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新市初级中学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泰兴市新市初级中学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9 07:4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 年 级 语 文
命题:冯 卉 校对:王 平
成绩__________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山径幽谷中那些卑微清雅的花儿,它们寂寞而骄傲地zhù lì在时光的拐角。它们让我看到生命中的美与希望——纯洁xiū sè,寂静清芬。只有在领悟了“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苍茫邈远之后,纯洁的心才会打开一扇窗,让灵魂远行,抵达一个淡泊高远的纯净世界。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周末,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人民广场参观游览,一路上大家沐着阳光谈笑风生,尽享天伦之乐。
B.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各大景区人满为患。拥堵的车流、攒动的人头令许许多多的芸芸众生纷纷慨叹出行的困难。
C.2015年5月22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再次发生了严重暴恐案,导致大量无辜市民死伤。这一骇人听闻的事件激起了国际社会对暴徒罪行的强烈谴责。
D.歌手李代沫因聚众吸毒被北京警方抓捕,其形象也跌至谷底。面对媒体的批评,李代沫的粉丝却义愤填膺,百般袒护他们心中的偶像。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B.由于汉字电脑录入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
C.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D.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空1分)
(1)义无反顾, 。(2)粉骨碎身浑不怕, 。
(3)莫笑农家腊酒浑, 。
(4)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 。
(5)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当亲近传统文化——走近陶渊明,去体味
“ , 。”(《饮酒》)的淡泊与和谐;
走近李白,去领略“ , 。”(《行
路难》)的豪情与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
5.名著阅读(6分)
(1)他们的头一律都不是偏右,就是歪左;眼睛是一只内翻,另一只朝上直瞪天顶。他们的外衣上装饰着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图形;与这些相交织的,是那些提琴、长笛、竖琴、军号、六弦琴、羽管键琴以及许许多多其他我在欧洲没有见过的乐器的图形。
以上片段描写的是格列佛 国的见闻。(1分)
(2)某班举办“名著读书交流会”,从根据下面的故事情节回答问题。(2分)
我越往前走,海峡也就越浅。不多一会我已经走近岸边,到了可以听见喊声的地方。我用手举着拖来舰队的绳索的一端,高声呼喊:“最强大的利里浦特皇帝万岁!”这位伟大的君王迎接我上岸,对我说不尽地恭维,当场就封我作“那达克”,这是他们最尊贵的爵位。
这位伟大的君王“对我说不尽地恭维”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格列佛游记》中有许多荒诞的故事。在飞岛国,如果人民抗缴税收,国王就把飞岛停在他们的头上,剥夺他们享受雨水和阳光的权利。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励志型的长篇小说,主人公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C.《父亲的病》中多次写医生开出的奇特药引,如陈莲河医生开出的最平常的药引是“蟋蟀一对”,而且“要原配”,目的是为了讽刺所谓的名医实际上是误人性命的庸医。
D.《水浒传》中鲁智深为帮助金家父女掏出自己所有的银子,旁边的李忠也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银两够了,将那二两银子丢还给他。
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印度总理莫迪时提出4点建议:一要从战略高度和两国关系长远发展角度看待和处理中印关系,加强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双方可以就“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合作倡议以及莫迪总理提出的“向东行动”政策加强沟通,找准利益契合点,实现对接,探讨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促进共同发展。二要更加紧密地对接各自发展战略,实现两大经济体在更高水平上的互补互助,继续成为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双引擎”,携手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三要共同努力增进两国互信,管控好分歧和问题,避免两国关系大局受到干扰。四要鼓励两国各界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实施好中印文化交流计划和印度旅游年活动,继续加强智库、媒体、青年交流,扩大地方友好往来,推动构建两国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文合作大格局,使中印友好和合作成为两国社会共识。
