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8张PPT)
板块一
高考重难点在思维提升中的专题强化
复习任务群三 古诗文阅读
重难突破
任务四 古代诗歌——诗歌艺术效果鉴赏
关注点一 明确角度,全面分析艺术效果
01
关注点二 有赏有析,具体分析艺术效果
02
思维达标
03
任务限时集训
04
关注点一 明确角度,全面分析艺术效果
古诗词鉴赏题中的“艺术技巧”是一个大概念。既包括描写方法、抒情方式,也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还包括结构技巧。不同的艺术技巧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如比喻、拟人重在生动形象,借景抒情使情感抒发委婉含蓄,反衬、对比达到突出强调之效果。因此,诗歌艺术效果鉴赏,要明确角度,全面分析。
[典例1] (2024·南充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塞山①下回舟作
陶 岘②
匡庐③旧业是谁主,吴越新居安此生。
白发数茎归未得,青山一望计还成。
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
从此舍舟何所诣,酒旗歌扇正相迎。
【注】 ①西塞山:在湖北黄石之东,三国时为吴国要塞。②陶岘(xiàn):陶渊明后裔,开元末移居昆山。③匡庐:指江西九江庐山,九江为陶渊明故乡,据传其隐居在庐山下。
[读文指导]
1.解释诗中加点(红色)词语的含义。
(1)回舟:______
(2)明:______
(3)舍舟:__________
(4)诣:________
回船
澄澈
舍弃船只
往,到
2.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暮年尚未返乡,望青山生思归之意
寒鸦翻飞,枫叶飐动,鹭鸟站立,秋水澄清
颈联“诗中有画”,结合诗句简析诗人是怎样形成这样的艺术效果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审题——确定答题切入点
①颈联“诗中有画”,关键词在“诗中有画”,交代了颈联的艺术效果。
②“怎样形成”,暗示本题要求分析颈联形成“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所用的技巧。可从意象选择、用词、整体画面等角度分析。
读文——构建答题思维链
角度 分析概括
意象选择 颈联画面感极强,在夕阳映照下,寒鸦翻飞,枫叶摇动,白鹭立于芦花丛中,秋水明亮清澈。选取鸦、枫叶、夕阳、鹭、芦花、秋水一系列典型意象,描绘出一幅秋日晚景图,诗中有画,表现力极强。
角度 分析概括
用词 使用“翻”“动”“立”等动词,描写寒鸦、枫叶、白鹭的动作状态,赋予景物动态感,动中有静,通过动静结合描绘出动态的画卷。
画面 承接上联“青山一望”,描绘了枫叶之红、鹭与芦花之白、夕阳之橙红,色彩鲜明,景象明丽、优美。
[组织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选取鸦、枫叶、夕阳、鹭、芦花、秋水一系列典型意象绘成一幅秋日晚景图,营造了清幽的意境,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②使用“翻”“动”“立”等动词,赋予景物动态感,通过动静结合描绘出动态的画卷,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③描绘了枫叶之红、鹭与芦花之白、夕阳之橙红,色彩鲜明,景致优美,通过对色彩的渲染达到“诗中有画”的效果。
[诗意疏通]
谁能继承匡俗结庐的旧业,我在吴越之地的新居安度此生。白发已经数茎,还未能归还故里;望着远处的青山,心中的期望依然没有改变。夕阳下,乌鸦翻飞于枫叶之间,芦花中站着鹭鸟,秋水清澈明亮。从此以后,我将舍弃原本的船只,不再去追求什么,只迎接着以酒和歌扇为标志的新生活。
1.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图。
(1)写景句赏析角度:①描写角度与层次: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②多种感官结合:视听结合,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入手等。③描写手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与细节描写。④其他手法,如反衬、融情于景,修辞手法等;其他角度,如时空变化等。
(2)抒情句赏析角度:一类是直接抒情,一类是间接抒情,重点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方式主要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或寓理)、即事抒怀、借古讽今(抒怀)、用典抒情等。
2.句子内容和句子与上下文关系相结合。
从近年考查的艺术效果来看,更多的是结合句子的内容及句子与上下文的关系判断,如句子本身是人物描写,则要从描写的方法(语言、动作、细节等)入手;如句子内容是议论说理,则可能是以理写情。
关注点二 有赏有析,具体分析艺术效果
赏析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指准确判断赏析的角度,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角度的准确判断固然重要,但对表达效果的分析,才是这类题目得分的关键,而学生对表达效果的分析容易肤浅空泛,或三言两语“贴标签”,或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等。
[典例2] (2024·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
吕本中
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 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舫倩分题④。
【注】 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
[读文指导]
1.解释诗中加点(红色)词语的含义。
(1)泛舟:______________
(2)春涨:__________
(3)草色齐:______________
(4)比:______
(5)软:______
(6)低:______
(7)讶:______
乘船浮游水上
春季水涨
草色绿得整齐
好像
轻柔
低垂
惊讶
2.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水涨溢,青草繁茂
柳条摇曳,花光相映
颈联中“软”“低”二字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审题——确定答题切入点
①“颈联”“‘软’‘低’……艺术效果”暗示本题考查鉴赏颈联的关键字的表达效果,“赏析”交代了答题要求。
②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解释字词的字面义,然后结合诗意简单翻译,最后分析画面及表达效果,具体把“赏”的过程有层次地写出来。
读文——构建答题思维链
词语 解释字面义 分析效果
“软” 柔软,用来形容“斜风”及“野桥柳线”,生动细腻。 “软”字用来形容斜风,传达出春风的温柔和轻柔。斜风拂过野桥上的柳条,柳条随风轻轻摇曳,给人一种柔和、舒适的感觉。这个字不仅描绘了春风的特质,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日的美景中,感受到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词语 解释字面义 分析效果
“低” 低垂,用来形容夕阳渐渐下移的状态,非常精妙传神。 “低”字用来形容夕照,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光线逐渐变低的景象。夕阳的余晖洒在曲折的栏杆和花朵上,光线柔和而低垂,给人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这个字不仅描绘了夕阳的特质,还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整个景象显得更生动和富有诗意。
