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3 21:4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新课导入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普回答:“……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
▲《雪夜访普图》
【你知道吗】赵普给了赵匡胤怎样的治国方略?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与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比较两宋政治方面的新变化,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素养。
2.通过换一个角度看“以钱财换和平”,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基础之上的创新能力。
3.通过本节课从“小中国”到”大中国“的定位,引导学生的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
960年
1127年
1141年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两场改革: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宋辽和议——澶渊之盟
三次和议:
王安石变法
绍兴和议
靖康之变
偏安江南
宋夏和议——庆历和议
宋金和议——绍兴和议
一种国策:崇文抑武
两大危机:
军事危机
财政危机
北宋建国
1069年
南宋建立
军阀割据
积贫积弱
专制集权
富国强兵
数字识记
南宋灭亡
1276年
【时空定位】
岳飞之死,谁是元凶?
宋高宗 赵构
岳 飞
秦 桧
制 度
祖 宗 之 法
团战卖队友
疯狂点投降
宋朝祖宗之法,其出发点着眼于“防弊”,主要目标在于保证政治格局与社会秩序的稳定。
离开对于“祖宗之法”的深切认识,则难以揭开宋代政治史之奥秘;同时也难以真正把握宋代制度史之精髓。
——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祖宗之法——立

一、为何而立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五代十国形势图
结合《五代十国形势图》和《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谈谈你的认识。
大约郡将自擅,常赋殆绝,藩侯废置,不自朝手,于业于是荡然。——后晋·刘昫 《旧唐书》
故兵之始重于外也,土地、民赋非天子有;既有盛者,号令、征伐非其有。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兵志》
军阀割据
政局动荡
中央集权
政权稳定

屠 龙 者 终 成 龙
成 龙 者 防 屠 龙
二、如何而立
《雪夜访普图》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问曰: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
普曰: “陛下之言及此, 天下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
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后梁 朱温 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 邺都留守将军
《新五代史·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755-763年
安史之乱
907年
朱温代唐
960年
陈桥兵变(北宋建立)
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
前代之弊
节镇太重
君弱臣强
武将专权
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1
设诸路转运司综理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2
将地方精锐部
队编入禁军,分别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3
行 政
收其精兵
制其钱谷
三、中央集权——控制地方
夺其权
财 政
军 政
崇文抑武
文官政治
权力分割中央集权
守内虚外
强干弱枝
这些措施有什么特点?


地 方
中 央
三、中央集权——分制机构
外重内轻
内重外轻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收权
分权
三、君主专制——分制机构
通过对比,宋代宰相的地位和职权发生什么变化?
地位下降
职权分化
相权逐渐削弱
君权逐渐加强
三、崇文抑武——抑制武将
上因谓普日:“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彦博曰: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清]秦缃业《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文官政治
枢密院:调兵 统兵
三衙:调兵 统兵
宋代科举考试图
扩大科举规模
抬高文官士人地位
四、祖宗之法——成效与流弊
“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国家统一
政权稳定



臣尝见太祖皇帝与赵普论事书数百通,其一有云:“朕与卿定祸乱以取天下,所创法度,子孙若能谨守,虽百世可也。”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
岁赐
岁币
澶渊之盟
Q: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
观点一:屈辱不可取。北宋作为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签订协议,是一种屈辱行为。
观点二:和平大于钱财可取。屡战屡败只能妥协求全,花钱免灾,巩固政权。
北宋军事为何变得这么弱?


内 外:
问题探究
内 战 内 行 重 拳 出 击
外 战 外 行 唯 唯 诺 诺
谁 都 打 不 过
祖宗之法——弊

一、防弊之政——百弊丛生
臣观治平二年,天下所入财用大数都约缗钱六千余万,养兵之费约五千万,乃是六分之财,兵占其五。
——宋·陈襄《论冗兵札子》
臣伏见, 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令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选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
——宋·包拯《论冗官财用等》
年代 天禧五年 (1021) 皇祐元年 (1049) 治平二年
(1065)
收入 (贯石匹两) 15085万余 12625万余 11613万余
支出 (贯石匹两) 12677万余 所出无余 12034万余
冗兵
冗费
冗官
积贫
积弱
二、不变vs变革
臣尝见太祖皇帝与赵普论事书数百通,其一有云:“朕与卿定祸乱以取天下,所创法度,子孙若能谨守,虽百世可也。”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祖宗之法不可变。
——熙宁二年司马光《上体要疏》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北宋·王安石《宋史·王安石传》
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
——宋太宗即位诏书
臣闻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何哉?纲纪浸隳。
——北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祖宗之法——变

一、庆历新政
明黜陟

重命令
推恩信
抑侥幸
精贡举
择长官
均公田
减徭役
修武备
厚农桑









答手诏条陈十事
范仲淹
官 僚 集 团
二、王安石变法
领域 措施 内容 作用
富国 青苗法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募役法 纳钱代役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保证灌溉,防洪赈灾
均输法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节省费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方田均税法 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
市易法 在东京设市易务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
强兵 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缩减编制 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
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取士 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 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批判“恩荫”制度,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
开 源 节 流
国 家 管 控
征兵制
募兵制
唯才是举
三、评价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
一定程度改善了积贫局面: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积弱局面有所改观:使北宋国力有所增强。
与民争利,加重人民负担;
“强兵”方面,成果甚微;
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对;
用人不当,保守派攻击;
操之过急:王安石个人问题。


争 议
祖宗之法——亡

北宋后期,内忧外患,国力日衰。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
北宋康王赵构南渡,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
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岳飞也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
北宋灭亡与南宋偏安
一、北宋灭亡与南宋偏安
二、岳飞之死
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
岁贡
撼山易 撼岳家军难!
岳飞
死于制度?

