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线索梳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此之前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时期,被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阶段特征】新思想的传播、新的革命力量和新的领导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巴黎和会列强推行大国意志和强权政治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从崇尚西方资本主义转而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
大概念整合单元
【基本规律】发动人民群众开展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是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唯一出路。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新文化运动开始110周年(6年1考)
2022年版课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1915年开始。
·背景:(1)北洋军阀统治下政治混乱。
(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开始标志:1915年, 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 》),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口号:民主与 (“德先生”与“赛先生”)。 ·重要阵地:《新青年》和 。
·近代化层面:思想文化。
·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
·地位: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作用:(1)动摇了 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 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3)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纵横学史
新课标 基本规律 近代各阶级/派别救亡图存运动的比较
教学提示:比较分析近代历史上的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代表人物提出的主张及活动,探讨他们对历史发展作出的努力,分析其历史局限性。
项目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实业家 先进知识分子
主张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实行变法,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三民主义 实业救国 民主与科学
层面 器物(技术) 政治制度 以轻工业为主 思想文化
活动 进行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兴办新式学校;组建新式海、陆军等 宣传变法思想;创办报刊;组织学会;领导戊戌变法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荣氏兄弟创办福新面粉公司等 进行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建设新文学,提倡白话文
成效 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沿海沿江的近代民族工业取得一定发展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局限性 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未从根本上否定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统治思想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没有认清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单纯依靠发展经济无法改变中国人民的命运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结局 破产,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失败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逐渐萎缩,受挫 —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运动的特点。
不断进行深化;屡遭挫折,充满艰难和曲折。
·归纳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运动的共同作用。
推动中国历史向前发展;打击了压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反动势力;用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并领导中国革命是历史的选择;为后续革命积累了经验和教训等。
·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一系列救亡图存运动无法实现民族振兴的原因。
各阶级/派别均有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均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均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等。
知识点2 五四运动(6年2考)
2022年版课标: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素养提升】
·开始时间:1919年5月4日。
·背景:(1)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乘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
(2)国内: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导火线:1919年, 上中国外交失败,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口号:“外争主权, ”(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过程:
·地位: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性质:(1)是一场以先进 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 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2019.11)
(2)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 运动。
(3)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 运动。
·特点:彻底 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意义:
(1)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 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 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为 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2021.32(1)第二问]
·五四精神: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素养提升
◆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现象1: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北京、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工人相继罢工,许多大中城市形成罢工、罢课、罢市的“三罢”高潮。觉醒了的工人阶级在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展示了巨大的力量。现象2: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现象3: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等群众积极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据《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设问:任意选择一个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现象1: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现象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现象3:五四运动实现了从知识分子到全民的社会动员。
知识点3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6年2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6年2考) 中共二大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2022年版课标: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素养提升】
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6年2考)
·背景:
(1)国际: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曙光。
(2)国内: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概况(2020.14):
·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6年2考)
·标志:中共一大召开[2022.32(2)]
时间 1921年7月23日开幕 地点 ,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条件(2024.15) 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登上政治舞台
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外部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参会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
主要内容 (1)确定党的名称为“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 专政,实现 (2)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 (3)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 宣告了中国 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
·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时代精神:
(1)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就是其重要体现。
(2)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素养提升
◆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家国情怀)
材料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精神之基、精神之本。让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人间奇迹,“敢教日月换新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塑造着世界。——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使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铸就了新的中国精神;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3. 中共二大