[组织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软”字形象地写出桥边柔软的柳枝在微风吹拂下轻轻飘动,令人感受到春色的温柔;②“低”字表现了在夕阳的余晖中,栏杆旁花丛的光彩映照到水面,给人以柔和亲近之感。
[诗意疏通]
春水上涨似有半篙高,溪中绿水与岸边平齐,二月江城的草色整齐,春意盎然。水中小船就像那微小的蜉蝣漂浮在千顷水面之上,□如同那小鸟(悠闲地)栖息在一根树枝上。野外的桥边,柳树的枝条在斜风中轻轻摇曳,袅娜依依;曲折的栏杆旁,夕阳映照着花儿渐渐下移。众人却惊讶地发现那精通写诗作文的人没有到来,(只好邀请)清酒相伴的画舫(上的文人雅士)一起分题赋诗。
1.明确表达效果分析的角度。
(1)内容、主旨、情感(哲理):这是从句子的内容出发,兼顾它在全诗中的表情达意作用。
(2)表达技巧:一般而言,效果与手法密不可分。首先要看句子在表达上有无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根据表达特点再去分析其表达效果。如句子是借景抒情,其效果就是抒情含蓄,意味深长;如句子是虚实结合,其效果就是拓宽诗境,使表达更为深广等。
(3)位置:不同位置的诗句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如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三联、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以景结情。
2.具体、深入的过程分析。
赏析,顾名思义就是有赏有析,“赏”就是看“角度”和“效果”,“析”就是把“赏”的过程有层次、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能笼统空泛,贴几个标签就完事。能否结合文本,尤其是语言展开细致、深入的分析,是评判赏析是否上乘的重要标准。
思维达标
1.(2024·黄冈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溪上谣
林希逸①
溪上行吟山里应,山边闲步溪间影。
每应人语识山声,却向溪光见人性。
溪流自漱溪不喧,山鸟相呼山愈静。
野鸡伏卵似养丹②,睡鸭栖芦如入定。
人生何必学臞仙,我行自乐如散圣。
无人独赋溪山谣,山能远和溪能听。
【注】 ①林希逸:是南宋有名的山水画家。②养丹:道士静候金丹炼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写作本诗时能把诗情和画意结合起来,在选景和构图上有独到之处。
B.诗人行吟溪山,认为自己沉浸在美丽山水之中,获得了心灵的满足,乐在其中,不必求仙求圣。
C.诗人在畅游山水时无人陪伴,但他并不孤独,因为有远山静静地相对而坐,又有潺潺流水相随。
D.诗人采用歌谣体式,随意而吟,自然闲散,如行云流水,这与诗人抒写闲逸恬静之情是很合拍的。
√
C [C项,“有远山静静地相对而坐”错误。本诗首句“溪上行吟山里应”描写了诗人在溪畔且行且吟,而高山也与他的歌谣相应和的情景,二者并非“静静地相对而坐”。]
★(2)《宋诗鉴赏辞典》评价这首诗“创造静的意境颇得王维‘鸟鸣山更幽’之妙”。诗人是如何实现这一艺术效果的?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王维“鸟鸣山更幽”的妙处主要在于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本诗“山里应”“山声”写山中远远地传来的回声;“溪流自漱”“山鸟相呼”写溪水缓缓地流淌,山鸟叽叽喳喳,这些声音以动衬静,使山间显得更加幽静。“野鸡伏卵似养丹,睡鸭栖芦如入定”一联状物工巧,以道士“养丹”来写野鸡伏卵,以老僧“入定”来写睡鸭栖芦,直写静态,作为山声、溪影的点缀,新颖独到,风趣盎然,使这幅恬静的溪山图更添恬静幽远的意境。
[答案] ①以动衬静。通过山的回音、溪流的水声、山鸟的叫声,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寂静。②正面描写(或比喻写静)。通过正面描写野鸡孵卵、睡鸭栖芦的静态,勾画出一幅恬静的溪山图。
[诗意疏通]
站在小溪旁边放声行吟,山中远远地传来回声,走在山边小路上,溪中留下清晰的倒影。山的回声就像山的说话声,溪中的倒影也可以得知人的性情。溪水缓缓地流淌,无声无息,山鸟叽叽喳喳,山间显得更加幽静。野鸡忙着孵卵,似乎正在养气炼丹,鸭子在芦苇中栖息,好像入定的老僧。人生在世,何必学臞仙苦苦修炼真性!如散圣一样逍遥自在,不也是很快乐吗?没有人相伴,独自吟诵溪山谣,只有远山能够应和,只有溪水能够倾听。
2.(2024·开封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水调歌头①
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
辛弃疾
造物故豪纵,千里玉鸾飞。等闲更把,万斛琼粉盖颇黎②。好卷垂虹千丈,只放冰壶一色,云海路应迷。老子旧游处,回首梦耶非。
谪仙人,鸥鸟伴,两忘机。掀髯把酒一笑,诗在片帆西。寄语烟波旧侣,闻道莼鲈正美,休裂芰荷衣。上界足官府③,汗漫与君期。
【注】 ①此词约作于淳熙二年(1175)或三年。王正之原唱已佚。②颇黎:大德本作“玻璃”。③“上界”句,韩愈《奉酬卢给事云夫》云:“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笞鸾凤终日相追陪。”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是一首应和词,右司王正之在吴江观雪写词送给作者,作者因此作词回应。
B.上片就吴江观雪展开铺陈,词人看到万斛琼粉盖在玻璃上,看不清前方的道路。
C.下片叙写旧侣情谊。“谪仙人”三句仅用九字,王正之的高士形象便呼之欲出。
D.尾句用典,表明了与友人相期约会之意,语辞之间充满豪情,语意潇洒飘逸。
√
B [B项,“盖在玻璃上”说法错误。“玻璃”是比喻,大雪落在结冰的江上,犹如铺上了一层琼粉碎玉,这里并不是指真正的“玻璃”。]
★(2)明代卓人月、徐士俊评价这首词说:“佳句忽来,正如一片远帆,从天际落。”辛词擅长奇特景物描写,从而造就绝妙艺术效果。请结合词的上片,对此加以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词是辛弃疾和王正之的吴江观雪词,上片是对雪景的描绘。“造物故豪纵,千里玉鸾飞”意思是:造物主确实是性格豪放,放出无数玉鸾鸟在千里长空漫天飞舞。本句以洁白的玉鸾比喻雪花,写出大雪在空中飞舞的灵动。“等闲更把,万斛琼粉盖颇黎”意思是:随随便便地,又拿上万斛的如同美玉粉末的雪覆盖了如同玻璃的结冰的江面。把“雪”比作“万斛琼粉”,不仅写出了雪之大,同时进一步写其洁白;“盖颇黎”是说雪花落在结冰的江上犹如盖上一层琼粉碎玉,美妙无比。“好卷垂虹千丈,只放冰壶
一色,云海路应迷”意思是:好好地把上千丈的下垂的彩虹卷起,只放上盛冰的玉壶这一种的颜色,这个雪花飘飞、银装素裹的世界仿佛是广阔无垠的云海,置身其中,应该会迷路吧?把漫天风雪、洁白世界描绘得大气磅礴而奇幻非常。“老子旧游处,回首梦耶非”意思是:吴江是老夫昔日游览的地方,此时回想,让人纳闷它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呢?“回首梦耶非”,更突出了仙境之美,增添了神秘感,为读者留下无限遐想。
[答案] 本词是辛弃疾和王正之的吴江观雪词,上片是对雪景的描绘。①“玉鸾飞”,写雪花飘摇之状,以洁白的玉鸾比喻雪花,写出大雪在空中飞舞的灵动。②“万斛琼粉”则以巧妙的比喻,夸张地描绘了雪之大,同时进一步写其洁白;“盖颇黎”是说雪花落在结冰的江上犹如盖上一层琼粉碎玉,美妙无比。③“好卷”三句是说千丈长虹似乎被风雪席卷而不见踪影,云海茫茫,道路莫辨,天地之间只剩玉壶般的冰雪世界。一句一比,将漫天风雪、洁白世界描绘得大气磅礴而奇幻非常。④尾句“回首梦耶非”,更突出了仙境之美,增添了神秘感,为读者留下无限遐想。
[诗意疏通]
造物主确实是性格豪放,放出无数玉鸾鸟在千里长空漫天飞舞。随随便便地,又拿上万斛的如同美玉粉末的雪覆盖了如同玻璃的结冰的江面。好好地把上千丈的下垂的彩虹卷起,只放上盛冰的玉壶这一种的颜色,这个雪花飘飞、银装素裹的世界仿佛是广阔无垠的云海,置身其中,应该会迷路吧?吴江是老夫昔日游览的地方,此时回想,让人纳闷它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呢?
