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强化练习题--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速率(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强化练习题--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速率(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2-24 09:3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速率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及计算
1.(2024江苏徐州调研)合成氨的反应为3H2+N2 2NH3,其反应的速率可分别表示为v(H2)、v(N2)、v(NH3)(单位为 mol·L-1·s-1),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v(H2)=v(N2)=v(NH3)
B.v(H2)=3v(N2)
C.v(N2)=2v(NH3)
D.v(NH3)=v(H2)
2.(易错题)(2024广东深圳盐田中学月考)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A(s)+3B(g) 2C(g)+D(g),经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1·min-1
B.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值是3∶2∶1
C.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1·min-1
D.在2 min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3.(2024安徽安庆月考)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B(g)+C(g),若反应物的浓度由2 mol/L降到0.8 mol/L需要
20 s,那么反应物浓度再由0.8 mol/L降到0.2 mol/L所需要的时间为(  )
A.10 s       B.大于10 s
C.小于10 s      D.无法判断
4.(2024山东青岛平度一中月考)(1)在反应A(g)+3B(g) 2C(g)中,若以物质A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2 mol·L-1·min-1,则以物质B表示此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mol·L-1·min-1。
(2)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 s后测得N2的物质的量为1.9 mol,则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
(3)将10 mol A和5 mol B放入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某温度下发生反应3A(g)+B(g) 2C(g),在最初2 s内,消耗A的平均速率为0.06 mol·L-1·s-1,则在2 s时,容器中有    mol A,此时C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题组二 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
5.(2024福建泉州惠南中学月考)下列表示化学反应A(g)+2B(g) 3C(g)+D(g)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3 mol·L-1·s-1
B.v(B)=0.5 mol·L-1·s-1
C.v(C)=0.4 mol·L-1·s-1
D.v(D)=0.6 mol·L-1·s-1
6.(2024陕西西安长安一中月考)对于反应3A(g)+B(g) 4C(g)+2D(g),测得4种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9 mol·L-1·s-1、②v(B)=24 mol·L-1·min-1、③v(C)=1.6 mol·L-1·s-1、④v(D)=1.8 mol·L-1·min-1。则上述4种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②>④>③>①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题组三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7.(教材习题改编)采取下列措施对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有明显效果的是(  )
A.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
B.NaOH溶液和稀硝酸反应时,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C.Na与水反应时,增加水的用量
D.工业上合成氨时,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
8.(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期中)对于化学反应CaCO3+2HCl CaCl2+CO2↑+H2O,其他条件一定时,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  (  )
A.增大HCl浓度      B.减小体系压强
C.升高体系温度      D.粉碎CaCO3固体
9.(2024北京交大附中期中)变量控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相同质量的锌与足量稀硫酸在下列条件下发生反应,初始阶段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试管 锌的状态 c(H2SO4)/(mol·L-1) t/℃
A 块状 1 20
B 块状 2 40
C 粉末 1 20
D 粉末 2 40
10.(2024福建莆田一中期中)用甲烷制备乙酸的反应为2CH4(g)+2O2(g) CH3COOH(g)+2H2O(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B.其他条件不变,充入稀有气体,反应速率减小
C.CH4、O2的反应速率相等
D.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题组四 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图像
11.(2023河南南阳联考)向5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2和CO2,发生反应N2(g)+CO2(g)C(s)+2NO(g),其中N2、NO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0~10 min内用NO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A.0.04 mol·L-1·min-1
B.0.02 mol·L-1·min-1
C.0.004 mol·L-1·min-1
D.0.008 mol·L-1·min-1
12.某温度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从开始至2 min,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Z)=          。
(3)2 min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起始时相比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混合气体密度与起始时相比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填字母)。
A.恒压时充入He        B.恒容时充入He
C.恒容时充入X         D.及时分离出Z
E.升高温度       F.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与计算
1.(2024山东潍坊一中期中,)一定温度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6 mol A和2 mol B,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 min时,剩余1.2 mol B,并测得C的浓度为0.8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1