(1)请你根据材料写一个30字以内的一句话新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印两国都是文明古国,在历史上就有交往,请你根据材料,在网络留言板以对联的方式发表评论。(2分)
上联:习莫会见化解两国争端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丝绸之路与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创举,千百年来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有人说,丝绸之路是开放的象征,长城是闭关自守的象征。我校学生就此问题开展了一场辩论赛。正方认为:长城是闭关自守的象征,在古代,它扼制和封锁汉民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经济贸易和往来;现在长城除了旅游观赏,并没有太大的用途。(4分)
反方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唐)卢纶《送李端》古诗,完成第7题。(6分)
故关衰草遍,离别争堪悲。路出①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②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③何处期。
【注】①“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遥远漫长。
②客:在外漂泊。③风尘:喻指社会动乱。
7.(1)诗人以一个“ ”字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这一动作是此种情
感的具体表现(2分)
(2)请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时当故关衰草,情正离别堪悲。
B.颔联写回忆以往,感叹身世。
C.此诗既有怜友,亦有悲己,词切情真,悲凉回荡。
D.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句句扣紧主题,既有寄情于景,又有直抒胸臆。
(二)阅读文言文《三子能言》,完成8~11题。(14分)
沛国有一士人,姓周,同生三子,年且弱冠,皆有声无言。忽有一客从门过,因乞饮,闻其儿声,问之曰:“此是何声?”答曰:“是仆之子,皆不能言。”客曰:“君可还内省过,何以至此?”主人异其言,知非常人。良久出云:“都不忆有罪过。”客曰:“试更思幼时事。”入内,食顷①,出语客曰:“记小儿时,当床上有燕巢,中有三子,其母从外得食哺,三子皆出口受之,积日如此。试以指内巢中,燕雏亦出口承受。因取三蔷茨②,各与食之。既而皆死。母还,不见子,悲鸣而去。昔有此事,今实悔之。”客闻言,遂变为道人之容,曰:“君既自知悔,罪今除矣。”言讫,便闻其子言语。周亦忽不见此道人。
(选自《搜神后记》,有删改)
【注】①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形容时间短。②蔷茨:蔷薇的一部分,有毒性,待考证。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年且弱冠( ) ②主人异其言( )
③出语客曰( ) ④言讫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因”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因取三蔷茨,各与食之。
A.罔不因势象形 B.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C.问塔动之因 D.余因得遍观群书。
9.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2分)
其 母 从 外 得 食 哺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君既自知悔,罪今除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了这个故事,有人说:“古人真是太迷信了,这个故事反映出了古人因果报应的宿命思想,是封建迷信的糟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2~14题。(10分)
【材料一】
男人的大脑与女人的大脑并不完全相同。换句话说,人类的脑子可分为“男性脑”和“女性脑”两大类型,两者之间至少有三大差别:
一是大脑结构。以脑中一种称为胼胝体的组织为例,女性大于男性,而胼胝体是沟通左右两半脑的桥梁,故女性左右脑之间的沟通较男性强。
二是大脑功能。女性大脑的成熟速度快于男性,如刚刚出生的女婴,其脑成熟程度比同龄男婴早4个星期,进入青春期后少女较少男早熟2~3年。
三是智力优势。大多数男性左半脑“辛苦”而右半脑“闲置”,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科学天赋与分析能力等抽象思维方面;而女性则是左右脑兼用,其嗅觉、听觉等感官功能、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词汇掌握和精细手工操作等方面特别突出,故男女各有擅长。
【材料二】
你大概意识不到,当我们看一个物体的时候,正常人的大脑两个半球都参与了活动,而且它们分工明确。假如用树木和森林来形容,那么右半脑“见”的是树木,而左半脑“见”的是森林。合起来,正常人“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一旦左半脑损伤,人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右半脑损伤,人就“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材料三】
