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4 08:1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擦燃(rán) 蜡烛(zhú) 火焰(yàn) 斧子(hǔ)
B.缩小(suō) 拆了(chāi) 根茎(jīn) 划出(huá)
C.锯子(jù) 努力(nǔ) 稍息(shào) 禁令(jìn)
D.跺脚(duò) 处罚(chǔ) 诱人(yòu) 稍息(shāo)
3.从一粒种子到木地板,它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
A.种子→树→手推车→木地板→椅子
B.种子→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C.种子→树→椅子→手推车→木地板
D.种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树
4.下面这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A.表示语意含蓄,让读者去想象。 B.表示说活中断或声音断断续续。
C.表示话题的跳跃或转换。 D.表示引文、列举、重复词语等的省略。
5.下面句子中,不是把动植物当作人来写的一项是:(  )
A.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B.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C.秋天的雨,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D.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打手。
6.下列关于童话的认识不恰当的是( )
A.在童话的世界里,许多植物、动物不但和人一样会说话,而且也有喜怒哀乐。
B.童话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阅读时只有发挥想象,才能真正领略童话的魅力。
C.阅读童话故事,不但能感受想象的神奇,还能获得许多启示。
D.童话故事中的想象都是天马行空的幻想,完全不需要考虑现实生活。
7.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不能到处(chǔ chù)乱扔垃圾,否则会受到处(chǔ chù)罚。
(2)爷爷笑眯眯(mī mǐ)地答(dā dá)应和我一起去公园了。
(3)吃饭细嚼(jiáo jué)慢咽(yīn yàn)对胃好。
8.选出下列句子所表达的心情。(填序号)
①焦急 ②祈盼 ③疑惑 ④忧伤
(1)“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 )
(2)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
(3)我被牛吃了 正在它的嘴里 救命啊!救命啊!( )
(4)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
9.给下面的加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
光:A、景物。 B、光彩;荣誉。 C、明亮。 D、一点儿不剩。
(1)火柴已经用光了。( )
(2)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光。( )
(3)公园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
(4)小鸡啄破了蛋壳,眼前一片光明。( )
望:A、向远处看。 B、盼望;荣誉。 C、拜访。
(1)大家依旧不走,眼睛望着别处,心却牵挂着那一点儿奶酪渣子。( )
(2)春节,我去故乡探望幼儿园的老师。( )
(3)那里的人民多么渴望能够过上平静安宁的生活啊!( )
10.读下面的汉字,完成练习。
①嗡 ②啃 ③吞 ④吱 ⑤哗 ⑥啼 ⑦嚼 ⑧吼 ⑨喊 ⑩唤 咽 啪
(1)这些生字的共同点是:偏旁都有“ ”。
(2)按要求给上面的生字分类。(填序号)
表示吃的动作:
表示声音:
表示叫唤的动作:
1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改为肯定句)
(2)青头爬到牛鼻子上,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写出含几个连续动词的句子)
(3)奶酪很诱人。(改为感叹句)
(4)他穿着一件白衬衫,一副金丝边框眼镜。(修改病句)
二、课内阅读
(一)(23-24三年级上·山东菏泽·阶段练习)课内阅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节选)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huo hé)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gěng gēng)。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注音,打上“√”。
2.写出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分别找出一个表示很冷和很暖的词:
4.“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终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5.用 “ ”画出表示小女孩幻想的句子。这段话里,小女孩的现实处境与幻象中的生活形成鲜明 ,更衬托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的 。
6.朗读下面句子应该读出哪种感情,选择合适词语在括号里写出来。
(矛盾、渴望、失望、兴奋)
①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 )
②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
③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
④哎,这是怎么回事呢?( )
(二)(23-24三年级上·贵州铜仁·期中)阅读。
①“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②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③“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④“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⑤“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⑥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⑦这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⑧“阿啶!”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⑨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谢谢你……”
⑩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当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
7.在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悲伤——( ) 旅游——( )
8.选文开头说红头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肚子,这时的红头应该在下列旅行经历的那个位置?( )
旅行经历:①卷到嘴里→②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③回到嘴里→④被喷了出来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9.青头“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的原因是( )
A.它为红头担心,想看看情况 B.它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C.它想让牛感觉痒,让牛打喷嚏 D.它想吓唬牛,让牛害怕
10.选文中的哪一处内容让你觉得奇妙?
