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线索梳理
【阶段特征】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大概念整合单元
【横向联系】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中国社会从地主阶级洋务派到资产阶级维新派,均从各自立场出发,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促进了各领域的近代化。
【基本规律】不改变封建制度无法实现自强、求富;依靠封建统治者的自救道路和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近代中国走不通。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洋务运动(6年4考)
2022年版课标: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背景:清王朝内外交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口号:“ ”“求富”。 ·学习层面:器物(西方先进技术)。
·目的:强兵富国,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代表人物: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这些官员被称为 。
·主要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时间 19世纪60年代起 口号 “ ”
主要成果 (李鸿章创办)、福州船政局等
特点 官办性质,不能自主经营,官僚衙门式管理,生产成本高,效率低
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时间 19世纪70年代起 口号 “ ”
目的 辅助军事工业
主要成果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创办)、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特点 官督商办;管理水平低;生产成本高,效率低
组建新式军队 (1)新式陆军: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 ,淘汰传统方法,采用西式方法练兵(2021.11)(2)新式海军: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新式海军,其中以 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 统一协调指挥(2023.12)
教育文化(2024.11) (1)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1862年兴办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2)设立 ,翻译外国科技书籍(3)派遣 出国深造等(2019.9)
·性质:晚清时期统治集团(地主阶级)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最终破产(标志: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
·作用: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破产原因):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近代化:包括政治上民主化,即从封建专制统治向近代民主、法治转变。如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经济上工业化,表现为进行工业革命,即由原来的手工生产向机器大生产转变;思想文化上科学化、大众化,而不是封建迷信等,表现为民主、科学等观念传播,大众文化和教育发展等。
知识点2 边疆危机 收复新疆与新疆建省 中法战争 台湾建省 (6年1考)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2022年版课标: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1. 边疆危机
·美、日侵略台湾:19世纪60年代,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失败后转而支持、联合日本侵略台湾。1874年,日本进攻台湾,勒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
·新疆危机:19世纪60年代,中亚浩罕国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19世纪70年代,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
·西南边疆危机:19世纪中后期,法国侵略越南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西南地区。英国和俄国为争夺势力范围,于1888年和1903年先后两次发动侵略西藏的战争,获取了一些非法权益。
2. 收复新疆与新疆建省
·背景:面对西北和东南同时出现的危机,清政府内部发生激烈争论。左宗棠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力主收复新疆,被清政府采纳。
·收复新疆:1876年,左宗棠任命刘锦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进军新疆。1878年,清军成功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后清政府与俄国经过艰难谈判,中俄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
·新疆建省: 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改称西域为“新疆”,巩固了西北边防,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3. 中法战争:1883年底,法国攻击驻越清军,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 大捷,扭转了战局。后清政府下令停战,与法国签订条约,法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
4. 台湾建省: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加强了东南海防,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
5.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要点信息:围绕黄海、渤海附近展开激战;重要战场有丰岛、平壤、大东沟、旅顺、威海卫
特点:战争首先在朝鲜半岛爆发;战线由朝鲜向中国渤海推移,日军逼近清政府统治中心区域
·结果:清政府战败,1895年春,与日本签订《 》。
·性质: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场侵华战争。
·影响:(1)引发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进一步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
(2)宣告了 破产,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3)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台湾人民和部分留台清军掀起抗日武装斗争;资产阶级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如张謇创办实业。
6. (6年1考)
概况 1895年春,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条款 主要内容 对中国的危害
割地 割辽东半岛、 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赔款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财政危机
通商 开放沙市、 、苏州、杭州为商埠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 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2021.12)