你这个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有鸥鸟相伴,两两消除了机巧之心。启口张须,手握酒杯,开怀一笑,诗情随着西边的孤舟渐行渐远。转告身处烟雾苍茫的水面上的你这个老朋友,我听说鲈鱼和莼菜正鲜美,不要裂毁菱叶与荷叶制成的衣服。天界之中官府充斥,和您约期漫游。
古代诗歌(一)——单篇阅读
(限时45分钟)
一、[主题:送别怀人](2024·潍坊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送石曼卿①
范仲淹
河光岳色过秦关,英气飘飘酒满颜。
贾谊书成动西汉,谢安人笑起东山。
亨途去觉云天近,旧隐回思水石闲。
此道圣朝如不坠,疏封宜在立谭②间。
任务限时集训
【注】 ①康定元年,西夏战事骤起,宋军大败,52岁的范仲淹复官,同年好友石曼卿因曾“上书言十事”,奉吏河东,路过范仲淹所在的陕西。②谭:同“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采用虚写的方式,想象友人将路过秦关,沿途会有山、河等壮丽之景为伴。
B.友人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暗示其定将大有作为,虽贾谊、谢安不可与之相比。
C.“旧隐”“亨途”两词交代出了友人过去所处和现在所临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D.诗人认为友人此行如果能够不辱没朝廷使命,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朝廷册封。
√
B [B项,“虽贾谊、谢安不可与之相比”错误。“贾谊书成动西汉,谢安人笑起东山”表明友人会像贾谊能够用文章惊动朝廷,像谢安东山再起打败苻坚一样成功。]
2.前人评价此诗:“此托送友以抒己志。”结合本诗主题,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注释“康定元年,西夏战事骤起,宋军大败,52岁的范仲淹复官,同年好友石曼卿因曾‘上书言十事’,奉吏河东”可知,诗歌通过写石曼卿敢于直言进谏,在国家危难之时投身仕途的行为,希望友人像“贾谊书成动西汉,谢安人笑起东山”一样,表达了对友人的肯定和赞赏;“此道圣朝如不坠,疏封宜在立谭间”,勉励友人此行不辱使命,并祝愿他能进一步得到朝廷重用;“此托送友以抒己志”,对朋友远赴战场的行为的肯定也寄寓了诗人心系国家的志向,祝愿友人能进一步得到朝廷重用也寄寓了诗人想要为国分忧,期待建功立业的志向。
[答案] ①诗歌通过写石曼卿敢于直言进谏,在国家危难之时投身仕途的行为,表达了对友人的肯定和赞赏;②勉励友人此行不辱使命,并祝愿他能进一步得到朝廷重用;③寄寓了诗人心系国家、为国分忧,期待建功立业的志向。
[诗意疏通]
路过秦关时,有河光山色壮美之景,豪迈的英气飘飘,满面笑容举杯畅饮。贾谊的书成后惊动了整个西汉,谢安在谈笑间东山再起。人在前程通亨时,感觉云天近在咫尺,想想过去曾闲适地生活于山水间。如果能够不辱没朝廷使命,那么荣耀的封赏应该在谈论之间就可得到。
二、[主题:酬答唱和](2024·淄博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
秋中暑退赠乐天
刘禹锡
暑服宜秋著,清琴入夜弹。
人情皆向菊,风意欲摧兰。
岁稔贫心泰,天凉病体安。
相逢取次第,却甚少年欢。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中,诗人重点表现了暑气消退后自己的惬意感受。
B.诗人在秋夜里身着夏装,弹奏清琴,生活过得闲适雅致。
C.菊和兰在诗中都具有文化象征意味,诗人更加偏爱菊花。
D.诗人把相逢乐与少年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突出了前者。
√
C [C项,“诗人更加偏爱菊花”错误。此处作者以兰花自比,委婉地表达出自己不畏挫折的顽强品质。]
4.诗的五、六两句深受后代评论家的称赞,请分析其妙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歌炼句题可从表达技巧、炼字、情感及结构等方面考虑。诗句意思是,丰收的季节能让贫困得到缓解,内心因此安泰;凉爽的天气有益于身体的健康,病体也逐渐好起来。“贫心泰”“病体安”写了诗人心、身两个层面的变化,且交代清楚了出现变化的原因,一是粮食丰收,一是天气变凉。这两句内容丰富。题目有“秋中暑退”的内容,“岁稔”因为秋天的丰收,照应题目中的“秋中”;“天凉”则因为“暑退”,诗句内容紧扣并照应题目。而身心安泰了才有心情有体力去会友,诗句为七、八句的“相逢”提供了前提条件。五、六两句结构谨严。
[答案] ①内容丰富。诗的五、六句写了诗人心、身两个层面的变化,且交代清楚了出现变化的原因。②结构谨严。“岁稔”“天凉”紧扣并照应题目中的“秋中”“暑退”,身心的安泰也为七、八句的“相逢”提供了前提条件。
[诗意疏通]
秋天穿着夏服,不冷不热,正适宜,晚上清雅的琴声响起。人们都喜爱菊花,秋风似乎也要摧毁兰花。丰收的年景使穷人的心境安定,天凉有利于身体健康。相逢时大家从容不迫,无拘无束,大概比年轻人的聚会还欢乐。
三、[主题:哲理思辨](2024·大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5~6题。(9分)
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①(其一)
张惠言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②。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③。东皇④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注】 ①杨子掞是词人的学生。②朱熹《武夷精舍杂咏·铁笛亭序》:“武夷山中之隐者刘君,善吹铁笛,有穿云裂石之声。”玉城,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③槎:木筏。“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三句化用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典故。④东皇:司春之神。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春风细心地妆点出万重繁花,词人陶醉其间,不知不觉钩月已经斜挂天空。
B.词人倚着春花,横吹铁笛,曲声似乎响彻了天上的仙境,心中也激起幽思。
C.可惜渺远的清影是词人难以触及的,心中复杂的思绪如飞絮般飘荡在天涯。
D.词人想象追求理想落空,与学生乘木筏云游,结果却遭到无情的春神嘲笑。
√
D [D项,“无情的春神嘲笑”理解有误。词人在最后一部分借助东皇的反问,说明没有了春花春风,春意并不会完结。]
6.词的最后五句,议论中包含着作者的哲理思考,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词的最后五句中,“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是东皇的反问语,意思是难道春花落了,东风也去了,美好的春光就真的完结了吗?真实意思是没有了春花春风,春意并不会完结。在这里,词人借东皇之语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以此来教导学生,说明不要因为花开花落,时光流逝,就认为人生的韶华也逝去了。“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两句中,芳草的茂盛是春去夏来的标志,“芳草不曾遮”是说节候的变化可以带走自然的春光,却挡不住道德春光的来临。这是全词的总结,谓如果能求道悟道,即使没有得到现实功利,道德之春也会永驻心中。
[答案] ①不要因为花开花落,时光流逝,就认为人生的韶华也逝去了;②只要心中有“春”,就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阻止对理想的追求。
[诗意疏通]
东风并没有要去刻意做什么事,却妆点出万紫千红的花朵。能够以悠闲之心遍赏月下花枝倩影的,只有一弯偏斜的月钩。我想拥有一支铁质笛子,在繁花似锦的江南,靠着一树芳香弥漫、洁白如雪的梅花,吹奏颂春赞春的笛曲,一直吹到天上仙都的彩云深处,让人间春色与天上仙境沟通交融。清丽的花影却很快就消逝了,再也难以寻得。
既然现实中理想不能实现,那么我和你是不是可以飘然归隐,“乘桴浮于海”?东皇笑了一笑,告诉我们说:春意难道在别人家吗?难道春花落了,东风也去了,美好的春光就真的完结了吗?在花落之后还有春意归来的途径,萋萋芳草是遮不住的。
四、[主题:即事抒怀](2024·泉州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9分)
夜读试卷呈君实待制景仁内翰①
王安石
篝灯时见语惊人,更觉挥毫捷有神。
学问比来多可喜,文章非特巧争新。
蕉中得鹿②初疑梦,牖下窥龙稍眩真。
邂逅两贤时所服,坐令孤朽③得相因。
【注】 ①本诗写于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时诗人与司马光、范镇同知贡举。君实待制,指司马光;景仁内翰,指范镇。②蕉中得鹿:典出《列子》。“鹿”喻指人才。③孤朽:诗人的谦称。《王荆公诗注补笺》对尾句有“赖二贤而蒙成”之注。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诗人夜读试卷,为考生“语惊人”所折服,于是提笔写下判卷感受呈报同仁。
B.颈联运用典故,生动描写出诗人读卷时的心理活动,表现了诗人对考生文才的叹赏。
C.尾联中诗人谦逊地表示,自己能力有限,选才工作主要依赖司马光、范镇两位考官。
D.本诗虽以议论学问之道入诗,但能够做到缘事而发,情至论随,读来并无生硬之感。
√
A [A项,“于是提笔写下判卷感受呈报同仁”错误。首联第一句“篝灯时见语惊人”,意味着作者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点亮了篝灯,开始读试卷,读到了让人惊叹的好文章,也暗示了作者的聪慧和洞察力;第二句“更觉挥毫捷有神”,表现了学子的书写速度快且充满灵感,这是评价学子的文章,并非诗人“挥毫”写判卷感受。]
