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题10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者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发现,少数大墓、中型墓以及数以千计的小墓,其墓葬规模,随葬品的数量与质量,判若不同,如在豪华大墓中发现大量玉器作随葬品,而一些小型墓甚至没有随葬品,这表明当时
A.阶级阶层分化明显 B.人们开始过定居生活
C.氏族成员地位平等 D.仍然处于旧石器时代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某一思想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该思想家属于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3.秦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为巩固统一,秦朝
A.创立了郡县制度 B.修建了郑国集
C.镇压了项羽起义 D.整顿社会风俗
4.汉代的商业贸易在丝绸之路以后有了飞跃的发展,长安城中外客云集,许多来自国内、国外的商人以及西域的一些女子都在商市上做生意。不仅使中国的丝绸等物品传到国外,国外古罗马等地的珍珠也借助着丝绸之路的东风传播到西汉。据此可知,丝绸之路
A.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B.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
C.稳定了西北边疆 D.提升了长安政治地位
5.中国古代史上,游牧民族与固守丛林的山地民族一起构成的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之间展开了文化之争、领土之争、统治之争、政治之争以及直接的战争。在这一过程中
A.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
C.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D.各族同源共祖观念产生
6.宋代逐渐形成了不同社会群体“同桌群聚,同盘而食”的会食制。会食聚餐不同程度上满足了亲朋联谊、商业联系、官场交往等各类需求。这可以说明,宋代
A.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B.社会咸员身份趋于平等
C.自然经济结构突破 D.南北饮食文化碰撞交流
7.王阳明是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并践行。这样就能达到圣贤境界。据此可知,王阳明
A.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B.对君主专制进行批判
C.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D.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
8.下图所示著作的内容能反映出
A.长篇小说的兴起 B.社会文化环境宽松
C.士大夫的价值追求 D.士人对社会的反思
9.1842年《南京条约》签字后,中方向英方发出照会,其中专讲司法问题的第8条提出:“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这表明清政府
A.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B.反侵略的意识增强
C.近代外交意识萌发 D.天朝上国观念动摇
10.20世纪初,清人戴鸿慈在《出使九国日记》中写道:“观(伦敦)博物院……陈设者率以国分室。中国室内,则有内廷玉玺两方存焉。吾国宫内宝物流出外间者不少,此其一也。”该“日记”的上述内容可以用来研究当时中国
A.宗藩体系的瓦解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社会阶层的流动 D.近代教育的起步
11.下图是1864—1930年洋货经上海转运国内值占全国进口总值的比重图。据此可推知
A.近代上海经济发展放缓 B.列强经济侵略加深
C.洋务新政取得一定成效 D.近代对外贸易衰退
12.1901年,慈禧太后和朝臣希望举行乡试,笼络士人。东南督抚刘坤一,张之洞等人以战争破坏为名主张延期举行。经过多番较量,最终西南、西北等省按期举行乡试;东南各省延期一年。这反映出
A.科举制失去效用 B.阶级矛盾激化
C.中央权威的式微 D.统治集团腐败
13.民国时期,西式溜冰传入中国后,受到国人关注并引发广泛讨论。有人认为这是“西洋各国加倍健强的明证”主张效仿;有人认为“国难当头怎可溜冰”,提出质疑;还有人追溯我国古代溜冰历史以证明其为“我国固有”。据此可知,当时
A.革命思想传播 B.学习西方成为共识
C.爱国思潮盛行 D.强身健体意识兴起
14.1916年,杜亚泉在《东方杂志》发表了一系列论述东西文化差异的文章。他认为,东西方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西洋文明浓郁如酒,吾国文明淡泊如水,西洋文明腴美如肉,吾国文明粗粝如蔬,而中酒与肉之毒者则当以水及蔬疗之也”。杜亚泉的观点
A.理性地看待了中西方文化 B.意欲废除中国传统文化
C.揭示了东西方文化的本质 D.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开展
15.下表是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节选)革命纲领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会议 时间 革命纲领(节选)
中共一大 1921.7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中共二大 1922.7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送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A.走俄国革命道路 B.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从幼稚走向成熟 D.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
16.1924年8月,孙中山在演讲中谈到:解决民生问题不能采攻“剧烈”的方法,提出“资本家改良工人的生活,增加工人的生产力。工人有了大生产力,便为资本家多生产”,“这是资本家和工人的利益相调和”。孙中山意在
A.促进国共合作实现 B.推动三大政策完善
C.提高工人生活水平 D.推动国民革命开展
17.1941—1943年的三年中,在陕甘宁边区,农民所交的公粮古其总收获量分别是1941年13.58%,1942年11.4%,1943年不足9%。从1943年起,边区一般能自给两三个月甚至半年的粮食和蔬菜。这得益于
A.工农民主政权的巩固 B.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C.土地改革运动的推行 D.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18.1948年6月,新华社社论《爱国运动的新高涨》写道:谁都知道,今天蒋管区学生处境之险恶,远甚于过去的“五四”“五卅”“一二·九”时期,然而他们的奋斗……却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符合社论中这一爱国运动的口号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打倒列强,除军阀
19.人民币的发展史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下图所示为中国人民银行在不同时期发行的人民币缩影,其中能反映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的是
20.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5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讲中全面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酒,呼吁构建以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空格处应为
A.多边主义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合作共赢 D.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商周至明清中国手工业发展程度示意图
——改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相关经济数据
