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与发展 一课一研(1)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与发展 一课一研(1)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5 09:4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课程标准:
1.认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 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目标引学)
(文本研学+教师助学)
问题1:结合教材P175导言及所学,思考如何认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文革结束后“左”倾思想依然严重,党中央个别领导人依然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为什么)
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什么)
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怎么样)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文本研学)
问题2:结合教材P175及所学,概括梳理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背景:
(1)文革后的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党史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问题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如何保持社会政治安定?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①平反冤假错案;
②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③1982年底,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建国前后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及地位)。
(文本研学)
材料:1978年12月陈云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不能到处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农民有了粮食、棉花、副食品,油,糖和其他经济作物就都好解决了。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
材料:1998年,江泽民在安徽农村考察时指出:“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
材料: 以政社合一,“三级所有……为特征的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历史原因:
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压抑农民积极性。
现实原因:
①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无农不稳;
②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统一;分配:过于平均)
(小组探学)
二、对内改革的进程——农村
问题4:根据材料及所学思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问题5: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意义?
二、对内改革的进程——农村
实质: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经营方式:集体生产→分户经营
分配方式: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不变
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制
意义:
①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②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教师助学)
名称 时间 背景 内容 所有权经营权 影响
土地 改革
农业 合作化
人民 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01952
19531956
1958-1983
1978-

封建地主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小农经济难满足工业化需要
错误认为提高公有化规模程度可以促进生产力
改革开放,人民公社体制弊端,平均主义。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制度
将小农土地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
提高公有化规模和程度
土地公有制为基础,包产到户,按劳分配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开辟道路
解放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超越生产力水平,挫伤积极性,破坏经济发展
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集体
集体
集体
农民
农民
(提升拓展)
二、对内改革的进程——城市
问题6:根据教材及所学思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
背景:
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企业失去活力,阻碍生产力发展。
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主要内容:扩大企业自主权
意义: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提高了效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文本研学+教师助学)
三、对外开放的进程
乌鲁木齐
拉萨
西宁
银川
成都
昆明
贵阳
南宁
长沙
南昌
合肥
郑州
西安
太原
呼和浩特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济南
石家庄
南京
杭州
兰州
南通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连云港
青岛
宁波
温州
福州
湛江
北海
广州
上海
汕头
厦门
深圳
珠海
海南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区
长三角
环渤海
岳阳
重庆
九江
武汉
芜湖
1980 经济特区
1984 沿海开放城市
1985 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沿边开放城镇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塔城
伊宁
瑞丽
河口
东兴
满洲里
黑河
珲春
浦东
雄安新区
2001年加入WTO
1990 开发上海浦东
“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全方位: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多层次: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开放
宽领域:经、文、教等领域开放
历程:
特点
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
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十二大
十三大
南方谈话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
1982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邓小平南巡
对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部署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对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产生深远影响。
(教师助学)
四、改革开放的深化
十四大
其他方面
提出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重大战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1992年,明确提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大
1997年
①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2001年
②把依法治国正式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写入宪法。
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四、改革开放的深化
(教师助学)
阶段 理论 领导人 解决的核心问题 写入党章 意义/地位
形成
发展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发展社会主义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
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2002年
中共十六大
2007年
中共十七大
指引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改善民生,公平正义
①都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②都以实事求是为核心;
③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共同点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文本研学)
问题6:根据教材P178-179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五、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建立
小结构学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进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平反冤假错案
民主法制建设
改革开放的深化
对外开放:4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城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评价促学
(2022.6·浙江高考·14)新华社北京某日讯:“一九七七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到今天为止已经胜利结束。广大人民赞扬这次高校招生考试……(是)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广开才路的盛举。”这场“冬季里的春闱,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恢复高考制度是邓小平同志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在当时是(  )
A.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标志
B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指导方针
D.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的标志
A
(2021·浙江·统考高考真题)
下图所示为某次重要会议的出席证。这次会议提出
A.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启动国有企业改革
B
(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
2018年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具备了“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一成就
A.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启了新时期 B.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最新突破
C.说明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了国企活力 D.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效
D
(2022·浙江卷)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中举足轻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回眸历史,愈加凸显出深圳经济特区的不一般,这个不一般就在于它是( )
A.多边贸易体制主导下的成果
B.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产物
C.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成就
D.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D
(2023·全国乙卷)1981年,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职工工资只发70%,国家不再负担大部分福利;剧团演出费用自行解决,演出盈余留存公积金30%,上交剧院10%,其余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红。经过试验,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上述改革反映出( )
A. 非公有资本成为文化建设投资主体
B. 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企业
C. 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