8.本诗中,诗人认为评定优秀文章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对写作有何启示?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问:“学问比来多可喜,文章非特巧争新”,这里作者提到了学子的学问和文学才能,表达了对学子的满意和自信。他认为学子的知识更加丰富,而不仅仅是追求技巧和新颖。“蕉中得鹿初疑梦,牖下窥龙稍眩真”,使用了寓言的手法,比喻学子在文学创作中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但自己却有些难以置信,好像在梦中一样。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作品的真实价值的认知。故诗人认为评定优秀文章的主要标准是语言精彩,内容充实。第二问:由第一问得出的评定优秀文章的主要标准可知,写作时要加强语言积累与锤炼,才能下笔如有神;要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不能只重形式。
[答案] (第一问)①语言精彩;②内容充实。
(第二问)①要加强语言积累与锤炼,才能下笔如有神;②要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不能只重形式。
[诗意疏通]
篝灯下看到的文章令人惊讶,更感觉学子们挥毫写字非常灵动有神。学子们近来学问进步得令人欣喜,文章不仅追求技巧和新颖,更注重巧思。在林中得到鹿,初时还以为是一场梦境,而在窗下偶然窥见龙,则稍感有些眩惑,不敢确定其真假。在邂逅两位贤人后,你们所展示的风采和学识令人钦佩,使得我这个平庸的人也得到了相互启迪和交流的机缘。
五、[主题:酬答唱和](2024·邯郸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9分)
贺新郎·同父①见和再用韵答之
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②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③:神州毕竟,几番离合④?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⑤,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注】 ①同父:陈亮的字。②硬语盘空: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③渠侬:对他的称呼,指南宋当权者。④离合:分裂和统一。此为偏义复词,谓分裂。⑤中宵舞:东晋名将祖逖“闻鸡起舞”事。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题目“答之”可知,本词是写给朋友的唱和之作,词人用两个典故表明朋友具有元龙、孟公般的气质,且与自己志趣相投。
B.“记当时”回忆词人患病、朋友探望的情形:二人痛饮高歌、彻夜谈论雄文,但无人欣赏,只有窗外的月亮照着二人。
C.下片词人对当政者进行批判:汗血良马拖着笨重的盐车无人顾惜,当政者却要收买骏马的骸骨,表现了统治者对人才的不珍惜。
D.结尾用“我最怜君”直抒胸臆,表达对朋友闻鸡起舞、坚决抗金北伐的同情;同时期待朋友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贡献。
√
D [D项,“同情”理解错误,原文“怜”是“爱”的意思,并非同情。]
10.这首词的上片除用典外,还运用哪些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惊散楼头飞雪”,英雄志士一同饮酒高唱,雄壮嘹亮的歌声直冲云霄,竟惊散了楼头积雪。这种拟人(夸张)的描写,把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充分表现出来。“笑富贵千钧如发”,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轻。运用比喻(夸张、对比),表现“我”和朋友对功名富贵的蔑视。“只有西窗月”,只有那个照人间沧桑、不关时局安危的西窗明月。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用孤月窥窗的清寂冷寞,烘托形象和人物心情。“重进酒,换鸣瑟”,我们谈得如此投机,一次又一次地斟着酒,更换着琴瑟音乐。运用动作细节描写,通过频频斟酒、换曲表现二人谈话的投机。
[答案] ①“惊散楼头飞雪”运用拟人(夸张),写雪受惊飞散,表现“我”和朋友的豪气。②“笑富贵千钧如发”运用比喻(夸张、对比),表现“我”和朋友对功名富贵的蔑视。③“只有西窗月”,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形象和人物心情。④“重进酒,换鸣瑟”,运用动作细节描写,通过频频斟酒、换曲表现二人谈话的投机。
[诗意疏通]
我本来已老大无成,不该再说什么了,可是,如今碰到了你这个如同陈登、陈遵般有着湖海侠气的相投者,便忍不住“老夫聊发少年狂”了。我正生着病,你来了,我高兴得陪你高歌痛饮,欢喜和友谊驱散了楼头上飞雪的寒意。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轻。可是我们当时所谈论和阐发的那些事关国家兴亡的真知灼见又有谁听见了呢?只有那个照人间沧桑、不关时局安危的西窗明月。我们谈得如此投机,一次又一次地斟着酒,更换着琴瑟音乐。
国家大事依然如故,可是人心却大为消沉,不同于过去了。请问你们:神州大地,究竟还要被金人割裂主宰多久呢?汗血良马拖着笨重的盐车无人顾惜,当政者却要到千里之外用重金收买骏马的骸骨。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我最尊敬你那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你曾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抗金北伐的决心至死也会像铁一般坚定。我等待着你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
六、[主题:边塞征战](2024·汕头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9分)
行行且游猎篇
李 白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①。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注】 ①髇:鸣镝,即响箭。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写边城儿不务读书,专事游猎,以轻捷相夸,由此引出下文对游猎场景的具体描摹。
B.秋天草白马壮,边城儿纵马游猎,乘醉呼鹰。其骑骋之迅疾,似可赶上日影。
C.“海”即“瀚海”,引申为“四海”之意。此句指全天下之人都为边城儿的气势震慑。
D.全诗笔触流利,一气呵成,绝少板滞之感。边城儿的猛气英风贯穿始终,溢于言外。
√
C [C项,“引申为‘四海’之意”说法错误。“海”指“瀚海”,意即“沙漠”,同时呼应下文的“沙碛”一词,并没有引申为“四海”之义。]
12.古文状物写人,追求“千古若活”“真如活现”的传神效果。而本诗对“边城儿”形象的刻画,同样也达到了类似的艺术效果。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如何塑造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正面描写:“骑来蹑影何矜骄”“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弓弯满月不虚发”四句从正面用动作塑造了“边城儿”的形象,写他飞马追踪日影,骑在马背上洋洋自得,酒足饭饱后架起猎鹰就去远郊狩猎,镶金的白玉马鞭一挥舞,就像雪花纷纷飞舞,鸣镝声萧萧。能挽弯弓如满月,箭箭中的无虚发。“骑”“拂”“呼”“弯弓”等一系列动作刻画了边城儿矫健的身姿和高超的射箭技艺。
侧面烘托:“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二句是侧面描写,写出草原上围观的人不由自主地身后退,生怕被箭风伤到,整个沙漠都被骑手的英雄气概震撼笼罩。以“观看的人”的表现来侧面烘托边城儿高超的射箭技艺和英武豪迈的气概。
夸张:“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二句的意思是秋风起,牧草白,正是马肥牛壮好时节,飞马追影,马背上的骑手多么洋洋自得啊!写边城儿骑着骏马奔驰,似乎可以赶上日影,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目的是表现边城儿矫健的身姿。
比喻:“金鞭拂雪挥鸣鞘”指镶金的白玉马鞭一挥舞,就像雪花纷纷飞舞,鸣镝声萧萧;“弓弯满月不虚发”指能挽弯弓如满月,箭箭中的无虚发。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边城儿挥动的白色马鞭比作雪花飞舞;将拉开的弯弓比喻成满月,展现了边城儿策马游猎时的矫健身姿。
[答案] ①动作描写(理解为正面描写亦可)。写边城儿挥鞭策马,乘醉呼鹰,弯弓射猎,箭射双鸧,以“骑”“拂”“呼”“弯弓”等一系列动作刻画边城儿矫健的身姿和高超的射箭技艺,展现了边城儿英武豪迈的气概。②侧面描写。写观者为边城儿的英风所惊服,全部避让,以“观看的人”的表现来侧面烘托边城儿高超的射箭技艺和英武豪迈的气概。③夸张,写边城儿骑骋迅疾,似可赶上日影,以夸张的笔法写边城儿驰骋的情景,展现边城儿矫健的身姿。④比喻,写边城儿挥动的白色马鞭,宛如雪花飞舞;拉开的弯弓,宛如满月,展现边城儿策马游猎时的矫健身姿。
[诗意疏通]