·概况:1922年召开,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 的民主革命纲领。
4.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概况: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至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结果: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军阀镇压(1923年2月,吴佩孚制造了“二七惨案”,共产党员林祥谦被捕后英勇就义)。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学史方法提素养
◆围绕重要史事撰写小论文
2022年版课标·教学提示P22:围绕中国近代重要的史事,采用个人与小组相结合的方式,搜集相关史料,深入研讨,撰写历史小论文。
命题导向
导向:撰写小论文
设问 作答方向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撰写小论文 提炼材料信息的中心思想(归纳多则材料信息的共性)自拟主题(观点)、选取与观点角度相关联的史实进行论文撰写、总结提升(呼应观点)
围绕限定主题/方向撰写小论文 分析主题的含义并锁定相关知识,阅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信息结合主题拟定观点→选取与主题(观点)相关的史实进行论述
任选角度/领域撰写小论文 根据选择的角度,提炼材料中与角度相关的信息,将信息和角度整合,得出认识,从而提炼主题(观点)→罗列相关史实进行论述、总结(呼应观点)
【好题精练】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寻求国家出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
时间 探索概况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在军事、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文化教育等许多领域向西方国家学习,在中国走向近代的道路上跨出较大的一步
1898年6—9月 戊戌变法以“变法图强”为口号,主要在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进行改革,其既是近代中国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也是中国最早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911年开始 革命党人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发动武昌起义,随后,各省纷纷响应,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巨大洪流下,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最终土崩瓦解
1912年开始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法令。这些法令无不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原则和利益
1915年开始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促进人们更迫切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1840—1919》(第四版)
请你从材料中提取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主题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随堂练
1. (2024省卷15题)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搜集了一些有关上海的资料。下表中“ ”处应填的是( )
搜集的资料 探究主题
①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集中地;②俄侨较多,便于掩护苏俄使者;③陈独秀开展活动的中心;④共产国际在华联络点;⑤政治活动十分活跃。 于上海的条件
A. 护法运动开始 B. 护国战争发生 C. 五四运动爆发 D. 中共一大召开
2. 1921年8月,毛泽东开始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10月,他深入了解粤汉铁路工人的生活情况;11月,他发表了《所希望于劳工会的》一文。毛泽东的上述活动( )
A. 指导了五四运动的开展 B. 受到了中共一大的影响
C. 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D. 推动了黄埔军校的建立
3. 1917 年成立的“国语统一筹备会”主张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 这种做法( )
A. 实现了教育体制变革 B. 遏制了列强的侵略
C. 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 D. 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4. 1924年,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编印了《小学国语教科书》,其部分课文有第10课《女子的能力》、第28课《兄弟们!想想看》,还有第16课陈独秀的演讲词《劳动者底觉悟》。这反映了( )
A.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B.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5.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 )
A. 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 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
C. 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 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
6. 有学者研究,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家”一词直至20世纪初仍极少使用,但该词在1919年前后的《新青年》190多篇文章中出现使用高峰,与对应的“劳动者”一词使用频率基本一致。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民主共和观念流行 B.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D. 社会主要矛盾改变
7. 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
A. 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B. 辛亥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C. 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 D. 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8. [2021省卷32(1)题,4分]材料一 毛泽东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
评述 文献
“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 《民众的大联合(三)》(1919年8月)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根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撰写这两篇文献的时代背景。
互补练
1. 下图是《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的目录。这说明( )
A. 编者注重对青年思想引领
B. 青年群体力量逐渐壮大
C. 新民主主义教育事业成熟
D. 青年积极参与救亡图存
2. 民国初,胡适撰写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旗帜鲜明地主张白话文,反对旧文学。而学者林纾在文章《论古文之不宜废》中指出,虽赞成白话文,但不应以废古文为前提,认为实现现代化并不需要抛弃传统。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 专制传统根深蒂固 B. 白话文成为了时代主流
C. 封建礼教束缚思想 D. 新旧思想之间产生碰撞
3. 陈独秀指出,五四运动因外交而牵到内政,而牵到一切社会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外交运动,一时颇现出一点革命的空气。在陈独秀看来,五四运动( )
A. 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B. 推动了工人运动的高涨
C. 取得了重要的外交成就 D. 加速了国民革命的到来
4. 1920年,陈独秀在演说中称赞“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胡适亦称赞“世界人类的文明和幸福,惟工人所创造”。这佐证了当时( )
A.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C. 五四运动提高工人地位 D. 无产阶级的社会影响力扩大
5. 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A. 认识到自身的力量相对弱小 B. 认清了革命的性质和任务
C. 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武装头脑 D. 从幼稚阶段逐步走向成熟
6. 20世纪初,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中国人民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新探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派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根据材料一,指出知识分子宣传内容的变化。(4分)
材料二 五四运动进程表
时间 进程
5月4日 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聚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游行示威
5月5—6日 北京学生总罢课,爱国学生在长辛店组织了“救国十人团”,到工厂车间向工人宣传,“救国十人团”后来成为学生和工人的联合组织
6月3日 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
6月5日 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此后,形成全国性的洪流
6月7—10日 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释放了被逮捕的爱国学生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2)从材料二中提取一条信息并进行解读。(4分)
材料三 为加强工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一些通俗的工人刊物在五四运动后应运而生,如《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在创办工人刊物的同时,北京、上海等地的早期共产主义者还在工人中创办劳动补习学校,将其作为早期共产主义者与工人阶级联系的纽带。
——摘自肖华平《试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根据材料三,指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目标。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救亡图存道路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6分)
巩固练习
1. 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挽救中国,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基于这一认识( )
