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基础知识梳理
字
(一)易读错的音
早晨(chén√chéng) 绒球(róng √ yōng) 影子(yǐn yǐng√)
大坝(bà √ bèi) 摔跤(shuāi√suāi) 衣裳(cháng shang√)
猜想(cāi √ chāi) 手臂(bì √ bei) 背诵(sòng √ shòng)
例如(lì √ nì ) 锻炼(niàn liàn√) 严厉(lì √ nì)
挨打(āi ái√) 清楚(cǔ chǔ√) 糊涂(tu √ yú)
(二)易写错的字
绒:右边是“戎”,斜钩上有一撇。
球:“求”的第三、四笔是点、提,最后一点不要忘。
粗:“米”的捺要变点,“且”横画等距。
狂:左边是“犭”,注意弯钩的弧度。
荒:下面是“”,撇和竖弯钩要舒展。
舞:“無”的四竖要向中心聚。臂下边第一笔是竖。
假:各部分要写紧凑,“”左边的笔顺是横折、横、竖、横、横。
二、多音字辨音
好 hǎo (好看) 间 jiān (中间) 假 jiǎ(假装)
hào (爱好) jiàn (间隔) jià(假日)
便 biàn (方便) 背 bèi (背诵) 圈 quān(圆圈)
pián (便宜) bēi (背着) juàn(圈养)
看 kàn (看见) 当 dāng (当时) 更 gèng(更好)
kān (看护) dàng (上当) gēng(更正)
字音辨析:“假”表示“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时,读“jià”,如“请假、病假、放假”;表示“不真实”时,读“jiǎ”,如真假、假话。
“背”在表示“人用背驮东西”的时候读“bēi”,如背包、背包袱,其他情况下都读“bèi”,如背书、背面。
实战演练:①bēi ② bèi 1.背负( ) 手背( ) 背影( )
①quān ②juàn 2.猪圈( ) 圆圈( ) 圈养( )
答案点睛:1.① ② ② 2. ① ② ②
(四)形近字
装(zhuāng)装扮 扮(bàn)打扮 孔(kǒng)孔雀 静(jìng)安静
裂(liè)裂缝 份(fèn)身份 孙(sūn)子孙 净(jìng)干净
粗(cū)粗细 扬(yáng)飞扬 荒(huāng)荒野 笛(dí)笛子
祖(zǔ)祖先 杨(yáng)杨树 谎(huǎng)说谎 苗(miáo)禾苗
互(hù)互相 狂(kuáng)疯狂 所(suǒ)所以 够(gòu)足够
丑(chǒu)美丑 旺(wàng)兴旺 诉(sù)告诉 移(yí)移动
(五)同音字
zhuāng (装)扮 化(妆) (庄)园
tíng (停)留 (亭)子 (庭)院 蜻(蜓)
yáng (杨)树 表(扬) (阳)光 山(羊)
二、词语
(一)写词语
早晨 穿戴 鲜艳 服装 打扮 敬爱 国旗 敬礼 孔雀 飞扬 安静 树枝
好奇 招引 粗壮 枝干 影子 汉族 停下 阵雨 荒野 跳舞 狂欢 功课
放假 互相 狂风 自然 能够 双臂 落叶 口笛 罚单 所有 猜想 绒球花
(二)词语搭配
1.量词
一(条)小路 一(间)教室 一(所)小学
2.动词
(打)招呼 (做)游戏 (看)热闹 (做)功课
(走过)荒野 (吹着)口笛 (拍着)大手 (扬起)双臂
(回到)座位 (拿着)戒尺
3.修饰词
(鲜艳)的服装 (欢唱)的小鸟 (敬爱)的老师 (飘扬)的国旗
(可爱)的小学 (古老)的铜钟 (粗壮)的枝干 (洁白)的墙
(湿润)的东风 (底下)的学校
(好奇)地听着 (簌簌)地想 (流利)地背出 (一字不漏)地背出
讲得(详细) 听得(认真) (壮着)胆子
(三)近义词
鲜艳一艳丽 敬爱一爱戴 安静一宁静 摇晃一摇摆 飘扬一飘动
荒野一荒郊 突然一忽然 如果一假如 自然一当然 绚丽多彩一五彩缤纷
流利一流畅 霎时一瞬间 清楚一明白 详细一详尽 鸦雀无声一万籁俱寂
照例一循例 湿润一潮湿 认真一仔细 碰触一碰撞
常考词义辨析的词组“突然” 和“忽然”、“流利”和“流畅”
“突然”侧重指出乎意料,发生在短促时间里,可用“很、非常、相当”等修饰;“忽然”侧重指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迅速。
1.这件事发生很( )(突然 忽然)。
2.我正要出去,( )(突然 忽然 )外面下起大雨。
“流利”只用于说话写文章;“流畅”的适用范围比较大,除了说话写文章外,还可用于弹琴的指法动作、音乐的旋律、绘画的线条、动作的感情表达等。
3.舞台上,演员们动作协调( )(流利 流畅 ),舞姿优美。
4.他的英语说得很( )(流利 流畅)。
(四)反义词
敬爱一憎恨 安静一吵闹 古老一年轻 粗壮一纤弱 湿润一干燥
突然一逐渐 流利一生涩 详细一简略 急急忙忙一慢慢腾腾 鸦雀无声一人声鼎沸
罚一奖 认真一马虎 清楚一糊涂 洁白一乌黑 鲜艳一素雅
