滇、贵、川人口实际承载量很大,可以通过人口流动来缓解环境压力。
答案:(1)湘、赣(2)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差异;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③户籍制度的改革。(3)变小。原因:①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环境承载力变大;②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
人口迁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既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还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