半个世纪以前,科学家们认为,一个人超过6岁时大脑就停止发展。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一传统观念受到挑战。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3~6岁时,大脑皮质主要在前脑部增多,这个区域与人的行为组织和计划能力以及精力的集中能力有关;而在6~12岁,则主要在后脑部增多, 该区域与人的感情和语言能力以及空间的判断力有关,这就是人过12岁以后学习语言感到困难的原因。同时,他们认为人脑的可塑性极大,只要条件允许,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脑进行不同程度的重塑,因而成年人的大脑皮质同样具有可塑性。
现代科学提醒我们:大脑随人一起成长,人的智力成长可以一直持续到八九十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在一生中只会越来越聪明。 (选文摘自《科学大众》等杂志,有删改)
12.请分别概括三则材料说明的内容。(3分)
【材料一】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 【材料三】______________
13.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果说图A是正常人使用大脑所见,那图B是哪一个半脑所见?请结合结合材料二中“树木”与“森林”的含义,说说你的理由。(3分)
图A 图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遗憾,也是一朵奇葩》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遗憾,词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太可惋惜”。无论人还是事,若留下遗憾,似乎都会存有残缺,让人叹息不已。
②很多的悲剧都在展现遗憾:荆轲身负重任剌奏王,偏偏选人不当刺杀失败,遗憾!屈原忠心耿耿爱君国,偏偏遇上昏庸的楚怀王,遗憾!历史上类似的悲剧不胜枚举,在人生的行进过程中遗憾似乎常常如影相随。
③既然如此,那么应该怎样对待遗憾呢?毋庸置疑,我们应该正视遗憾。
④正视遗憾,首先是坦然接受遗憾。如果人生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那么我们不如坦然接受它,不抱怨,不气馁,把它化作人生中的另外一道风景。 韩愈接受了“朝奏夕贬”的遗憾,写出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千古绝句;柳宗元接受了贬谪永州闲置的遗憾,写出了不朽的“永州八记”……由此看来,遗憾,也是一朵奇葩;它,也能激发出生命的激情,让生命在逆境中焕发出新的精彩。
⑤正视遗憾,就要把遗憾作为人生的又一块磨砺石。遗憾,常常还不是轻描淡写的叹息,不是大可惋惜的摇头,遗憾可能是人生的一道坎,甚至是险象环生的断裂层。但是,只要正视遗憾,把遗憾作为又一块磨砺石,磨炼毅力,砥砺意志,那么,人生在遗憾这块磨砺石上将奏出荡气回肠的高亢之音。不是吗?音乐家贝多芬,正值创作的盛年,但双耳失聪,是遗憾,然而他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了如《命运交响曲》等许多不朽作品。【A】当人们还在用滚滚热泪对他们的种种遗憾扼腕长叹表达出自己的遗憾时,他们已经把遗憾当作展现生命进取的长空,翱翔搏击其中,创下一个个奇迹。
⑥正视遗憾,就是把遗憾定格为人生的一种经历。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追求理想的人难免受挫,从而留下遗憾。但是,如果能笑对遗憾,那么,遗憾将定格为一种经历,留下为后人赞叹的美。李白欲求仕,但终生仕途不顺、屡遭排遣,是遗憾,然而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又曾让多少文人墨客欣然折服。【B】所以,遗憾就是一种厚重的美,它正如一杯苦茶,虽然入口苦涩,却能于入咽时感受到它的香甜。
⑦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都能有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会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所说:“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应该正视遗憾。
15.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阐述文章第⑥段画横线句子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及其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这则小故事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放在【A】【B】中的哪一处更合适,并
简析理由。(3分)
【材料】王勃一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是遗憾,然而他创作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唱,脍炙人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张梅《苇花温暖》,完成18~21题。(20分)
苇 花 温 暖
张 梅
①喜欢看初冬的芦苇,白茫茫的,好似原野提前飘落的雪。“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在元人黄庚眼里,平分秋色的是芦花和蓼花,蓼花以热烈为美,那芦花则是清淡传神。萧瑟之中舞动的柔软的苇花,已是初冬原野里的主角。
  ②关于芦苇的诗句散落在历史的书卷中,可最初的,来自《诗经》:“蒹葭苍苍,在水一方”,再没有哪一个词能比“苍苍”更能写出芦苇的韵味,而这种韵味只有在秋冬之际才能体会得到。
  ③生命的寒意在一群群芦苇那里显露无遗。冬日,到了芦苇这里,用的全是简淡的笔法,这些芦苇如素面朝天在唱一出清淡的戏,在它们面前,河水缓缓流淌,和时间相仿,毫不回返地离我们而去。
  ④立于冬寒中,褪去了生命的青葱鲜嫩,袒露的更是淡而有韵的风姿。我们的生命,要经过怎样的春夏,才能对霜寒处变不惊?像深秋初冬的芦苇一样有着内外兼修的淡然?