三、拓展提升
(一)(24-25三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图书宣传海报
乐乐特别喜欢读书,这天,妈妈陪他一起去书店,他看到了书店的宣传海报。
材料二:
蟋蟀,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俗名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
11.材料一中100%说明这套书 ,75%说明这套书 。
1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材料一中书籍的封面有一只猫,一只老鼠,一只蟋蟀,可以猜测这本书讲述的是它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
(2)这套书一共有10本。( )
(3)这套书打折了,说明书的质量不好,人们不喜欢读。( )
(4)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它靠嘴发出悦耳的响声,所以又叫秋虫。( )
13.如果你是乐乐,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蟋蟀的知识,要不要买材料一中的书籍呢?说一说理由。
(二)(23-24三年级上·贵州铜仁·期中)课外阅读。
在雨中
①夏天到了,红红的草莓熟透了,狐狸一家要到河那边的树林里去采草莓。在半路上,天突然下起了大雨,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的心情一下子变得非常坏。
②“下雨了!下雨了!”小狐狸却惊喜地欢呼着,撑开了红雨伞。
③“下雨有什么好?”狐狸太太白了小狐狸一眼,“下雨连草莓都呆不成了。”
④“妈妈,你应该这么想:雨后的草莓更新鲜,更好吃。”
⑤听小狐狸这么一说,狐狸太太的心情变得好起来。狐狸先生却还在发愁:“河水把小桥都漫过了,再新鲜的草莓也采不到了。”
⑥“爸爸,你应该这么想: ”听了小狐狸这么一说,狐狸先生的心情也变得好起来。
⑦雨更大了,地上盛开着白色的水花。小狐狸撑着红雨伞,在雨中跳起舞来。
⑧“你疯了吗?”狐狸太太朝小狐狸喊道,“下雨还跳舞!”
⑨“有这么好听的鼓声,怎么能不跳舞呢?”
⑩“哪里有鼓声?”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伸长了耳朵,“我们怎么听不见?”
“你们到伞下来听—”
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跑到红雨伞下. ……在雨中,有一-把鲜亮的红雨伞,红雨伞下有三只狐狸在尽情地舞蹈。
在雨中跳舞,多么有意思的事呀!有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换一个角度想想,也许,你就能快乐起来。
1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点的字。
(1)夏天到了,红红的草莓熟透了。( )
A.植物的果实等完全成长(跟“生”相对)
B.(食物)烧煮到可以使用的程度。
(2)狐狸太太白了小狐狸一眼。( )
A.清楚,明白
B.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
15.“这么好听的鼓声”指的是( )
A.小朋友的打鼓声 B.小狐狸的踩水声
C.雨水打在伞上的声音 D.地上的流水声
16.将第⑥和第 段空白处的预测内容填写在横线上。
17.写出这篇童话给你启发最大的一句话。
(三)(24-25三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类文阅读,完成练习。
大墙下的小花苗
①春风把一粒花种吹到一面墙的阴影里。不久,种子变成了一棵小花苗。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了起来。
②“你干吗哭呀?”蜜蜂问。“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别难过,我替你把大墙推倒。”蜜蜂用力推起来。大墙纹丝不动!小蜜蜂只好飞走了。
③“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呀!”墙顶上的小蜗牛说。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小花苗擦去泪水,鼓足勇气,沿着墙壁开始往上爬……
④有一天,它终于爬上了高高的墙顶。阳光下真温暖!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出了金黄色的花朵。
⑤孩子们从大墙下走过,都说:“瞧,这棵小花能爬上那么高的大墙,真勇敢!”
