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第四单元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6 第四单元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4 17:1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任务目标 按图索骥
1.理解当代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 2.梳理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3.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问题式预习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背景
2.历程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____________。
2.表现
(1)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____》正式颁布实施。
(2)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_______________”,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3)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________________之一。
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法
三个离不开
基本政治制度
3.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意义
(1)“一体”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元”角度
①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
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1.民族工作主题(填序号)
(1)提出: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______” (“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
(2)意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_______________的认同(“五个认同”)。
①伟大祖国 ②共同繁荣发展 ③中国共产党 ④中华文化
⑤共同团结奋斗 ⑥中华民族 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⑤②
①⑥④③⑦
2.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全体在彼此生存发展的共性条件与历史基础上,秉持共同完善价值规范与能动维护意愿的复兴凝聚心态)
(1)提出: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_____________________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地位:被写入新修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章程
3.目标: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心共筑_________的伟大目标。
4.新要求:以铸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线,坚定不移走____________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________ _____________,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中华民族一家亲
中国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特色
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
【知识拓展】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原则 侧重点
民族平等 在各方面地位平等
民族团结 民族关系融洽
各民族共 同繁荣 发展过程中补弱
【教材开发】阅读教材P77“史料阅读”。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涉及哪些内容。它的颁布与修订有何重要意义?
提示:内容: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接受中央统一领导。意义: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进入了法制化建设的新阶段。
【图解历史】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认知升华】民族区域自治≠完全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并非完全自治,也不是“民族自治”,自治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不是由某一民族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
【视野拓展】
第七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要把国家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完成上级国家机关交给的各项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区域自治法》
(2001年2月28日修正)
任务型课堂
学习任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意义
1.史料探究
材料一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历代中央政府允许其在地方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和文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利……从现实条件看,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有利于民族关系和谐稳定和各民族共同发展。
——摘编自杨圣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保障国家统一和民族进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提示:体现了多元一体的格局;是历史传统与现实条件的有机结合。
材料二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提示: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史论拓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及实行的意义
(1)特点: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制度问题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具体表现在:
①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②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有机结合。
③自治机关的二重性。
④自治权的广泛性。
(2)意义
①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
②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③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巩固祖国的统一。
3.史家评论
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解读: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4.迁移运用
(1)周恩来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是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有机结合,使聚居和杂居的民族都享受到了自治权利。据此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发挥了人民政协的优势
B.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有利于新型民族关系发展

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从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实行的政治制度,这有利于新型民族关系的发展,D项正确;A项中的“人民政协”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本身无法体现“地方行政效率提高”,排除B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项。
(2)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平等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以上史实主要说明
(  )
A.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提高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C.民族地区治理关乎国家前途命运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D 解析:材料表明,我国通过各种方式来保证少数民族参政议政,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C两项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均排除。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载入宪法,此后历次宪法修改都坚持实行这一制度。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  )
A.有充分的法律保障  B.和谐了民族关系
C.促进了法制化建设 D.发展了民族经济
A 解析:材料说明了民族区域自治有充分的法律保障,故A项正确;和谐了民族关系,促进了法制化建设和发展了民族经济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B、C、D三项错误。

2.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表明新时代党和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  )
A.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促进各民族全方位的一致
C.确保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D.重视基层民主制度的建立
A 解析:根据材料“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可知,新时代党和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