(五)词语积累
AABB式:急急忙忙 咿咿呀呀 开开心心 整整齐齐
ABAC式:糊里糊涂 人来人往 自由自在 十全十美 人山人海
含有身体部位的成语: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垂头丧气 指手画脚
表示多彩的词语:绚丽多彩 五颜六色 花花绿绿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万紫千红
AABB式词语:急急忙忙 慌慌张张 高高兴兴 整整齐齐 明明白白
ABAC式词语:糊里糊涂 绘声绘色 自由自在 人来人往 呆头呆脑
一~不~式词语:一字不漏 一丝不苟 一尘不染 一成不变 一毛不拔
三、佳句积累
1.比喻句: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2.排比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3.拟人句: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4.描写句
(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2)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3)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单元课文要点梳理
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吴然(1946~),原名吴兴然,云南宣威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春城晚报社高级编辑。1973年在《云南日报》发表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海花》。曾获中国作协第二、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以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项。作品入选上百种选本,其中《新年礼物》《珍珠泉》《杨梅会》等被编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已出版散文、散文诗集《歌溪》《一碗水》《我的小马》(台湾版)《小鸟在歌唱》等。
2.56个民族
五十六族细细数,朝鲜布依回蒙古。土家哈尼黎傈僳,毛南撒拉布朗土。
基诺仡佬门巴壮,高山锡伯京阿昌。乌孜别克傣满畲,柯尔克孜侗佤藏。
纳西东乡水拉祜,景颇赫哲仫佬怒。鄂伦春瑶哈萨克,维吾尔苗鄂温克。
俄罗斯白塔塔尔,达斡尔羌塔吉克。珞巴得昂彝保安,普米裕固独龙汉。
二、重点句子
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句解:[排比]“打招呼”“问好”“敬礼”三个行为表现出同学们的天真可爱和有礼貌,也写出了他们喜爱动物、尊敬老师、热爱祖国的美好品质。
2.“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句解:[过渡段]钟声响了,表明该上课了,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3.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句解:[环境描写][衬托]通过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的表现,突出了校园的安静,衬托了同学们上课时的专心。
4.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句解:[拟人]“看热闹”赋予动物人的行为,表明小动物们的到来为学校增添了欢乐活泼的气氛,突出了同学们下课时的欢乐和自由自在。
5.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句解:[全文中心句]总结上文的内容,抒发了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6.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
句解:[景物描写]“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让我们感受到这所小学古老悠久的气息,表达出作者对这所学校深深的热爱。这真是一所令人向往的美丽的学校!