18.小花苗为什么难过得哭了起来?用“——”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19.小蜜蜂给小花苗想的办法是 。小蜗牛给小花苗出的主意是 。
20.读句子,体会小花苗的心情。(填序号)
A.绝望 B.平静 C.快乐 D.恍然大悟
(1)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 )
(2)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 )
(3)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出了金黄色的花朵。( )
21.发挥想象,攀上墙头见到阳光以后的小花苗再次遇到了小蜗牛,它会说些什么?
22.读了这个故事,你会对小花苗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答案】
【难度】0.65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裙”“暖”“焰”“蜡”“旅”“胃”“救”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擦燃(rán) 蜡烛(zhú) 火焰(yàn) 斧子(hǔ)
B.缩小(suō) 拆了(chāi) 根茎(jīn) 划出(huá)
C.锯子(jù) 努力(nǔ) 稍息(shào) 禁令(jìn)
D.跺脚(duò) 处罚(chǔ) 诱人(yòu) 稍息(shāo)
【答案】C
【难度】0.85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认读。题目要求选择“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注意审题。认真读准每一个词语的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的区别。
A.斧子(hǔ)——fǔ;B.根茎(jīn)——jīng;D.稍息(shāo)——shào
3.从一粒种子到木地板,它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
A.种子→树→手推车→木地板→椅子
B.种子→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C.种子→树→椅子→手推车→木地板
D.种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树
【答案】B
【难度】0.65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课文《那一定会很好》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一段生命历程。故正确答案为:B。
4.下面这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A.表示语意含蓄,让读者去想象。 B.表示说活中断或声音断断续续。
C.表示话题的跳跃或转换。 D.表示引文、列举、重复词语等的省略。
【答案】B
【难度】0.65
【详解】本题考查省略号的作用。
省略号的作用有: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表示列举的省略,一般用于列举多项同类词句;表示说话没有说完;还表示不语,含糊其辞。这句话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写出红头在牛嘴里的紧张。两个“救命啊”表现出了红头的焦急和害怕。
5.下面句子中,不是把动植物当作人来写的一项是:(  )
A.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B.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C.秋天的雨,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D.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打手。
【答案】A
【难度】0.65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
题干“把动植物当作人来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秋天的雨比作钥匙;
B.“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把大雁当作人来写;
C.“秋天的雨,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雨当作人来写;
D.“雷云拍着想大手”,把雷云当作人来写;故选A。
6.下列关于童话的认识不恰当的是( )
A.在童话的世界里,许多植物、动物不但和人一样会说话,而且也有喜怒哀乐。
B.童话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阅读时只有发挥想象,才能真正领略童话的魅力。
C.阅读童话故事,不但能感受想象的神奇,还能获得许多启示。
D.童话故事中的想象都是天马行空的幻想,完全不需要考虑现实生活。
【答案】D
【难度】0.85
【详解】本题考查对童话故事的理解。D.根据知识积累可知,童话故事中的想象不是随意的,而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的。题干说法错误。故选D。
7.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不能到处(chǔ chù)乱扔垃圾,否则会受到处(chǔ chù)罚。
(2)爷爷笑眯眯(mī mǐ)地答(dā dá)应和我一起去公园了。
(3)吃饭细嚼(jiáo jué)慢咽(yīn yàn)对胃好。
【答案】
(1)chù chǔ
(2)mī dā
(3)jiáo yàn
【难度】0.65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1)处[chǔ]1.居住:穴居野~。2.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得来。~不来。他的脾气好,挺容易~。3.置身在(某地、某种情况等):地~闹市。~变不惊。设身~地。我们工厂正~在发展、完善的阶段。4.处置;办理:论~。~理。5.处罚:~治。惩~。~以徒刑。6.姓。[chù]1.地方:住~。心灵深~。大~着眼,小~着手。2.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一般比局低,比科高),也指某些机关:科研~。总务~。办事~。联络~。