——摘编自2016.12.05《人民日报——发挥个私协会桥梁纽带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魏晋到明清时期中国手工业发展情况。(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发展的意义。(6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对民间传统歌谣进行了改编与创作。李伯钊回忆:“(瞿)秋白同志鼓励大家搜集民歌来填词……通俗的歌词对群众教育作用大;没有人写谱就照民歌典谱填词。”彭湃将客家山歌“日头出来对面山,打扮阿郎去过番(去南洋),十七十八阿郎返,玉石手镯金耳环”,改编为“日头出来对面山,欢送阿郎去打战,打了胜仗阿郎返,讶爱手枪和炸弹”。此外,广大群众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东方红》,由陕北《移民歌》整理、删减而成。这首革命歌谣抒发的真挚情感,使人产生强烈共鸣,迅速被传唱接受。
——摘编自邓登瑶《革命歌谣的演进历程、鲜明特征及价值意蕴》
材料二
贵州松桃县曾组织师生在街头进行抗日演讲,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以唤醒苗族、土家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众的抗日热情。丰子恺说:“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都会是自不必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军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曹聚仁描述道:“一个英国人在北戴河初闻此歌,为之感动流泪;一个日本的文化人,在上海街头听了不觉心神震动;这歌曲曾流传于印度河上,也曾洋滥于旧金山的一角。”
——摘编自郑大华《论抗战歌曲对“中华民族”的书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革命歌谣改编创作过程中呈现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歌曲传唱的意义。(8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20世纪初,石家庄只是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庄。随着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通车,石家庄市成为交通枢纽并迅速发展。石家庄位于广阔的华北平原,是重要的产棉区。1922年,大生纱厂在石家庄建成并投产,1926年拥有织布机300架,工人3300余名。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城市的规模扩大,到30年代,全市商户约2300余家,全市人口达63156人,石家庄逐渐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社会经济中心。之后由于连年战乱,石家庄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一五”期间,国家调整工业布局。国家在石家庄投资兴建由四个棉纺织厂和一个印染厂组成的纺织印染联合基地,使石家庄经济产生了跨越式发展,城市地域迅速扩张。其中,棉一厂地选址涉及石家庄市郊的四个村,共征用土地561.67亩。随着石家庄城区的扩展与棉纺织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定居,建成了成片的生活服务区,纺织招待所、纺织医院、纺织职工大学建立起来,纺织职工居民区逐渐演变成为石家庄市人口稠密、设施完善、繁华热闹的城市中心地区。
——摘编自吴茵《棉纺织业与城市化进程:1921—1990年——以石家庄市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影响石家庄城市发展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期间石家庄棉纺织亚发展带来的影响。(8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河北省唐山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题10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A C B D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A B D D B C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答案】
(1)魏晋时期,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发展较慢;隋唐宋元时期,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都有发展;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2)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发挥作用;增加了居民收入,改善了人民生活;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国家税收。(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6分)
22.【答案】
(1)共产党人发挥领导示范作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革命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彰显地域特色,通俗易懂。(每点2分,8分)
(2)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增强了中华民族意识;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国际影响。(每点2分,8分)
23.【答案】
(1)近代交通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自然地理环境;战争影响;国家政策。(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6分)
(2)促进了石家庄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大幅增长;吸纳外来人口,带动了就业;城市空间和人口的扩张,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带动了石家庄服务业、教育医疗等行业的发展。(每点2分,8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河北省唐山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题10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A C B D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A B D D B C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答案】
(1)魏晋时期,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发展较慢;隋唐宋元时期,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都有发展;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2)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发挥作用;增加了居民收入,改善了人民生活;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国家税收。(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6分)
22.【答案】
(1)共产党人发挥领导示范作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革命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彰显地域特色,通俗易懂。(每点2分,8分)
(2)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增强了中华民族意识;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国际影响。(每点2分,8分)
23.【答案】
(1)近代交通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自然地理环境;战争影响;国家政策。(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6分)
(2)促进了石家庄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大幅增长;吸纳外来人口,带动了就业;城市空间和人口的扩张,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带动了石家庄服务业、教育医疗等行业的发展。(每点2分,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