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二十九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课标要求:
1.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2.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
3.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5.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6.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7.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教学目标:
1.梳理并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过程、不同历史阶段的理论贡献,提高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2.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
3.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4.领会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增强历史使命感和道路自信。
学习重难点:
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1)背景:社会主义理论(所有制问题和分配制度问题)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遭遇挑战
(2)发展历程:最早提出: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初步形成:1987年党的十三大。
理论深化:1992年南方谈话
写入党章:1997年十五大
(3)主要内容: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4)意义: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
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逐步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
阐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2)发展历程: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提出,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4)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
(1)背景:需要进一步回答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2)形成: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2007年中共十七大写入党章。
(3)核心内容: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
(4)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历史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
(2)发展历程:201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写入宪法。
(3)主要内容: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关键问题
(4)历史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小结
阶段 理论 领导人 解决问题 地位 意义
形成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2002年 中共十六大 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007年 中共十七大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7年中共十九大(2018年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写入宪法)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一、概念:
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资源最重要的指标,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等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三、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
一.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国民经济: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
2011~2018年中美日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
◎外汇储备居全球第一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
中国经济基数大,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这意味着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抗打击能力增强。
2.大国重器:基础建设
(1)交通建设
①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总里程都居世界第一。
◎“和谐号”与“复兴号”相会的一瞬间
◎中国铁路(高速铁路)分布图
◎中国高速公路分布图
◎兰新高铁祁连山段
◎贵广高铁阳朔段
◎兰新高铁祁连山段
世界港口吞吐量前10位里面中国占有7席。
(2)港口建设
高新科技 (1)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神威 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国产民用大飞机C919、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2)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跨越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云计算、移动通信和卫星精准定位系统,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全球将近40%的网上交易发生在中国
(3)以港口机械装备全自动化、物流全自动分拣流水线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复兴号高铁
特高压输变电
“神威 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光量子计算机
◎“复兴号”高铁
持续运行速度为350km/h,最高可达400km/h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
目前最大下潜深大为7062米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
◎国产民用大飞机C919
嫦娥五号探测器
3.高新科技
◎5G时代到来
◎移动支付:
全球将近40%的网上交易发生在中国
◎物流全自动分拣流水线
(4)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中国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
(5)人工智能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5G时代到来
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4.蓬勃发展的文教事业
(1)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2)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文化产业持续发力,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
(3)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文明互鉴,传播中国声音。
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突破
(1)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2)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3)武器装备加速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
(4)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执行钓鱼岛维权斗争、南海常态化战斗巡航,有效进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
解放军有信心有能力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东风-41固体洲际弹道导弹
歼—20突破音障
运20运输机
3.思想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1)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2)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3)文化产业持续发力,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文化创作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4)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文明互鉴,传播中国声音。
人民有越来越多的文化获得感,教育基础雄厚,生活富足,信仰更加坚定
2020年高校毕业生为874万人,研究生录取人数达111.4万人。每年培养人数超过美国
高新科技
基础建设
国民经济
国防军事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外汇储备位居全球第一。
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自主研发和制造、人工智能。
文明互鉴,中国声音。
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思想文化
(一)国内: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2.表现
(1)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赢
“亲、诚、惠、容”是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亲”是指睦邻友好,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增加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等;“诚”是指诚信诚意对待周边国家;“惠”是指互惠互利;“容”是指倡导包容,促进地区合作。
“真、实、亲、诚”是在中非传统友好的基础上,习近平提出的对非政策新理念。他指出,对待非洲朋友,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讲一个“诚”字。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
1、外交方针:
①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会点
②推动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③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亲诚惠容理念)
④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真实亲诚原则)
⑤同欧洲、拉美之间也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2)倡导和平发展理念: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②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③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
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②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③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
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理念
也门撤侨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亚丁湾护航
尼泊尔救援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赋予了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即不结盟政策。中国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这样做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
(3)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推进建立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4)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交往政策,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主张国家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合作。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和时代价值
(1)背景
①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与大调整的时期。
②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日益加深。
③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因素非常突出,当今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
(2)时代价值
①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
②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
③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④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小结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思想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突破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倡导和平发展理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论
成就
实践成就
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理论结晶
行动指南
1、习近平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发表主旨讲话:“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该讲话的意义在于( )
A.开辟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新道路
B.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C.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D.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解析 根据材料“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讲话是中共十九大后提出来的,表明中国积极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故选D项;开辟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新道路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A项;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在中共十四大,排除B项;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与材料的主旨内容不符,排除C项。
2、经历长期的政治改革和经济建设,中国共产党逐渐探索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共同的思想精髓是( )
A.完善社会主义的体制 B.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C.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D.继承发展和与时俱进
解析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髓,故选C项;完善社会主义的体制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排除A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排除B项;继承发展和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排除D项。
3、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论断( )
A.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B.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斗争很激烈
C.进一步丰富了邓小平理论 D.推动了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
解析 邓小平认为计划和市场只是手段,并非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区分,这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丰富邓小平理论,故选C项;1992年,党的十四大使用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提法,以南方谈话为灵魂,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邓小平对改革开放中所遇姓资姓社问题的回应,并未涉及国际上的意识形态斗争,排除B项;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