在“到处”一词中应读:chù;在“处罚”一词中应读:chǔ。
(2)笑眯眯(mī):指微笑时上下眼皮稍稍合拢的样子。
答[dá]1.回答:对~。一问一~。~非所问。2.受了别人的好处,还报别人:~谢。报~。3.姓。[dā]义同“答”(dá),专用于“答应、答理”等词。
在“答应”一词中应读:dā。
(3)嚼[jiáo]上下牙齿磨碎食物:细~慢咽。肉没有烧熟,~不烂。咬文~字。[jué]义同“嚼”(jiáo),用于某些复合词和成语:咀~。过屠门而大~。[jiào]见〖倒嚼〗(dǎojiào)。
在“细嚼慢咽”中应读:jiáo。
咽[yān]口腔后部主要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分成三部分,上段跟鼻腔相对叫鼻咽,中段跟口腔相对叫口咽,下段在喉的后部叫喉咽。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也叫咽头。[yàn]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管里去:~唾沫。细嚼慢~。狼吞虎~。话到嘴边,又~回去了。[yè]声音受阻而低沉:哽~。喇叭声~。在“细嚼慢咽”中应读:yàn。
8.选出下列句子所表达的心情。(填序号)
①焦急 ②祈盼 ③疑惑 ④忧伤
(1)“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 )
(2)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
(3)我被牛吃了 正在它的嘴里 救命啊!救命啊!( )
(4)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
【答案】④ ② ① ③
【难度】0.65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表达的心情。
焦急:非常着急。
祈盼:祈求盼望。
疑惑:是对人和事物有疑虑和困惑。
忧伤:忧愁悲伤。
(1)根据例句““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可知,红头很悲伤,故本题选择④选项。
(2)根据例句“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可知,祈求盼望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故本题选择②选项。
(3)根据例句“我被牛吃了 正在它的嘴里 救命啊!救命啊!”可知,我在被牛吃心里非常着急。故本题选择①选项。
(4)根据例句“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可知,树,不见了,树根还留在这,对这个事有疑虑和困惑。故本题选择③选项。
9.给下面的加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
光:A、景物。 B、光彩;荣誉。 C、明亮。 D、一点儿不剩。
(1)火柴已经用光了。( )
(2)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光。( )
(3)公园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
(4)小鸡啄破了蛋壳,眼前一片光明。( )
望:A、向远处看。 B、盼望;荣誉。 C、拜访。
(1)大家依旧不走,眼睛望着别处,心却牵挂着那一点儿奶酪渣子。( )
(2)春节,我去故乡探望幼儿园的老师。( )
(3)那里的人民多么渴望能够过上平静安宁的生活啊!( )
【答案】D B A C A C B
【难度】0.65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对“光”字的解释选择:
(1)火柴已经用光了。这里“光”表示火柴已经全部用完,没有剩余,故选D。
(2)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光。这里的“光”指的是通过努力获得的荣誉和光彩,故选B。
(3)公园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光明媚”形容春天的景色明媚动人,这里的“光”指的是景色,故选A。
(4)小鸡啄破了蛋壳,眼前一片光明。小鸡破壳而出后,看到的是明亮的世界,所以这里的“光明”指的是明亮的光线或景象,故选C。
对“望”字的解释选择:
(1)大家依旧不走,眼睛望着别处,心却牵挂着那一点儿奶酪渣子。这里“望着别处”表示大家正在向远处看,故选A。
(2)春节,我去故乡探望幼儿园的老师。“探望”表示拜访并看望,因此在这里“望”的意思是拜访,故选C。
(3)那里的人民多么渴望能够过上平静安宁的生活啊!这里的“渴望”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期盼和愿望,所以“望”在这里表示盼望,故选B、盼望。
10.读下面的汉字,完成练习。
①嗡 ②啃 ③吞 ④吱 ⑤哗 ⑥啼 ⑦嚼 ⑧吼 ⑨喊 ⑩唤 咽 啪
(1)这些生字的共同点是:偏旁都有“ ”。
(2)按要求给上面的生字分类。(填序号)
表示吃的动作:
表示声音:
表示叫唤的动作:
【答案】口字旁/口 ②③⑦ ①④⑤ ⑥⑧⑨⑩
【难度】0.65
【详解】考查汉子基础。
(1)仔细阅读题干可知题干汉字都为左右结构,偏旁都是口字旁。
(2)根据汉字意思,进行分类即可。
嗡,拟声词。
啃,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下咬。表示吃的动作。
吞,吞咽。
吱,多形容小动物的叫声。 拟声词。
哗,容撞击、水流等的声音。 拟声词。
啼,(某些鸟兽)叫。表示叫唤的动作。
嚼,上下牙齿磨碎食物。表示吃的动作。
吼,(猛兽)大声叫。表示叫唤的动作
喊,叫喊。表示叫唤的动作。
唤,发出大声,使对方觉醒、注意或随声而来。表示叫唤的动作
咽,吞咽。表示吃的动作。
啪,形容放枪、拍掌或东西撞击等声音。拟声词。
1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改为肯定句)
(2)青头爬到牛鼻子上,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写出含几个连续动词的句子)
(3)奶酪很诱人。(改为感叹句)
(4)他穿着一件白衬衫,一副金丝边框眼镜。(修改病句)
【答案】
它只得把身体缩成一团。 上课了,我快步走进教室坐下来,拿出书本,认真听老师讲课。
奶酪真诱人啊!
