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新市初级中学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泰兴市新市初级中学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08 21:4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 年 级 历 史
命题:陈 艳 校对:朱逸茹
成绩__________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备受屈辱。下列侵略战争曾经攻占和炮轰北京城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请回答台湾被日本占领多少年?
A.50年 B.60年 C.70年 D.80年
3.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是在签订下列哪个条约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一部反映19世纪末期中国某富商家族兴衰历史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剧中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镜头一:商人到广州日本人开设的工厂洽谈生意
B.镜头二:商人的儿子在京师大学堂读书
C.镜头三:商人正在读《新青年》,了解新闻
D.镜头四:商人家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5.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就是
A.詹天佑 B.康有为 C.张謇 D.严复
6.“两会”的主题之一是“民生”问题,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谁?
A B C D
7.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A.反对尊孔和复古 B.提倡民主和科学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8.在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同一年,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它是
A.《奏定学堂章程》颁布 B.京师大学堂创办
C.科举制度废除 D.“明定国是”诏书颁布
9.(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10.南昌起义、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纪念馆展示历史的共同主题是
A.革命根据地的壮大 B.人民政权不断巩固
C.广大人民支援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11.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哀市民谢罪”标语牌参加抗议日本右翼
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见右图)。其“谢罪”针对的是日本
侵略者
A.签订的《马关条约》
B.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C.进行的南京大屠杀
D.发动的七七事变
12.歌唱家才旦卓玛一首《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后的喜悦。歌词中“驱散乌云见太阳”指的是
A.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开始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完成
13.12月4日是全国普法宣传日,也是国家宪法日。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于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4.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这种局面的改变始于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一五”计划成功实施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改革开放顺利进行
15.一个资本家说:“对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有这样想法的资本家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
A.直接被没收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公私合营 D.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6.1970年4月24日21时50分,从太空传出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宇宙。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C.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D.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
17.1971年10月25日,一位美国代表说: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这位美国代表谈论的历史事件是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外交胜利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胜利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8.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记者讲述到,“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高举了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B.建立了经济特区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雅典在希腊一百多个城邦中学校最多 B.希腊所有城邦的学生都到雅典来上学
C.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希腊各城邦的典范 D.雅典的一切行为都是其他城邦的典范
20.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其中中最早诞生,传入我国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二、简答题
21.鸦片战争后的80年中国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国人
民艰苦探索的历史。(8分)
材料一: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中“军事失败”具体指什么事件?“少数人”学习“西洋”的运动在客观上起了什么积极影响?(2分)
材料二: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严复译述《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认为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严复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推进了维新运动发展。
——摘自《历史》(八年级上册)
(2)与材料一中“少数人”学习“西洋”的运动相比,严复的思想在学习“西洋”方面有什么新的认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在经济上有何主张?(2分)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政,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材料三中的哪句话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体现(请用材料中原话回答)?(1分)
材料四: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但民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依靠武力和政治欺骗,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来还一度恢复帝制。国内军阀的割据和混战愈演愈烈,思想界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对越来越混乱的国家形势,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找救国的新出路。
——摘自(八年级上册)《历史》
(4)材料四中“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是怎样探索救国新出路的?他们的探索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2分)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概括指出中国人民的艰苦探索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1分)
22.国共两党关系是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1924年1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回答,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2分)
材料二:读漫画图片(右图)。
(2)右图漫画反映了哪一时期国共两党的关
系?结果如何?(2分)
材料三:读下面两幅图片。
八路军、新四军臂章 何应钦(左)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侵华日军投降
(3)第二组图反映了历史上国共第二次合作,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分)
(4)第二组图中的中国军队在战争中主动出击、规模最大的战役是什么战役?(1分)
(5)从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你得到哪些启示?(1分)
23.某历史小组对共和国历史分三个时期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这次探究活动。(7分)
(1)过渡时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
(2)探索时期(1956~1976年)。在探究这段历史时,同学们采用了以下两则材料。
材料一:肥猪赛大象 材料二:北方某农村大办公共食堂
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历史事件?这些事件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教训?(3分)
(3)新时期。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什么?在这一时期,我国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叫什么?(2分)
(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1分)
24.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对外交往演变历程的展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8分)
展示一:50年代独立自主篇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
(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外交领域提出了什么国际关系准则?这一准则是中国政府与哪个国家谈判时首次提出?(2分)
展示二:70年代外交突破篇
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当年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2)材料二所描绘的历史瞬间是指什么历史事件?(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影响双方关系的最大问题是什么?(1分)
展示三:90年代外交深化篇
材料三: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我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增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以更加积极更加活跃的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3)试举一例我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1分)
(4)90年代,我国在外交上成就斐然。请分别写出港澳回归的时间(具体写出年月日,写出一个不给分),港澳回归得益于哪一方针的提出?(2分)
(5)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九 年 级 历 史 答 题 纸
成绩__________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0分)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装……………………………………订……………………………………线……………………………………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装……………………………………订……………………………………线……………………………………
2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