三、问题探究
1.读第1段,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①美丽——学生们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②热闹——有许多小学生,还有欢唱的小鸟。
③与众不同——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
2.读第3段,你能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描绘一下下课后同学们都在干什么吗 这和你的学校有什么不同
第一问:下课了,大青树下真热闹,同学们有跳孔雀舞的,有摔跤的,还有做游戏的。
第二问:我们下课后会一起跳绳、踢毽子,很少有人在下课后跳舞、摔跤。
3.文末的省略号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想一想:校园里还会有什么
草丛里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一阵风吹来,花儿跳起了优美的舞蹈。秋千安静地站在大青树下,好像在等待教室里的同学下课后和它一起玩耍。
4.请你说一说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小学生的生活的。
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小学生的生活的,即上学路上一来到学校一上课一下课。
四、内容主旨
《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赞美、自豪)的感情。
第2课《花的学校》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年),印度著名作家、诗人。1861年5月7日,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二、重点句子
1.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库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句解:[拟人]“走过荒野”“吹着口笛”赋予东风人的行为,写出了东风吹过原野时的动态。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句解:[拟人]“跑出来”“跳舞”“狂欢”写出了花儿的喜悦和无拘无束。“一群一群”写出花的多。“突然”表明花的出现在人的预料之外,表达了作者的惊奇。
3.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句解:[想象]这句话是作者的想象,充满童真童趣。“地下的学校”指的是地下。花朵的种子发芽之前,就在地下生长。
4.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
句解:[想象]上文的“学校”、本段的“关了门做功课”和下文的“放假”都是作者的想象。作者把花儿生长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巧妙结合,情景交融,展现了一群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花孩子的形象。
5.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句解:[拟人]描写了狂风里树枝、绿叶的状态,为下文写花儿盛开做铺垫。“互相碰触”“拍着大手”分别把树枝和雷云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心理。
6.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句解:[拟人]描写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在雨中盛开的场面,照应了上文的“放假”。把花称作“花孩子们”,很有亲切感。“冲”宇富有动态美,写出花儿不怕狂风、急切盛开的心情,可见花儿渴望自由,向往自由,渴望绽放自我。
7.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句解:[想象]猜想花儿的家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作者的想象真奇特!这写出了花儿对自由的渴望,表达了作者对花儿的喜爱之情。
三、问题探究
1.请你想象一下:花是怎样“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
示例:他们像一个个身穿彩衣的小精灵,从地下钻出来,和小伙伴们手拉手,在绿色的草地上跳舞、狂欢。一会儿红花躺在粉花的肩头,一会儿黄花又舞动起自己美丽的裙摆,白色的花儿伸展着柔软的腰身,紫色的花儿喝醉了似的轻轻摇曳……他们玩得真开心啊!
2.读一读第3一5段,说说这几段都写了什么画面。
①花朵们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②花朵们关了门做功课。
③雨来后,花朵们放假了。
3.请你想象一下:花孩子们放假了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示例:放假了,花孩子们非常开心,不用担心做不完作业而被罚。他们手拉着手,迫不及待地从地下的学校里跑出来,欢呼着,跳跃着。
4.花的家在“星星所住的地方”是什么意思
在作者眼中,“星星所住的地方”是一个自由的国度。花孩子们冲出土壤,拼命向上生长,表现了他们对自由的渴望。
5.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花孩子见到妈妈后会说些什么 妈妈看到花孩子又会怎么做
示例:花孩子张开双臂,投向妈妈的怀抱,说:“妈妈,我好想你呀!”妈妈也张开双臂抱住自己的孩子,抚摸着花孩子的脑袋,温柔地说:“孩子,你终于回来了,妈妈真想你呀!”
6.你觉得文中的哪些句子很有新鲜感 为什么
示例:①“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花朵和我一样也要上学,真有趣!