B.0~2 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2 mol·L-1·min-1
C.当容器内剩余0.4 mol B时,反应时间为4 min
D.其他条件相同,若起始时向1 L容器中充入6 mol A和2 mol B,当剩余1.2 mol B时,消耗时间小于2 min
2.(经典题)(2024四川内江期中)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4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假设溶液体积不变),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标准状况) 105 217 334 410 47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2 min内,用盐酸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 mol/(L·min)
B.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为0~1 min
C.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判定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反应开始时,向盐酸中滴加少量的CuSO4溶液,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未加CuSO4溶液时大
题组二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3.(经典题)(2024河北邯郸涉县一中月考)已知:2KMnO4+5H2C2O4+3H2SO4 2MnSO4+K2SO4+10CO2↑+8H2O。某化学小组欲探究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过程中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忽略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
编 号 0.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体积/mL 0.1 mol·L-1H2C2O4溶液体积/mL 水的体积/mL 温度 /℃ 反应时间/min
Ⅰ 2 2 0 20 2.1
Ⅱ V1 2 1 20 5.5
Ⅲ V2 2 0 50 0.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V1=1,V2=2
B.设计实验Ⅰ、Ⅲ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实验计时是从溶液混合开始,溶液呈紫红色时结束
D.实验Ⅲ中用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KMnO4)=0.01 mol·L-1·min-1
4.(2024安徽合肥一中期中)某课外兴趣小组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为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对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用Cu、Fe、Mg和同浓度的硫酸反应,研究的实验报告如下表: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分别取等体积的2 mol·L-1硫酸于试管中;②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Cu、Fe、Mg 反应快慢:Mg>Fe>Cu
预期的实验结论是              ;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
(2)为更精确地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利用压强传感器等数字化实验设备,探究镁与不同浓度硫酸的反应速率,两组实验所用药品如下表:
实验 序号 镁条的 质量/g 硫酸
物质的量浓度/(mol·L-1) 体积/mL
Ⅰ 0.01 1.0 2
Ⅱ 0.01 0.5 2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实验Ⅰ对应图中曲线    (填字母);图中曲线上的斜率越大,说明反应速率越    (填“快”“慢”或“无法确定”)。
②分析实验Ⅱ对应曲线可知,反应开始阶段,反应速率不断加快,原因是                     ;随着反应不断进行,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原因是              。
题组三 化学反应速率图像的综合分析与应用
5.(易错题)(2024湖南长沙月考)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在2~4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B.0~4 min内温度比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大
C.4 min后,反应速率减小的主要原因是c(H+)减小
D.反应在2~4 min内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2)=0.1 mol·L-1·min-1
6.(2024福建龙岩连城一中月考)某化学小组欲测定KClO3与NaHSO3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并探究影响其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该小组同学设计了3组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部分因素,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实验 编号 加入0.1 mol·L-1 KClO3溶液的体积/mL 加入0.3 mol·L-1 NaHSO3溶液的体积/mL 加入水的体积/mL 反应温度/℃
1 10 10 0 25
2 10 5 a 25
3 10 10 0 60
(1)表中a=    ,通过实验1和实验3可探究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写出KClO3与NaHS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Ⅱ.该小组同学依据实验1的条件进行反应并测定其化学反应速率,所得数据如图所示。
(3)该反应在0~4 min的化学反应速率v(NaHSO3)为        。
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反应过程中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先增大的原因,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方案 假设 实验操作
1 该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向烧杯中加入10 mL 0.1 mol·L-1 KClO3溶液和10 mL 0.3 mol·L-1 NaHSO3溶液,            
2 取10 mL 0.1 mol·L-1 KClO3溶液加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再加入10 mL 0.3 mol·L-1 NaHSO3溶液
(4)补全方案1中的实验操作:      。
(5)方案2中的假设为         。
(6)除方案1、2中的假设外,还可提出的假设是            。
(7)反应后期化学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            。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速率
基础过关练
1.B 根据同一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H2)=3v(N2),故选B。