  ⑤于是,去看它们,在立冬,它们也立于苍茫中。收割过的大地平静、平和,它们宁静、宁和。走近一群无语的苇,想起那位叫苇岸的诗人,在每个节气的上午九点去观察、拍照、记录,收割大地上美好的意象。我只想收割往事,收割淡定。或者什么也不想,和苇花一起接受这入冬清澈的阳光。
  ⑥沿着坡度倾斜的河滩下去,冬日的河水已经很浅了,得比夏日的丰水季节多走数十米才能走到渡船上,将那些土坡旁清瘦的芦苇丢在身后。不过,迎接你的,是对岸的一群水鸟,因为近水,显得更有生气。水中只有在冬季露出的浅滩上才有,水鸟们径直飞到苇丛里,或许会留下几个小而圆的蛋,没有人会惊动它们的宁静。
  ⑦芦苇上的露水刚刚被朝阳晒干,身子骨似乎轻盈了不少,风很轻,苇花也微微舞动。它们能称为花么?没有芬芳,没有娇嫩,灰白的一茎,也难怪清少纳言感叹苇花“全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地方”,可我还是执意把它们称为花,甚至比对菊更喜爱它们。它们持久、恬淡,在细颈的瓶里插了数月也依旧没有谢幕的意思。
  ⑧一些往事漫过记忆,像风轻盈地漫过苇花。村子里的人会有一些口口相传的方子,看病不需找大夫,哪一种植物的叶子治咳,哪一种草木的花驱毒,或是去火补虚,老人们常常如数家珍。看见母亲脸上手上的细痕,知道母亲去了苇塘,篮子里的芦根还要分给邻里一些。用它炖水喝,据说可以除燥,我们小孩子,也不知道什么是燥的岁月里,也就当解渴的水,喝了一碗又一碗。
  ⑨最实用的,也是费了母亲数月功夫,集了蓬松松一包苇花,它们再也不能飞散时,是被缝进一个布袋里,枕在我们有梦的夜晚。至少,不用枕窸窸窣窣作响的稻壳芯的枕。
⑩苇花,从此和温暖关联。
18.选文开头段引用关于芦苇的诗句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⑦自然段中作者说“还是执意把它们称为花,甚至比对菊更喜爱它们”,请结合上下
说说作者喜爱苇花的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理解下列句子或带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1)它们持久、恬淡,在细颈的瓶里插了数月也依旧没有谢幕的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日,到了芦苇这里,用的全是简淡的笔法,这些芦苇如素面朝天在唱一出清淡的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链接文字,比较本文与《白杨礼赞》结尾的异同之处。(6分)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
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茅盾《白杨礼赞》)
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文(60分)
大海的深处也许隐藏着美丽的珊瑚,目光的深处也许饱含着浓浓的爱意,记忆的深处也许沉淀着生活的真谛,文字的深处也许寄寓着丰厚的意蕴……
请以“ 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实事,抒真情;
(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九 年 级 语 文 答 题 纸
成绩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4分)
2.(2分)( )
3.(2分)( )
4.(8分)(1) (2)
(3)
(4)
(5) , 。
, 。
5.(1)(1分) 国
(2)(2分)
(3)(3分)( )
6.(1)(2分)
(2)(2分)
(3)(4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6分)
7.(1)(2分)
(2)(2分)
(3)(2分)( )
(二)(14分)
8.(4分)(1)①( ) ②( ) ③( ) ④( )
(2)(2分)( )
9.(2分)其 母 从 外 得 食 哺
10.(4分)(1)
(2)
11.(2分)
(三)(10分)
12.(3分)【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3.(4分)
14.(3分)
(四)(10分)
15.(4分)
16.(3分)
17.(3分)
(五)
18.(4分)
19.(4分)
20.(6分)(1)
(2)
21.(6分)异:
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处
600
700
800
九 年 级 语 文 参 考 答 案
1.伫立 羞涩
2.C
3.D
4.(1)计不旋踵 (2)要留青白在人间 (3)丰年留客足鸡豚
(4)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1)勒皮他国(或飞岛国)
(2)a.在与邻国不来夫斯古战争中,格列佛涉过海峡把不来夫斯古国大部分舰队俘获过来。
(3)D
6.(1)习近平在西安会见印度总理莫迪,提四点建议
(2)参考:中印联手建设一带一路
(3)长城不是闭关自守的象征。(1分)长城不只是古人用来守卫自己祖国和家园完整的象征,它更是见证古人智慧和血汗的最真实的存在。(1分)在和平年代,它不仅具有旅游观赏价值,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与外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1分)在国际上,它还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象征。(1分)
7.(1)悲 掩泪
(2)诗人写故乡衰草遍地,寒云笼罩、暮雪纷飞,渲染了送别时苍凉萧瑟的环境氛围,烘托对友人伴寒云而去以及在乱世之中后会无期的悲伤之情。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景致相融合,更增添感伤悲凉之情。