看这些边境线上长大的男儿,一辈子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箩筐,就知道骑马游猎,各自夸轻巧。秋风起,牧草白,正是马肥牛壮好时节,飞马追影,马背上的骑手多么洋洋自得啊!酒足饭饱后架起猎鹰就去远郊狩猎,镶金的白玉马鞭一挥舞,就像雪花纷纷飞舞,鸣镝声萧萧。能挽弯弓如满月,箭箭中的无虚发,一箭穿空落双枭。草原上围观的人不由自主地身后退,生怕被箭风伤到,整个沙漠都被骑手的英雄气概震撼笼罩。儒生哪比得上游侠儿,下帷苦读就算到了白头又有什么用。
古代诗歌(二)——比较阅读
(限时45分钟)
一、[主题:干谒言志](2024·长沙三模)阅读下面的金词,完成1~2题。(9分)
望海潮·献张六太尉
邓千江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①。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②西还。有元戎阃命③,上将斋坛④。区脱⑤昼空,兜零⑥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闲。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注】 ①皋兰:今甘肃兰州。②定远:东汉班超立功西域,封定远侯。③阃(kǔn)命:全权托付之意。④上将斋坛:萧何荐韩信于刘邦,言“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⑤区(ōu)脱:此指西夏营垒。⑥兜零:代指烽火。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词上片从古城皋兰的险要处落笔,显示出边塞的雄伟和边防守御的坚固。
B.正面描写战斗进行时的激烈场景,是为了更好地衬托战后凄冷肃杀的环境。
C.以“看看”对接上下片,由写景转向赞人,内有一股豪气贯通,连而不断。
D.全篇句式错落,语言精练而见气势,雄浑流畅,铮铮有声,充满韵律之美。
√
B [B项,“正面描写战斗进行时的激烈场景”错,词人没有正面描写战斗进行时的情景,而是重在渲染战后凄冷肃穆肃杀的环境。]
2.这首词和柳永的《望海潮》都是投献之作,请简要分析两首词下片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词下片以“看看”领起,盛赞张六太尉统帅的边地将士们的赫赫战功。“定远西还”,作者这里用班超比张六太尉,意在突出张太尉的功绩。“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分别以魏尚和韩信两员历史上的名将比喻张太尉,极尽夸赞他的军事才干和受到的朝廷的重视与信任。“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人们怀着深沉的哀思为死难战友的亡灵祭奠招魂,愿英灵们的赤胆忠魂长留天地间,像贺兰山一样不朽长存。通过对殉国者的祭奠,称颂烈士不
朽、英灵永存。柳词“嬉嬉钓叟莲娃”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写达官贵人游乐的场景。此处是借百姓歌舞、官员出游的场景赞美孙何治理有方。“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寄寓了作者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
[答案] ①本词借用班超等人的典故及将士的欢宴场景,赞美了张太尉守边拒敌的英雄才干及赫赫功业;“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则通过对殉国者的祭奠,称颂烈士不朽、英灵永存。②柳词借百姓歌舞、官员出游的场景赞美孙何治理有方,“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则寄寓了作者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
[诗意疏通]
凭借水气如云、水势如雷的黄河天堑,再加之金城汤池,名藩古城更显稳固。营地如锦绣交错,山形陡削,秦地关河险固,易守难攻。战后沙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可见到的是战场烟云惨渗的天空,食血肉的烈雕盘旋,贪馋地注视遍地尸骨。皋兰城楼头顶异常明亮,那弯弯的明月如玉弓般。
看那班超出使西域又归来。大将军已经下发通告,说皇上将要设坛拜将。西夏营垒昼夜空空荡荡,傍晚时用兜零举起报平安的烽火。将士悠闲自得,调动军队打仗的虎符也闲置不用了。喝着美酒,看着舞女们的表演。祭奠烈士英灵,日夜守卫着贺兰山。
二、[主题:即事抒怀](2024·铜川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9分)
忧 国①
陆 游
恩许还山已六年,誓凭耕稼饯华颠②。
养心虽若冰将释,忧国犹虞火未然。
议论孰能忘忌讳?人材正要越拘挛。
群公亦采刍荛否?贞观开元在目前。
【注】 ①此诗绍熙五年(1194)作于故乡山阴。淳熙十六年(1189)诗人被劾罢官,至此已有五年多。②华颠:白头。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回到故乡已经六年,他发誓要在耕作中度过余年。“饯”是送的意思。
B.“养心虽若冰将释”形容自己已彻底心灰意冷,即便为国事忧虑也无法重燃希望。
C.本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以自身的隐居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他对国家深沉的爱。
D.本诗在抒情方式上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有相同之处,都采用了叙事抒情和直抒胸臆。
√
B [B项,“形容自己已彻底心灰意冷,即便为国事忧虑也无法重燃希望”错误。“养心虽若冰将释”并不是说诗人已经彻底心灰意冷无法重燃希望,而是形容自己虽然心境已经平和,像冰即将融化一样,但仍然保持着对国家的忧虑和关心,像火还没有熄灭一样。诗人并没有彻底放弃希望,而是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
4.本诗采用了双问双答的形式,请对其效果作简要品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诗的颈联、尾联采用两组问答:颈联“议论孰能忘忌讳?人材正要越拘挛”,写在议论时,谁能够忘记忌讳呢?人才的选拔应当超越狭隘的限制。诗歌尾联“群公亦采刍荛否?贞观开元在目前”,写各位大臣也肯采纳我这普通百姓的意见吗?要是这样,那么贞观、开元的盛世就近在眼前了。首先暗示自己不能忘记忌讳,不能放弃对国家的关注,进而向当政者提出解决之道:要广开言路,要不拘一格用人才,这样才能国家中兴。适当地运用问答的形式,比起陈述句而言,可以引导读者思考问题,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表达方式更灵巧活泼,更易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答案] ①本诗的颈联、尾联采用两组问答:“议论孰能忘忌讳?人材正要越拘挛”和“群公亦采刍荛否?贞观开元在目前”。首先暗示自己不能忘记忌讳,不能放弃对国家的关注,进而向当政者提出要广开言路,要不拘一格用人才。②这样问答的形式,比起陈述句而言,更有助于引发读者的思考,表达方式更灵巧活泼,更易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诗意疏通]
皇上恩许辞官还山已经六个年头,发誓要依靠种田为生到老。调养内心虽然像冰一样将要融化,忧虑国家的问题仍然像火一样未被扑灭。议论哪里能够忘记忌讳,人才的选拔应当超越狭隘的限制。众位贤公们也能从草野选拔优秀之人的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就将展现在我们眼前。
三、[主题:咏物言志](2024·青岛三模)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5~6题。(9分)
荷花①(其一)
陆 游
风露青冥水面凉,旋移野艇受清香。
犹嫌翠盖红妆句,何况人言似六郎②!
荷花(其二)
陆 游
南浦清秋露冷时,凋红片片已堪悲。
若教具眼高人看,风折霜枯似更奇。
【注】 ①两首诗歌均为陆游晚年归居山阴镜湖期间所作。②六郎:指粉面六郎,形容面容姣好的男子。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湖面上移动小船,只是为了感受荷花的清香,“旋移”写出了诗人赏荷的迫切。
B.世人常用“翠盖红妆”“六郎”突出荷的艳丽,而诗人认为这样的描绘过于俗媚。
C.秋荷片片凋落,香消玉殒,“已堪悲”直抒胸臆,奠定了本诗的感情基调。
D.两首诗歌都符合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严谨,第三句“转”出了新的诗意。
√
C [C项,“‘已堪悲’直抒胸臆,奠定了本诗的感情基调”错,由“风折霜枯似更奇”可知,诗人在本诗最后表达的是对荷奇崛不凡、坚贞不屈的赞颂之情,悲并不是本诗的基调。]
6.这两首诗歌都是陆游的咏荷之作,请从内容和主旨两方面比较两首诗的异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两首诗歌均以秋荷为描写对象,各自展现了荷花的独特魅力与深邃内涵。第一首诗歌,“风露青冥水面凉,旋移野艇受清香”暗示已经入秋,诗人驾着一叶扁舟来到荷塘,久久地沐浴在荷的清香之中,感到惬意和欣慰。“旋移”即马上靠近的意思,表达了作者赏荷之心的迫切。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将秋荷的清雅出尘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优美的秋日荷塘之中。第二首诗歌则着重于描绘荷的神韵和风骨,“风折霜枯似更奇”以一种更为深沉、有力的笔触,展现了荷花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品质。诗人以遭受风霜摧折却依旧风骨犹存的荷花为象征,寄托了自