2.B 经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1,则v(B)==0.3 mol·L-1·min-1。A为固体,一般不用固体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A错误;同一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值是3∶2∶1,B正确;化学反应速率v(B)为平均速率,不是瞬时速率,C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生成物的浓度的变化量逐渐减小,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都是逐渐减小的,D错误。
3.B 由反应物的浓度由2 mol/L降到0.8 mol/L需要20 s可知,20 s内反应速率为=0.06 mol/(L·s),若反应速率不变,则反应物浓度再由0.8 mol/L降到0.2 mol/L所需要的时间为=10 s,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化学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则所需时间应大于10 s。
4.答案 (1)0.6 (2)0.05 mol·L-1·s-1 (3)8.8 0.08 mol·L-1
解析 (1),v(B)=3v(A)=3×0.2 mol·L-1·min-1=0.6 mol·L-1·min-1。
(2)解法一:3 s内消耗的N2的物质的量为2 mol-1.9 mol=0.1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N2+3H2 2NH3,可以计算出3 s内消耗的H2的物质的量为0.3 mol,则v(H2)==0.05 mol·L-1·s-1。
解法二:先计算出用N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2)= mol·L-1·s-1,再根据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出用H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H2)=3v(N2)=0.05 mol·L-1·s-1。
3A(g) + B(g)2C(g)
起始浓度/(mol·L-1) 1.0 0.5 0
转化浓度/(mol·L-1) 0.06×2 0.04 0.08
=0.12
2 s时浓度/(mol·L-1) 1.0-0.12 0.5-0.04 0.08
=0.88 =0.46
则2 s时,n(A)=0.88 mol·L-1×10 L=8.8 mol,c(C)=0.08 mol·L-1。
5.D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将选项中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全部转化为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B项,v(B)=0.5 mol·L-1·s-1,则v(A)=×0.5 mol·L-1·s-1=0.25 mol·L-1·s-1;C项,v(C)=0.4 mol·L-1·s-1,则v(A)=×0.4 mol·L-1·s-1≈0.13 mol·L-1·s-1;D项,v(D)=0.6 mol·L-1·s-1,则v(A)=v(D)=0.6 mol·L-1·s-1。所以D项的反应速率最快。
6.C 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快慢,需注意单位统一,根据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将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均转化为B的反应速率。①v(B)=v(A)=0.9 mol·L-1·s-1×=0.3 mol·L-1·s-1,②v(B)=24 mol·L-1·min-1=0.4 mol·L-1·s-1,③v(B)=v(C)=1.6 mol·L-1·s-1×=0.4 mol·L-1·s-1,④v(B)=v(D)=1.8 mol·L-1·min-1×=0.9 mol·L-1·min-1=0.015 mol·L-1·s-1。故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②=③>①>④,C项正确。
归纳总结 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方法
  由于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1)归一法:看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若为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则要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2)比值法: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如对于反应aA(g)+bB(g) cC(g)+dD(g),比较,若,则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大于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
7.D 常温下Fe遇浓硫酸发生钝化,A不符合题意;NaOH溶液和稀硝酸反应中没有气体参与,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不影响反应速率,B不符合题意;水为纯液体,所以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不影响反应速率,C不符合题意;工业上合成氨时,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D符合题意。
8.B 增大HCl的浓度,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A不符合题意;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不能增大反应速率,B符合题意;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反应速率加快,C不符合题意;粉碎CaCO3固体,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D不符合题意。
9.D 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锌的状态为粉末时反应速率快;硫酸的浓度为2 mol·L-1时比1 mol·L-1时反应速率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40 ℃时反应速率快;故选D。
10.B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A、D项正确;其他条件不变,充入稀有气体时,参与反应的气体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B项错误;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CH4、O2的化学计量数相同,二者化学反应速率相等,C项正确。
11.D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NO为产物,在反应过程中NO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则上升的曲线表示NO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0~10 min内,NO的物质的量增大0.40 mol,则v(NO)==0.008 mol·L-1·min-1。
12.答案 (1)3X+Y 2Z
(2)0.05 mol·L-1·min-1
(3)减小 不变
(4)CEF
解析 (1)X、Y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1.0 mol,随着时间的变化,物质的量在减小,为反应物;Z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为生成物;2 min后,X、Y、Z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且均不为0,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X、Y、Z变化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3 mol、0.1 mol、0.2 mol,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 2Z。
(2)反应从开始至2 min,容器的容积为2 L,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Z)==0.05 mol·L-1·min-1。