A.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B.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C. 孙中山组建同盟会 D.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2. 1918年,恽代英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新文学固便通俗,然就美的方面言,旧文学亦自有不废的价值。……惟均不宜以之教授普通国民耳。”据此可知,恽代英( )
A. 倡导文学新革命 B. 认为传统文化应被改造
C. 鼓励发展新教育 D. 主张新旧文学并存发展
3. 有学者曾说,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用各种方式向民众宣传移风易俗的道理,促进了男女社交公开,以及婚嫁与丧葬风俗的变迁。该学者意在强调新文化运动( )
A. 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B. 冲击了封建道德礼教
C. 提倡男女平等观念 D. 推动了民族意识觉醒
4. 《新青年》登载许多文章,介绍了世界著名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和关于生物起源、医学、生理学、物理学、体育等科学知识,开展了对有鬼论的批判,反对愚昧和盲从。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 有利于自然科学发展 B.革新了政治制度
C. 推动东西方文化融合 D.提倡使用白话文
5. 《新申报》是民国时期上海颇有影响力的报刊之一。民国八年五月五日,该报印发了一份“号外”,内有“北京学生界发表宣言书,联合各校一致行动”等内容。这一“号外”的发行( )
A.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 反映了爱国运动声势浩大
C. 加剧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 D. 促进了国共合作深入发展
6. 五四运动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国人民的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这说明五四运动( )
A.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B. 是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
C.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D. 启迪了民众的思想觉悟
7.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明确宣布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京期间,搜寻并阅读共产主义书籍;董必武回忆道:“革命发展了……于是我们就开始研究俄国的方式。”上述现象表明( )
A. 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B.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国人受到民主科学洗礼 D. 马克思主义成为时代需要
8. 为了挽救民族于危亡,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都无果而终……在历史的反复比较中,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意在说明(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选择 B. 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C. 仁人志士尝试救亡图存未能成功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9. 下面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部分活动记录表。由此可知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
时间 部分活动
1922年5月 推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2年7月 在广东海丰县成立第一个秘密农会
1922年9月 组织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A. 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 B. 以罢工形式反抗蒋介石的反动统治
C. 注重发动群众进行革命 D. 在农村中广泛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10.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1912—1921年的时间轴。该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显著变化是( )
A. 从专制走向民主 B. 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的转变
C. 从分裂走向统一 D. 革命领导阶级和目标的改变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国工人阶级从它诞生后,就不断地进行着斗争。据统计,1914年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工人罢工108次。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较大规模的罢工斗争锋芒往往指向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统治。工人在罢工中已开始互相支援,举行同盟罢工,并开始成立近代工会组织。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续时间达13个月之久。党的二大后,工人罢工从主要是为增加工资、改善待遇而进行的经济斗争,发展到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而进行的政治斗争,出现了地方总工会和产业总工会。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工人阶级斗争的特点。(4分)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工人运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人民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2分)
12. (2024长沙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某校学生在学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这段历史时,形成了两种观点。观点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个黑暗的时期;观点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出现了有利于中国民主革命继续前进的积极因素的时期。
请就其中的一个观点,选择下表中相关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200字左右。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12年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4年 袁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5年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护国运动开始;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军阀混战、割据纷争
1917年 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12—1919年 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4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黄埔军校建立
1926年 北伐战争开始
1927年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1928年 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陈独秀 新青年 科学 北京大学 旧文化
白话文 文学革命论 白话文 狂人日记
封建道德礼教 五四运动
知识点2 巴黎和会 内除国贼 青年知识分子
反帝反封建 社会革命 思想启蒙 反帝反封建
新民主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知识点3 马克思主义 工人阶级 上海 中国共产党
无产阶级 共产主义 工人运动 陈独秀 无产阶级 反帝反封建
学史方法提素养
【示例】历史事件: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主题:近代化的探索推动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论述:戊戌变法是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思想解放。(8分)
随堂练
1. D 2. B 3. D 4. C 5. A 6. B 7. D
8. 不足之处:缺少民众的联合;没有发动农民。(2分)时代背景: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国民大革命推进,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2分)
互补练
1. A 2. D 3. A 4. D 5. B
6. (1)增加了现实政治斗争的宣传;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4分)
(2)信息:五四运动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2分)解读:五四运动以青年学生揭开序幕,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后来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体现了群众参与的广泛性。(2分)
(3)主要目标:启发工人阶级觉悟。(2分)原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展现出强大的力量;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4分,任答两点即可)
巩固练习
1. D 2. D 3. B 4. A 5. B 6. D 7. D 8. A
9. C 10. D
11. (1)斗争频繁;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合作性。(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变化:形成工人运动高潮;工人斗争觉悟提高;工人的组织程度增强。 (2分,任答一点即可)主要原因:工人阶级力量壮大;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早期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
(3)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主体力量。(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2. 【示例】观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个黑暗的时期。
选择的史实: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二次革命、袁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军阀混战。
论述:1912 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对内专制独裁、破坏民主共和,镇压二次革命、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使得国家动乱、民不聊生。综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专制独裁、军阀混战,对外妥协,是一个黑暗的时期。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