他穿着一件白衬衫,戴着一副金丝边框眼镜。
【难度】0.65
【详解】
(1)本题考查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的句式转换。
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时,需要将双重否定词改为肯定词;这句中可将否定词“不得不”改为肯定词“只得”。
(2)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例句中“爬”“蹭来蹭去”均为动词,由此仿写一个连动句即可。如:老师放下手中的书本,拿起水杯,喝了几口水。
(3)本题考查陈述句改为感叹句的句式变换。
改写感叹句时,句子的意思千万不能改变,要将陈述语气改为感叹语气,适当增加感叹词,并在句子的结尾加上感叹号。
本题可将“很”改为“真”,结尾处加上语气助词“啊”,句号变感叹号即可。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语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这句中“穿着”和“一副金丝边框眼镜”不搭配,可在“一副金丝边框眼镜”前加上“戴着”。
二、课内阅读
(一)(23-24三年级上·山东菏泽·阶段练习)课内阅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节选)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huo hé)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gěng gēng)。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注音,打上“√”。
2.写出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分别找出一个表示很冷和很暖的词:
4.“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终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5.用 “ ”画出表示小女孩幻想的句子。这段话里,小女孩的现实处境与幻象中的生活形成鲜明 ,更衬托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的 。
6.朗读下面句子应该读出哪种感情,选择合适词语在括号里写出来。
(矛盾、渴望、失望、兴奋)
①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 )
②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
③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
④哎,这是怎么回事呢?( )
【答案】
1.huo gěng
2.小女孩很寒冷,她第一次擦然火柴眼前出现暖和的火炉,不一会儿,火柴灭了。
3.冻僵 暖烘烘
4.不能。因为终于写出了小女孩太寒冷了,但又不敢划燃火柴取暖的激烈的思想斗争。如果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5.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对比 深切同情
6.渴望 矛盾 兴奋 失望
【难度】0.65
【分析】
1.本题考查字的读音。暖和(huo) :气候、环境等不冷也不太热。火柴梗(gěng):又名火柴枝,火柴杆,是火柴燃烧后留下的黑色木棍。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大意。
找出主要的人物,时间,地点和发生的故事。
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表达冷的词语在第一句话“冻僵”,表达暖的词语在第五行“暖烘烘”。
4.本题考查了对语段句子的理解。
这个句子有问有答,所以是反问句。从整篇童话来看,小女孩是在又冷又饿的状态下来卖火柴为生的,她其实是不舍得擦燃火柴的。但是她太冷了,再三考虑还是抽出了一根,从“敢”和“终于”两个词可知,她的处境是多么艰难,她是多么渴望温暖呀!,所以不能去掉。
5.本题考查句子理解、情感分析。
小女孩表示幻想的句子在第四行“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这段话里,小女孩的现实处境与幻象中的生活形成对比,更衬托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6.本题考查词语应用、句子理解。
(1)中都出来了她对火柴的渴望。(2)中体现了矛盾的心理。(3)体现了她兴奋的心理。(4)体现了她失望的心理。
(二)(23-24三年级上·贵州铜仁·期中)阅读。
①“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②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③“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④“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⑤“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⑥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⑦这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⑧“阿啶!”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⑨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谢谢你……”
⑩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当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
7.在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悲伤——( ) 旅游——( )
8.选文开头说红头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肚子,这时的红头应该在下列旅行经历的那个位置?( )
旅行经历:①卷到嘴里→②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③回到嘴里→④被喷了出来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9.青头“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的原因是( )
A.它为红头担心,想看看情况 B.它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C.它想让牛感觉痒,让牛打喷嚏 D.它想吓唬牛,让牛害怕
10.选文中的哪一处内容让你觉得奇妙?