(3)B(应为颈联)
8.(1)①将近、将要;②认为……很奇异,以……为奇异;③告诉,对……说;④结束、完
(2)D
9.(2分)其 母 / 从 外/得 食 哺
10.(1)您已经自己知道后悔(悔恨)了,罪孽现在就算除去(赎)了吧。
(2)略
11.【示例】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人朴素的自然观,一定程度上警告和批评了那些虐杀动物的人。(表明观点1分)周氏因为杀死了小燕子,尝到了自己儿子是残疾的苦果,看似很荒唐,但曲折了体现了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提醒我们能像善待人类自己一样善待动物。(结合文章内容分析1分)(答案不唯一,能从“多行善事”“懂得自省”“闻过即改”“从善如流”“善待动物”“爱惜生灵”等方面概括看法且言之成理皆可。)
【参考译文】沛郡有位姓周的士绅,一次添了三个儿子。(然而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年龄眼看都快二十岁了,都是一张开嘴只能“呜哩哇啦”地,却不会说话。(一天,)突然有位客人从他门前经过,口渴了想讨杯茶水。听到了屋里那几个傻儿的声音,问道:“这是什么声音啊?”周某回答:“这是我的儿子(发出的声音),(他们)都不会说话。”客人说:“您可回想、反省过(自己曾经犯过的)过错呢,(否则,)怎么到这样的地步呢?”周某听他所说的话,认为很奇异,知道他不是一般的人。想了很长时间,出口说:“我(积德行善,实在)都想不起做过什么缺德坏良心的事啊。”客人说:“你换着(思路)再想想,幼年时做过什么事。”周某进入内室,(大约)一顿饭的时间,出来对客人说:“我想起来了。记得在我小时候,正当床上面有燕子窝,窝里有三个小燕子,母燕子从外面寻食回来喂它们。三个小燕子都张着嘴等着,天天都是如此。我试着用手指伸进窝里,小燕子以为母燕来喂食,也张嘴承受。我找了些蔷茨,各自喂给它们吃。不大会儿,都死了。母燕回来,不见自己的孩子,悲惨地鸣叫着飞走了。许多年前,我实在办了件蠢事,今天想起来也实在是追悔莫及啊。” 客人听到这些话,就变成了道人的模样,说:“您已经自己知道后悔(悔恨)了,罪孽现在就算除去(赎)了吧。”话刚说完,就听到周某几个儿子说话的声音。而周某也突然不见了这个道人。
12.【材料一】人脑有男女之别
【材料二】人脑有左右之分
【材料三】大脑可以重塑(意思正确即可)
13.作比较。(1分)强调了男人大脑和女人大脑的差别。(1分)分类别。(1分)使文章说明思路层次清楚,条理清晰(1分)
14.左半脑 因为从图B来看,只有整体感,而却少了细节,符合【材料二】所说,右半脑损伤,人就“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15.首先解释遗憾的含义,(1分)其次列举荆轲和屈原的例子论证了“遗憾是人生的一种常态”的观点,(1分)然后从坦然接受遗憾、把遗憾作为人生的又一块磨砺石、把遗憾定格为人生的一种经历三方面论证了我们应该正视遗憾,(1分)最后引用朱光潜的话得出“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应该正视遗憾”的结论。(1分)
16.举例论证,比喻论证(1分)列举李白求仕不顺虽有遗憾但仍有着让无数文人墨客折服的自信为例,将遗憾比作苦茶(1分),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正视遗憾,就是把遗憾定格为人生的一种经历”这一观点(1分)。
17.答:放在B处合适。(1分)此材料作为论据是论证把遗憾定格为人生的一种经历,留下为后人赞叹的美。这与B处表达的内容相符。(1分)而A处的主要观点是把遗憾作为人生的又一块磨砺石,材料与此不太符合,所以放在B处更合适。(1分)
18.巧借诗句表明芦花的清淡传神之美;(1分)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增添了文章的美感;(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自然引出下文对深秋初冬的芦苇的描写。(1分)(意对即可)
19.内外兼修、处变不惊的淡然、宁静、宁和;它们持久、恬淡,在细颈的瓶里插了数月也依旧没有谢幕的意思;芦花引发的温暖的生活记忆。(每点2分,答到两点即可)
20.(1)“依旧”是“仍然”“仍旧”之意,(1分)在句中强调苇花绽放时间之久,(1
分)进一步体现苇花持久、恬淡的品质。(1分)
(2)运用了拟人修辞,将芦苇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日的芦苇褪去了生命的青葱鲜嫩,淡然有韵的风姿,抒发了“我”对芦苇的喜爱之情。
21.异:《白杨礼赞》在结尾处直抒胸臆,以强烈的抒情充分表达对白杨树的赞美讴歌(1分)同时以楠木的“贵族化”和白杨树的“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再次强调文章中心;(1分)“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与文章开头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1分)本文结尾则是以看似平淡的叙述作结,情感表达含蓄蕴藉,令人深思。
(1分)
同:都在文末点明文章主旨,卒章显志,呼应文题。(2分)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装……………………………………订……………………………………线……………………………………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装……………………………………订……………………………………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