己在逆境中初心不改、坚贞不屈的志向。荷花虽经风霜洗礼,却依然保持着那份高洁与傲骨,这种精神力量深深打动了诗人的心灵,使他借荷花之形,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豪情壮志。这两首诗歌虽然风格迥异,但主旨却殊途同归,都表达了对荷花的赞美之情。第一首诗歌赞美了荷花的清雅出尘,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而第二首诗歌则通过荷花的风骨神韵,寄托了诗人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追求和崇敬。通过描写遭受风霜摧折风骨依旧的荷花,寄托了诗人的坚韧与执着。
[答案] ①内容:两首诗歌均以秋荷为描写对象:其一侧重描写秋荷的清香、雅致;其二着重描写荷的神韵和风骨。②主旨:两首诗歌均表达赞美之情:其一赞美荷花的清雅出尘;其二则托物言志,借遭受风霜摧折风骨依旧的荷花,寄托自己于逆境中初心不改的坚贞。
[诗意疏通]
《荷花(其一)》:风吹拂着湖面,露水凝结成青翠的水色,感觉很凉爽。船只在水面上飞快移动,沾受着清香。诗人仍觉得这翠盖和红妆有些不太搭调,更不用说别人的评语宛如六郎一样。
《荷花(其二)》:南浦的清秋时节,露水冷冽,片片荷花凋零已令人感伤。如果让眼光高远的人来观赏,那风吹雨打、霜冻枯萎的景象就更显得奇特。
四、[主题:咏史怀古]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7~8题。(9分)
拟咏怀二十七首 (其五)
庾信①
惟忠且惟孝,为子复为臣。
一朝人事尽,身名不足亲。
吴起尝辞魏,韩非遂入秦。
壮情已消歇,雄图不复申。
移住华阴②下,终为关外人③。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杜 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 ①庾信:南北朝文学家,公元554年奉梁帝萧绎之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梁灭,他被迫留在长安为官。②华阴:在“潼关”之西,西岳华山脚下,这里指陕西中部长安一带。③关外人:汉武帝时楼船将军杨仆屡次建立边功,曾以长期作关外人为耻。
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庾诗前四句语言坦诚而自责,直接表达了自己离家背国、身存名灭的苦痛。
B.庾诗五、六句运用吴起和韩非的典故,表明自己离梁到魏,乃是出于不得已。
C.庾诗后两句说自己是“关外人”,可见他身在异国,心怀故国,悲苦愤懑。
D.杜诗颔联“淹”字用词精练,描写“楼台”之高,反衬出漂泊之人的渺小。
√
D [D项,“反衬出漂泊之人的渺小”错误 。“三峡楼台淹日月”写诗人滞留在三峡,想要回去却不能,只能在这里一天天地浪费光阴,营造了萧瑟悲凉的氛围。]
8.有人认为杜甫诗中的“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语意客观而又有主观色彩。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应分析句意,然后从客观性、主观情感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即可。注意庾信前期诗作以绮艳为主,音韵谐美;后期滞留北方,怀乡关之思,多亡国之痛,身世之感,发为苍凉悲壮、沉郁顿挫之音。
尾联承接上联,说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
杜甫对庾信的生平和作品做了客观的描述。庾信在南北朝时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但因为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他被迫留在长安,远离了自己的故国和家乡。这种身世的变迁,使他的诗歌充满了萧瑟之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杜甫通过“庾信平生最萧瑟”一句,概括了庾信一生的坎坷和悲凉。
杜甫在评价庾信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杜甫本人也是一位经历了战乱和流离的诗人,他对庾信的遭遇感同身受。在“暮年诗赋动江关”一句中,杜甫不仅赞扬了庾信晚年诗歌的深沉和感人,也寄托了自己对晚年生活的感慨。这里的“动江关”可以理解为庾信的诗歌感动了江关内外的人,也可以理解为杜甫对庾信诗歌的共鸣和感动。这一句诗,抒发了诗人晚年漂泊、心怀故国的沉痛哀婉的情思,具有抑扬顿挫的风格。
[答案] ①这两句意为: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变得沉郁苍劲,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②该句客观评价了庾信暮年的诗风。由庾诗可见,他本应尽忠尽孝,却离家背国而远事异朝,子道臣节俱已亏损,愧疚悔恨,悲苦无奈,从其诗句内容到其情感都表现出暮年诗风的萧条凄凉。③该句流露了诗人杜甫的主观情感。诗人以庾信自比,表达了他对暮年流离失所的哀叹,也表达了他对平生遭际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诗意疏通]
《拟咏怀二十七首 (其五)》:作为臣子,应当忠诚于君主;作为子女,应当孝敬父母。一旦为国家尽忠,为家庭尽孝的事情都做完了,那么个人的名声和荣誉就不再重要了。吴起曾经离开魏国,而韩非则最终到了秦国。自己的豪情壮志已经消磨完了,雄图大略也不可能施展了。我最终移居到了华阴,但始终觉得自己是关外人。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来自东北的战尘让我流离失所,漂泊流浪在西南边地。在三峡一带居住停留了很久,与五溪的少数民族们一起生活在同一座山。像侯景和安禄山这样的外族乱臣侍奉皇帝终究是靠不住的,像庾信和我这样的诗人因为战乱而感怀却一直不能回到故乡。庾信的一生离乡漂泊,萧条无比,到了晚年一改诗风,沉郁苍劲的作品感动了江关。
五、[主题:山水田园](2024·杭州二模)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9~10题。(9分)
过桐庐
姜 夔
横看山色仰看云,十幅风帆不藉人。
记取合江江畔树,他年此处好垂纶①。
钓 台
范成大
山林朝市两尘埃,邂逅人生有往来。
各向此心安处住,钓台无意压云台②。
【注】 ①垂纶:垂钓,常指隐居。②云台:汉宫中高台名,后用以借指朝廷。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姜诗首句以“横”“仰”视角的变化,展现了桐庐的山水景色,同时也透露诗人自在闲适的行游状态。
B.姜诗中“十幅风帆不藉人”用拟人手法写出船随风动的轻盈、迅捷,“不藉人”语义双关,颇有意味。
C.范诗首句“山林朝市”与结尾的“钓台云台”所指相同,两相呼应,传达了对人生不同境遇的深刻体悟。
D.姜诗以景起兴,借景寄情,含蓄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范诗则以议论为主,富有哲理,具有宋诗典型特色。
√
B [B项,“拟人手法”错,此句意思是风帆不需凭借人力就能潇洒自行,并非拟人手法。]
10.这两首诗都写桐庐山水,或明或暗涉及严子陵钓台,寄寓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姜诗在怡然自得之中隐含归隐之意。诗人领略桐庐山水风光,从眼前看到的景色,想到了这里曾是东汉严子陵垂钓之地。严子陵刚正不阿,视权贵如浮云,在同学刘秀称帝后,他挂冠归隐桐庐富春山,以耕读垂钓传世。作者通过严子陵垂钓的典故,含蓄引出自己虽有绝世才华,但不被朝廷所重用,终年流落江湖的多舛命运。然而,诗人没有因为命运的不公自暴自弃,而是以儒家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理念,希望将来也能和严子陵一样归隐桐庐。用他年“垂纶”暗用严子陵垂钓的典故,委婉
表达归隐之心。范诗写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认为归隐与入世没有高下之判。“山林朝市两尘埃”中“山林”代表隐逸,“朝市”代表红尘,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而作者认为“两尘埃”,它们并没有什么分别,体现出诗人的人生态度。为何诗人认为它们没有分别?是因为“各向此心安处住”,只要自己的内心是安适的,选择哪种生活都无可厚非,因此诗人说“钓台无意压云台”,“钓台”代表隐逸,“云台”代表为官。“无意”表明隐逸并不比为官更胜一筹。由此可见诗人认为要尊重内心的选择,不必认为归隐就胜过入世为官。
[答案] ①姜诗在怡然自得之中隐含归隐之意。诗人领略桐庐山水风光,用他年“垂纶”暗用严子陵垂钓的典故,委婉表达归隐之心。②范诗写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认为归隐与入世没有高下之判。诗中“山林”“钓台”与“朝市”“云台”借指归隐与入世,两种人生选择结果都是“尘埃”,钓台并没有比云台更胜一筹。
[诗意疏通]
《过桐庐》:从不同角度观察山色的情景,云淡风轻,船随风动,心情怡然自乐。记住合江江畔的树,将来此处是一个适合垂钓的好地方。
《钓台》:山林朝市,人们来往匆忙,扬起尘埃。在这纷繁的世间,我们偶然相遇,共同经历人生的往来。有人选择在山林间隐居追求内心的宁静,有人则选择在喧嚣的市集中寻找安慰。只要尊重内心的选择,不必认为归隐就胜过入世为官。
六、[主题:哲理思辨](2024·福州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1~12题。(9分)
戏为六绝句(其六)①
杜 甫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②复先谁?