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 程度;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商品输出:资本主义国家将工业制成品(商品/货物)出售到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市场,从而获取高额利润。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开始于《南京条约》的签订。
·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用多余的资金向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以此达到通过资本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目的,其本质是帝国主义国家剥削、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经济手段。近代列强大规模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开始于《马关条约》的签订。
7.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契机:《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联合法、德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 ”(三国干涉还辽)。
·表现:(1)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2)1899年,美国提出“ ”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知识点3 戊戌变法(6年3考)
2022年版课标: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时间 年6月11日—9月21日(因该年是农历戊戌年,故称“戊戌变法”;历时103天,也称“百日维新”)
背景 (1)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和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2)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谋求制度变革的思潮兴起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
目的 救亡图存[2020.32(1)第二问] 学习层面 政治制度
序幕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2024.12)
维新人士宣传变法 (1)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公车上书失败后,组织学会(强学会),创办《时务报》等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2021.13)(2)严复:主持《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译著《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
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主要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结果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废除变法诏令(除京师大学堂保留外,变法诏令一律废除),变法失败
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意义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失败原因) (1)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和正确的理论指导;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抱有幻想。(2)变法急于求成,且脱离群众
知识点4 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6年1考) 《辛丑条约》
2022年版课标: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1. 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6年1考)
背景 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激起中国人民强烈反抗 义和团运动与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义和团运动口号 “ ”(“扶清”: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其抱有幻想;“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义和团运动早期发展 (1)19世纪末,形成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义和团(2)义和团进入天津、北京后,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
高潮:义和团和清军抗击八国联军侵华 背景 (1)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密切关注(2)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史实 (1)1900年,义和团在廊坊成功阻击敌人(2)义和团和清军围攻北京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3)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炮轰紫竹林租界;天津保卫战清军将领 壮烈殉国等
结果 (1)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 ,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在逃跑途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2019.10)(2)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11国签订《 》
义和团运动性质 农民阶级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影响 沉重打击了 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2. 《辛丑条约》
时间 1901年9月(农历辛丑年)
签订国 清政府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
条款 主要内容 对中国的危害
赔款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 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使清政府的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
禁止反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
毁炮驻兵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 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划使馆界 划定北京 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使东交民巷成为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更改机构 改总理衙门为 ,班列六部之前 便利了帝国主义通过外交途径控制清政府,侵略中国
地位 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影响 清政府沦为 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 的深渊
纵横学史
新课标 因果联系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河北2024.27)
学业要求2.2:能够初步阅读和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史料,并运用这些史料分析近代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根据上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在反侵略斗争中屡战屡败的原因。