【答案】
7.悲哀 旅行
8.B 9.C
10.示例: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
【难度】0.65
【解析】
7.本题考查找近义词。
悲伤:指人的一种情绪反应,表示伤心难过之意。结合第③段句子“红头悲哀地说”可知,“悲伤”的近义词是“悲哀”。
旅游:旅行游览。结合第⑩段句子“不要哭,就当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可知,“旅游”的近义词是“旅行”。
8.本题考查对选文的理解。
作答本题,应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气进行理解。
阅读选文,结合第①段句子“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和第⑥段句子“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可知,刚被吞进牛肚子里的红头,进入了嘴巴,但还没有到第一个胃,所以位于①②之间。故选B。
9.本题考查对选文的理解。
联系下文,从第⑧段中句子“‘阿啶!’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可知,青头“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是为了让牛感觉痒,从而打喷嚏,进而救出红头。故选C。
10.本题考查语句的筛选。
本文为一篇童话故事,该体裁最大的特点就是充满丰富的想象和幻想、大量运用拟人或夸张的修辞手法,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故本题,应结合童话故事的特点,从文中任选一处描写生动并富有想象力的语句即可。
示例: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谢谢你……”
三、拓展提升
(一)(24-25三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图书宣传海报
乐乐特别喜欢读书,这天,妈妈陪他一起去书店,他看到了书店的宣传海报。
材料二:
蟋蟀,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俗名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
11.材料一中100%说明这套书 ,75%说明这套书 。
1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材料一中书籍的封面有一只猫,一只老鼠,一只蟋蟀,可以猜测这本书讲述的是它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
(2)这套书一共有10本。( )
(3)这套书打折了,说明书的质量不好,人们不喜欢读。( )
(4)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它靠嘴发出悦耳的响声,所以又叫秋虫。( )
13.如果你是乐乐,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蟋蟀的知识,要不要买材料一中的书籍呢?说一说理由。
【答案】
11.是精品 价格是原来的75%(打七五折)
12.√ × × ×
13.例:买。虽然不知道书里具体写的是什么内容,但通过插图可知其中一本书中的一个角色是蟋蟀,肯定有关于它的介绍,要更全面地了解蟋蟀,可以一读。
【难度】0.65
【解析】
1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材料一中100%后面接精品,说明这套书被标记为“100%精品”,这表示该“典藏小说系列”的书籍在质量上得到了保证,是精心挑选和编辑的优质图书。这一描述旨在吸引读者的注意,表明出版社或书店对这套书籍的品质有着高度的认可和自信。
这里的“75%价格”指的是这套书籍正在以特价版的形式销售,其价格可能是原价的75%,即打了七五折。这是一个价格优惠的提示,旨在吸引顾客购买,因为通过打折销售,读者可以以更实惠的价格获得高品质的书籍。