(3)由题图中数据可知,2 min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7 mol+0.9 mol+0.2 mol=1.8 mol,在相同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2 min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比起始时小;从开始到2 min时,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所以密度始终不变。
(4)恒压时充入He,体系分压减小,反应速率减小,A错误;恒容时充入He,不影响X、Y、Z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B错误;恒容时充入X,X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C正确;及时分离出Z,反应速率不会加快,D错误;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E正确;选择高效的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F正确。
能力提升练
1.D 2 min时,剩余1.2 mol B,并测得C的浓度为0.8 mol·L-1,则C的物质的量为2 L×0.8 mol·L-1=1.6 mol。
根据三段式:
3A(g) + B(g)xC(g) + 2D(g)
起始(mol) 6 2 0 0
转化(mol) 2.4 0.8 1.6 1.6
2 min时(mol) 3.6 1.2 1.6 1.6
生成C、D的物质的量相等,则x=2,A错误;v(A)==0.6 mol·L-1·min-1,B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所以再反应0.8 mol B,剩余0.4 mol B时,所需的时间大于2 min,反应需要总时间大于4 min,C错误;其他条件相同,容积缩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当剩余1.2 mol B时,消耗时间小于2 min,D正确。
2.B 1~2 min内生成V(H2)=217 mL-105 mL=112 mL,n(H2)=0.005 mol,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Δc(HCl)=0.01 mol÷0.4 L=0.025 mol/L,因此,1~2 min内用盐酸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 mol/L÷1 min=0.025 mol/(L·min),A正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0~1 min、1~2 min、2~3 min、3~4 min、4~5 min生成氢气的体积分别是105 mL、112 mL、117 mL、76 mL、66 mL,所以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为2~3 min,B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而盐酸的浓度一直是减小的,所以反应速率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这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正确;反应开始时,向盐酸中滴加少量的CuSO4溶液,锌置换出铜,Zn、Cu、盐酸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因此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未加CuSO4溶液时大,D正确。
3.C 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知,实验Ⅰ是对照实验,混合溶液总体积为4 mL,则V1=4-2-1=1,V2=4-2=2,A正确;实验目的是探究反应过程中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Ⅰ和Ⅲ的温度不同,则设计实验Ⅰ和Ⅲ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正确;该实验是根据酸性KMnO4溶液褪色时间来判断反应快慢的,所以实验计时是从溶液混合开始,溶液呈无色时结束,C错误;实验Ⅲ中草酸过量,两种溶液混合瞬间c(KMnO4)=0.01 mol·L-1×=0.005 mol·L-1,反应完全时Δc(KMnO4)=0.005 mol·L-1,v(KMnO4)==0.01 mol·L-1·min-1,D正确。
4.答案 (1)金属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 温度相同
(2)①a 快 ②镁与硫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解析 (1)根据实验报告可知,在硫酸的浓度相同时,探究三种金属与硫酸反应的速率,还需要保证三个反应的温度相同,即在相同温度和浓度的硫酸溶液中,金属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2)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Ⅰ中硫酸的浓度比实验Ⅱ中的大,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Ⅰ反应速率快,故实验Ⅰ对应图中曲线a;题图中曲线上的斜率越大,说明反应速率越快。②分析实验Ⅱ对应曲线可知,反应开始阶段,反应速率不断加快,是因为镁与硫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随着反应不断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5.D 由题图可知,0~2 min内,生成CO2 0.1 mol,2~4 min内,生成CO2 0.2 mol,4~6 min内,生成CO2 0.05 mol,则反应在2~4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A正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而随着反应的进行,c(H+)逐渐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慢,通过分析题图知,反应刚开始时反应速率较小,然后逐渐增大,4 min后又减小,所以0~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4 min后反应速率减小,主要是因为c(H+)减小,B、C正确;由题图可知,2~4 min内,生成CO2 0.2 mol,体积未知,不能用CO2的浓度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D错误。
6.答案 (1)5 温度 (2)Cl Cl-+3S+3H+ (3)0.007 5 mol·L-1·min-1 (4)插入温度计 (5)反应生成的Cl-使反应速率加快 (6)反应生成的H+或S使反应速率加快 (7)反应物的浓度减小
解析 (1)由题表可知,实验1和实验2变量为NaHSO3溶液的浓度,需要保持溶液总体积不变,则a=5;实验1和实验3变量为温度,则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由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 3H++Cl-+3S。
(3)该反应在0~4 min的化学反应速率v(Cl-)==0.002 5 mol·L-1·min-1,根据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NaHSO3)=3v(Cl-)=0.007 5 mol·L-1·min-1。
(4)根据假设可知,该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则需要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故方案1中需补充的实验操作为插入温度计。
(5)方案2加入少量NaCl固体,增大c(Cl-)、c(Na+),根据题述实验涉及的离子方程式Cl 3H++Cl-+3S,推知方案2中的假设为反应生成的Cl-使反应速率加快。
(6)两个方案分别探究了温度和Cl-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反应过程中存在的离子,还可以提出的假设是反应生成的H+或S使反应速率加快。
(7)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中反应物浓度降低,导致反应速率减慢,则反应后期化学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反应物的浓度减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