别裁③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论诗十绝句(其四)
戴复古
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从横。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当时人们对南北朝庾信和初唐四杰多有批评。杜甫作《戏为六绝句》予以回应。②祖述:效法;仿效。③别裁:区别淘汰。
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诗和戴诗题目相近,题材相同,以绝句形式从不同角度表达各自诗歌创作理念。
B.杜诗首句指出比不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戴诗首句强调创作要精心构思追求变化。
C.杜诗表示借鉴不分先后,与《师说》“庸知其年之先后”相似,戴诗对此无涉及。
D.杜甫认为诗歌创作应该追求风流儒雅,戴诗认为诗歌是自己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
D [D项,“追求风流儒雅”错误。杜诗的第三句指出我们学习前人,要学习“风雅”,此处的“风雅”指的是《诗经》“风”“雅”的传统,风雅传统最主要的就是比兴、美刺,就是诗歌创作要言之有物,要刚健,要有寄托,要有充实的思想内容,要有积极的社会意义。选项把“风雅”理解为“风流儒雅”错误。]
12.化用前人诗句是诗歌创作的普遍现象,如戴诗第二句“笔端有力任从横”化用了杜甫的“凌云健笔意纵横”。请结合这两首诗的主题,谈谈你对诗歌创作化用现象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分析杜诗。这首诗着重表达“转益多师”的观点,要求后生必须多方学习前贤的长处,裨补缺漏,才能深受教益。“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轻薄之后生不及前贤是毫无疑义的,继承传统、互相学习的优秀传统应该是不分先后的。“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应区分和裁除华而不实的文风而崇尚风雅,博采诸家之长,多方面的师承,才能融会变化以成新体,转而受益。
其次分析戴诗。作者强调写诗要独具匠心,反对因袭他人。“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从横”,诗人说进行艺术构思时,想象超妙,变化无穷,这样才能笔端有力,放纵奔腾。诗贵创新,必须出自自己胸中,最忌讳的是蹈袭固有的窠臼,跟在别人后面前行。全诗后两句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突出正确与错误,进一步明确诗重创新的观点。自古以来效仿甚至模仿前人作诗,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后人作诗,要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真实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前人过程中既要继承又要批判,既要吸收又要扬弃。批判继承中有所创新,这才是杜诗“转益多师”“别裁伪体”之精神所在,才是我们理解古诗创作中仿造、化用、引用现象之关键。
[答案] ①化用现象,应该像杜诗所说要多方面向前人学习,既有所选择批评,又充分尊重、博采众长;②还要如戴诗所说贵在创新,强调独创,不应该因循守旧。
[诗意疏通]
《戏为六绝句(其六)》: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继承前人、互相学习的优秀传统应该是不用分先后的。区别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虚心向前贤学习,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取得进步。
《论诗十绝句(其四)》:进行艺术构思时,想象超妙,变化无穷,这样才能笔端有力,放纵奔腾。诗贵创新,必须出自自己胸中,最忌讳的是蹈袭固有的窠臼,跟在别人后面前行。
名篇名句默写(一)
(限时60分钟)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课上王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贾谊在《过秦论》中通过“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交代秦朝的发展规模,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陈涉起义与秦朝宗庙毁灭相联系,最后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一夫作难而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七庙隳
(2)小张夜游洞庭,仰望北斗星,舀起清澈的湖水,不由自主地吟诵起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表达此刻的心情。
(3)“星”是古诗中常见意象,诗人常常借其抒发情思,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就很有意蕴。
[解析] 易错字词:庙、隳、挹、斟、摘、辰、鹊。
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月明
星稀 乌鹊南飞)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春风拂面的日子,小明和同学们在大罗山郊游,不禁想起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的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画面: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唱着歌回家。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对比和夸张手法,写阿房宫屋顶上的瓦缝“_______________”,阿房宫中的栏杆“_____________”。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多于周身之帛缕
多于九土之城郭
(3)舟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比如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描写“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的画面,张孝祥也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解析] 易错字词:沂、舞雩、帛缕、鉴、琼、顷、着。
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认为,如果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盛怒威吓人民,就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宫女们泼掉的脂粉水及焚烧的香料之多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
渭流涨腻
烟斜雾横
(3)假日里你与同学共游洞庭,或为其壮阔之势所震撼,或为其明净之态所吸引,你会不由地引用古人诗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赞叹洞庭湖水。
[解析] 易错字词:恭、腻、坼、鉴、叶。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4.(2024·潍坊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师说》中,韩愈针对当时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着从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进行批判,指出了门第观念对择师的危害。
(2)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可以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激励自己,困难终将过去,要坚定胜利的信心。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3)“镜”是唐宋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诗人常常揽镜观己,感慨人生易老生命短暂之苦,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易错字词:谀、遮、鬓。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
暮成雪(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临晚镜 伤流景)
5.(2024·广州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何为青年精神?青年精神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的勤勉力行、向善向上,是“事不目见耳闻,____________,可乎”的大胆质疑、勇于求证,是“_________________,恐年岁之不吾与”的锐身自任、只争朝夕。
(2)中国古人善于在小与大的思辨中获得启示。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寓意言小旨大,韩愈《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批评了舍大择小的现象。
而臆断其有无
汩余若将不及兮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小学而大遗
(3)清代王世禛在《带经堂诗话》中指出,“七言律有以叠字益见悲壮者”,在唐宋七言律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具有这个特点。
[解析] 易错字词:臆、汩、兮、指、遗、萧、滚。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近日,一篇标题为《杭州:荷花十里桂三秋》的文章火爆“出圈”,引得众人纷纷转载,“荷花十里桂三秋”化用了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密在《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的事例,恳请皇上答应自己将祖母奉养至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3)广东某高中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活动,师生们来到“中国水鸟之乡”海丰县,看到飞鸟嬉戏鸣叫的景象,小汕同学文思泉涌,不禁随口吟出两句描写鸟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易错字词:噪、逾、啭、燕、啸、渚。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用笛声、歌声来描绘杭州日夜繁华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石钟山记》在篇末,对郦道元和李渤进行了评价,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易错字词:羌、菱、陋、湍、喧豗、砯、壑。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盖叹郦元之简
而笑李渤之陋也
(3)小达和家人一起去成都旅游,看到那山路上陡峭的崖壁,不禁想用关于“崖”的诗文来描述自己的感受,你认为合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崖限当道者 世皆谓之天门云/长啸一声寒涧远 千崖万壑起清风)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针对曾皙所问“何哂由也”时,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予回答。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算是“拒谏”,驳斥了司马光对他的指责。
(3)在古诗文学习经验交流会上,小华认为古人善于使用“舟”的意象来叙事、绘景、抒情、议论,并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例,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解析] 易错字词:礼、辟、壬、孤、着。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辟邪说
难壬人
老病有孤舟
着我扁舟一叶(驾一叶之扁舟/莲动下渔舟)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描写陈涉高举义旗后,天下众多豪杰志士积极响应,踊跃追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孟子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3)刚刚退休的陈校长创作了一幅书画作品,画面是一群鸥鸟在水面上翻飞。略一沉吟,他在画作的空白处题上前人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解析] 易错字词:赢、景、豫、鸥、盟。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
与白鸥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方尊是古蜀国王一级的人享用的器物。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古蜀国的建立年代久远。
(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写其他种树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早上去看了,晚上还要再去抚摸,更有甚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来,便抑制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
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3)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诗人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易错字词:凫、茫、疏、踯躅。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难》中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巨大的声响,以强调蜀道山高路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寄傲斋”是北宋文人赵鼎臣的书斋名,“容安馆”是当代学者钱锺书的书斋名,这两个名字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3)老李即将退休,经常感慨自己头发斑白、年华已逝,总爱吟诵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古人诗句来表达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情。
[解析] 易错字词:豗、砯、壑、鬓、潦、暮、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陈情表》中,李密先用“_____________”一句概括了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状,接着又用“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不能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的决心。
(2)在《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安慰自己不要对官场生活有太多感慨,也透露出他渴望归家的迫切心情。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3)在家长会上,张老师引用苏轼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醒大家不能仅凭听说或者主观臆断来评价孩子,要亲自去了解、去观察,然后做出客观的判断和评价。
[解析] 易错字词:区、废、莫、犹、臆。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语文课上,李老师分析《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意,帮助学生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分析盘庚坚决不改变迁都计划的原因,以此表明自己变法的决心。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
可悔故也
(3)自古文人多傲骨,如古诗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现了文人自尊傲岸、刚强不屈的性格。
[解析] 易错字词:戎、涕泗、摧、事、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贾谊《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队伍的武器装备极其简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辞任洗马后,朝廷对他严厉责备的态度。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
(3)老师布置了一篇以“梦”为话题的写作片段,小刚想引用一些带有“梦”字的诗句来增加文化底蕴,他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