12.本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理解。
(1)书籍的主题与封面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复杂的关系。封面作为书籍的“门面”,不仅仅是装饰或吸引读者的手段,它还承载着传达书籍主题、内容、风格乃至情感基调等重要信息的功能。所以书籍的封面有一只猫,一只老鼠,一只蟋蟀,可以猜测这本书讲述的是它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故此项正确。
(2)图片中并未明确提及这套书一共有多少本,只是展示了书籍的宣传海报,无法从海报上得出书籍的具体数量。故此项错误。
(3)书籍打折并不一定说明其质量不好或人们不喜欢读。打折可能是为了促销、清库存或吸引更多读者购买而采取的一种营销策略。故此项错误。
(4)根据材料二中“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可知蟋蟀是靠翅膀发声的,而不是靠嘴。同时,“秋虫”只是蟋蟀的别称之一,与其发声方式无关。故此项错误。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如果乐乐对“典藏小说系列”的书籍感兴趣,并且想了解更多关于蟋蟀的知识,那么他可以考虑购买。尽管图片上没有直接展示书籍的具体内容,但“100%精品”和“特价版”的标签表明这套书籍在品质和价格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封面上有蟋蟀的图片,书籍很有可能会讲解一些蟋蟀的知识。同时,书籍作为知识的载体,能够让人生散发书香,对于热爱阅读的乐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二)(23-24三年级上·贵州铜仁·期中)课外阅读。
在雨中
①夏天到了,红红的草莓熟透了,狐狸一家要到河那边的树林里去采草莓。在半路上,天突然下起了大雨,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的心情一下子变得非常坏。
②“下雨了!下雨了!”小狐狸却惊喜地欢呼着,撑开了红雨伞。
③“下雨有什么好?”狐狸太太白了小狐狸一眼,“下雨连草莓都呆不成了。”
④“妈妈,你应该这么想:雨后的草莓更新鲜,更好吃。”
⑤听小狐狸这么一说,狐狸太太的心情变得好起来。狐狸先生却还在发愁:“河水把小桥都漫过了,再新鲜的草莓也采不到了。”
⑥“爸爸,你应该这么想: ”听了小狐狸这么一说,狐狸先生的心情也变得好起来。
⑦雨更大了,地上盛开着白色的水花。小狐狸撑着红雨伞,在雨中跳起舞来。
⑧“你疯了吗?”狐狸太太朝小狐狸喊道,“下雨还跳舞!”
⑨“有这么好听的鼓声,怎么能不跳舞呢?”
⑩“哪里有鼓声?”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伸长了耳朵,“我们怎么听不见?”
“你们到伞下来听—”
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跑到红雨伞下. ……在雨中,有一-把鲜亮的红雨伞,红雨伞下有三只狐狸在尽情地舞蹈。
在雨中跳舞,多么有意思的事呀!有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换一个角度想想,也许,你就能快乐起来。
1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点的字。
(1)夏天到了,红红的草莓熟透了。( )
A.植物的果实等完全成长(跟“生”相对)
B.(食物)烧煮到可以使用的程度。
(2)狐狸太太白了小狐狸一眼。( )
A.清楚,明白
B.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
15.“这么好听的鼓声”指的是( )
A.小朋友的打鼓声 B.小狐狸的踩水声
C.雨水打在伞上的声音 D.地上的流水声
16.将第⑥和第 段空白处的预测内容填写在横线上。
17.写出这篇童话给你启发最大的一句话。
【答案】
14.A B 15.C
16.下过雨后,河上说不定会出现一座彩虹桥呢!
