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7 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4 17:3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任务目标 按图索骥
1.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2.分析当代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国内外环境。 3.认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问题式预习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外交方针的确立
(1)前提:_______________。
(2)目的: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型外交关系。
新中国成立
平等、互利、互相
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方针(连线)
2.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之初
①首先与苏联等国建交。
②1954年6月,倡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③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____”方针。
④1956年,与挪威等国建交,同______、荷兰建立了_________外交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英国
代办级
(2)20世纪60年代的外交
①出现以与______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
②1964年,中国与______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3)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①自1970年起,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_________。
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_________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_________,中日正式建交。
④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亚非
法国
大使级
联合国
正常化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1.背景
(1)国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调整
根据国际形势变化,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2.成就
(1)_______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2)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
①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
②1997年12月,中国与______首脑非正式会晤,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③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关系取得新进展。
1979
东盟
(3)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①2000年正式成立______合作论坛。
②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4)区域和国际合作
①发起成立______________、博鳌亚洲论坛,推动______________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
②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起创立“____________”合作机制,为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与合作提供重要平台。
(5)积极参与以_________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中非
上海合作组织
二十国集团
金砖国家
联合国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中共十八大以来
(1)背景: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近平外交思想
(2)成就
发达国家 推动构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国关系框架,妥善处理分歧,与_________、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
东亚、东南亚国家 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非洲国家 提出“__________”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
总体稳定
均衡发展
俄罗斯
亲、诚、惠、容
真实亲诚
2.中共十九大以来
(1)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__________________,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2)积极推进构建对话而不对抗、__________________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3)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____________。
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伴而不结盟
中国方案
3.中共二十大以来
(1)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______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______标准。
(2)始终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特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_________、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冷战
双重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全方位
【教材开发】阅读教材P81插图“毛泽东与斯大林”及图下信息。思考:我们从中可以解读到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中苏结盟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
【图解历史】“求同存异”方针
【图解历史】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图解历史】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政策的调整及成就
【视野拓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段时间内的革命式外交到新时代的引领式外交,虽然存在着时间序列上的差别,但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捍卫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以及构建稳定有序的和谐世界为目的与宗旨。
——李博一《百年
变局下的中国外交
话语:转型与重构》
【认知升华】中国的全球治理理念
(1)角色变化:随着国家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对于参与全球治理的认知、态度和角色定位也发生改变,从消极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从融入者演变为建设者。
(2)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方式
①全球安全治理: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派出维和官兵最多的国家之一。
②全球经济治理:在金融危机中,更加积极推动国际金融机制的改革和监督,力求塑造稳定、健康的国际经济环境。
③全球发展治理:主动地承担责任,一方面量化为国内政策去落实,另一方面推动国际社会共同落实。
任务型课堂
学习任务一 现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及原因
1.史料探究
材料一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7年底,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总共不过31个。而从1978年到2004年底,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已多达236个……超出了此前仅局限于外交、人道主义法、海事、航运、少数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章程等狭小范围……有涉及联合国及其所有专门机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一般国际法,还涉及国际刑法、反对恐怖主义行为、毒品管制以及某些建立国际组织的章程等。这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国际法律秩序。
——摘编自饶戈平《国际法律秩序与
中国的和平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程度有何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提示:差异:改革开放前,参与程度较弱,参与多边条约数量和领域均较少;改革开放后,参与程度加深,参与多边条约数量大幅度增加,全面涉及国际事务,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原因:改革开放前,国内政治形势与外交政策的影响;美苏两极格局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外交政策的调整;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增强;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材料二 现代中国外交概况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时期 代表性外交活动
20世纪50年代 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0世纪60年代 与坦桑尼亚等17个国家建交
20世纪70年代 重返联合国,中日、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与近代外交相比,中国现代外交具有明显的改变。结合材料二分析其政治原因。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美苏冷战);审时度势制定外交政策;毛泽东、周恩来等政治家的外交努力;等等。
2.史论拓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不诉诸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其他国家。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意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3.迁移运用
(1)(2022·广东卷)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  )
A.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
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
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
D.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 解析:题干中毛泽东指出“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积极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通过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的影响力,故选B项;材料“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强调的是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一边倒”政策需要调整,排除A项;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排除C项;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排除D项。
(2)(2022·山东卷)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
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
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对非洲提供经援贷款和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互利共赢,这符合国际经济新秩序平等互利的诉求和方向,有利于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区域合作组织的成立,排除A项;中国与非洲进行经济合作,对中非双方的经济治理机制的改善均有利,B项说法片面,排除;“均衡发展”说法错误,排除C项。
学习任务二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史料探究
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后,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准确把握,党中央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时代。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努力形成从点到面、从线到片的宏伟合作格局;发展“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拉近了中国周边的命运共同体;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这不仅是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同时也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中国声音、中国方案,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观和路线图。
——摘编自沈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
政策与理念调整的历程与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影响国家外交政策调整的因素。
提示:表现: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履行大国责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因素:国家利益;国际形势;综合国力;意识形态。
2.史论拓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和基本原则
(1)特点
①不结盟。中国不与任何国家缔结针对第三国的盟约,这确保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独立性,不会被盟国扯进对抗或战争中。
②平等性。中国的外交,对强国弱国、大国小国一视同仁。大国不欺负小国,强国不欺负弱国。
③独立性。中国的外交,遵循的是最起码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包括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等原则。
④无附加条件。在中国的外交手段中,对外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是区别于西方国家的最显著特点。
(2)基本原则
①一个中心:是指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外交应以服务于国家发展为中心,更加积极有效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②两个基本点:指中国外交要维护中国在世界上的正当利益和促进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
3.迁移运用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动二十国集团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发起成立亚投行、新开发银行;致力于深化金砖国家合作,打造广泛的“金砖+”平台;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与国际发展法律组织签订谅解备忘录,启动“法治与可持续发展”合作项目;等等。这表明我国(  )
A.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B.强调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C.主导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D.将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外交出发点

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全球安全、世界法治等方面的建设,体现了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A项正确;“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只是材料的部分内容,排除B项;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尚未建立,且“主导”说法错误,排除C项;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的出发点,排除D项。
(2)下表反映了2021—2023年中国参与的部分国际会议情况。据此可知,中国(  )
时间 领导人 会议 所作讲话
2021年 习近平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团结合作抗疫 引领经济复苏》
2022年 习近平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 《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
2023年 习近平 中国—中亚峰会 《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A.积极主动与各国发展经贸关系
B.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努力推动传统国际组织的改革
D.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D 解析:由材料可知,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的会议都是关于解决全球性或地区性治理方面的热点问题的,这说明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故选D项;材料中的会议不仅仅是关于经贸关系的会议,还涉及其他方面,排除A项;中国“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所述会议的内容并不是关于传统国际组织改革的,排除C项。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