②“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互相碰触”“拍着大手”都是写人的,这里用来写物,我觉得很有新鲜感。
四、内容主旨
《花的学校》是一篇散文诗,兼有诗歌与散文的特点。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
第3课《不懂就要问》
一、文学常识
1.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二、重点句子
1.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句解:[侧面描写]“摇头晃脑”写学生读书时的情形,与孙中山提问后课堂“变得鸦雀无声”形成对比。同学们“吓呆了”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孙中山的勇敢和勤学好问的品质。
2.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
句解:[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拿着戒尺”“厉声问”写出了先生的严厉,从侧面表现了孙中山的勇敢。
3.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句解:[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收起戒尺”“摆摆手”表明先生对孙中山的表现很满意,同时表现了先生对孙中山这种不懂就问的精神的肯定。
4.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句解:“大家听得很认真”说明大家都想知道书中的道理,却没有勇气提出来,从侧面表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精神的难能可贵。
5.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句解:[本文中心句]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不懂就要问”照应题目,“就是挨打也值”表现了孙中山热爱学习、敢于提问的品质。
三、问题探究
1.先生那么严厉,孙中山还要壮着胆子问问题,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从他的这一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孙中山想:先生让背的书我会背了,但是书里的意思我还不懂,我不能不懂装懂,还是向先生请教一下吧!
②我从中感受到了孙中山勤奋好学、认真勇敢的品质。
2.孙中山问完问题后,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鸦雀无声。同学们心里在想什么
同学们想:孙中山胆子可真大,竟然敢向先生问问题,先生要是生气了怎么办,他不怕挨打吗
3.先生为什么要改变习惯,把书中的道理讲给同学们听呢
先生教书认真,觉得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品质很值得表扬,所以决定把书中的道理讲给同学们听。
4.“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孙中山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示例:我觉得孙中山热爱学习、不懂就问的品质很值得我学习,我以后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也要多向家长、老师或同学请教。
5.读完课文,你觉得哪些词句很有新鲜感 请你把这些词句找出来和同学交流一下。
①“咿咿呀呀”“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等四字词语很有新鲜感。
“咿咿呀呀”是拟声词,形容学生读书的声音;“摇头晃脑”写出了学生专注读书的样子;“鸦雀无声”是说课堂很安静。
②“私塾”“戒尺”这两个词我之前没有见过,很有新鲜感。
“私塾”指古代的学校。在私塾里,老师念,学生跟着念并背诵,老师不讲书中的道理。现在的学校里,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问。“戒尺”指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现在的学校里基本上已经没有“戒尺”了。
③“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很有新鲜感。
“学问”就是知识,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弄明白,才能获得更多知识。
6.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做
示例:当我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我会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它,如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时,我会自己查字典解决,如果还不懂,我就去问爸爸妈妈等家中的长辈,或者去问老师。
四、内容主旨
《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为了弄懂课文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问的故事。故事教育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优秀品质。
语文园地知识梳理
一、交流平台
读课本交流平台中的两个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说说这两个句子哪些地方有新鲜感?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大青树下的小学》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新月集》
这两个句子,第一句把树枝、鸟儿和蝴蝶想象成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样的写法特别新鲜。(拟人)
第二句中“我”的想法很奇特,想做一名更夫去追逐影子。
“更夫”是个有新鲜感的词,是指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的人,是一种职业。
“提了灯去追逐影子”把更夫打更枯燥的工作写得令人向往。
本单元你还读过哪些有新鲜感的句子?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二、字词句运用
1.下面的成语有什么特点 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我发现:这些成语都含有身体部位的名称,都和人有关。第一组成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第二组成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
我会说:与第一组结构相似的成语有:点头哈腰、垂头丧气、指手画脚、牵肠挂肚。与第二组结构相似的词语有:手舞足蹈、眉开眼笑、心灵手巧、眉清目秀。
分类:
有的描写人的动作:摇头晃脑 张牙舞爪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有的描写人的外貌、状态:披头散发 面红耳赤 口干舌燥
有的描写人的心理:提心吊胆
2.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句子中的重音,以便更好地表达情感。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第一句富有童趣,写的是儿童天真的想象,要读出儿童的天真。这是一个长句,要注意停顿: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其中“真的”要轻读,“地下的”读重音。
第二句写的是孙中山背书时的感受。“一点儿”要重读,体会孙中山的矛盾心理。
第三句写的是孙中山的学习态度,表现了他不懂就问、不怕挨打的求知精神。“不懂就要问”“挨打也值得”要慢读,语气要坚定。
三、积累运用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诗歌大意: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作者: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代表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