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件(共26张PPT)(内嵌1份视频)湘教版 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4.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件(共26张PPT)(内嵌1份视频)湘教版 选择性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23 20:26:56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and water bodies
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课标解读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课标呈现】
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储量等基本情况。
以河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关系为例,通过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合区域特征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
【课标解读】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在特定区域环境中,能够分析河流径流变化特征及原因。
【综合思维】结合真实复杂的情境,能够分析陆地水体的相互转换关系。
【地理实践力】根据图文资料和地理现象,能够解释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原因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人地协调观】能够从人地关系系统的角度分析地球水体运动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具备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
陆地水
(占地球总水量的3.462%)
陆地咸水
陆地淡水
(占地球总水量的2.526%)
地下咸水
湖泊咸水
冰川68.72%
地下淡水
30.07%
其他淡水
1.21%
永冻土底冰71.0%
湖泊淡水21.6%
土壤水3.9%
沼泽水2.7%
河水0.5%
生物水0.3%
存在于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合作探究一
1、在院子里挖到的“泉”是哪一种陆地水体?陆地水体还有哪些?
地下淡水
2、结合以下资料和水循环、地质作用的相关知识,推测鱼泉中鱼来自哪里?
巫溪县
重庆市水系分布图
重庆市政区图
合作探究一
巫溪县附近地质结构图
鱼泉中的鱼来自附近的地下暗河。
巫溪县所在地区河网密集,而且发育喀斯特地貌,很容易形成地下洞穴、暗河、溶洞等特殊景观,这些地下溶洞交错联通,结构复杂,相当于是一个储水、储鱼的地下仓库系统。当河流中水较多时,大量河水补给地下暗河,使地下水位升高,大量鱼儿进入鱼泉。
合作探究一
重庆地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集中于5-10月份。大量雨水补给河流,使得河流径流量较大,成为河流的汛期。此时河流水位较高,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流动性增强,鱼流入鱼泉。
3、鱼泉中的鱼并不是全年都有,只有在5月~10月出现,结合重庆的降水特点,解释说明原因?
合作探究一
根据降水与径流量变化曲线图,
推断雨水补给的特点
不连续性和集中性
水量季节变化较大
降雨越多,水量越大
汛期在雨季
世界上大部分河流的补给方式,我国东部季风区非常典型。
合作探究一
4、试推测为什么11月-次年4月份,鱼泉中没有大量鱼?
合作探究一
此时为河流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暗河中的鱼无法进入鱼泉。
5、请判断河流的丰水期和枯水期,并补充绘制河流水和地下水互相补给示意图。
合作探究一
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大堤
低水位
高水位
大堤
开封铁塔
13米
55米
想一想:河流水和地下水是否一直存在相互补给关系?请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一
合作探究二
材料一 我国北方地区有一处广为人知的“鱼泉”,名为“鱼谷洞”。
鱼谷洞位于河北省涞水县的野三坡风景区,地处深山峡谷,山体多是石灰岩,山涧溪流众多,环境清幽,被誉为北方的世外桃源。在距离紫石口村2公里处的小西河东岸,有一处被称为“鱼谷洞”的出泉山洞,泉水平均流速为0.42m /s,水流常年不断,但大多数时间都只有水,没有鱼。只在每年谷雨时节(4月20日前后)才会冒鱼,多的时候一天能捞3000斤鲜鱼,共持续8~10天左右!
材料二 经专家鉴定,从鱼谷泉中冒出的鱼也只有一种,它的真实身份是石口鱼,也叫钱鱼、赤鳞鱼,学名为多鳞白甲鱼(Scaphesthes macrolepis)。多鳞白甲鱼的最适水温为18~24℃,有洄游特性,具有明显的聚群习性。
合作探究二
涞水县
1、跟据以上资料解释说明,为什么每年谷雨时节(4月20日前后) 鱼洞才会冒鱼?
合作探究二
①鱼谷泉所在的山区是喀斯特地貌,山体内部很容易发育出地下洞穴、暗河、溶洞等特殊景观,形成一个储鱼的地下仓库系统
②春季干旱多风,降雨量少。但到了谷雨前后,气温逐渐回升,山上的积雪融化,大量的融水汇入河流补给地下,暗河水位上涨,被滞留的鱼群也因此得以“出泉”。
③多鳞白甲鱼的最适水温为18~24℃,谷雨前后水温刚好适宜,发育成熟的亲鱼开始洄游产卵,表现出明显的聚群习性。
2、试绘制该地某河流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并总结季节性积雪融汇补给的特征。
合作探究二
汛期在春季
气温越高,积雪量越大,补给水量越大
水量变化平缓
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
合作探究三
材料二“缘木求鱼”一般被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在洞里萨湖畔的树洞里,人们雨季刚过时能捉到鱼。这又是为什么呢?
材料一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洞里萨河河水流向随季节而变化。右图为洞里萨湖及其位置示意图。
合作探究三
1、鱼是如何来到了湖畔的树洞里?为什么雨季过后可以补到鱼?
①雨季时,湄公河水位暴涨,河水经过洞里萨河流入洞里萨湖,使得湖水水位抬升,淹没树洞,鱼留在洞中
②雨季后,湄公河水位下降,湖泊水补给河流水,洞里萨河转向流入湄公河,湖泊水位降低,树洞中未及时随水退去的鱼存留下来
合作探究三
2、试画图表示洞里萨湖与湄公河之间的补给关系 (注意二者的位置特点)并总结湖泊水补给的特点。
河流丰水期
河流枯水期
对河流有削峰补枯的作用
水量较稳定
合作探究三
3、根据河流与湖泊的位置,判断二者还存在什么样的补给关系?
湖泊为河流源头:湖泊水位始终高于河流水位,单向补给
合作探究四
合作探究四
1、观看视频,结合区域图,从水环境的角度说明新疆尼勒克县“三文鱼”优质的原因是什么?
①冰川融水水温低,适合冷水鱼类生活
②冰川融水水质优良,受人类影响和污染少,三文鱼品质好
③冰川融水流速较快含氧量高,利于三文鱼生存
④伊犁河水深较深,符合三文鱼生长习性
合作探究四
2、结合径流量曲线图判断冰川融水补给的特点?
气温越高,冰川储量越大,水量越大
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
夏季汛期,冬季封冻断流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西北的高山地区
课堂小结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陆地水体的
组成
陆地水体之间的联系
雨水补给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冰川融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湖泊水补给
课后探究
智利地处安第斯山脉西麓,东与阿根廷为邻,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其南部海岸线曲折,有许多岛屿。虽然这里大陆架狭窄,但是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上三文鱼的主要产区之一。智利产区在中国的冷冻三文鱼进口中占据绝对优势,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2022年前8月也达到98%的占比。
课后探究
为什么智利沿海地区有丰富渔业资源?智利的冷冻三文鱼是如何到达中国人的餐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