统治者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军队指挥者在战争面前缺乏应变的能力和心态;清军武器装备落后,战略战术不能适应近代战争的需求;清政府内部内耗严重,导致无法形成统一的战斗意志和行动;未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反侵略斗争。
新课标 因果联系 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危害 (福建2023.10、山西2022.6)
教学提示:比较分析《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探讨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指出近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共同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腐朽、落后;统治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与欲望不断增长等。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表明近代中国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对外反抗外来侵略)。
学史方法提素养
◆比较同类史事并绘制图表
2022年版课标·教学提示P22 :比较近代历史上的同类史事并绘制图表,用板报等形式展示。
命题导向
导向:异同比较
常考设问 归纳史事的异同点
同类新设问 绘制同类主题史事的表格
答题角度 对比的具体要素共同点(围绕共有信息进行总结)、不同点(按具体要素进行罗列)
答案写什么 (1)共同点/不同点:围绕材料所涉及史事的各要素(如人物、背景、内容、特点、影响等)进行分析归纳(2)制作表格:将根据材料分析出来的共同点(不同点)的各个要素(如人物、背景、内容、特点、影响等)进行项目划分,随后提取分析出来的信息填入到表格相应要素所在行
【好题精练】(2024河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847—1889年,以容闳、詹天佑、严复等为代表的早期赴欧美留学生,开启了近现代留学教育的先河。1871—1875年,容闳带领120名幼童从上海出发赴美,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公费留学生。1875年,洋务派又选拔了四批学生,分赴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学习军事航海技术。
材料二 1896—1918年的留日高潮:日本是我国自古以来的邻国,交际甚密,日本的成功现代化为中国带来极大的鼓励,又因经济因素的考虑,前往日本留学是极佳的选择。这一时期有3—4万学生东渡,主要学习法政、军事、文科,他们关心政治,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主力。
——均摘编自蒋凯、徐铁英《近代以来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表格比较两次留学活动的不同点。(提示:从背景、去向、学习的主要内容方面进行比较)(6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留学生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4分)
综合上述探究,写出你汲取到的关于社会发展的一条经验。(2分)
随堂练
1. (2024省卷11题)下表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的部分物理教科书的信息。这些翻译活动( )
书名 原著者 编译者
《格致小引》 (英)赫施赉 (英)罗亨利、瞿昂来
《通物电光》 (美)莫耳登 (英) 傅兰雅、王季烈
《物体遇热改易记》 (英)瓦特斯 (英) 傅兰雅、徐寿
A. 宣扬了革命思想
B. 传播了西方科学知识
C. 动摇了清朝统治
D. 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2. (2024广州11题)1848年刊行的《瀛寰志略》,多次指出西方能在中国火器基础上制造出锐利且易用的枪炮,对此中国既要反思,更要仿效。1866年,清政府刻印此书并送官员参阅。清政府此举意在( )
A. 查禁鸦片走私 B. 推动洋务运动 C. 宣传维新变法 D. 抗击八国联军
3. (2024省卷12题)1895年,康有为上书痛陈,值此千年变局,“病症已变而犹用旧方”,未有不危者。为此,康有为开出的“新方”是( )
A. 师夷长技 B. 民主科学 C. 变法图强 D. 实业救国
4. [体育](2023省卷11题)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民族危机逐渐缓和 B. 时局影响社会风气 C. 清朝统治秩序崩溃 D. 新式学堂得到发展
5. (2023省卷12题)1875年,清政府决定每年从海关税、沿海沿江六省厘金等税收中,提取共计约400万两白银,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由此可见,清政府( )
A. 控制白银外流 B. 筹划制度改革 C. 注重经济发展 D. 重视海防建设
6. (2023广州12题)1881年,清政府为了运输开平煤矿的煤炭,建成唐胥铁路,后来铁路两端不断延伸,到1894年扩建成为天津至山海关铁路,弥补了北方多条水系互相平行、无法联通的缺憾。这说明( )
A. 近代军事工业开始出现 B.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洋务运动推动了交通运输业发展 D. 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7. (2023广州13题)1890年,已是举人的梁启超对康有为布衣上书、力倡变法的行为与见解十分钦佩,于是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拜还是秀才的康有为为师。从此,康有为和梁启超共同( )
A. 走上维新变法之路 B. 撰写《资政新篇》
C. 创建了中国同盟会 D. 提出“扶清灭洋”
8. (2019省卷9题)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 )
A. 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 B. 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C.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 D. 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9. (2019省卷10题)太后、皇帝和侍从“穿着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员认出,惶惶然向西逃亡。在长途的艰难流亡之后,10月23日,朝廷在西安重建起来。”这一情形出现在( )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0. [2020省卷32(1)(2)题,8分]
材料一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
《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全体通考》《坤象究原》《星学发轫》《星轺指掌》《中西合历》《分化津梁》《法国律例》《公法便览》《公法会通》《新加坡刑律》《中国古世公法论略》《富国策》《万国公报》《各国史略》《英文举隅》
——摘自《同文馆题名录》
材料二 亚细亚洲,占全球全陆三分之一,其面积之广大,为五大洲冠……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暹罗、波斯诸国而已。
——摘自《最新地理教科书》(1905年)
根据材料一,概括1898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特点。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4分)
根据材料二,与传统的“天朝”观念相比,《最新地理教科书》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用材料中的信息加以说明。(4分)
互补练
1. (2024东莞模拟)江南制造局共制造车床138台、母机型机器117台、起重机84台、汽炉机32台以及其他机器零件工具110余万件,这些产品除自用外,其余均卖给或调给其他机器局和民用工业厂家。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A. 助推民族工业发展 B. 避免了官商利益的冲突
