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课标要求
单元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利用高度、坡度、形态、物质组成等指标,描述地貌的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某区域地貌类型、形成的地理条件和原因。
结合实例,说明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大概念(大观念)
单元设计
地貌是地球各圈层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物质组成和形态特征各有特点,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核心概念
物质组成、形态特征、圈层作用、形成原因、人地关系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喀斯特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纸币的反面是什么景观?
热身游戏
桂林山水
风景四绝
山清
水秀
洞奇
石美
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
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喀斯特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大多分布于石灰岩广布地区。
1.喀斯特作用及化学方程式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溶解有CO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过程
[知识拓展]
溶蚀作用化学方程式:
CaCO3+CO2+H2O=Ca(HCO3)2
CaCO3是碳酸盐,在CO2和H2O的作用下被溶蚀成Ca(HCO3)2。
淀积作用化学方程式:
Ca(HCO3)2 =CaCO3↓+CO2↑+H2O
Ca(HCO3)2又在一定的条件下分解成为CaCO3。
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初期:地表呈高原状态
这是未经喀斯特作用的地貌,地表较为平坦,呈高原状态,后来这个地区在喀斯特的作用下,不断的被流水溶蚀,慢慢的变成图B 的形态。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CaCO3+H2O+CO2═Ca(HCO3)2
溶蚀作用
中期:地表呈山地状态
这是中期,地表呈山地状态,已经崎岖不平,水沿着岩石裂隙流到地下,地下出现了大的空腔,喀斯特地貌已见雏形。 在这个过程中,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这就是流水的溶蚀作用。
Ca(HCO3)2═CaCO3↓+CO2↑+H2O
淀积作用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喀斯特作用仍在继续,地貌继续变化,形成图C 所示的形态,这时地表已经出现了孤立或相连的 小山峰,和一片片的洼地,地下也由原来的空腔变得充实了,此时进行的化学反应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分解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这就是流水的淀积作用。
结合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总结影响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因素
自主探究
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形成条件 其取决因素
岩 石
水
可溶性
岩石成分(碳酸盐类岩石)
透水性
岩石空隙、裂隙的发育程度
水中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的含量
流动性
降水、坡度、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溶蚀力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1.桂林山水的形成和发育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2.桂林地区的石灰岩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点?
3.桂林地区的气候有何特征?
4.桂林地区的地形情况及其对水文条件的影响?
5.桂林地区的生物条件如何促进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合作探究1
1.桂林山水的形成和发育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2.桂林地区的石灰岩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点?
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裂隙发育,可溶性、透水性好。
岩石、地貌、气候、水文、生物
海相沉积形成大量石灰岩。
3.桂林地区的气候有何特征?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
拓展提升
4.桂林地区的地形情况及其对水文条件的影响?
地势东、北、西部高,中、南部低,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形成和富集,使水的流动性强。
拓展提升
5.桂林地区的生物条件如何促进喀斯特地貌形成?
植物茂盛,使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水的溶蚀力强,促进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拓展提升
请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拓展提升
环境要素 所属圈层 环境特征表现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
水文 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
植被 植被茂盛,使土壤、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
地貌 东、西、北地势高,中南部地势低,漓江纵贯全境
桂林山水的自然环境特征
岩石 石灰岩广布,且厚度大、岩性纯、裂隙比较发育
岩石圈
岩石圈
大气圈
水 圈
生物圈
知识梳理
桂林山水,是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
气候
水文
岩石
地貌
整体性
碳酸岩可溶性、透水性强
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水的溶蚀力强、流动性强
植被
点拨思维
峰丛
峰林
孤峰
残丘
溶沟
石芽
石林
天坑
天生桥
A
B
C
D
E
F
G
H
I
三、喀斯特地貌的特征
把图片和地貌的名称一一对应
地面喀斯特地貌
溶沟
洼地
峰丛
峰林
孤峰
残丘
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演变过程
流水溶蚀作用为主
溶洞
地下河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A
B
D
E
C
把图片和地貌的名称一一对应
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面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
峰丛、峰林、孤峰
残丘、溶沟、石芽
石林、天坑、天生桥
溶蚀
溶洞、地下河
石钟乳、石笋、石柱
溶蚀
淀积
知识梳理
空间分类 具体地貌类型 地貌特征
喀斯特地貌 地面喀斯特地貌 溶沟 呈长条状或网格状,地貌高低不平
洼地 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
石芽、石林 溶沟两侧凸起的部分,高度较低,多个石芽组成石林
峰丛 基座相连并成簇分布
峰林 基部小部分相连或不相连
孤峰 锥状孤立山峰
残丘 孤峰进一步被侵蚀
天坑 大多是喀斯特洞穴顶部塌陷而形成的又深又大的凹坑
天生桥 喀斯特地区洞穴顶部崩塌,残留的部分就形成天生桥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 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的洞穴
石钟乳 溶洞顶部,向下发育
石笋 溶洞底部,向上发育
石柱 柱状,连接顶部和底部
地下河 又称暗河,溶蚀作用产生的地下廊道
结合喀斯特地貌的特征,总结地貌特征的描述方法
合作探究2
点拨思维
结合所学知识和图文资料,评价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合作探究3
评价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利:
特殊地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洞穴内冬暖夏凉,提供空间资源;
洞穴系统易导致地面塌陷,给农业、城市建设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
弊:
喀斯特地貌区岩石透水性强,易造成水土流失,地表水缺乏,甚至出现石漠化。
地表崎岖不平,交通困难。
评价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利VS弊
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许多已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洞穴内冬暖夏凉,为居住、防空、储藏等提供了便利。
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利
1
喀斯特地貌区岩石透水性强,易造成水土流失,地表水缺乏
地表崎岖不平,交通困难。
洞穴系统易导致地面塌陷,给农业、城市建设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
弊
2
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实现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点拨思维
喀斯特地貌
利
人类活动
类型
成因
描述
顺序
角度
地貌形态以及物质组成
周边地理环境特点
地面喀斯特
地貌
地下喀斯特
地貌
影
响
治理
弊
开发利用
人地协调
峰林
溶沟
石钟乳
大气圈
石 笋
水 圈
生物圈
岩石圈
可持续发展
知识构建
位置
形态
……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A
D
B
自主检测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貌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选项中,描述该地区景观的是( )
A.不识真面目,身在此山中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山在两岸走,人在画中游
D.远上白云间,孤城万仞山
5.关于该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该地貌的外营力主要是冰川
B.甲地岩石破碎,常形成”风蚀蘑菇”等景观
C.该地地势起伏破碎,陆路交通不便
D.乙地往往会形成三角洲、石林、石笋等景观
C
C
自主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