[解析] 易错字词:斩、揭竿、峻、逋、妪、瘦蛟、晓、潭。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同学们到郊外春游,阳光下树木葱郁,水流淙淙,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过年了,于老师牵挂在成都旅行的女儿,给她发短信息时用了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她不要贪玩,早点儿回家。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家
(3)古代诗人在写离情时,经常在诗的上下两句中分别表达离别双方的情思,如唐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如此。
[解析] 易错字词:欣、涓、锦、蓟。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商隐《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已经远去,并且当时就不太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有光《项脊轩志》语言淡而有味,文中写到祖母时,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处动作描写,分别写出了祖母不忍打扰孙儿读书的关爱之意和对孙儿取得功名的殷殷期许。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以手阖门
持一象笏至
(3)成都外国语学校的小刘同学在做社会调查时,深知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_________________”(《石钟山记》),是不可行的;生活中偶有郁郁寡欢之时,小刘同学也借用《拟行路难(其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醒自己不要空自焦虑发愁。
[解析] 易错字词:惘、阖、笏、臆。
而臆断其有无
安能行叹复坐愁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晚秋时节江流及峰峦壮美之景的喜爱之情。
(2)《种树郭橐驼传》中,作者借郭橐驼的种树之道,说明了“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事无巨细地做出要求,如同“他植者”那样早晚抚视、频繁看护,甚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此这般只会“害民”。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3)又到一年毕业季,小李同学写临别赠言,想引用有关修身励志的先秦诸子之言或者昂扬激情的盛唐诗句来激励同窗好友,于是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的句子。
[解析] 易错字词:澄、练、簇、疏、弘毅、材。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
复来)
18.(2024·泉州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燕歌行并序》中,高适以“________________”比喻敌军来势凶猛,而以“________________”赞扬战士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时赤心报国的牺牲精神。
(2)同是以假设探析六国的生存途径,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便可抗秦;苏洵在《六国论》中则认为六国若能联合西向抗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胡骑凭陵杂风雨
死节从来岂顾勋
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3)古代文人笔下的月夜之景颇具特点,如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中秋月夜水天辉映之景的清亮明洁,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_________”概括了农历十五月夜之景的清幽喜人。
[解析] 易错字词:凭陵、勋、澄澈、珊。
表里俱澄澈
珊珊可爱
19.(2024·泰安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老师给同学们讲《论语》中“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时,介绍“北辰”也就是北斗,比如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夸张地写招待客人时用北斗星做酒器。
(2)黄庭坚在《登快阁》中写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
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3)司马迁认为,屈原创作《离骚》原因是“盖自怨生也”,并分析了屈原生“怨”的直接原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易错字词:挹、斟、聊、谤。
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20.(2024·冀州中学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红色电影《1921》中革命者李达说:“偌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他凝重的神情和扎心的话语让我深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一语的分量,每一个有志之士都应当担负起民族国家的希望。
(2)冰雪天气,雾大路滑,登山道路往往十分艰辛,正如姚鼐在《登泰山记》一文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道中迷雾冰滑
磴几不可登
(3)小刚受到微博上文物古迹地图的启发,计划利用寒假制作一幅中国文化名楼名阁的地图,并选用楼阁诗中的写景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地图小标题。
[解析] 易错字词:弘、磴、鸾。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教师用书独具)
1.(2024·扬州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运用对比手法,指出强大的秦国因不施仁义而落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下场,被天下人耻笑。
(2)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的正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最能体现小序中千岩老人体会的“黍离之悲”。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3)前日,扬城迎来了一场大雪,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欣赏雪景,小雯不禁深情吟咏关于雪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争相应和。
[解析] 易错字词:隳、荠、洲渡。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登高》中,杜甫面对萧萧落木与滚滚长江,霎时百感交集,描述自己的境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师说》中,韩愈列举孔子以郯子之徒为师,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诠释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3)在学习交流会上,杨书记引用《阿房宫赋》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要牢记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不要重蹈亡秦覆辙的道理。
[解析] 易错字词:作客、术、攻、鉴。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2024·武汉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劝学》中,荀子以雕刻为喻,从反面阐明“坚持”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书愤》中,陆游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和赞颂。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3)五一节快到了,班上要办一期关于“劳动”的黑板报。小刚负责“诗海泛舟”栏目,请为小刚提供两句描写劳动场景的古诗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易错字词:锲、秽、稀、拙、辰、耘耔。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怀良辰以孤往 或植杖而耘耔)(《插秧歌》前三联、 《芣苢》全诗皆可)
4.(2024·长沙一中考前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指出君子好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追求饮食的饱足和居住的安逸。
(2)姚鼐的《登泰山记》开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都使用“皆”字,叙述南面、北面山谷中的水分别流入泰山南、北两条河流的地理状况。
敏于事而慎于
就有道而正焉
阳谷皆入汶
阴谷皆入济
言
(3)小刚发现,同样使用“孤舟”意象,陶渊明“或命巾车,或棹孤舟”表达了悠游从容的心境,而唐宋诗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的则是另一番境况。
[解析] 易错字词:慎、焉、幽壑、蛟、嫠。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5.(2024·长郡中学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组对偶句一语道破士大夫之族不愿意相互学习的原因,告诫人们无论何时都要保持谦虚、自尊自爱。
(2)《蜀道难》中,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慨蜀道之难使人脸色改变,看到旋涡飞转、瀑布飞泻的险峻之景,诗人又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疑问,凸显了蜀道之难。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使人听此凋朱颜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小红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并准备以“注重小事的力量”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让老师帮忙指导,她准备开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引出话题。
[解析] 易错字词:谀、嗟、哉、溺、跬。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故不积跬步 无
以至千里)
名篇名句默写(二)
(限时60分钟)
1.(2024·日照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采用互文手法,通过写自己早晚采摘香草来表达自己高洁情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2)古代对绳索有多种表达,如《五代史伶官传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组”和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__________________”中的“缨”都指绳索。
(3)在学校举办的“唐诗宋词游园会”上,小明来到“品意象,吟诗句”专区,取下写有“沙”字的意象牌,脱口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解析] 易错字词:搴、阰、竿。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问长缨何时入手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江城寒角动 沙洲夕鸟还/沙头樯竿上 始见春江阔)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能与德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对于选拔与任用官员的建议。
(2)李白《蜀道难》善于运用神话典故,以“_________________”交代蜀道开辟之艰难,以“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蜀道山峰之高峻。
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地崩山摧壮士死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3)在“荷香清韵”诗会上,小刚准备改编含有“芙蓉”的诗词来串烧歌曲,他可以引用古人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易错字词:简、摧、楫、浦。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3.(2024·合肥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将进酒》中肯定自我才华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流露出对奢靡生活的不屑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客人吹箫之后凄切的尾声,婉转悠长,绵绵不绝。
天生我材必有用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3)研学旅行时,你乘船游览洞庭湖,看到月光照耀着平静的湖面,不由吟诵起古人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易错字词:材、馔、袅、螺、扁。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4.(2024·福州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近来班上攀比、游玩之风颇盛,魏老师在课上建议同学摘录《谏太宗十思疏》里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句作为座右铭,勉励大家要节俭、游玩要有节制。
(2)古人常发生命之思:有感喟生命短暂的,如《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则表示虽然个人的生命短暂即逝,但人类存在则是绵延长久的,如《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哀吾生之须臾
人生代代无穷已
(3)古人对“窗”别有情怀,一扇窗,犹如一个画框,镶嵌着作者的人生悲欢。高中古诗文里的“窗”常常传达出作者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生命感悟,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易错字词:戒、须臾、已、倚、膝。
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何当共剪西窗
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2024·福州4月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赞美屈原是保持高洁品德、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并高度推许屈原的人品志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许多为了国家大义而奋不顾身的人,如高适《燕歌行并序》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描写了一群浴血奋战、舍身为国而不计功勋的战士。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3)小华假日出游,来到美丽新农村,踏足田野、乡村,亲近山林、清泉,不禁脱口而出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喜悦之情。
[解析] 易错字词:皭、滓、刃、勋、暧、墟、啭。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6.(2024·梅州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既是对公西华愿做小相的谦虚的赞许,又是对他的鼓励。
(2)《短歌行》中诗人仰望明月,忧思不绝,想起宾客曾“__________”,屈驾前来看望自己,大家“__________”,重温往日的情谊。
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越陌度阡
契阔谈讌
(3)小嘉最近沉迷于游戏,无心向学,陈老师引用古代诗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他要防微杜渐,不能玩物丧志。
[解析] 易错字词:孰、陌、阡、契阔、讌、溺、嬉。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业精于勤 荒于嬉/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7.(2024·韶关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作者衣衫单薄、安然泛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