果然听到了欢快地鼓声“咚咚咚”。
17.有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换一个角度想想,也许,你就能快乐起来。
【难度】0.4
【解析】
14.本题考查字义。
(1)结合所给句子,可知夏天到了,红红的草莓成熟了,这里的“熟”指的是植物的果实等完全成长(跟“生”相对)。故选A。
(2)结合所给句子,可知狐狸太太不满地看了小狐狸一眼,这里“白”的意思是用眼白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故选B。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章第⑩段“‘哪里有鼓声?’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伸长了耳朵,‘我们怎么听不见?’”第 自然段句子“你们到伞下来听——”,联系全文可知下雨了,雨点打在伞上的声音就像打鼓声。故选C。
16.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补全句子。
结合文章第⑥自然段句子,想想小狐狸会怎么劝告狐狸爸爸,组织语言表达,如:“爸爸,你应该这么想:雨后的草莓会更大,雨停了我们就可以去摘了。”听了小狐狸这么一说,狐狸先生的心情也变得好起来。
结合文章第 自然段句子“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跑到红雨伞下,……在雨中,有一把鲜亮的红雨伞,红雨伞下有三只狐狸在尽情地舞蹈。”,想象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跑到雨伞下会听到什么,组织语言表达,如: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跑到红雨伞下,果然听到了鼓声,在雨中,有一把鲜亮的红雨伞,红雨伞下有三只狐狸在尽情地舞蹈。
17.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找到童话中给自己启发最大的一句话,结合文章第 自然段句子“有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换一个角度想想,也许,你就能快乐起来。”可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可选这句话作答。
(三)(24-25三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类文阅读,完成练习。
大墙下的小花苗
①春风把一粒花种吹到一面墙的阴影里。不久,种子变成了一棵小花苗。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了起来。
②“你干吗哭呀?”蜜蜂问。“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别难过,我替你把大墙推倒。”蜜蜂用力推起来。大墙纹丝不动!小蜜蜂只好飞走了。
③“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呀!”墙顶上的小蜗牛说。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小花苗擦去泪水,鼓足勇气,沿着墙壁开始往上爬……
④有一天,它终于爬上了高高的墙顶。阳光下真温暖!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出了金黄色的花朵。
⑤孩子们从大墙下走过,都说:“瞧,这棵小花能爬上那么高的大墙,真勇敢!”
18.小花苗为什么难过得哭了起来?用“——”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19.小蜜蜂给小花苗想的办法是 。小蜗牛给小花苗出的主意是 。
20.读句子,体会小花苗的心情。(填序号)
A.绝望 B.平静 C.快乐 D.恍然大悟
(1)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 )
(2)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 )
(3)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出了金黄色的花朵。( )
21.发挥想象,攀上墙头见到阳光以后的小花苗再次遇到了小蜗牛,它会说些什么?
22.读了这个故事,你会对小花苗说些什么?
【答案】
18.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了起来。
19.把大墙推倒 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
20.A D C
21.例:谢谢你,我是以前大墙下瘦弱的小花苗,正是你的鼓励,才让我有机会见到温暖的阳光。
22.我会对小花苗说:“你真棒,凭借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开出了美丽的花,希望你继续攀登,给自己创造一片新天地。”
【难度】0.4
【解析】
18.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仔细阅读全文,通过第①自然段中的词语“又瘦又小”可知,写出了小花苗的样子,与前面的其他植物的生机勃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小花苗难过得哭了。故句子“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了起来。”是小花苗为什么难过得哭了起来的相关句。
19.本题考查信息提取的能力。
仔细阅读全文,根据第②自然段中的句子“‘别难过,我替你把大墙推倒。’”可知,小蜜蜂给小花苗想的办法是:把大墙推倒;根据第③自然段中的句子“ ‘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呀!’墙顶上的小蜗牛说。”可知,小蜗牛给小花苗出的主意是: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
20.本题考查了体会人物心情。
解答此题,要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词语的含义去体会人物的心情。
A.绝望:希望断绝,毫无希望。
B.平静:(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
C.快乐:感到幸福或满意。
D.恍然大悟:突然醒悟过来。通长用于描述在经历某种启发或理解之后,对某个问题或情况有了清晰的认识。
(1)小花苗看到其他植物都生机勃勃,自己见不到阳光,长得又瘦又小,所以心里是感觉没有希望。故选A。
(2)小花苗受到了小蜗牛的这句鼓励的话才有了信心,所以这句话给小花苗启发。故选D。
(3)小花苗最终开出了金黄色的花朵,可想而知它感到满意和幸福的。故选C。
21.本题考查想象写话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画面写出来。如:谢谢你小蜗牛!我是以前大墙下那个又瘦又小的小花苗,正是因为有了你的鼓励,才让我鼓足了勇气,努力成长,终于有机会见到了阳光。
2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此题,要围绕小花苗的坚持不懈、乐观自信的的态度这几个方面展开想象,写出自己相对小花苗说的话。如:我会对小花苗说:“小花苗你真是好样的,在面对困难时不气馁,不妥协,坚持不懈地努力向上成长,最终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美丽,我要向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