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鲁教版必修一 高一地理上学期
宇宙中的地球
第4课时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1、能够运用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和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简要描述地球的圈层结构,说明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 通过具体案例,说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四大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并指出它们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我国“蓝鲸2号”
全球最先进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
最大钻井深度15250米
方式一:人工钻井
苏联卡拉井
1970年,开钻
1989年,井深12262米
1991年,钻至12869米,
至今保持世界最深纪录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方式二:利用地震波(人工、天然)
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
地震波
分类
共同点
传播介质
传播速度
地
震
波
纵波
横波
特点
固体、液体气体
较快
固体
较慢
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思考: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和海上航行轮船上的人震动感觉一样吗?
轮船上的人只感觉到上下颠簸
陆地上的人首先感到上下颠簸,接着感到前后、左右摇晃
防灾小知识
1、横波速度慢,纵波速度快,发生地震时,纵波先到达地面,横波后达到,这中间的12秒时间为逃生的黄金时间。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9知识窗部分,完成地震波的特点表格的填充。
微信公众号
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人工震源车:给地球做”CT”
利用地震波(人工、天然)
地壳
横波
纵波
0
3
6
9
12
15
速度/km S-1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深度/km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6371
地面
地心
33
2900
5150
小组合作:
结合图像,完成地球内部圈层检测报告。
地球内部圈层检测报告
地震波 地震波速变化情况 (自上而下) 急剧变化大致深度及不连续面名称
横波
纵波
结论:地震波速度的突然变化,说明其两侧物质有较的差异,以两个界面为界,可把地球内部划分成 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检测报告
地震波 地震波速变化情况 (自上而下) 急剧变化大致深度及不连续面名称
横波
纵波
结论:地震波速度的突然变化,说明其两侧物质有较的差异,以两个界面为界,可把地球内部划分成 圈层。
地下33km 莫霍面
地下2900km
古登堡面
地壳、地幔、地核三个
横波经过莫霍面时,速度明显加快,经过古登堡面时,横波完全消失。
纵波经过莫霍面时,速度明显加快,经过古登堡面时,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地球内部圈层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8并结合以下图文材料,主要从厚度、组成物质状态等方面说明地球内部各圈层主要特点。
地壳
地幔
地核
0
33
①
②
③
④
⑤
画一画:
1.标注出两大界面
2.写出每个序号代表的圈层名称
3.框出岩石圈范围
在流浪计划中,人类居住在大陆地下五千米左右的地下城,地下城所在的圈层是图中的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20文本材料,说出地球外部各圈层主要特点。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环绕在地球外部的大气圈层。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为氮和氧。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地球特有的圈层,也是最活跃的圈层。
小组合作:
根据以下图文材料,探讨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
1. 甲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地球的哪一圈层?
2. 结合乙图中各个圈层的代表性地物,说明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
圈层 代表物
大气圈 空气、云
水圈 湖泊、地下水
生物圈 青草、牛羊
大气圈不仅为动物的生存提供Oz,为生物圈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z,岩石圈为植物生长提供了N、P、K等矿物养分,水圈提供了水分,而生物圈则为大气圈提供了Oz,和COz,大气圈的雨雪等为水圈和岩石圈提供了水分等。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地球的自然环境
练一练:
读美国尼亚加拉瀑布景观图,回答1-3题。
1.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 瀑布 B. 岩石 C. 树木花草 D. 大气
3.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 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 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C
C
B
课堂小结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规律
外部圈层结构
内部圈层结构
地震波
地壳
地幔
地核
岩石圈
水圈
大气圈
生物圈
划 分
软流层以上
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
课堂反思
学生学习评价量表
学习目标 水平 表现 学生自评 老师评价
1 知道可以利用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圈层,但不知道地震波有何特点
2 知道地震波的特点有哪些,但不能准确描述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变化规律
3 可以根据地震波特点,对照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规律,完成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4 能够根据图文材料,说明地球内外部各圈层主要特点。
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 1 可以说出地球各圈层的特点,但无法在圈层联系图中准确说出圈层名称。
2 能够准确说出圈层名称并从圈层联系图中说出某两个圈层间的相互联系
3 可以以具体地物为例,说明各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构。
课后实践
1.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模型。
2.拍摄野外景观照片,指出图中所包含的圈层并说明与人类活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