C. 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D. 旨在传播西方工业文明
2. (2024中山模拟)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以进化论为灵魂的《泰西新史揽要》风行一时;以亡国灭种作警告的《中东战纪本末》传诵海内;以变法富国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兴国策》备受欢迎。这说明( )
A. 民族危机开始产生 B. 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C. 国人民族意识觉醒 D. 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3. (2024惠州模拟)1895年后,外国在华轮船公司的数量和吨位激增,1897年占中国通商口岸进出口轮船吨位的76.8%,对中国轮船航运业形成巨大压力。与这一现象的出现关联最密切的是(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4. (2024东莞模拟)戊戌改革没有触及帝制的灵魂,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一条死胡同,然而,当时的人们,依旧可以在胡同的深处看到一缕新生的曙光。该观点旨在说明戊戌变法( )
A. 宣传了西方文化 B. 建立京师大学堂
C. 遭到顽固派反对 D. 促进了思想启蒙
5. (2024深圳模拟)1900年,一名美国记者在日记中写道:“他们缺少训练,却用勇猛来补足。他们表现出来的勇敢,使我们相信,中国人很少怯懦,更多的是爱国心和信念。”该日记描述的是( )
A. 三元里军民抗击侵略者 B. 洋枪队受到太平军重创
C. 甲午中日战争战斗激烈 D. 国人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6. (2024佛山模拟)在《辛丑条约》签订问题上,列强抛开中方先进行谈判,中国代表虽“名为全权,与各国开议”,但“其实彼族均自行商定,是日交给条款照会而已”。这主要反映了( )
A. 帝国主义的强权本质 B. 中国代表的懦弱妥协
C. 中国主权的完全丧失 D. 中国被纳入条约体系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是帝国主义阶段出现的新现象,而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正促使并体现了此类新条约特权的产生。——摘编自李育民《甲午战争暨<马关条约>与中外条约关系的变化》 庚子赔款各省每年摊派赔款数字(万两)江苏省250四川省220江西省140陕西省60广东省200浙江省140湖北省120云南省30安徽省100山东省90山西省90贵州省20福建省80直隶省80湖南省70新疆省40甘肃省30广西省30——摘自刘克祥《庚子赔款与清政府的捐税剥削》
运用史实对材料一划线部分加以说明。并分析庚子赔款的影响。(6分)
材料二
它只是在传统的封建社会结构中开办新式企业,且吏治腐败,效率低下,并非改变封建制度。因此,洋务运动其求富举措尚有可嘉,其自强之道实属可训,其失败结局令人可悲。——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维新派不敢正视这个真理。他们把最大希望建立在争取皇帝、劝说封建统治阶级自己来主动进行改革上面。以为由一个封建皇帝下命令自上而下地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封建主义的种种束缚就会随之一一解脱,这当然又只能是一种幻想。——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 义和团运动确实有严重的消极落后方面,如笼统排外、愚昧迷信、组织松散、成分复杂,以至被清政府所利用等等。这些都是事实。我们不能因为它是爱国运动就不指出那些消极落后甚至愚昧荒唐的东西。——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根据材料二,简述各阶级、各派别救亡图存早期探索历程艰难的主要原因。(6分)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2分)
巩固练习
1. (2024长沙改编)吴晓波在《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一书中写到:在改革方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而就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惊险一跃”。材料反映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2. (2024江西)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与一批官僚开始“察吏、整军、筹饷、辑夷”各事,《清史稿》将他看作“中兴之臣”。与“中兴之臣”评价相符的是( )
A. 领导禁烟运动 B. 倡导自强求富 C. 签订《马关条约》 D. 发起公车上书
3.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向欧美派遣留学生,同时兴办各类专业技术学校,包括外语学校3所、军事学校9所、技术学校16所。据此可知,清政府( )
A. 支持发展民用企业 B. 意在改革科举制度
C. 重视培养新式人才 D. 竭力维护封建统治
4. (2024重庆模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表格中省略号处的论点最有可能是( )
论据 论点
购成之后, 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曾国藩 洋务运动……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 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奕?
A. 改变了清朝落后的封建制度 B. 开启了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
C. 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目的 D. 主张通过变法实现国家富强
5. (2024湖南模拟)以下是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情况及其所处地理位置的统计表。由表格可知( )
被迫开放时间 通商口岸城市 所处地理位置
1842年 厦门 东南沿海
1858年 汉口 长江中游
1890年 重庆 长江上游
A. 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
B. 列强侵略势力不断深入
C. 近代最先开放长江流域
D. 通商口岸瓦解自然经济
6. [德育](2024扬州)黄海海战中,致远舰官兵舍生忘死猛冲敌舰;经远舰长时间以一敌四,直到舰身下沉时仍然继续开炮击敌;定远、镇远两主力舰自始至终战斗在最前列。他们的英勇行为( )
A. 打击了英军的侵略气焰 B. 展现出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C. 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 D.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7. (2024广东模拟)1895年,全台绅民致电清政府及各要员:“台湾属倭,万民不服。迭请唐抚院(唐景崧)代奏台民下情,而事难挽回,如赤子之失父母……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此电文说明当时( )
A. 清朝政府统治黑暗腐朽 B. 台湾民众誓死捍卫国家主权
C. 日军遭受清军沉重打击 D. 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呼声高涨
8. (2024安徽)甲午战争前,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数量不多。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设厂、筑路、开矿等方式加大对华投资,1902年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比甲午战争前增加5至8倍。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洋务运动未能取得成效 B.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停滞 D. 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