祖宗之法
材料1:高宗当然不可能将岳飞释放,因为第一,他怕和议没法坚持下去;第二,释放岳飞意味着当初的兴狱即为有意制造的冤狱……第三,他怕岳飞怀恨在心,留下后患。
材料2:从深层的政治文化角度来看,岳飞是死于宋代文官集团的集体迫害。
岳飞之死,象征着宋朝建国以来确立的“崇文抑武”政策的回归
思考:如何看待岳飞之死?
1142年1月27日 ,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内被杀害。
二、岳飞之死
绍兴和议
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
秦桧跪像
结合材料和所学,从多角度分析南宋偏安的原因。
北伐失败后,也就是孝宗在位的后期,他在内外政策上都转向平稳,南宋朝廷又陶醉在了“中外无事”、偏安一隅的升平景象之中,这期间经济繁荣,在南宋中期出现了太平盛世。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呈现政治繁荣的局面。南宋政府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史称“乾淳之治”
(1)北方长年战乱,经济衰退。南方地势险要,有长江天险战略优势。
(2)南方水陆交通便利,商贸频繁,商品经济发达,利于增加国库的收入。
(3)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朝中大部分是主和派;
南方士人贪图一时和平不愿北进。
(4)军队战斗力不强,屡战屡败,士气下降。
问题探究
祖宗之法——总结

总结
北宋
南宋
政治
军事
控制地方
分制机构
抑制武将
偏安江南
强化中央集权
维护政权稳定
制度过于僵化官僚队伍膨胀
辽朝协议
西夏和议
募兵政策
养官
养兵
财政危机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绍兴和议
宋金对峙
祖宗之法
牛刀小试
1.赵宋一朝突出的历史现象是推崇“祖宗之法”,如“守内虚外”格局的展开、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等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宋代推崇“祖宗之法”是基于(  )
A.理学思想的影响 B.国家分裂动荡的历史教训
C.文官政治的出现 D.应对民族政权并立的局势
【答案】B
【解析】“守内虚外”指加强中央(内)集权,削弱地方(外)权力,“文武制衡”指文官与武官相互制约,二者吸取了唐末五代以来地方分裂割据、武将专权的教训,故选B项;理学强调理是万物本源、三纲五常是天理,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根据所学,宋朝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军事长官也由文官担任,进而产生了文官政治,文官政治是“祖宗之法”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内政,而非民族关系,排除D项。
牛刀小试
2.宋真宗时,面对辽国强大的军事压力,宋签订了澶渊之盟,放弃了收复燕云的念头。随后,宋真宗宣称赵氏子孙是赵玄朗(传说曾转世为轩辕氏)的后人,并且将道教放在了所有宗教的第一位,并在泰山封禅。宋真宗的做法(  )
A.利用神权阐述统治的合理性 B.出于对道教传统文化的尊重
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推动着道教地位的不断上升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宋真宗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对其统治的合理性与权威性产生了冲击,故宋真宗需要借助道教来重塑其统治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故选A项;宋真宗的措施是为了维系自身的统治,而不是尊重传统道教文化,排除B项;宋真宗崇道是为其统治服务的,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高,排除C项;宋真宗崇道有利于提高该时期道教的地位,但不能保证其地位不断上升,排除D项。
牛刀小试
3.王安石在上书皇帝建议变法的奏章中说:“臣于财利固未尝学,然窃观前世治财之大略矣。盖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是(  )
A.发展生产以解决财政困难 B.通过富国强兵打击割据势力
C.改革腐败臃肿的官僚机构 D.增收赋税以聚集天下的财富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并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史实可知王安石认为发展生产可以解决财政困难,故选A项;宋初经过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后,已无地方割据势力,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富国的问题,与精简机构无关,排除C项;材料认为解决财政困难的方式是“天下之力”,即发展生产,并非是增收赋税,排除D项。
牛刀小试
4.南宋初年,朝廷有意比附东汉光武中兴的旧事,在年号、祥瑞、即位和祭祀的仪式等方面多效法光武帝。此举意在(  )
A.打击豪强以稳固统治 B.贬抑北宋以重振朝纲
C.宣扬正统以复兴赵宋 D.营造舆论以恢复古制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是北宋灭亡后赵构建立的偏安政权。汉光武帝建立东汉,实现中兴,复兴了汉室。所以南宋的这种做法是想效法东汉,宣扬正统以图复兴赵宋,故选C项;南宋的做法是意图复兴赵宋,而不是为了打击豪强,排除A项;南宋是继承自北宋,因此南宋并不会贬抑北宋,排除B项;南宋的做法是为了复兴赵宋,而不是为了恢复古制,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