9. (2024河南)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这表达了维新派( )
A. 政治革命的诉求 B. 组建新军的愿望
C. 教育救国的主张 D. 发展实业的决心
10. (2024湖北模拟)戊戌思潮过后,大量青年学生大批地倒向革命阵营,相当数量的老一代知识分子也退出了封建官僚集团。据此可知,戊戌变法( )
A. 消除了封建思想 B. 激化了民族矛盾 C. 导致了人才流失 D. 促进了社会进步
11. (2024福建模拟)在义和团的许多《揭帖》(通告)中,公开打出了“斩邪魔,杀洋妖”“八千十万神兵起,扫灭洋人世界新”等口号,誓将“洋人”驱逐出境。据此可知,义和团( )
A. 属于秘密结社组织 B. 具有鲜明反帝性质
C. 军事装备较为落后 D. 遭到清廷残酷镇压
12. 《辛丑条约》签订后,每年赔款均分摊入省,各省又分摊入州县,州县复分摊于各色人等。结果是丁粮加派和旧税愈重、新税愈多,以至“凡挑肩背负、日用寻常饮食之物,莫不有捐”。这反映了《辛丑条约》的签订( )
A. 使清政府经济受制于列强 B. 激化了中国内部的矛盾
C. 便利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D.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13. (2024广东模拟)经济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通过这些窟窿,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城乡社会的演变由此缓缓发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部分)
时间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1849年 3 281 77 969 23 — —
1885年 3 071 40 3 923 51 714 9
——整理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三 1895年7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确定了“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基本经济政策。1896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准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显示“恤商之诚”“行护商之政”。1898年,清政府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又设农工商总局。1899年,清政府下令在沿海省份设立保商局,保护回国侨商。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分)
根据材料二,概述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相关历史事件。(4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的历史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国近代经济发生变化的因素。(6分)
14. [任选角度进行论述](2024浙江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 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中国近代化示意图
材料中的思维导图对于中国近代化特点的概括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请选择其中的一个特点进行论述。(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论述或选择某一个方面进行多角度论述)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自强 洋务派 自强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求富 洋枪队 北洋 海军衙门 翻译馆 留学生
近代化 民族资本主义
知识点2 1884 镇南关 左宝贵 邓世昌 丁汝昌 马关条约 洋务运动 台湾 重庆 工厂 半殖民地化
赎辽费 门户开放
知识点3 1898
知识点4 扶清灭洋 聂士成 北京 辛丑条约
帝国主义 9.8亿 北京 东交民巷 外务部
帝国主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史方法提素养
(1)(6分)
留学活动 1847—1889年的留学活动 1896—1918年 的留学活动
背景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部分开明的官员意识到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并掀起了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让部分有识之士看到了日本近代化的成功
去向 欧美国家 日本
学习的主要内容 先进技术 政治制度
(2)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和近代科学的发展。(4分)
(3)要重视学习外国的优点和长处;国家要鼓励留学生归国为祖国建设贡献智慧。(2分,任答一点即可)
随堂练
1. B 2. B 3. C 4. B 5. D 6. C 7. A 8. B 9. D
10. (1)特点:以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为主。(2分)时代需求:学习西方,变法图强。(2分)
(2)变化:不再认为中国是天下之中。(2分)说明:中国和日本、暹罗、波斯诸国一样是亚细亚洲的一部分。(2分)
互补练
1. A 2. C 3. C 4. D 5. D 6. A
7. (1)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使得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马关条约》签订后,三国干涉还辽,列强由此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4分)影响:国家财政困难转嫁到广大劳动人民身上,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2分)
(2)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思想封建、迷信且保守。(6分)
(3)民族危机的加剧与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2分)
巩固练习
1. A 2. B 3. C 4. B 5. B 6. B 7. B 8. D
9. C 10. D 11. B 12. D
13. (1)使中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逐渐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4分,危害和客观影响各答一点即可)
(2)变化:农业税收入减少,工商杂税收入和其他收入增加;工商杂税收入所占比重超过农业税收入。(2分,任答一点即可)事件:洋务运动。(2分)
(3)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巨额赔款加剧财政危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清政府为维护经济利益,调整经济政策;变法维新运动的兴起。(4分,任答两点即可)因素:列强入侵;政府政策;民间工商业的发展。(2分,任答两点即可)
14. 【示例】选择特点:中国近代化的层次是递进的。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但洋务派不改变中国封建制度只学习西方技术,最终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中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但由于封建势力的严重阻碍和清政府的腐败,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以陈独秀等人为代表的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以“民主”“科学”为口号,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循序渐进的历程。(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